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和灸少泽、至阴刺激泌乳对照观察*

2021-06-11李子腾王飞雪刘露露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缺乳泌乳素乳汁

周 晨,李子腾,刘 佳,王飞雪,刘露露,郑 君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缺乳作为产后常见病,常发生于产后初期,也可贯穿哺乳全程[1],不仅困扰着广大产妇,而且影响婴儿生长发育,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3]。本课题团队在导师通过同名经“同气相通”理论指导下,应用温和灸至阴穴来刺激泌乳,治疗产后缺乳,取得良好疗效,报告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来源于2016年5月—2018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所有患者均鉴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各20例。少泽组年龄29~42岁,平均年龄(33.95±4.31)岁,病程20~150 d,平均病程(65.8±35.2)d;至阴组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1.20±5.50)岁,病程30~150 d,平均病程(65±35)d;少泽+至阴组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2.75±5.26)岁,病程20~120 d,平均病程(55.8±30.8)d。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关于产后缺乳标准制定:①产后乳汁量少,甚或全无;②乳房松软,无胀痛,乳汁点滴,质稀;③乳房丰满,成块疼痛,乳汁难出,质稠。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无其他重大疾病者,局部无皮损;③21~40岁之间。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接受其他有关治疗;③合并其他乳房疾患者。

1.5 剔除标准

①中途退出、材料不全者;②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突发其他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少泽组

①取穴:少泽(双)。②操作方法:嘱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穴位。医者一手持艾昭万家牌五年纯艾灸条,点燃后对准少泽穴,在距少泽2~3 cm处施以温和灸,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点按在穴旁,以固定穴位并达到测温的目的,以免患者烫伤,双侧各治疗15 min,共30 min。

2.2 至阴组

①取穴:至阴(双);②操作方法同少泽组。

2.3 少泽+至阴组

①取穴:少泽+至阴(双);②操作方法同少泽组。

3组每日治疗1次,连续3 d。治疗后嘱产妇与婴儿多接触、多吮吸、延长喂奶时间,家人给予产妇充分的休息、营养及精神支持,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信心。

3 观察方法

3.1 观察指标

症状体征观察[5]:包括乳汁分泌量、乳房充盈度、乳汁淤积程度、乳汁清稀和乳汁浓稠5项。前3项分值设定为0分、2分、4分和6分后2项分值设定为0分、2分。

实验室观察:血清泌乳素(PRL)。治疗前后晨起8:00—9:00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空腹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RL的含量。

3.2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以临床症状评分减少率作为疗效标准,参照尼莫地平法:评分变化(N)=[(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评分下降≥90%;显效:评分下降70~90%;有效:评分下降30~69%;无效:评分下降<30%。

3.3 统计分析

4 治疗结果

4.1 3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3组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症状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种疗法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改善产妇临床症状上差异很小,疗效相当。

表1 3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4.2 3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比较

由表2可见,3组治疗前泌乳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经t检验泌乳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方差分析泌乳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种疗法均能有效刺激泌乳,提高患者泌乳素水平,对泌乳素的分泌情况效果相当。

表2 3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比较

4.3 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3可见,3组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3种疗法对改善女性产后缺乳情况均有疗效,且效果相当。

表3 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论

母乳是婴儿最安全、理想的食物,含有婴儿必需的营养和抗体,可以满足婴儿的需要、增强免疫、减少疾病、降低婴儿死亡率[6]。另外,哺乳还可以增加母婴亲密接触,形成良好的母婴关系,刺激婴儿机体和心智发育,并促进宫缩,减少乳腺和宫颈疾病几率[7]。然而由于产妇家庭支持情况、乳腺疾病、精神状况、剖宫产影响[8],使缺乳成为大部分母亲未进行纯母乳喂养的最主要原因[9]。

中医学中,少泽作为通乳的经验效穴、至阴作为转胎的经验效穴已广泛地被认同并应用于临床[10-11]。少泽,《千金翼方》曰:“妇人无乳,初针两手小指外侧,近爪甲一分……”;明代吴昆《针方六集》提出少泽治疗“妇人无乳及乳痈,乳汁不通”;至阴,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曰:“妇人难产及胞衣不下,急于产妇右脚小指尖口,灸三壮,炷如小麦大,立产”。少泽为手太阳小肠经之井穴,至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井穴位于手足末端,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 “所出为井”,《针灸大成》曰: “井像水之泉。”《灵枢·根结》称井穴为“根”,有脏腑、经气之根本的含义。可见, 井穴作为十二经经气的源头、根本,可以调节周身脏腑、气血、经脉之气。两穴所处部位相似,部位的形态也相似,两者所产生的调节作用皆是针对孕产妇这类生理机能相对特殊的群体,且又为同名经井穴,根据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少泽和至阴应有相似或相同功效,并且在前期研究中少泽、至阴与孕产妇性激素的分泌相关[12],但是在临床上尚未有关于至阴治疗缺乳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发现,温和灸少泽、至阴、少泽+至阴后对于缺乳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并且3组之间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3种方法均能充盈乳房、促进泌乳、改善乳汁淤积和质地,效果相似。

在现代医学中,乳汁的合成、分泌在复杂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下进行,与PRL密切相关,PRL能与乳腺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促进乳腺发育 ,并使已经发育完善的具备泌乳条件的乳腺分泌乳汁和维持泌乳[13-14],所以PRL一直被认为是反映乳汁分泌的敏感指标之一。

本研究发现,温和灸少泽、至阴、少泽+至阴后PRL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并且3组之间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3种方法均能促进泌乳,且效果相似。

由此,可进一步说明至阴穴除治疗胎位不正,还可以用于治疗产后缺乳,效果与艾灸少泽相似,这也在临床上证明了同名经“同气相通”理论。

猜你喜欢

缺乳泌乳素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产后缺乳治疗研究进展
大麦芽碱对高催乳素血症大鼠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聚乙二醇沉淀联合化学发光法检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缺乳、少乳、乳胀的效果观察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BECKMAN 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泌乳素的性能验证
高泌乳素患者不同时间段泌乳素水平研究
按摩治疗产后缺乳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