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维度分析与实践路径

2021-06-15李永胜张紫君

创新 2021年3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维度理想信念

李永胜 张紫君

[摘 要]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的政治灵魂,理想信念对于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从哲学视野分析,理想信念具有六个维度——高度、深度、力度、硬度、温度与美誉度,它折射并体现人的精神高度、深度、力度、硬度、温度与美感,生动地呈现人的精神之力量。在理论上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理想信念的这六个维度,在实践上准确把握坚定理想信念的实施路径,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增强理想信念的理论自觉性与实践自觉性,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理想信念;维度;实践路径;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 D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1)03-0001-10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地掀开历史新篇章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峥嵘岁月。回顾漫漫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把自己的事办好”[1]。党的百年奋斗史告诉我们,若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党就会失去力量、丧失立场和灵魂,也不可能带领全国人民谱写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理想信念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高高在上、不可企及。实际上,理想信念是一个多重、多元、多维的概念,它深藏于人们的精神之中,外显于人们的行为之中,是引领我们前进的启明星和导航仪,也是我们落实行动的动力之源。通过对理想信念六个维度——高度、深度、力度、硬度、温度与美誉度的分析,深耕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理想信念的实践沃土,就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站稳人民立场,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投身民族复兴伟业。

一、理想信念的维度分析

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来看,理想信念一直是关乎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政治灵魂。理想是人们最远大的价值目标,它具有精神支柱、价值导向、动员鼓舞、人心凝聚等作用。信念是人们坚信某种学说正确,笃信某种事物发展规律与趋势及其未来价值的稳定持久的观念[2]。信念具有指引、驱动、激励、凝聚等重要精神功能。理想和信念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理想是价值目标,信念则是人们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前进的执着态度、坚定意志和思想定力,理想必须依赖信念才能实现,信念有了理想才有前进方向。理想崇高,才能守护信念;信念坚定,才能坚定理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来看,理想信念具有六个维度——高度、深度、硬度、力度、温度与美誉度,这些是化育自己、建构博雅精神空间的重要维度,它生動地呈现出人的精神之强大。

(一)理想信念有高度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无数共产党人在腥风血雨中之所以能做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就是因为他们坚信共产党能带领人民摆脱落后、走向胜利,坚信社会主义制度是更适合中国的制度,由此革命者发出了“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豪迈誓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3]41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4],把理想信念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也彰显出理想信念教育在党的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理想信念决定我们的精神高度,奠定我们的精神底蕴,构成我们的精神坐标,是我们的精神之本,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守住的精神防线。如果丧失了理想信念,我们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患上“骨质疏松症”。理想信念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奋斗不息的压舱石、行动的总开关与前进的指南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顶层设计与基础建设归根到底源于崇高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1无论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设计,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目的都是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这一信念强基固本,正本清源,从而帮助我们达到一定的精神高度,激励共产党人百年来始终保持政治本色。

登高方能望远,理想信念的高远与坚毅直接影响人的视野、境界与格局。心中有崇高而坚定的理想,胸怀才会开阔,境界才能升华,格局才能宏大,信念才会坚定,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才能坚持正确的做事原则,面对是非保持政治定力,泰然面对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6]35,这就深刻阐明了保持崇高理想信念、提升共产党员精神高度的独特价值与重要意义。

(二)理想信念有深度

理想信念有深浅之分,其深度由真理、规律、价值规定,由文化底蕴决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深度源于对客观真理与本质规律的透彻把握。“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6]35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透彻认知之上,建立在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一价值的内在认同之上。

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对科学理论的认知、信仰和捍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6]50从精神生长的内在逻辑来看,越是接近客观真理,越是体现客观规律,越是凝结大多数人利益追求的理想信念,其思想之根就会扎得越深,筑得越牢,就会越隽永而深沉。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深度在于它奠基于唯物史观的科学真理沃土,扎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中,汲取了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精华,建立在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崇高价值之上。所以说,反映真理、体现规律、凝结和彰显人民立场,包含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根本理念与价值诉求的理想信念,其思想最深邃,意蕴最深远,影响最广泛,发展最持久。可见,理想信念的深度归根到底由真理、规律与价值决定。

