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贸易摩擦下山东省轻工产业科技创新及对策研究

2021-06-15侯向丽

中国市场 2021年13期
关键词:轻工业科技创新山东省

[摘 要]2018年初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是以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为代表的多维度综合较量。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稳定美国市场对山东省轻工业发展非常必要。山东省轻工产业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宏观环境下必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开放,推动产品升级赢得市场回归。山东省轻工业科技创新需要高质量的劳动投入,继续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劳动力质量,继续推进城镇化发展提高劳动力数量,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建立管理驱动下的全员创新系统。

[关键词]轻工业;科技创新;山东省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3.079

2019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一线奋勇拼搏”。文章认为新旧动能转换不仅来自新经济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也来自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轻工产业是山东省传统产业基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利于对手头现有资源的创造性重组,符合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1 关于产业科技创新的文献综述

在全球创新的时代,国家、产业和企业竞争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竞争,而是从开放走向基于自主的整合,2018年初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是以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为代表的多维度综合较量(陈劲,尹西明,2018)。

1.1 基于国家创新视角的整合式创新研究

整合式创新理论是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战略高度下的创新模式。基于东方哲学底蕴和中国企业创新实践,是战略创新、协同创新、全面创新和开放创新的综合体(陈劲、尹西明和梅亮,2017)。整合式创新能力包含四个紧密相关且进阶演化的能力维度,分别是吸收能力、核心能力、动态能力和整合能力整合式创新的实现需要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入手,实现科技战略、教育战略、产业战略与金融、人才、外交战略的有机整合,通过战略视野驱动各要素的横向整合和纵向提升(陈劲,2019)。

1.2 基于企业视角的资源拼凑战略研究

资源拼凑最早应用于新创企业(Baker和Nelson,2005),认为它是化解资源约束和制度约束,谋求更好发展的重要途径。Senyard(2009)认为资源拼凑能够规避寻找“正确资源”所造成的拖延,非常适合于产品革新速度快的行业或制造企业。虽然资源拼凑的初始研究对象是新创企业,但对于传统成熟企业资源整合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同等重要。

1.3 基于产业视角的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研究

创新联合体具有整个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资源整合优势,是任何单一企业所不具备的(陈劲,2018)。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是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政府等以共建法人实体形式整合创新资源,开展共性技术供给与产业化以及提供技术创新服务的一种新型技术创新主体(高宏伟,2018)。它采用实体化运营,是“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对提升本国关键领域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克服新技术供给到产业化过程中的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很有帮助。

综上,已有研究从创新驱动视角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但对轻工行业具体问题的研究仍缺乏,在中美贸易战的宏观环境下是开发欧洲市场,还是继续坚持美国市场,创新需要哪些投入。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非常契合我省轻工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2 稳定美国市场对山东省轻工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21世纪美国人均GDP突破50000美元,目前接近60000美元,最终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由50%逐步增长到70%左右,是全球最发达经济体和最大消费市场,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社会。

2.1 美国消费市场容量巨大

按照2019年的美国GDP核算,美国的个人消费支出总额接近15万亿美元,随着消费升级,美国消费市场对非生存所需的商品需求越来越大,对轻工业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见图1。

2.2 美国消费结构分析

美国2019年家庭非耐用品支出达到29780亿美元,接近3万亿美元,即使美国2008年经历次贷危机,非耐用品支出下滑,但是到2010年时市场就又回升了,见图2。

山东省轻工行业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宏观环境下必须坚持不移的稳定美国市场,加强轻工企业的创新能力,继续开放,推动产品升级赢得市场回归。

3 山东省轻工业科技创新需要高质量的劳动要素投入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技投入问题的关注焦点是科技投入的总量,却忽视了科技投入的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重点讨论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

山东省轻工产业是“六稳”工作的其中稳就业的就业大户。山东作为中国第三经济大省,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虽然就业结构转变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但是就业结构变化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需要协调发展,才能促使经济良性发展。文章运用产业结构偏离系数与产业结构协调系数定量分析山东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

3.1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趋势

综合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趋势,文章发现:只有第二产业通过科技创新,产学研结合才能提高劳动力技能和增加劳动力的收入。但究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如何,仍需要借助于结构偏离系数与结构协调系数进行具体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增加值在整个样本期间均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在1978—1983年表现为短暂下降趋势,在1983年降为将本期最低值(39%)以后开始逐渐上升,并在2005—2007年达到样本峰值(57%)。

从图4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基本保持同步,尤其是在1998年后,二者的變化趋势高度一致,并不像产业增加值占比所表现的那样在2002年后表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变化特征。

3.2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和协调系数变化特征

产业结构偏离系数是指各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与相应的劳动力比重的差异程度,文章定义结构偏离系数为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之比再减1。因此,产业结构偏离系数越是接近0,表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度越高。反之,产业结构偏离系数越是偏离0,表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度越不合理。

