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世界性命运”视角分析民间艺术与农民画

2021-06-11艾力牙孜·白克其

锦绣·下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民画守护者民间艺术

艾力牙孜·白克其

摘要:本文基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世界性命运”观点,阐释农民与艺术的关系、中国民间艺术的基本特征,针对现代化进程下农民画在構型、内容与形式、作品风格上产生的变化进行具体分析,并聚焦“复杂嵌合体”与“另类民俗志”两个维度探讨农民画未来的转型发展方向,以期为民间艺术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领悟者;民间艺术;农民画;守护者

艺术理论研究学者郎绍君针对农民画的定义作出阐释,他认为农民画“是在官方意识形态和精英文化指导下,由农民承借民间艺术而来的”。农民作为农民画与民间艺术的连接体,在传承与发展民间艺术中实现深度接入,如何审视三者关系成为近现代艺术理论研究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世界性命运”视角下农民与艺术关系界定

(一)农民与艺术的关系

长期以来大众对于民间艺术概念的界定存在认知模糊的现象,片面认为农民与艺术间的关联性仅建立在功能主义视角,将艺术视为农民祭祀的工具。而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对此持有不同观点,海德格尔从哲学领域出发,以农民赖以生活的农舍作为观察核心,立足于“具体”的农舍视角领悟其所置身于的宏大“世界性命运”,将“具体”的实物及其衍生出的意识形态视为人类存在的命运形态,看作时间、空间与所有存在的实物、事物的“聚集”[1]。当农民真正沉浸在“世界性命运”范畴之内时,其本质是在“缘在”中的,即已经知晓、领悟这种艺术。而作为现代人的其他主体,面对农民与艺术的关系应当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因过度接近、干涉而破坏这种经年累积形成的艺术形态。

(二)中国民间艺术的特征

通过审视我国民间艺术的特征可以发现,传统艺术论中提出“言为心声”这一观点,将其与现代绘画描摹眼前所见的特征进行比较,民间艺术的特征在于创作动机发源于农民画家的内心所想,凝结着农民的爱好、兴趣与意志,其绘画创作的最终目标是“填满”,在有限时空内追求最大限度的完整表达。从艺术意向视角来看,民间艺术创作的意向多来源于心灵与想象,如山西剪纸借助蝙蝠、梅花鹿等动物传达出具有祝福寓意的意向,广西铜鼓上刻有宗教、祭祀等场景,并且这些意向并非局限于同一层次,具有“本源冲突”的特征[2]。从造型艺术视角来看,民间艺术在将多种意向进行排列组合时,创造出“S”形这一独特形态,其中传承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八卦观念,也成为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基础与发源,寄予了相生相克、冲突共存的含义。海德格尔认为“世界性”、“大地”的“本源冲突”实则发生在作品中,这种作品即民间艺术的表现形态之一,农民作为“世界性命运”中的守护者、参与者、领悟者,主要依靠民间艺术领悟这种冲突的永恒存在性。

二、现代化进程下农民画的转变及其发展方向

(一)领悟薄弱形势下农民画产生的主要变化

在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意识形态与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农民在“世界性命运”中的守护者身份产生变化,在1980年代至今的全球化艺术生产潮流裹挟下,农民对于“世界性命运”的领悟能力逐渐被削弱,致使农民画开始呈现出一定变化。

1.整体构型层面

自1990年代以来,在政治与精神文化的双重干涉下,现代农民画作品在构型特征上逐渐背离民间艺术,在意向铺排方式上不再使用“S”形构型、讲求“本源冲突”,各类意向的构型较为琐碎分散、缺乏主体语言,导致农民画作品中无法体现出农民对于“世界性命运”的感受。

2.内容与形式层面

受精英文化的影响,新时代农民画仍无法摆脱准宗教氛围的束缚,绘画作品的创作主题多为美好、祝愿等带有宗教信仰色彩的寓意,创作内容多刻画出粮食丰收、牲畜满圈等画面,但较少涉及到环境污染、“空心村”、留守儿童等现实话题,这种主流领域自上而下的赏鉴态度造成农民画在内容、形式上渐趋保守的局面,无法传达出农民在宽阔尺度上对于新时代、新问题的个体认知。

3.作品风格层面

中国传统艺术论主张“言为心声”,强调艺术作品是创作者心理的表达,这一特征促使农民画传达出朴素动人的观赏效果。然而近年来农民画更加贴近现代绘画艺术的写实风格,将“计划生育”、“反腐倡廉”等标语融合在作品中,一定程度上有损农民画的整体意境与表达效果,致使农民画作品失去宽阔的尺度。农民作为艺术创作主体,其对于“世界性命运”的领悟力正逐渐流失。

(二)基于守护者视角的农民画发展方向转型

1.“复杂嵌合体”

农民画作为普罗艺术中的特殊案例,在全球化、知识经济、现代化发展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已成为多元意识形态的“复杂嵌合体”。在当前城镇化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应将农民画作为乡愁的寄托,在艺术视域内进行深刻揭示,避免将其转化为遮蔽、美化的现实。

2.“另类民俗志”

农民作为与大地长久相伴的特殊角色,相较于其他阶层能够更加直观、深刻地领悟到“世界性命运”的宏大整体感,而在当代社会视域下如何看待农民的守护者角色身份,成为人类学领域的研究难题。在此可借鉴西方人类学家格尔茨提出的“深描”理论,采用“观察——融入——辩论”的民族志写作方式推动农民画创作方式的变革。将农民画视为一种“另类民俗志”,能够为当代人观察农民群体生活、欣赏农民画作品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通过了解农民画中记录的农民日常经营活动、社会关系、民间风俗习等发展演变历程,能够使受众更加直观体会农民对“世界性命运”的反馈与变化,为农民画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价值。

三、结论

总体来看,农民之所以对于“世界性命运”具有良好的领悟能力,主要取决于农民与大地间的“缘在”关系,也是这种生活方式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在民间艺术领域的领悟宽度。因此还需以哲学、人类学与艺术视角切入农民画的鉴赏与品评过程中,审视农民画作为“复杂嵌合体”和“另类民俗志”的特征属性。

参考文献

[1]井长海,石歌.画在民间:论农民画的艺术属性[J].潍坊学院学报,2019,(01):56-60.

[2]陈智平.民间绘画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启示——以万安农民画和墨西哥壁画为例[J].艺术科技,2019,(11):13-14.

(新疆哈密市伊吾县文化馆 新疆 哈密 839300)

猜你喜欢

农民画守护者民间艺术
金山农民画矢量图库的建设与应用
农民画火遍世界
民间艺术篇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金山农民画
南极的守护者
传承·民间艺术
时空守护者之遇上攻击
KOE.Kids/酷逸 守护者(BA306)
全国首家农民画美术学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