理想信念的深度决定人的精神博雅的程度,理想信念之根扎得越深,筑得越牢,越能在广阔的实践空间吸收营养、补充能量,使其广博而高雅。“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理想信念要远大而高尚,就必须深耕真理与价值的良田,深耕实践的沃土,获得坚实的科学滋养与深厚的价值支撑。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把理想信念深扎于中国社会国情之上,深耕于人民实实在在的利益之上,才能在百年时间中砥砺奋进、风雨无阻,获得巨大的成就,赢得广泛赞誉。

(三)理想信念有硬度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党无精神则不存。精神是一个政党、民族、国家赖以生存和延续的重要因素,只有它有充足的“钙”,才能在时代的号角中奋勇向前,不被社会所淘汰,不被历史所摒弃。理想信念作为精神之钙,使共产党人成为“有筋骨”的铮铮铁汉。“筋骨如铁,万夫莫当”,铁一样的筋骨是成就一切伟大事业的前提基础[7]。理想信念的崇高与坚定,决定了其“钙”质的丰盈与饱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414历史证明,只有在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滋养下,共产党员才能在大风大浪中练就钢筋铁骨,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再从实践来看,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它具有方向性、引领性和超越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便吸引着无数有志之士倾心加入,其吸引力在于它富有最有硬度的理想信念,这个理想信念就是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一言以蔽之,理想信念具有强度与硬度。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共产党人铸就了一种任何力量都无法动摇的钢铁意志和坚韧之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8]

(四)理想信念有力度

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9]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人生的指南针和导航仪,它明确了人生目标,指明了奋斗方向。理想信念还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主心骨,它能把人们紧紧凝聚在一起,整合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56个民族和近14亿人紧紧凝聚在一起,“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3]39。有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我们才会百折不挠、同心同向地不懈奋斗,自觉把人生目标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融合在一起,矢志不渝地为理想而奋斗。

理想信念是人进步发展的永动机,它为人的成长进步提供持续不断的内在动力与不竭能量。人生的奋斗、事业的精进、创造的显耀,都离不开理想信念,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人的成长需要理想信念的烛照。理想之光可照亮前进道路,信仰之光可驱除思想迷雾。信仰之力能开创美好未来,激励人们努力拼搏,矢志奋进,不断趋近理想目标。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尽管有无数的艰难险阻与风险挑战,但只要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就会有跨越险阻、战胜挑战的无穷力量。“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5]42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并用坚定理想信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3]413。这足以窥见理想信念的力量之大、影响之深。

(五)理想信念有温度

理想信念是认识、情感、道德、意志和审美融为一体的精神“合金”。它带有温度,饱含情怀,承载着浓厚的情感。理想信念的温度与其浸润的情感浓度与蕴涵的价值高度直接相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愿景,充满对人的终极关怀意识,饱含着对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呵护,展现了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博大心灵和海纳百川成其大的包容精神与至善情感,它是一种精诚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理想信念的温度来自火热的实践与时代精神,来自对人民心愿、情感、价值、命运的关切与亲近。理想信念的温度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所反映的是小众的知、情、意、美,还是大众的知、情、意、美,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触摸、感知、发掘并升华这种知、情、意、美。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感动着人民的感动,能够在更深、更广、更高的层面上反映人类共同的情感、心理、道德、审美与愿望,并从生机勃勃的生活中提炼、总结、升华出带有诗意的人类精神元素,它以大善、大爱、大美与至真、至诚、至情拨动人的心弦,滋润人的心灵,直抵人的内心,饱含着浓厚的情感,透射出生命的热度,具有昂扬的生气与正能量。例如,中国梦是14亿中国人民的美好期盼,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景,积淀了中华民族深沉厚重的思想追求。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中国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折射出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关怀与拳拳挚爱,是充满温度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以璀璨耀眼的精神光芒烛照了世界,鼓舞着大众,塑造着未来。

奠基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真诚的大众情怀与至善情感,它的人民立场决定了必须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紧跟人民需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它带着时代精神的炽热温度,凸显出亲民、爱民、惠民、为民的未来指向性,引领实践发展,具有恒久价值和永恒温度,这充分彰显出它的时代价值和人文關怀。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精神奥秘之所在。

