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直径深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2021-06-15汤继友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7期
关键词:沉渣清孔风化

汤继友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941)

1 工程概况

某超高层建筑工程,主楼68 层,高度323.3m,建筑面积约229450m2。建筑基础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主楼部分含242 根长桩和108 根短桩,具有大直径、深孔的特点,其中长桩桩径1100mm,长度 90~130m 不等;短桩桩径 800mm,长度 50~80m 不等。桩基持力层选择的是中风化基岩,考虑到稳定性要求,深入中风化基岩1.1m 或深入强风化基岩10m。

2 大直径深孔灌注桩的施工难点

(1)桩体长度较大。桩尖进入持力层-2 层的深度需超过10m,否则将难以维持桩体的稳定性;若-2 层厚度在10m 以内,出于安全层面的考虑,桩尖进入-3 层中风化层的深度需要超过1.1m;桩长明显偏大,对钻进方法以及桩身垂直度控制均提出较高的要求。

(2)现场地质条件复杂。淤泥层厚度达到30 余米,桩体施工范围内分布有全风化、强风化层,其中夹杂部分厚度不一的中风化残留体;在各桩体施工中,有201 根桩的持力层深入至中风化基岩中,该处的地质具有平衡性不足、倾角大的基本特点,因此加大了桩体的施工难度。

(3)残留体的干扰作用较强。中风化基岩的抗压强度达到180MPa,在相对较大的强度下明显加大钻进难度。其中,全风化、强风化基岩中还存在部分中风化残留体,该部分的厚度不均,达到0.5~14m,层面以倾斜状为主,受此影响,钻进过程中容易引发卡钻、孔斜、堵管等问题,导致钻进施工进程受阻,钻孔质量的可控性较差,不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4)孔壁稳定性要求高。施工现场的淤泥层厚度达到2~40m,各处缺乏均匀性,受淤泥层不稳定的影响,钻孔时孔壁的成型效果较差,例如容易发生坍塌,需切实做好护壁工作。反循环钻进过程中要求严格控制泥浆的制备参数及施工质量,切实发挥出泥浆护壁的作用。

3 施工技术关键要点

3.1 施工机械的配置

GPS-30A 型钻机6 台套,辅以4PNL 泥浆泵、6BSA 砂石泵、φ245 气举反循环钻杆;4 台套 GPS-20HA 型钻机,辅以 3PNL 泥浆泵、6BSA 砂石泵、φ194 钻杆。此外,根据浅孔、深孔两类孔的钻进施工要求,分别为之适配的是GPS-30A 型钻机、GPS-20HA 型钻机。

3.2 钻进方法

钻进采用泵吸反循环的方法。钻孔深度较大,对钻机的运行状态提出较高的要求,必须精准调整钻机的姿态,使其在施工全流程中均维持水平状态。钻进初期以轻压慢转的方式为主,遇第四系松散层时采用的是单腰带三翼刮刀钻头,实施“大泵量、中转速”的钻进模式,以便高效切削土体。考虑到钻孔倾斜度控制要求,下入钻杆导正器起到辅助作用。遇易斜地层时宜采取减压钻进的方法。

钻进期间密切关注深度范围内地质条件,灵活优化泥浆的性能,使其比重稳定在1.15~1.20,利用泥浆有效护壁。钻进期间及时捞取钻渣,对钻进所在位置的地质条件做出判断,以便根据此方面的情况对钻进速度和泥浆性能做灵活的调整,达到动态化施工的效果[1]。钻孔施工如图1 所示。

图1 钻孔施工

3.3 钢筋笼下放

钢筋笼分节拼装成型,主筋为20 根φ22 钢筋。若采用焊接的方法则存在施工工作量较大、效率较低的局限性。对此,主筋利用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实际结果表明各接头所需时间约为30min,可以兼顾质量和效率的双重要求。为避免钢筋笼偏心问题,按2m 的间隔依次布设定位钢筋,同时在该处配套砂浆垫块。钢筋笼施工如图2 所示。

3.4 清孔

钻孔深度较大,泥浆用量偏多,为保证清孔质量,采取分阶段(2 次)清孔的方法,即在终孔时和混凝土浇筑前分别组织一次清孔作业。第一次清孔时不宜提升钻头,以慢速反循环的方式推进;二次清孔时利用浇筑导管完成。加强对泥浆比重的检测,终孔前该值需在1.15~1.20 区间内。考虑到清孔效果和时间的要求,在二次清孔时利用吊车稳定吊住吊管,将其适当向上提升,距孔底有一段距离后开始送浆清孔,此后以缓慢的速度下放导管,要求管的底端距孔底300~500mm,在该位置关系下全泵量清孔。清孔需具有持续性,期间适当活动导管,以便高效排出赋存在孔底四周的沉渣。

