APP下载

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对妊娠高血压的诊断价值

2021-06-16杜鹃

医疗装备 2021年10期
关键词:正常值高凝血栓

杜鹃

沭阳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江苏宿迁 223600)

妊娠高血压是孕妇妊娠期特有的一种动态化、进行性并发症,严重时可进展为重度子痫,导致胎盘早剥。与健康孕妇相比,妊娠高血压孕妇有更高的血栓形成倾向和产后出血风险,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对孕妇及围生儿构成巨大的威胁[1]。最新版本的诊治指南指出,如能做到早识别、早处理,可降低约50%的孕产妇病死率[2]。可见早期确诊妊娠高血压对有效开展后期诊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前瞻意义。凝血功能异常在妊娠高血压孕妇中尤为常见。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凝血功能的敏感指标。随着孕周的增加,健康孕妇和妊娠高血压孕妇的血浆D-D水平均会持续升高,但妊娠高血压孕妇血浆D-D水平相对健康孕妇上升更为明显[3]。由此推测,D-D与凝血4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联合检测可准确判断产妇的血液高凝状态,辅助临床进行快速诊断,进而依据病情缓急或严重程度为产妇实施个体化、针对性分类治疗方案,最终改善围产结局[4]。本研究旨在探讨D-D及凝血指标联合检验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5例妊娠高血压孕妇作为妊娠高血压组,选取同期63名例行产检的妊娠晚期健康孕妇作为妊娠晚期健康组,选取同期66名体检中心的非妊娠健康妇女作为非妊娠健康组。妊娠高血压组年龄22~36岁,平均(29.1±1.6)岁;孕周26~40周,平均(36.2±2.4)周。妊娠晚期健康组年龄21~36岁,平均(30.5±1.7)岁;孕周27~40周,平均(37.4±2.2)周。非妊娠健康组年龄22~37岁,平均(29.7±1.5)岁。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纳入标准:妊娠高血压组符合《妇产科学》第9版中妊娠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5];临床资料完整;孕妇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或其他妊娠并发症;凝血功能异常;存在认知、行为或精神障碍。

1.2 方法

在检测前,根据个体认知情况进行全面且详细的讲解,使其掌握相关检测注意事项,如接受血液采集前应禁食禁饮、保持空腹状态,告知抽血标准化操作流程,使其知晓并积极配合相关操作,于清晨8:00~10:00时,确保在无菌条件下,行血液标本采集,抽取2 ml肘静脉血,将血液置入1︰9枸橼酸钠抗凝管中,将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随后使用离心机以3 000 r/min的速度持续离心10 min,获取上层血浆进行相关指标检测。检测仪器为希森美康 cs-1300血凝仪(Sysmex Corporation);D-D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长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取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D-D;采用Clauss测定FIB;采取凝固法测定APTT、PT与TT。上述检测项目均在1 h内完成,各检测操作方法均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进行。D-D正常值<0.5 mg/L;APTT正常值为25~37 s,差异超过10 s以上为正常;PT正常值为11~14 s,差异超过3 s以上为异常;TT正常值为12~16 s,差异超过3 s以上为异常;FIB正常值为2~4 g/L。

1.3 观察指标

比较3组的D-D、PT、APTT、TT、FIB。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妊娠高血压组D-D和FIB水平高于妊娠晚期健康组和非妊娠健康组,PT、APTT短于妊娠晚期健康组和非妊娠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健康组D-D和FIB水平高于非妊娠健康组,PT、APTT短于非妊娠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D-D、PT、APTT、TT、FIB比较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的发病率约为10%,多集中在妊娠20周后发生,临床典型症状为高血压、水肿、头痛、蛋白尿等,严重时可引发抽搐、昏迷及多脏器功能损伤,危及母婴的生命健康[6]。随着妊娠的进展,孕妇机体内的血液逐渐趋于高凝状态,与纤溶系统保持高水平的动态平衡,这种生理保护机制有利于分娩后期胎盘剥离后形成血栓,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妊娠高血压孕妇因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体内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失衡,血小板聚集异常性增高,极易引发血栓,增加产后大出血的风险[7]。

血浆D-D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凝血功能状态,是血液高凝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参考指标,且D-D水平随孕周的推进呈进行性递增趋势[8]。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高血压组和妊娠晚期健康组血浆D-D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0.5 mg/L),与非妊娠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妊娠高血压组D-D水平高于妊娠晚期健康组(P<0.05),提示D-D可作为妊娠高血压的重要诊断依据[6]。

PT可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等的活性,APTT可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Ⅱ、Ⅴ、Ⅷ、Ⅸ、Ⅹ、Ⅺ、Ⅻ等的活性[9];PT、APTT缩短均提示血液高凝状态,且有血栓形成的风险,甚至可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威胁母婴生命安全[10]。TT可反映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过程中的血液凝血功能与纤溶系统状况。FIB可反映与凝血酶活性相关的纤维蛋白原含量,纤维蛋白有益于增加血液黏度,在分娩时起到有效止血的目的;同时,FIB水平越高提示血栓形成的风险越大[11]。因此,检测凝血4项指标可准确评估血液凝血动态,便于及早采取抗凝措施预防血栓的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高血压组和妊娠晚期健康组PT、APTT均短于非妊娠健康组,FIB水平均高于非妊娠健康组,且妊娠高血压组与妊娠晚期健康组PT、APTT和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妊娠高血压孕妇的血液高凝状态较妊娠晚期健康孕妇和非妊娠健康妇女更为明显,且3组指标水平差异显著,说明凝血4项可作为诊断妊娠高血压的有效指标。有学者比较了D-D和凝血4项独立检测预测产后出血的效果,结果发现D-D的预测效果优于凝血4项[12]。有研究指出,D-D联合凝血4项对妊娠高血压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高于二者独立检测[13]。

综上所述,检测D-D及凝血指标可作为诊断妊娠高血压的重要依据,这为后期诊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正常值高凝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断层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界定产后妇女肛提肌尿道间隙正常值的探讨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前、后张力差对钽箔材轧制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生理体液法测定40例健康志愿者血浆游离氨基酸正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