(六)理想信念有美誉度

理想信念是知、情、意、行、美五位一体的精神系统。崇高的理想信念,集审美需要、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于一体,能够充盈人的精神世界,疏通人的精神血脉,具有更高的美誉度。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悉与准确把握,提出了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思想意旨,体现了真理之美、信仰之美、正义之美,反映了无产阶级要求消灭阶级、废除私有制,消灭一切社会不平等的价值诉求。同时,它还体现了马克思所说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主体创造思想,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具有崇高之美、大爱之美、人性之美。正因如此,以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为己任的理想信念引领和激励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征途上以美启真,以美激发创造能力,以美激扬革命斗志,以美开启智慧之门,从美的角度规划、设计和建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崇高的信仰之美,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持续的改革、创新和完善。

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也是价值创造的主体,理想信念的美誉度归根到底取决于蕴含其中的主体审美意识和价值品位。一般来说,审美意识和价值品位越高,理想信念的美誉度就越高。可见,理想信念的美誉度,与社会进步、文明程度及人自身发展的程度高度相关。

二、坚定理想信念的实践路径

理想信念源于坚守,植于实践,成于磨砺。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四种危险”“四大考验”的严酷磨炼,必须以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党员个人素质与精神素养为抓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守好共产党人之本,加强对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力推进者。

(一)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理想信念之本

“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10]这一理想信念之所以有高度、硬度、力度、深度、温度和美誉度,支撑着共产党人奋勇前行,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真理性和价值性。

一是深入學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着问题、责任、憧憬去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运用辩证、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分析他们的观点,深刻领悟他们的思想,研究原著背后蕴含的深邃哲理,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往深处、细处、实处走,强化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修正思想、净化心灵、涵养正气;在深学深思、常研常新中坚定信仰、夯实基础,在学习、研究、思考中筑牢理想信念的金城汤池。

马克思主义是饱含着科学真理的理论,也是支撑理想信念的精神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思践悟中认同理想信念,在细照笃行中践行理想信念。只有这样,理想信念才有了根基、有了依仗、有了主心骨。

二是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的常态化学习。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断更新,理论学习必须保持常态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契合中国实际、紧跟时代潮流的创新性发展,只有保持这一理论的常态化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理论武器,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深植理想信念于心中,把牢精神总开关。除此之外,还要探索常态化理论学习新方式,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学习方法。

三是敢于发声亮剑,旗帜鲜明地批判与纠正抹黑、弱化理想信念的言论与行为。中国的崛起和强盛表明社会主义的可行性与现实性,但是实践中仍然有关于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历史终结论、共产主义渺茫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的杂音存在,对这种缺乏事实依据和逻辑基础的不良言论,不论任何场合,都必须用理论和事实给予坚决回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性的坚定捍卫,也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

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用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向没有科学依据的谬误公开宣战。勇做战士,不做“绅士”。同时,在宣战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只破不立,而应又破又立。“破”的是没有科学根据和事实依据的言论与行为,“立”的是深刻把握规律、严格遵循事实的言论与行为,在“破”与“立”的统一中让人们站稳立场、明确方向、坚定信念。

(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

理想信念教育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也是引导人们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的根本方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是一部不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需要常态化、制度化。

一是构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机制。真正的共产党员必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党员干部理应是理想信念的实践示范者,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作为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首要任务。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要镶嵌于党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中,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教育实践,这是我们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经验。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涉及面广、对象复杂的实践活动,单一的教育实践活动很难完成任务,其影响力也不够强。因此,应在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各部门联动、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它要求各个部门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常态化任务,与本部门开展的其他活动结合起来共同推进。这一机制还要求教育实践活动根据时代要求和实际变化,不断更新教育内容,用党性原则指导工作,确保我们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保持理想和信仰不变。

二是结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纲要》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一章中指出要“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11],意义深远并富有针对性。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化的重要机构,构建理想信念齐抓共管机制应着力在学校开展深入的理想信念教育,构建学校课程思政体系,促使学校的育人理念、育人体系、育人过程、育人标准充分渗透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内容。

