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

2021-06-15王晓丹

今日财富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大城市城市化规模

王晓丹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化是建设工作开展中的一个主要趋势,为了导正城市发展建设的方向,合理推动城市化的有序发展,另外,城市建设的规模与城市化进程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城市建设中的布局和规模对于城市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会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从经济学角度入手进行分析,有利于为城市化建设的文图图推进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使得后续的城市化建设和发展工作的开展在有效性和合理性上得到全面地提升,最终获得良好地城市化发展状态

城市化是我国未来社会结构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城市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达到最大化利用,从而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最终为取得更好地城市建设效果提供支持。

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分析

不同的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状态和建设要求也有所不同,结合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具体分析,是进一步找到发展建设工作开展的方向,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状态提供支持的重要前提条件。

(一)初级发展阶段

对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来说,改革开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城市化建设正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而逐步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初步经历改革开放的时期,由于我国社会整体上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有限,可利用的的经济资源和土地资源都是相对更为稀缺的,大部分资源都用来集中发展工业生产,这种情况下,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和效率受到压缩和前置,即使在具体工作的落实中城市化发展仍然作为一个工作目标在逐步推进,但从整体的效率上来讲,这种推进方式在整体效率上是相对较低的。

(二)中级阶段

进入到这一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整体效率和扩散规模开始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这个阶段的城市话发展重点在于对大城市发展规模的控制。相应的,这意味着中小城市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是相对较快的。关于中小城市发展的动力,一方面与政策有关,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有关。首先,从基本政策的角度上分析,我国的中小城市发展进入到这一阶段,政府部门开始放松对这部分城市中农村务工人员的限制,这使得这些区域的发展从形式和范围上实现了扩大,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不仅给部分中小城市当地居民的经济条件改善带来了重要的动力,也切实拉动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但客观的来讲,这种发展状态和模式也相应的带来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的资金的流向更为集中,导致一部分地区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而另一部分区域的城市化建设却由于资金和资源的匮乏反而出现了阶段性发展落后的现象。另外,当小城市的发展在稳定性和实现便捷性上逐步提升,大部分小城市都得到了相对充分的发展,但相应的大城市发展在实际中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这种制约导致大城市的整体数量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这种城市发展状态方面的失衡是现代城市化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三)近期阶段

这一阶段中,大城市的发展重新成为城市化建设中所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且随着各方面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在丰富性上逐步增强,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进程呈现出不断加快的趋势。另外,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协调同步发展也是这一时期的城市发展工作开展中所面临的重点问题,为了尽可能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分化的现象,协同多方面力量做好同步发展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基于经济学的城市布局与规模分析

城市规模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整体布局是影响城市化发展状态的关键性因素。以经济学为研究角度的切入点对城市布局和规模状态进行研究设计实现城市化研究工作目标的有效手段。

(一)聚集效应分析

城市规模和聚集效应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我国学者目前就这一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针对性研究,主要对优势发挥到最大化情况下的城市规模类型进行分析。从聚集效应的作用发挥角度上来讲,只有城市的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聚集效应的优势才能够得到显著体现。但需要同步考虑的是,当城市建设的整体规模逐步扩大,意味着城市建设的总体成本支出额度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从经济学专业的角度上来说,外部成本以及聚集效应的花费与所产生的结果都可以通过非线性函数表达式进行呈现和计算。在聚集效应的背景下,如果边际收益呈现出逐步减低的趋势,则意味着外部边际效应的成本得到了同步的上升。当外部成本与聚集效应的结果通过抵扣的方式得到最终的经济收益,则是城市化建设中的净规模收益。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若用净规模收益这一指标衡量城市建设规模的合理规划标准,可知人口区间达到100至400万的数量几倍时,城市规模最为适宜,城市化建设中聚集效应的作用发挥效果最好。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模大于此标准,择期经济收益最大化的状态也会随之消失。但过小的城市规模也不利于产生净规模收益。例如,在城市人口低于10万人的情况下,净规模收益就会随之消失。基于上述理论回归到我国的城市化建状态上进行观察,可知我国的城市建设整体数量不足,且城市规模的建设和相应的资源配置工作在有效性上也存在不足的问题。鼓励城市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仍然是味蕾我国城市化发展工作需要把握的正确方向。

(二)城市区域布局分析-

在城市内部的整体覆盖范围确定的情况下,其内部空间分布得到结构和状态就是通过城市的规划布局工作开展来完成的。在外国相关学者的研究中发现,新城市的建设区域首先要保证其区域与已经发展并逐步成熟的区域在距离上保持相近。这种布局方式有利于依托原有的传统城市结构和城市建設的实际要求借助已经建成城市的发展契机和资源,提升新建城市的建设夏鸥率和质量。例如,在资源和人员都比较丰富的沿海城市,一个小规模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由于所需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运输和人力资源、技术支持在充分性和专业性上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可依托沿海城市客观上的资源条件和主观上与其他城市将建设区域相近的便利条件。实现最大化地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目的。而对于天然情况下地理环境同样十分优越,但由于客观上的地理环境因素导致部分小规模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在具体的策略方面,这部分城市的建设主要可以依托政府为之拨付的资助资金和资源。最后,从城市建设的其他客观条件需求上来讲,良好的运输网络建设是现阶段小城市发展建设中非常有效地合理路径。

(三)大规模城市建设分析

大城市的发展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上分析是在擴大城市发展规模的基础上取得更好地城市发展质量。对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工作开展而言,从根本上来讲,城市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外部成本的支出额度,如果城市建设的规模过大,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较重的经济压力,政府方面所需要承担的资金支持量也是相对较大的,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可通过自发调节的方式使得成本和收益处在一个相对平等的状态下。从我国现阶段大城市发展的现状上来看,大城市的发展政策在严谨性和规范性要求上更高,由于整体上的大规模特征,需进行的调节和管理工作强度和范围也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只有通过合理的调节和优化才能充分发挥外部干预因素的效应,实现城市群结构整体上的优化和发展。

(四)小城市发展的经济性分析

中小城市的发展是大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这部分城市自身发展的需求,对于中小城市的发展来说,其也需要丰富的各个维度的发展资源,且中小城市的发展也会对宏观上我国城市发展的布局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这部分城市发展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是非常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的。在小城市或者部分小城镇中,其区域性发展状态会直接影响到相应的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状态。如果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资源和人员支持,一些小城市和小城镇也具备逐步发展成中大规模城市的潜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在未来的长期发展中,小城市将逐步成为支持城市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且人口聚集的区域也会逐步向中小城市集中。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小城镇的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支持相对较少,这也是促进小城市得到显著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但从宏观上入手进行分析可知,小城市或小城镇的发展与大规模城市的发展来说,其重要性在当今的社会发展阶段急迫性并不高,发展并扩大大城市建设而规模仍然是更为经济有效地城市化发展选择,另外,针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城市,通过加大多方面外部资源的支持实现其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最终实现向大城市的转变是比较具有可行性的一种发展状态和模式。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城市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未来城市建设所需要追求的重点目标。为了取得更好更快地城市化发展进程,在具体的城市建设中兼顾好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同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分析不同规模城市和不同城市布局背景下的经济成本支出关系,才能在最大化取得紧急效益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城市化建设的科学推进。

(作者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大城市城市化规模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动漫show :《肆式青春》:大城市的温情,北上广的爱
大城市里的小象
北边
外储4月站稳3万亿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数据在线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