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龟探穴手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腹泻临床疗效及对循经感传出现的影响研究*

2021-06-11狄金涛王洪峰张丹枫王朝辉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脾胃性状次数

狄金涛,王洪峰,张丹枫,王 玥,王朝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有研究表明[1-4]功能性肠病大约有25.5%的患者为功能性腹泻(FD),虽然我国FD的发病率(1.54%)明显小于其他国家,但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然而在西医治疗中,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如需要长时间服药、药效维持时间短和不良反应等。有研究表明FD的治疗,中医治疗明显优于西医治疗[5-7]。本研究观察苍龟探穴手法对脾胃虚弱型FD的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和循经感传出现次数的影响及有无相关性,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录符合标准的72例患者(均来自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脱落5例(对照组3例,治疗组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周排便次数、周粪便性状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审查[8]。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入选病例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Ⅳ标准[9-10]制定。①25%以上的排便为松散粪或水样粪,且不伴有明显的腹痛或腹胀不适;②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③应排除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④无导致慢性腹泻的继发性原因。

1.2.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11]和《针灸治疗学》[12]中的泄泻制定。大便溏薄,迁延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便次增多,或完谷不化,或腹部隐痛喜按,或脘腹胀闷不适,或神疲懒言,或倦怠乏力,或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脾胃虚弱型FD者;②年龄18~75岁(包括18岁和75岁);③血常规和粪常规等相关检查未发现异常;④在参与研究前至少1周内未服用过任何止泻药;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①腹泻继发于其他疾病者;②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③属于感染性腹泻者。

1.3 治疗方案

1.3.1 治疗组 穴位选取:中脘(CV12)、天枢(ST25)(双侧针刺)、关元(CV4)和足三里(ST36)(交替针刺),穴位定位和进针深度均参照相关标准[13-14]。中脘和天枢进针25~40 mm,关元和足三里进针25~50 mm。针具选择为华佗牌针灸针,规格为0.35 mm×40 mm和0.35 mm×50 mm。疗程为24次,1次/d,连续治疗6次后,间隔1 d后,再继续治疗。针刺操作:施术者经由吉林省针灸学会会长王富春教授规范手法后进行针刺,穴位进针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以得气为度,然后对足三里施行苍龟探穴手法[15],具体操作为针刺入穴位得气后,退至浅层,然后更换针向上、下、左和右多向透刺,浅、中和深三层逐渐加深,用拇指或食指抵住针体,做上下拨动“剔”的动作。留针30 min,留针过程中不行针。

1.3.2 对照组 取穴同治疗组。穴位进针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使用中等的速度和力度,均匀捻转提插,以得气为度,不行任何特殊手法,针刺定位及深度同治疗组。

1.4 疗效指标与疗效评价

1.4.1 疗效指标 ①排便次数:记录1周的每天排便次数,然后计算周排便次数;②粪便性状评分:根据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16]判断,记录1周每天主要的大便性状,然后计算周粪便性状评分,见表2;③中医症状积分:参照相关标准[17-18],制订中医症状积分评定量表,见表3;④循经感传出现次数:主要记录患者针刺过程中循经感传出现的次数(足三里),标准[5,19-21]为局部针感明显,同时向下传至下巨虚穴处,甚至达到解溪或脚趾处,或向上传至梁丘穴,甚至达到髀关穴。

表2 粪便性状评分

1.4.2 疗效评价 参照相关标准[17-18],制订疗效评价标准。痊愈:大便正常,1~2次/d,大便成形,中医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大便次数减少,大便性状渐成形,中医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均有所好转,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均无好转,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计算方法采用尼莫地平法。见表3。

表3 中医症状积分

1.5 统计学处理

对于两样本计量资料,当资料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时,采用t检验;当资料不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时,采用秩和检验。对于两样本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统计软件采取SPSS 25软件包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情况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两组均能有效减少周排便次数和周粪便性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5。

表4 两组患者周排便次数比较

表5 两组患者周粪便性状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两组均能有效减少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比较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85%(28/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24%(30/34),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例)

2.4 两组患者循经感传次数比较

治疗前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循经感传次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足三里施行苍龟探穴手法可以明显提高足三里的循经感传出现次数,见表8。

表8 两组患者循经感传次数比较

综上所述,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有效减少患者周排便次数,有效改善患者周粪便性状,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治疗组在改善周排便次数、周粪便性状和症状上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出现的循经感传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说明针刺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腹泻(排便次数、粪便性状和中医症状),且苍龟探穴手法能够加强疗效。

3 讨论

本研究从脾论治FD,所采用的配穴方法为合募配穴法,所使用的针刺手法为苍龟探穴法,观察循经感传出现的机率,从而探讨对脾胃虚弱型FD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医认为,FD属“泄泻”范畴,历代医家均提出从脾论治FD,如《脾胃论》载:“本病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景岳全书》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和“久泻无火,多因脾胃虚弱也”。FD的病位在脾胃、大肠和小肠,病机是正虚邪凑(内因脾胃虚弱,外因外邪入侵),但是其关键的病位和病机在于脾胃虚弱。大量研究表明[22-25]FD的治疗可以从脾胃入手。

相关研究表明[26]合募配穴法可以有效治疗胃肠疾病,募穴位于胸腹部,其位在上,横向联系脾胃,下合穴位于下肢,其位在下,纵向联系脾胃,合指胃经的下合穴足三里,募指胃经的募穴中脘、大肠的募穴天枢和小肠的募穴关元,合募配穴可增强脾胃、大小肠的功能,共起止泻之功。天枢能够梳理脾胃和大小肠气机,从而补虚止泻。关元为任脉大穴、阴脉之海,可以起培元止泻之功。

相关研究表明[27],在刺激量、作用和疗效上,苍龟探穴手法均优于常规手法;苍龟探穴手法能够加强针感(不同部位和层次),能够有效治疗局部和全身类疾病。有研究表明[21-22,28-29],足三里的最强针感多为循经感传(进针深度为25 mm,距离胫骨5 mm)。很多文献上都记载了针灸疗效与循经感传密切相关。《灵枢·九针十二原》[30]中的“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强调了循经感传有无的关键性。《针灸大成》[31]中的“气速至而效速”和“言下针若得气来速,则病易痊,而效亦速也”,强调了循经感传速度与疗效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循经感传是针灸疗效的关键。

本研究表明针刺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腹泻(排便次数、粪便性状和中医症状),且苍龟探穴手法能够加强疗效。简单的古典针法(如苍龟探穴手法)和灵活的穴位配伍(如合募配穴法)相结合,往往能够取得出其不意的临床疗效,在临床上应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脾胃性状次数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