列宁曾经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12]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主导作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固化到教材体系中,嵌入到各种教育场所中,引导学生把共产主义理想融入到人生理想之中。

三是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拓宽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载体。志愿服务是志愿者基于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社会责任自主自愿进行的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与理想信念教育之间,存在着天然而淳朴的辩证关系。因为有着为人民、为社会奉献的理想信念,志愿者才会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把自己的理想抱负、爱国热情、专业知识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在志愿者进行奉献与付出,传递爱与暖、散发光和热的过程中,这种爱与暖、光与热又会滋养自己,从而收获一种幸福感的回馈。通过志愿服务的实践可坚定价值追求,磨炼坚强意志,锤炼美好品质,获得幸福力量,砥砺道德新风尚,培养正确理想信念,并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体系中。

理想信念只有落实到生活实践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志愿服务不仅体现理想信念教育所注重的自我教育和交互教育,而且成为吸引群众广泛积极参与的最佳途径,是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载体。一方面要优化志愿服务的顶层设计,从政策、制度、体制层面建立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让志愿服务落到实处、落到细处、落到小处、落到需要之处,让志愿服务在社会救济、日常服务、突发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让志愿服务成为增强理想信念影响力和实效性的有效载体。

四是加强理想信念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在深化研究和抓好具体工作中,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社会共识,内化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价值自觉,外化为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实践自觉。

新媒体时代,应利用短视频、微电影等多种传播形式,讲述好中国故事,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读现实,用直观、生动、鲜活的故事叙事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引导人们不断增进理想信念的价值认同,实现理想信念和现实生活的适宜性、动态性的精准对接,提高理想信念的实效性。

(三)提高共产党员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境界

政治信仰与道德人格是紧密联系的,共产党員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境界不仅影响自身的理想信念,同时也影响人民群众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认知。为此,必须以严格的自律意识,培养共产党人健康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境界,为维护信仰提供稳固的思想堤坝。

1.坚守共产党员的底线,提升理想信念的硬度

理想信念的硬度体现在钢铁般的意志上,它由党员所坚守的底线决定。党员干部能够守住人生和事业的底线,做到心中有敬畏、行为有底线,理想信念才有硬度。因此,提升理想信念的硬度,一是要筑牢思想防线。从思想源头上扑灭理想信念弱化的苗头,达到基于内化认同机制的思想自觉和基于理论认同机制的实践自觉,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主动划出明确的思想防线。二是要守护好道德边界。作为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共产党人应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3]。道德边界是共产党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边界,是理想信念的基本底线,没有道德边界的人,必然丧失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只有明确道德边界所在,成为一名思想纯粹、有美德、守私德、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守住理想信念。三是要坚守纪律底线。纪律底线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坚守的底线,它不仅是一名党员的底线,而且也是一名公民的底线。只有把纪律底线融入实际行动中,干事情、做工作有所遵循、有所忌讳、有所畏惧,才能成为讲政治守规矩的明白人,把理想信念落实到每一次行动中。

2.培养共产党员的斗争精神,让理想信念有力度

斗争精神是一种直面问题和矛盾、敢于硬碰硬、积极作为的精神状态。让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有力度,一是要以昂扬的斗志,勇于同错误思潮做坚决斗争。网络信息时代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成本降低了,也使人们之间产生了一定隔阂,这种隔阂造成一些错误的言论、观点在网上大行其道,形成一些不利于坚定理想信念的错误思潮。作为具有伟大斗争精神的共产党员,必须在同错误思潮的坚决斗争中砥砺理想信念,在不懈斗争中肃清不正之风。二是推进反腐败斗争,让党员干部在各种诱惑面前永葆政治本色。目前,一些党员干部仍存在封建迷信思想蔓延、个人利益突出、道德缺失、组织纪律涣散、贪污腐败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理想信念,被物质利益所腐化,被错误思想所侵蚀。要持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是敢于承担责任,有所作为,在风险挑战面前无所畏惧。在国家危难时刻,面临生死考验的严峻关头,党员干部必须锐意进取、无所畏惧、顽强斗争,为党担责,为民分忧。在风浪考验面前,不仅要有担当,而且要会担当;不仅要想作为,而且要善作为。这是党员干部有担当作为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员干部实现理想、坚定信念的必然要求。