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二产业结构偏离系数长期为正值,2005年后开始出现窄幅的下降趋势,直到2015年降为0.33。这意味着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增加快于就业占比,与国际标准模式与中国经验数据所呈现的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趋近于0的特征基本一致。

为进一步从整体上直观的考察山东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我们需要引入就業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系数指标。具体计算公式为:

CYL=∑ni=1, 2, 3(PYi/PLi)/∑ni=1, 2, 3PYi2×∑ni=1, 2, 3PLi2(1)

CYL表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系数,其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CYL越接近于1表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程度越好,反之,CYL越接近0表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程度越差。PYi表示第i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PLi表示第i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

由图6可以发现,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并非单调变化,而是呈现“N”型变化趋势。这表明进入新世纪后,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改善,资源配置较前期的严重扭曲有所改进。结合图5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趋势变化我们可以发现,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两次持续下降的时间与产业结构协调系数两次上升的时间较为一致,这也表明山东省经济总体的结构变化仍受第二产业主导。

4 山东省产业结构影响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成因分析

文章选取上文计算的山东省1978—2018年各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系数作为参考序列,选取外贸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市场化、居民消费率、城镇化水平、科技研发投入等潜在因素作为比较序列。然后计算各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灰色关联度,按照关联度大小顺序区分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系数的主次因素,相关数据取自《山东省统计年鉴》。

由于各指标的单位不同,不便于直接比较,所以在进行计算之前需要对各个时间序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或者称为标准化处理)。对此,文章采用均值化法,即相应的变量取值减去变量平均值,然后再除以变量的标准差。无量纲化后数据序列形成如下矩阵形式:

(x0, x1, x2, x3, …, x6)=x0(1)x1(1)x2(1)…x6(1)x0(2)x1(2)x2(2)…x6(2)……………x0(t)x1(t)x2(t)…x6(t)(2)

其中,x0为参考序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x1~x6分别表示6个比较序列:外贸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市场化、居民消费率、城镇化水平、科技研发投入等。括号中(1)、(2)、……、(t)表示第1期、第2期、……、第t期。

在分别计算出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对应元素的绝对差值后(x0(k)-xi(k),i∈[1, 2, …, 6], k∈[1, 2, …, t]),进一步确定二级最小值∑tk∈1∑6i∈1min minx0(k)-xi(k)与二级最大值∑tk∈1∑6i∈1max maxx0(k)-xi(k)。按照惯例定义分辨系数ρ=0.5,并按如下方法计算每个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对应数值的关联系数:

ζi(k)=∑tk∈1∑6i∈1min minx0(k)-xi(k)+ρ∑tk∈1∑6i∈1max maxx0(k)-xi(k)x0(k)-xi(k)+ρ∑tk∈1∑6i∈1max maxx0(k)-xi(k)(3)

最后,分别对6个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对应元素的关联系数求均值可得各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关联度γ0i=1t∑tk∈1ζi(k),对6个关联度按照大小进行排序,关联度越大表明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变动趋势越相似。文章分析发现,城镇化、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居民消费率是影响产业结构协调程度变化的主因,关联度分别为0.912,0.863,0.796。

4.1 山东省继续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劳动力质量

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与经济大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也在2003年后呈现大规模直线上升。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并非均衡的分布在各个产业,而是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从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势必会对劳动力在不同部门流动产生深远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通过就业创造效应扩大了非农部门的就业规模,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吸引农村剩余的廉价低技能劳动力,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也会为开拓市场采取高薪吸引高素质人才,实现职工薪酬激励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此时外商直接投资会提升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4.2 山东省继续推进城镇化发展提高劳动力数量

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使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更加匹配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城镇化可以产生集聚效应,促进劳动技能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就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城镇化会改变居民需求结构,扩大对非农部门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刺激非农部门企业规模扩大,进而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在非农部门就业推动就业结构升级。

积极推进城镇化。当前山东省的城镇化率仍相对较低,农村存在大量待转移人口,导致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就业转移速度滞后于产业变动速度,结构偏离系数为负且偏离程度呈现平稳扩大趋势。

4.3 山东省刺激第三产业,以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但总体居民消费率却呈现不断下降趋势。首先,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改善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其次,提高城市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5 山東省轻工产业科技创新路径选择

整合式创新路径是以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供给路径为主,以需求引致的路径为辅的新型双引擎,这需要经济,政治,社会,人文等综合创新结合。

5.1 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形成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

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作为多方共建的实体单位,是一种网状创新模式,要形成有效的行动,网络就要形成通畅的沟通协调机制。企业和学校、科研院所三个单位集体学习,相互促进,协同创新合作。在新产品的研发阶段没有清晰的界限,三个单位也无法进行清晰的分工,这就需要三个单位并行合作,通畅沟通。把所有的信息融合在一起。企业和学校、科研院所采用项目合作,组成一个研发的联合体。

