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中国故事的路径

2021-06-15王昕朋

新阅读 2021年5期
关键词:红色文学

王昕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战胜一次又一次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永载史册、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贡献。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配合党史学习教育,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中国言实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百年百部红旗谱”大型系列丛书,作者中有十多位茅盾文学奖得主、二十多位鲁迅文学奖得主、十多位“五个一工程”奖得主、十多位省作协主席等众多文坛名家,以及十多位著名理论工作和政策研究专家学者。

群策群力,创作、出版“百年百部红旗谱”,让红色精神点亮生活

这一系列丛书与同类题材图书有四个不同点。一是它的综合性。門类齐全,有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理论研究;有老一代革命家回忆录;有将帅和英雄模范人物传记;有反映建党100年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红色斗争的文学作品(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长篇报告文学、诗集);二是影响力。除精选一些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大奖的作家作品,还收入了多年来一直畅销的红色经典名著;三是代表性。内容反映了从中国共产党创立到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等重要历史时期;四是可读性。每一部图书内容都具有很强阅读和欣赏价值,读一本书可以加深对一段历史的了解。

讲好中国故事的两种路径。做这套以红色文学作品为主的图书,为建党100周年献礼,是因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中国故事讲什么、怎么讲这两个问题上大致存在两种路径。

一种是以走向现代性为轴心的文学史,一种是以反映中国社会变革、人民利益为轴心的文学史。在这两条路径上,一代代作家都是在讲述中国故事。按照鲁迅先生所述,中国人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被描述”的位置,而“讲述中国故事”,应该是在“被描述”之后发生的。从“被描述”到“讲述中国故事”,这是一个国运向好、民智觉醒的过程。纵观历史,我个人深深体会到:国运向好、民智觉醒与五四运动有关,更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诞生以及发动群众进行社会革命息息相关。以走向现代性为轴心的文学史,大体源于西方文化中心,而以反映中国社会变革、人民吁求为轴心的文学史则来源于中国社会的变革,来源于生活之源。

我的文学史观的产生和以走向现代性为轴心的文学史并不矛盾,只是视角不同而已,我更注重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观照,注重其生活来源。文学的发展并不以某一种单一视角进行,因而现代性也不能视作唯一的文学史标准。如果我们寻找“讲述中国故事”的起点,我认为,中国故事和中国人民的故事息息相关,和中国的文化息息相关,和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相关,和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息息相关,和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紧密相连。我们不能把人民、时代、社会从文学中剥离之后,谈论一种人类和文学本身的要素,那样求取的文学决然不是“中国文学”,所讲述的故事,也将不再是“中国故事”,它只会在全球化的一隅,仅仅证实中国作家融入了世界文学的浪潮。

从社会史入手的文学,应该注意到红色革命让底层民众有了能够广泛参与政治生活的机会,看到中国人民带着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从参加革命斗争到参加新中国的社会生产和建设,革命者和建设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达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程度。被誉为“时代号角”的文学艺术,在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进程中没有缺席,一批批红色经典作品动员、号召、激励、鼓舞了一代代广大人民群众。文学作品中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幸福、为了民族复兴前仆后继、不怕牺牲、勇敢斗争的有血有肉的光辉形象,如同一座座用文字树起的丰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个作家不能忽视的。

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作家和政治紧紧携手,文学和政治联姻,在中国走过了充满激情的几十年。20世纪80年代前后,一场关注个体人物状态及命运,注重文本自身,以“向内转”为特征的文学创作革命开始,昭示着“先锋文学”的“小叙事”潮流到来。中国的文学史生动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此之前的几千年封建王朝,从未有过底层民众广泛参与政治生活的状况。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谈的其实是“匹夫”对帝王的江山负责。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纲领,人民为建立自己的政权而奋斗,这是人类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民众革命的热情之高史无前例。当我们阅读像《小城春秋》这样的红色文学经典时,会发现这部叙写底层知识分子和厦门的水手参与政治生活的作品,描述了人民为追求幸福生活、赶走侵略者,为建立理想国度而无私奋斗、战斗。《小城春秋》的叙事是“大叙事”,作品中的个体是让位于民族和革命的,是带着家国、民族情怀进行的以身许国的叙事。新中国成立,本质是人民站起来,当家做主,实现理想国度的建立,因而红色革命滥觞,在文学层面,开启的是一场以人民为主角的“大叙事”。

