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尘封档案”·红色侦探系列

2021-06-15陈传露

新阅读 2021年5期
关键词:丛书案件红色

陈传露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主张“诗比历史更能呈现真相”。历史立足于真实性,尽力挖掘被岁月模糊的细枝末节;而文学讲究的是可能性,它叙述的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情境中可能会发生的故事。

由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啄木鸟》“尘封档案”·红色侦探系列就是这样一部文学作品,它以纪实的手法记叙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安破获的重大敌特案件和刑事案件。这套丛书生动地描绘了共和国第一代人民公安如何与犯罪分子殊死搏斗,以及旧社会的黑恶势力与敌特残余是怎样被清剿荡涤的。围绕这一核心议题,它汇集了庙堂内外的诸多历史细节,包括政权更替带来的政治经济变迁,百姓生活的人情冷暖,特殊时代环境下人们的所思所想和生死抉择……关切的对象可以大到社会万象,也可以小到一个具体而微的个人。品读这套丛书,读者仿佛畅游于那个时代,甚至能感知那个时代的温度,闻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这套丛书的作者是东方明和魏迟婴先生。他们被誉为国内知名红色侦探系列“黄金搭档”,多年躬耕“反特+刑侦”题材。其合作撰稿的“东方明特工系列”“东方明奇闻系列”长年连载于《啄木鸟》杂志。时值建党100周年之际,群众出版社遴选出两位作家于《啄木鸟》杂志“尘封档案”栏目发表的22部中篇作品,汇编成一套五卷作品集,包括《华东特案组》《上海滩枪案》《江城劫金案》《“心战专家”落网记》《追缉“六指魔”》。

《华东特案组》一书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华东特案组破获的三件重大敌特案件展开。这个侦查小组当时由中共中央华东局社会部直接领导,专门负责重大政治案件、刑事大案的侦破。

《秘密图纸》一案中,一伙儿不良少年突然间成了公安部门的“焦点人物”。他们在平日里无非做些小偷小摸、坑蒙拐骗的勾当,却在无意之间牵连出一桩涉及台湾和美国中情局的秘密图纸泄露案件,情节扣人心弦。

《上海滩枪案》一书汇集了发生在北平、上海、南京这些重要城市的四桩敌特案件,塑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系列“红色侦探”形象。

《灭门疑案》中,北平胡同间一家寻常百姓不幸遭遇灭门。“仇杀”的表象之下是敌特势力的暗流涌动。

《舞女猝死之谜》一案亦是如此,表面上是南京“仙乐门”一位当红交际花的陨落,实则牵连出70年前国共谍战的激烈斗争。

《江城劫金案》一书中汇集了五桩历史上的悬疑案件。同名故事追溯了1949年发生在汉口的一件离奇劫案。尽管受害者行事百般隐秘,却仍被悍匪当街劫走百两之巨的黄金。

《诈尸之谜》更是波澜起伏,哈尔滨的一位工匠饮酒致死,却在治丧过程中忽而复苏。然而没过多少时辰,该工匠就遇刺身亡。奇案背后处处皆是玄机,最终都被“红色侦探”一一破解。

《“心战专家”落网记》一书揭示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公安战线上的斗争不光是敌我之间的正义角逐,甚至还有黑白两道的江湖风云。

《港商雇凶杀人案》用一桩广州开明绅士的凶杀案揭开上个世纪江湖恩怨和帮会争斗的腥风血雨。

《春城窃枪案》中一位交游广阔、“黑白通吃”的货栈老板声称枪支被盗。由于涉事者身份复杂,“红色侦探”不仅要全力侦破此案,更要在各种势力之间审时度势,慎之又慎。

《追缉“六指魔”》一书中,案件涉及之人皆是市井生活中的社会“名人”。例如,1950年,山西、四川两地警方携起手来智斗江洋大盗“六指魔”。1951年,重庆小有名气的女老板华锦秀及其男友接连遇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桩案件竟然与江湖流传的“藏宝图”牵连在了一起。1952年,一位正值风华之年,在电影圈冉冉升起的新星遭遇不测……

