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赋能,智慧乡村更美好

2021-06-14文图卞瑞鹤赵润泽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数字化智慧数字

文图/本刊全媒体记者 卞瑞鹤 赵润泽

高端对话现场

“数字出河洛,大潮涌中原。”5月12日,2021数字乡村论坛(中国•郑州)在郑州召开。

本次论坛以“发展数字农业、建设数字乡村”为主题,旨在打造数字乡村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展示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成效的新窗口、汇集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发展模式新高地,将数字成果更好地运用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中,用数字化为“三农”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数字化正不知不觉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重塑着乡村的形象,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为数字乡村发展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如百花争妍,似百舸争流,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数字化风景线。

智慧农业,将农业理想照进现实

一辆无人驾驶的传耕机,在北斗定位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准确地按照设计的路线行驶,一块14亩的农田,仅用时38分钟便完成了作业,然后自动回到机库的位置停下来,整个过程开得快、走得稳。这样一个颇具科幻色彩的场景,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无人耕种的作业现场。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通过生动的画面对无人农场进行讲述,将美好的农业理想照进现实。

人类农业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农业1.0是以人力与畜力为主的传统农业,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农业2.0是机械化农业时代,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农业3.0是自动化农业时代,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农业4.0是无人化时代,是智能社会的产物。

罗锡文说,智慧农业即数字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式。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智能农机是无人农场的重要支撑,人工智能是智能农机的关键技术。无人农场涉及生物技术、智能农机、信息技术三大技术领域。

他举例说,比如他在新疆开拖拉机,山东的生产厂家就能监测到这台拖拉机的运行情况,并提醒需改进某些作业参数;比如智能喷雾机,前面安装一个摄像头,可以一边走一边看,若看到哪个地方农作物长得不好或者有了病虫害,喷头就自动打开,农作物长得好的地方喷头就自动关闭;再比如,将一个高光谱仪器安装在无人机上,它可以感知土壤耕作阻力、养分、水分、农作物长势、病虫草害等信息。

在罗锡文看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农村存在劳动力季节性短缺问题,以种、管、收、储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操作的无人农场,或许能为破解现代农业发展中“谁来种田” “怎样种田”的难题提供答案。

“智慧农业是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融合后导致的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三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技术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春江认为,他表示:“未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将朝着‘绿色、生态、智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碳达峰、碳中合’概念的提出,对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未来智慧农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5年农业数字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和网络化,到2045年全面实现农机装备的智能化生产和智慧化管理。

赵春江提出,要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三大战略目标来实施三项工程,即智慧农业工程、数字乡村工程、数字富民工程。

智慧农业工程总的目标是推动生产的智能化、作业的精准化、管理的数字化、服务的网络化;数字乡村工程重点是解决城乡均等化问题,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运用数字加强乡村治理,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而解决乡村建设发展中的一些难点和瓶颈问题;实施富民工程重点是提高农民素质,帮助农民提高适应市场发展的能力,建立完善的诚信评价体系,让农村金融供需更畅通,进而让农村获得资本实现快速发展。

与会领导在数字乡村建设成果展区参观交流

开创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新局面

在数字乡村成果展区,数字技术在乡村方面的应用让人叹为观止。电信、移动、联通、华为、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各显神通,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数字让乡村更美好”为一个个传统而朴素的乡村,增添了无比神奇的数字色彩。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了新的机遇,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和‘三农’领域正在加速融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宋灵恩介绍说,我国正处于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数字技术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数字技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要素渗透融合,可以有力提升农村生产力,促进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不断释放新活力,加速推动建立层级更高、结构更优、可持续性更好的乡村现代化经营体系,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数字技术助推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增强农民幸福感、获得感。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大力提升数字技术向农村延伸,推动城市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输送。

论坛现场

数字技术推动乡村治理模式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治理现代化水平。应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可以不断拓宽村民自治渠道,让他们更方便地获悉村务、财务信息,畅通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农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明显加快,在线监测、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等推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数字技术开始落地见效。”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马有祥介绍。

2020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750亿元,居全球领先地位;乡村信息服务加快普及,益农信息社在行政村的覆盖率超过80%,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便捷地获取各类公共服务信息;乡村数字治理扎实推进,自治创新完善了法治、德治、自治基础上的乡村治理体系,成为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这些实践经验表明,建设数字乡村既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新手段,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制高点。

马有祥指出,要做好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描绘好发展蓝图;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行业管理、乡村建设等领域谋划实施好重大工程;解决好核心技术问题,加快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建设,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数字乡村创新体系;建设一批数字创新基地,总结一批数字乡村典型模式,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介绍,在2020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绝不能落后,要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今年两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这些指示和部署都为我国发展数字乡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我们应当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总抓手,瞄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抓住历史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努力开创建设智慧农业,发展数字乡村的新局面。”王小兵说。

河南作为,中国缩影

“河出图,洛出书。”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大地孕育出的“河图洛书”蕴含着类似数字信息技术的无穷奥妙,被誉为“宇宙魔方”。也可以说河南是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河南把握发展机遇,通过‘数字革命’抢占数字乡村建设制高点,探索出以数字赋能撬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论坛上,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热情洋溢地介绍河南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成绩单”。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省4.6万个行政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农村家庭固定宽带普及率达98%。全省整合数据资源,建成39个“三农”专题数据库,汇集各类涉农数据6亿条,形成“三农”服务“一张网”。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信息化加快融合。推动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四情”(墒情、苗情、病虫情及灾情)监测信息化,建成一批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基地。智慧养殖快速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登记备案的近2万辆生猪运输车全部实现GPS定位跟踪。为全省5626台土地深松作业机械配备智能终端,实现100%信息化监测。开发网约农机系统,推出了“滴滴农机”App,让农民坐在家中动动手指就能找到需要的农机。2020年,全省通过电商实现农村产品上行收入669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收入316.6亿元。

如今,手机正在成为“新农具”,直播正在成为“新农活”,“数字”正在成为“新农资”。特别是乡村治理数字化快速推进,使数字党建、数字政务、数字监管日益完善。通过“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就业”“互联网+金融”,使农民办事更方便,生活更幸福。

“通过数字赋能,助推了农业转型发展,破解了农村发展难题,提高了农民的数字获得感、幸福感。数字乡村的建设,正在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武国定说。

目前,国内数字行业领军企业纷纷投入河南数字乡村建设。河南与阿里巴巴、华为、拼多多、猪八戒网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武陟县等10余个县与阿里巴巴合作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华为与新农邦集团联合成立“华为•新农邦数字乡村实验室”,与牧原集团开展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助力牧原集团在业内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此外,河南在拼多多平台上开设的商铺超过15万家,涉及品类逾2万种,农产品交易额逾300亿元。

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河南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而且有庞大的农村市场,建设数字乡村前景广阔、潜力无限。

河南省力争到2025年年底县域内5G基站达到5万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全覆盖;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智慧田园、智慧果(菜、茶)园、智慧牧场和智慧渔场,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力争到2025年全省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提高30%以上;推动党务、政务、财务网上公开,畅通社情民意,提升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提高群众办事便捷度;把数字化融入农民生产和衣食住行等生活全过程,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一道搭上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数字乡村产业示范园区,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构建以数据驱动和模式创新为引领的新型数字产业生态。

猜你喜欢

数字化智慧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有智慧的羊
成双成对
智慧派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