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消化内镜治疗胃肠疾病临床分析

2021-06-14吴志明

健康之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消化内镜治疗效果复发率

吴志明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治疗胃肠疾病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0例胃肠疾病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11也-2020年11月,平均分成两组,参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添加消化内镜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反酸、腹痛、腹胀等症状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RP水平、IL-1水平、IL-6水平平低于对照组,MTL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半年、1年复发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疾病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控制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还可预防复发,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关键词:消化内镜;胃肠疾病;治疗效果;复发率;

胃肠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包括胃溃疡、胃炎等,多采用药物治疗、胃肠镜治疗。然而,药物治疗疗效缓慢,若患者为严重消化道病变,治疗效果差,往往需采用胃肠道治疗,快速且有效治疗疾病[1]。在胃肠疾病中,胃肠镜作用显著,特别是创伤小疾病,检查效果显著。有学者提出,胃镜检查在胃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广泛使用,但传统插管胃肠镜极易引起呕吐、疼痛等不良反应[2]。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不断提升,无痛内镜技术逐渐应用成熟,具有刺激小、操作简单、无痛等优点,是常规内镜诊断中使用短效麻醉剂,患者进入睡眠与镇静状态,毫无知觉状态下实施内镜诊断[3]。研究表明,胃肠疾病患者可采用内镜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本文将以8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消化内镜治疗胃肠疾病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80例胃肠疾病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11也~2020年11月,平均分成两组,参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添加消化内镜治疗。参照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患者数量为24例与16例;年龄平均值为(41.38±5.95)岁;病程是4~12天,病程平均值是(8.18±1.56)天;消化性溃疡20例,胃黏膜糜烂11例,其他9例。研究组,男性与女性患者数量为22例与18例;年龄平均值为(41.56±5.87)岁;病程是4~13天,病程平均值是(8.45±1.72)天;消化性溃疡20例,胃黏膜糜烂11例,其他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依照有关标准为依据,确诊疾病;资料齐全;认知正常;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条件:胃癌或有恶变可能的胃溃疡;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上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幽门梗阻;药物过敏;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常规治疗:实施禁食、胃肠道减压等治疗,对患者病情综合评估,若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腹部疼缓解以后,合理饮食,补充能量。在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补充血容量,预防休克,对血容量变化及时监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减少胃酸分泌,如雷贝拉唑、奥美拉唑等,遵医嘱用药。实施抗感染治疗,治疗药物有甲硝唑、氟喹诺酮类等,遵医嘱用药。

研究组患者添加消化内镜治疗:术前一天在麻醉门诊进行评估,禁食4~8h(母乳4h,配方奶6h,固体食物8h),禁饮2h。入内镜室后取左侧卧位,在家长陪护下,接受心电血压及脉氧饱和度监测,并开放外周静脉通路。使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4L/min。静脉注射芬太尼(批号:01D04061,人福医药)1μg/kg,静脉注射瑞马唑仑(批号:201031AK,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2mg/kg。待患者MOAA/S评分达3分时开始进行消化内镜操作,判断病灶部位,明确细微病变,诊断疾病以后,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在治疗结束以后,评估治疗效果,若症状消失,且溃疡愈合,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则为治愈;若症状改善,且溃疡愈合面积是50%~79%,实验室指标改善,即为好转;不满足以上情况,即为无效。(2)随后,统计两组患者的纳差、恶心呕吐、腹胀消失时间,进行迪比分析。(3)炎性因子:测量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IL-6。(4)随访所有患者1年,详细统计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20.0对比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s表示;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查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调查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反酸、腹痛、腹胀等症状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CRP水平、IL-1水平、IL-6水平与参照组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RP水平、IL-1水平、IL-6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3。

2.4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半年、1年复发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4所示。

3 讨论

当前,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其有效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4]。消化疾病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无须手术,可降低手术的创伤性。胃肠疾病患者在治疗前,首先实施禁食、胃肠减压,可促使胰腺分泌减少,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5]。禁食可促使机体能量消耗降低,正常排便加快。胃肠疾病患者实施以上治疗,可有效保护肠道黏膜,发挥正常屏障作用。近年來,内科疾病患采用胃肠镜治疗取得显著效果,受到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青睐,可快速缓解症状,降低死亡率。医护人员使用胃肠镜技术胃肠疾病患者时,清晰观察病变位置,明确病因,掌握疾病的严重程度,并综合分析临床治疗要求,有效提高治疗方案针对性,继而提高治疗有效率。有学者提出,胃肠疾病患者使用胃肠镜技术,明确病变病灶,对活动性病变给予有效治疗,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优势显著。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使用消化内镜治疗,参照组患者为常规治疗,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反酸、腹痛、腹胀等症状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RP水平、IL-1水平、IL-6水平平低于对照组,MTL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镜可详细观察病灶情况,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治疗方案,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另外,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半年、1年复发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胃肠镜技术被视为消化科诊断与治疗重要措施之一,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常见胃肠镜包括结肠镜、胃镜等,其特点包括观察直观、术野清晰等,减少创伤性,预防复发,改善预后效果。

综上,胃肠疾病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控制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还可预防复发,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晴.胃肠镜治疗消化内科疾病80例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36-37.[2]李金霞.胃肠镜治疗消化内科疾病50例临床疗效研究[J].特别健康,2021(30):22.

[3]邹芳义.76例胃肠疾病患者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9(19):109,111.

[4]刘国锟,郭艳霞.消化内镜在胃肠道疾病诊断和随访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9,45(6):422-423.

[5]李虹烨,史美妺.消化内镜治疗胃肠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4):124-126.B1F79ABA-4E89-4EE2-AFE7-449E2A5C5D2F

猜你喜欢

消化内镜治疗效果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消化内镜诊疗中引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
内镜治疗消化内镜诊疗相关性穿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预后效果分析
儿科消化内镜医师规范化培训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