丛书大多是依据真实案例改编而成的纪实文学,围绕着“反特与刑侦”这一故事内核,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作为叙事底色,立体化地塑造了新中国早期“红色侦探”的英雄群像。

这套丛书不仅关注“红色侦探”们的信仰,更注重展现了在一定的历史宽度之下这种信仰是如何铸就并传承下去的。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红色侦探”的出身错综复雜。在《灭门疑案》中,北平解放还未满四个月,百废待兴,治安情况严峻。中共方面接管旧警察分局的公安干部只有十多人,加上两个班的北平纠察总队军人也不过四十来人,其余都是留用旧警察。灭门疑案发生之后,专案组中除了一名接管公安干部主持侦查工作之外,其余三位均为留用旧警察。这些旧政权的老刑警们,在此案的侦破中不遗余力,充分运用长期积累的线人资源和资深老刑警的经验,不断地抽丝剥茧挖掘线索。

时代洪流滚滚而来,他们的初心并不完全相同,但顺应时代作出了个人选择,最终殊途同归。这套丛书中的故事横跨十余年,其间的一个个案件好像时间洪流中的一个个横截面,向我们片断性地展示了公安队伍如何一步步组建、发展,如何一点一滴地注入“红色基因”,并延绵不绝地传承下去。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是扣人心弦的,而有血有肉的个体选择和生命轨迹更能引起读者的共情。

在行文叙事方面,作者格外强调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因果阐释。书中大多数情节按照刑侦小说的基本套路展开,即“罪案发生—寻找证据—谜底解开—案犯伏法”。故事多以线性的叙事结构推进,时而有一触即发的悬念和迷惑侦查方向的线索犹如枝桠横生开来,但叙事主线终将回归到追击真凶的主干上来。

《“741情报组”覆灭记》的故事开始于1957年的一次台湾间谍反动宣传品空投事件。八十麻袋的反动宣传品内容涉及上海市党政军、工业、商业、文教等多个系统,虽然其中大部分信息属于无中生有、移花接木,但确实有一部分是我党机密数据。专案组不舍昼夜地进行分析调查,追踪信息泄露的源头。从排除上海钢铁三厂数据泄露的嫌疑,到追查提篮桥监狱劳教劳改人数的知情者,再到摸排寻访关键线索——神秘来电的主人,作者将全部的线索信息和侦查进程都展现在读者眼前。干扰信息一步步被识破,真正的线索逐渐浮出水面,“红色侦探”们运用的现代侦查技术和理性研判令人折服。不似一些侦探小说给予读者全知全能的视角,该书的作者特意选择了一种内聚焦的叙事视角——读者的视角即是书中侦探的视角。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也可以体验一把侦破的乐趣。

除了文学价值之外,这套丛书同时富有高度的史料价值。对于当前年轻的读者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风貌、城市格局及风土人情都是遥远的想象。本书的作者在文学创作的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史实考证和细节还原的工作。

《灭门疑案》中老北平德胜门内大街花枝胡同里的市井“吆喝声”声声入耳,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舞女猝死之谜》中南京“仙乐门”舞厅当红头牌史红瑛的风流轶事让人欲罢不能。《上海滩枪案》中凤毛麟角的“外国铜匠”精湛的造枪技艺令人拍手称奇。这些浸润了时代特色的细节,让人读起来历历在目,趣味横生。徜徉在这幅犹如《清明上河图》一般的世俗画卷中,读者着实流连忘返。

这套“尘封档案”·红色侦探系列丛书值得一读。书中有“人”,他们是时代土壤里生长出来的鲜活人物,是枪林弹雨中百炼成钢的平凡英雄;书中有“故事”,既有错综复杂的敌我较量,也有悬念丛生的刑侦过程;书中还有“情境”,有风起云涌的时代巨变,更有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猜你喜欢

丛书案件红色
红色在哪里?
数据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古代丛书与《丛书集成》
追忆红色浪漫
城管案件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