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粒小麦天下知
——解读河南延津小麦产业

2021-06-14文图冯春久卞瑞鹤通讯员崔兴辉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11期
关键词:强筋产业园优质

文图/本刊全媒体记者 冯春久 卞瑞鹤 通讯员 崔兴辉

研讨会现场

河南延津,一粒小麦天下知。今日,对于延津人来说,小麦已不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粮食,更是让他们扬眉吐气的出彩招牌。多少年来,延津人民与天地相争相和,治理延津土、用好延津水,不仅努力守住自己的“饭碗”,还让中国记住延津麦香,让世界品尝延津滋味。

5月24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延津)小麦产业发展高端研讨会成功召开。六个“全国第一”、三个“全国唯一”铸就的 “中国第一麦”金字招牌,让延津人民“一麦相承”,豪迈开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打造“中国第一麦”

人类文明,与水息息相关。水养人,土生根。位于“九曲黄河”之间的延津,处于黄河中下游,拥有广阔而肥沃的冲积平原。土壤呈上轻下重的独有特征,底层黏土密实、保水保肥,上层沙土松软,这种土质适合小麦种植。人们形象地将这种土称为“蒙金土”。延津小麦能叫响全国,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黄河所赐予延津人民的这片热土。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1998年延津开始引进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到2020年,22年时间里,延津出台的有关鼓励、支持小麦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已逾百件,前后经历了四次品种变革,延津小麦终于 “修成正果”,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麦谷,堪称中国农业发展的传奇。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国家优质高产强筋小麦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一项项殊荣,见证了延津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目前,延津小麦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其中优质强劲小麦50万亩,是全国著名的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麦”。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克明面业、鲁花集团、豫粮集团、京粮集团、中原粮食集团等收储、加工重磅龙头企业相继入驻延津。如鲁花“延津麦•强筋面”叫响全国,更有国酒茅台在延津合作联建2万亩有机和绿色原料基地,使延津强劲优质小麦的区域品牌价值更加凸显。

构建小麦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延津不仅是小麦种植大县,还是种子培育大县。

延津县自1998年开始种植优质强筋小麦以来,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自主培育筛选出最适宜在延津种植的豫麦18、新麦9号等14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保证了延津强筋小麦始终保持最佳的性状。

2016年,延津县创立“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设立延津综合试验站,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科技学院分别在延津设立小麦科研育种基地。

目前,延津县拥有优质麦种子基地25万亩,产量达2.5亿斤,种子销售辐射整个黄淮冬麦区,供种覆盖面积近1000万亩,延津强筋小麦品种经历4次大的品种更新迭代。

几天前,延津刚刚遭遇了一场冰雹天气,但在石婆固镇小渭村的优质小麦基地里,小麦状况依然良好,几乎没有倒伏。这是延津县政府与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院县合作共建的优质小麦标准化种植基地,基地面积3000亩,今年种植的品种为郑麦158。

基地管理人员介绍,郑麦158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引进国外优质小麦基因和国内著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66强强组合培育而成的强筋小麦新品种,抗病性、丰产性表现突出。同时,该品种还符合企业对专用粉品质需求,已经被多家大型面粉企业订购,定价每市斤比普通小麦高0.1元左右,农户每亩小麦可增加收益100~150元。

河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右)在优质强筋小麦基地观看小麦长势

基地东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灌渠,渠道旁边,一架百十米长的自动喷灌设备引人注目。今年,延津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资金,投入200多万元建成了可远程及自动控制的平移式水肥药一体化灌浇设备及多功能农情监测站,配备了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高空灯、植保无人机、小麦赤霉病、条锈病预警系统等病虫害绿色防控装备,实现了耕种收灌防机械化、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为基地优质小麦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延津县县长李中耀介绍,从1998年发展优质强筋小麦20多年来,延津坚持以产业化的理念大力发展小麦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发展产业化”,实现了以订单种植为载体的“专种、专收、专储、专用”,构建了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取得了多项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突破。

铸造小麦产业质量高地

2019年12月,延津县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全国唯一的以优质小麦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识延津小麦,可以从这里开始。走进产业园的服务中心展厅,迎面墙上镶嵌的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两行大字熠熠生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成,不仅为延津小麦产业赢得了高质量发展机遇,也更加奠定和巩固了延津小麦在全国的影响和地位。

产业园规划为“四园、两区、一中心”。“四园”指小麦产品加工园、面制品电商物流园、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园和融合多项功能的麦香田园;“两区”是指优质小麦种植区和小麦良种繁育区;“一中心”是小麦产业服务中心。产业园创建共规划24个建设项目,总投资21.90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9.83亿元。

自2019年获批创建以来,延津县全力推进产业园各建设项目落地实施。目前,已完成了延津鲁花食品产业园、克明面业保鲜湿面、长青集团秸秆资源化利用、小麦创新业创新孵化中心等一批重大社会资本建设工程;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小麦耕种收装备升级、小麦绿色高产创建、小麦秸秆收储站建设等一批整合财政资金项目;实施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田间工程、水肥一体化示范工程、农情监测与绿色防控示范工程、小麦科研育种设备采购、小麦产业展示中心、延津小麦区域品牌创建、投资机制创新等一批中央项目和工程;正在实施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小麦科创研发与检验检测中心、小麦技术培训中心、小麦创业创新奖补等项目和工程,项目总体投资进度已达到99.2%。

通过产业园创建,延津小麦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耕种收机械化、病虫防控绿色化、灌溉施肥水肥一体化、农业服务全程化、农业管理智慧化。延津小麦产业将达到百亿级规模体量。

“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延津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抓手。”李中耀说,“目前,延津县把创建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举全县之力的‘一号工程’全力推进。”

重新定义小麦产业发展新高度

“延津的小麦享誉全国,有‘中国第一麦’的美誉,这是延津特有的对外名片。但是在小麦产业链延伸和精深加工方面,思路还不够宽,措施还不够多,效果还不够好。目前延津还没有通过发展小麦产业实现财政强起来、农民真正富起来,其中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和困惑。” 新乡市副市长窦杰在研讨会上表示。邀请专家为延津小麦产业把脉问诊,贡献智慧,破解发展中的瓶颈和难题,探寻延津乡村振兴新模式,是本届研讨会的要义所在。

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研究院院士、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卞科建议:延津县要发挥自身优势产品,进行差异化发展,加强研发提升产品价值,进行标准化工作,加强由单一化开发利用转向综合化开发利用研究。他强调,要以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为契机,对部分条件较好的中小企业升级,重点以区域特色鲜明的产品为目标,去占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发展地方强势品牌,形成竞争优势。还要不断加大创新产品的研发力度,立足于消费理念和市场需求提升产品价值。

“一粒小麦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小麦产业发展的源头。”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雷振生建议,“延津小麦生产水平较高,二次发展迅速,要以优质小麦为原料,搭建平台,深耕小麦产业链发展,同时要以面粉加工为桥梁和纽带,带动关联企业集聚在延津县产业集聚区。”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贾大猛作《建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推动延津小麦高质量发展》报告。他表示,目前园区化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抓手,延津县要进一步明确产业园建设主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优化产业园布局,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完善支持政策,要想法体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成效和产业园建设的集聚性和集成性,要建立专门支持产业园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人类上万年小麦种植历史中,延津县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闯出了“中国第一麦”的品牌创建路,交出了百万亩良田和百亿元产值的骄人“双百”成绩单,以六个“全国第一”重新定义了中国小麦产业发展新高度。

猜你喜欢

强筋产业园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