3.5 混凝土灌注

自二次清孔后,在随后的25min 内组织混凝土灌注作业,以免再次出现孔内沉渣量增多的情况,否则需进一步检测孔内沉渣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清孔。灌浆管需具有严密性与顺畅性,为满足连续性的灌注施工要求,配备足够容量的初灌大斗,确保导管埋深可达到0.8m 以上。桩孔深度较大,灌注过程中易形成大厚度的浮浆,并且空孔段的长度达到18m,因此混凝土灌注施工期间的控制性因素较多,必须加强对导管埋深及混凝土质量的控制[2]。根据灌注的时间要求,应保证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达到10h以上。

4 大直径深孔灌注桩施工的控制措施

大直径深孔灌注桩的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干扰因素,因此必须严格遵循规范,按照特定的要求施工,准确把握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切实提高大直径深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对此,提出如下几项控制措施:

(1)垂直度的控制。钻机就位时调平,使其呈水平状态且维持稳定;调整钻机塔架头部滑轮、转盘中心及桩位,要求达到三点共线的状态;钻机运行全过程中机身均要维持稳定,以免出现位移、倾斜现象;正式钻进前满负荷运转,用于判断钻机的运行特性,若存在故障则及时处理,以免“将问题带到施工中”。钻进参数根据现场地质条件而定,黏土层以Ⅱ挡(70r/min)为宜,钻压适当减小,允许以较快的速度钻进;遇砂层土等特殊的地质条件时宜放慢转速,以Ⅰ挡(40r/min)为宜,同时适当加大钻进压力。

此外,钻进过程中加强检查,例如桩架是否有失稳的情况,现场土体是否有大幅度下陷的情况。在钻杆的接长以及拆除过程中对钻杆接头的实际情况做详细的检查,例如其连接是否具有紧密性。正式钻孔前检查钻头的直径以及完整度,若有较大范围的磨损则及时修补或更换,直至钻头各方面均可满足要求为止。

(2)沉渣厚度的控制。成孔后适当向上提高钻头,使其与孔底保持10~20cm 的距离,以慢速的状态空转,并保证循环清孔时间达到30min 及以上。在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检查并调整钢筋笼的中心,确保其能够与桩中心重合,否则容易由于钢筋笼偏位而发生碰撞孔壁的情况。混凝土浇筑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控制在30~40mm,为满足导管一次埋深达到1.0m 以上的要求,需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在灌注过程中,依托于混凝土的冲击力有效清理孔底的沉渣,避免沉渣超量的问题[3]。

(3)定期检查,加以预防。钻孔超深,若因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而出现孔内质量问题,将明显加大处理难度。对此,在成孔期间需加强质量检验,防微杜渐,从源头上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例如,在钻进期间及时检查钻具,若有受损等缺陷则及时采取维修等相关处理措施。

(4)全面控制各项作业参数。充盈系数是大直径深孔灌注桩施工中的重点控制指标,应充分考虑导正器对桩孔的扩径、钻杆的刚度、钻进参数(例如钻压、转速)等因素,其均会对充盈系数带来影响。施工中加强对各项参数的检测与控制,使其均具有合理性,进而确保充盈系数得到有效的控制。

(5)加大清孔力度。孔内沉渣将直接对桩体的承载力带来影响,而桩孔深度较大,需要采取有效的清孔措施,保证清孔质量、缩短清孔时间。

5 结语

综上所述,大直径深孔灌注桩对于改善施工条件具有重要作用,其在现代建筑的地基处理中取得广泛的应用。在实际施工中需以现场条件为立足点,合理应用施工技术,加强对工艺参数的优化,做好对钻孔、清孔、混凝土灌注等各环节的质量检验工作,全面保证大直径深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猜你喜欢

沉渣清孔风化
旋挖灌注桩桩底沉渣缺陷处理后受力性能分析
浅谈旋挖机成孔水下混凝土灌注桩中二次清孔的重要性
钻孔灌注桩泥浆上返流速对清孔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随风化作满天星——吴江涛诗词读后
建筑旋挖桩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探讨
关于灌注桩沉渣厚问题的探讨
地面激光雷达在斜坡风化探测中的应用
挖掉病根:防止乱收费沉渣再起
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对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分析*
基于图像的风化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