5.2 重视人才,建立管理驱动下的全员创新系统

创新解决的是关于创造性和效率两方面的问题。管理者在企业创新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企业家及高管团队对环境的感知和解读能力会影响企业与环境能否实现共演,而且高管团队的异质性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某些创新由于涉及根本性的变革和高技术而需要专家知识和技能;然而,全员参与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前因变量。日本汽车工业的崛起,佐证了全员参与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全员创新的活动有利于创新群体实现个体创造力发挥与集体创新实施的有机结合,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5.3 在产业生态视角下,加速互联网+新技术应用

互联网是催生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制造,加速“中国制造”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互联网不仅仅是新兴产业和新创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更是传统企业尤其是轻工产业从粗放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而人工智能、大数据、纳米科技、边缘计算、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挑战传统业务模式和市场格局的同时,为轻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机遇。互联网+新技术应用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依托,将发挥轻工行业的规模优势,将资源优势、人力资本存量优势转化为网络协同优势和生态扩张优势,加速企业的平台化、生态化转型,进而整合行业、区域创新资源,赋能产业升级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5.4 在产业成长周期视角下,继续开放与整合升级企业创新

山东企业必然坚持开放,既要通过开放,推动中国产品、技术和服务走出去,更要进一步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为我省所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配置,构筑跨区域和跨国协同的优势,加快山东品牌和鲁商管理思想走出去。通过开放与整合,既有助于培育企业冠军产品、寻求新的增长点,提升山东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能推动多边合作从对外开放,走向全球整合,不仅是资源、产品和技术的整合,更是品牌和标准制定话语权的整合,也是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走出去,成就世界级创新领军企业的内在要求。

5.5 轻工产业的政策红利和外部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

应对资源稀缺,突发事件等问题,政府应该帮扶轻工业重组手头有限资源开辟新用途,创新和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升级,在网络系统中加强各个组织的合作,实现生态位跃迁。

山东东部地区应进一步提升生产专业化集聚的层次和多样化集聚的质量,为制造业结构升级提供不竭动力来源。中西部地区应促使各地区以自身主导制造业行业和要素禀赋特征为依据选择适宜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专业化集聚,增加当地人的人员就业问题。把人才留在当地。各地区既不能为“结构升级”降低轻工业比重,也不能单纯为达成经济增长目标而忽视 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盲目推进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HSIEH,KLENOW.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9 (124):1403-1448.

[2]FOELLMI RETO,ZWEIMULLER JOSEF.Structural change,engel's consumption cycles and kaldor's facts of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Elsevier,2008,55(7):1317-1328.

[3]ALVAREZ-CUADRADO F,M POSCHKE.Structural change out of agriculture: labor push versus labor pull[J].Forthcoming in the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Macroeconomics),2011.

[4]ALVAREZ-CUADRADO F,LONG N.Capital-Labor substitution,structural change and the labor income share[R].CES ifo working paper,2014.

[5]TIMOEHY L,MICHAELIS JON C,CARR DAVID J,ET AL.The frugal entrepreneur: a self-regulatory perspective of resourceful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9.

[6]NWLSON R R.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a comparative analysis[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7]ZOHAR D.The quantum leader: a revolution in business thinking and practice[M].Prometheus Books,2016.

[8]ADNER R.Match your innovation strategy to your innovation ecosystem[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4).

[9]徐光平,景建军.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水平的关联效应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东岳论丛,2015,36(7):130-134.

[10]夏建红,矫卫红.产业与就业结构演变路径及耦合效应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问题,2018(10):65-71.

[11]王庆丰,党耀国.基于Moore值的中国就业结构滞后时间测算[J].管理评论,2010,22(7):3-7.

[12]张二震,任志成.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就业结构的演进[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5):5-10.

[13]王雄元,黄玉菁.外商直接投资与上市公司职工劳动收入份额:趁火打劫抑或锦上添花[J].中国工业经济,2017(4):135-154.

[14]陈劲,尹西明,梅亮.整合式创新: 基于东方智慧的新兴创新范式[J].技术经济,2017,36(12): 1-10.

[15]陈劲,尹西明.从自主创新走向整合创新[J].企业管理,2019 (1).

[16]高宏伟,肖广岭,李峰,等.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主体: 概念,类型与特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8 (1).

[17]陈劲,黄淑芳.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演化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4(4).

[18]段颀,张维迎,马捷.比较优势要素有偏向的异质性与自由贸易的企业选择效应[J].经济学,2019,18(2):681-700.

[19]赵兴庐,张建琦,刘衡.能力建构视角下资源拼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響过程研究[J].管理学报,2016(10).

[20]郑振雄,陈鸿翼.财政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7-12.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中美贸易摩擦下山东省轻工产业科技创新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9RKB01110)。

[作者简介]侯向丽(1975—),女,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创新。

猜你喜欢

轻工业科技创新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郑州轻工业大学成果展示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山东省即墨市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