描述革命史的所有红色经典作品,讲述的都是民众广泛参与政治生活,为建立理想国度而奋斗的故事,“大叙事”是这类作品的主流。它能让我们真切触摸到党的“初心”和“使命”,也能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中国梦”的来源——“中国梦”是一代代中国人累积起来的愿望。写革命斗争的《小城春秋》等红色革命经典作品,乃至后来写农村建设的《三里湾》等作品,概莫能外。文学家们捕捉到民众在政治面前态度的巨大转变,文学家描述普通民众过政治生活——新鲜事物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一叙事潮流的出现,是以现实的红色革命为发端的,极富生命力。几千年来从未有过政治生活的民众得以翻身,成为革命斗争和革命生产的主体。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中国故事书写,以“大叙事”为主潮是必然现象,唯有如此才是“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所构建的政体,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为人民服务,因而中国故事无论是“大叙事”还是“小叙事”,须臾离不开人民,是人民文学,新时代文学更是人民文学的赓续。

人民文学始终以社会各阶段的主要矛盾——革命时期的敌我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先进与落后、经济建设时期人民为满足物质文化需求所做的努力、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来作为作品的内在冲突和张力。作家抓住社会各时期的主要矛盾进行创作,以深入本质的力度反映伟大的时代,在矛盾和冲突的对撞中,作家获得了摄取和深入阐释时代精神、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机。一代代作家心中装着人民,书写着时代精神和人们的价值观,创造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人民文学。

编辑红色经典,深受革命精神洗礼

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百年百部红旗谱”系列丛书,已陆续和读者见面。这些红色经典作品记录和反映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等不同历史时期党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以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形象,展示了为中国人民百年来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丰功伟绩,阐释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这样一个伟大真理。

一次次感动得泪湿书稿,一次次兴奋得欢欣鼓舞,一次次激动得心潮澎湃……这是我们编辑出版“百年百部红旗谱”的真实经历、真实体验、真实感受。许多编辑同人说,一行行文字、一组组场景、一串串数字、一个个共产党员的形象,艰难而曲折、光辉而壮丽,汇成了一条百年精神血脉的长河,让我们接受了一次次庄严洗礼。几位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90后”编辑充满感情地说,编辑一本书,就是听了一堂党史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作为主要出版党政类图书的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积极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于2020年初出版了《少年儿童学党史》《少年儿童学国史》等图书。接着,出版社又策划推出了“百年百部红旗谱”这一选题。我们深知,我们组织的是跨时代的几代人的大合唱。唱的是一首浩浩荡荡的长歌,讲述的是党的百年辉煌历史,因而这是一项图书出版的大工程。正因为怀着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全社上下对“百年百部红旗谱”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十分重视,努力而用心。为了拿到一本书的出版授权,出版社主要领导利用周末时间赶到外地拜访作者;为了让图书早日和读者见面,很多编辑同志春节期间加班加点地进行审读……可以说,这是为建党100周年献礼所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和向心力。

我们原来估计,这么浩大的工程,这么多的作者,这么多的书稿,组稿工作会面临着诸多困难。出乎意料的是,一开始征稿就得到了广大作家的热情鼓励和支持。一百多部书稿征集涌现的一個个感动的瞬间让我们难以忘怀:有的接到约稿电话当天就把书稿发来;有的已经离世的作者的后代闻讯主动联系我们送上书稿;有的因为图书出版年代已久,连续加班进行修订;有几位八十高龄的诗人、作家多次来中国言实出版社与编辑面对面交换修改意见……他们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愿:支持我们把这套大型丛书做成精品,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目前,“百年百部红旗谱”中的七十多部已经出版,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可以说,每个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在编辑出版过程中都接受了精神血脉的庄严洗礼。

作者系中国言实出版社社长

猜你喜欢

红色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什么东西不应该是红色的
追忆红色浪漫
中外文学中的“顽童”
文学小说
什么东西不应该是红色
文学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