3.保持共产党员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理想信念的温度

保持理想信念的温度,必须扎根人民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一是要广泛接触人民群众。只有深入群众、广泛联系群众,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欢乐所在、忧患所在、向往所在,才能做到对人民群众饱含感情。只有在走村入户的实际行动中,在真心真意为群众倾情服务中,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理想信念在实践中才有了温度。二是要真诚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最富有智慧,也最有力量。我们必须甘当学徒,向人民群众学习。尊重人民是向人民学习的第一步,它意味着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要俯下身子向人民群众虚心请教,在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寻求工作的好办法和创新智慧。

4.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提升理想信念的美誉度

党性修养是政党的基石所在,包括党员意识、党性标准和人民性三个方面。一是要努力培养党员意识。党员意识能够为提升党员素质和能力提供不竭动力。具体来说,它包括身份荣誉感、事业成就感和组织归属感三种基本意识,是共产党员的最基本要求。党员意识的培养需要党员与党组织两方面的配合。一方面要求共产党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把党员作为自己的第一身份,竭尽全力完成党员职责和任务。另一方面,党组织对党员要有奖有罚,奖罚分明,要加强对优秀党员干部的褒扬,给予他们成就感,也要对腐败分子严惩不贷,从而使党员获得组织上的归属感。

二是要坚持党性标准。党性标准的实质就是要党员在思想上纯洁、保持高尚的理想,体现为党员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就是要坦荡做人、忠诚人民、一心为公、谨慎用权、为党尽责,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14]。党性标准是提升理想信念美誉度的关键,只有坚守党性标准才能更好地坚守并践行理想信念,才能在人民群众面前树立榜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是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美誉度,不仅取决于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崇尚和认同,还取决于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性决定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15],这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美誉度的最高体现。正因为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6],所以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具有极高的美誉度。可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是提升理想信念美誉度的核心。

三、结束语

理想信念具有一定的高度、深度、强度、力度、温度与美誉度,它生动地展现了人的精神之力量。奋进新时代,开辟新征程,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理想信念的多元维度和深刻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与实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17]。

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决定了它理应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然而由于对理想信念的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认知,一些党员干部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迷失了方向、丢掉了初心、改变了信仰,同时也使一些群众质疑社会主义、怀疑共产主义。面对“两个大局”的复杂环境,只有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多重维度及其作用,遵循坚定理想信念的正确路径,才能增强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赓续和传承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提供深厚的思想支撑,涵养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 张洋.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 确保“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21-01-23(1).

[2] 王玉樑.邓小平的价值观[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117.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6-10-28(1).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 李洪华.筋骨、道德、温度[N].光明日报,2016-12-12(13).

[8]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2).

[9] 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9.

[10]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87.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5).

[12] 列宁.列宁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38.

[1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0.

[14] 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N].人民日报,2021-03-02(1).

[15]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9(13):6.

[16] 习近平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1).

[17] 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N].人民日报,2016-02-04(1).

[责任编辑:李 妍]

Dimensional Analyses and Practice Paths of Ideals and

Belief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i Yongsheng  Zhang Zijun

Abstract: Lofty ideals and firm beliefs have been the political soul of memb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ince its founding over the last century and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shaping peoples behaviors. From 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there are six dimensions for ideals and beliefs — height, depth, strength, hardness, temperature and reputation. They reflect the height, depth, strength, hardness, temperature and aesthetic perception of human spirit and vividly show the power of human spirit. Theoretically, we ne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ix dimensions of ideals and beliefs, while in practice we need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of standing firm in support of the ideals and beliefs. These will help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buil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nhance the theoretical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al consciousness of ideals and beliefs and enhanc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the education on ideals and beliefs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Key words: ideals and beliefs; dimension; practice path;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唯物史观视域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创性贡獻与世界意义研究”(20&ZD026)

[作者简介] 李永胜,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陕西西安,710049);张紫君,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西安,710049)。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维度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