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23个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2021-06-10成璐洁胡希军韦宝婧

生态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

成璐洁, 胡希军, 韦宝婧

广西壮族自治区23个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成璐洁, 胡希军*, 韦宝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长沙 410004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对于推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公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给区域生态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23 个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 采用序关系分析法结合模糊评价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潜力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得分72.54 分, 属于II级优良生态旅游资源。研究表明: (1) 在要素层来看,权重值排名前三的分别为生态环境质量>环境保护指标>经营水平; (2)由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知, 优良的生态环境、地貌景观、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率是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点; (3)区内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分值为80 分以上的不多, 大多处在75—60 分之间, 且区间分值差别不大。

生态旅游; 序关系法; 森林公园; 模糊评价法; 资源评价

0 前言

生态旅游是利用田园景观、生态资源和环境资源, 结合可持续性休闲旅游出现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 在许多国家正变得越来越重要[1]。随着生态旅游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 以森林旅游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旅游愈来愈受到关注, 我国出台各项政策文件, 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以实现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从资源来看, 我国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生态旅游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评价体系的构建, 直接对实践工作有指导意义。

国内对森林公园旅游研究大致始于 20 世纪80 年代, 学者们除了对生态旅游概念和内涵的研究外, 主要还集中于生态旅游发展与保护[3-4]、环境承载力[5]、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6-7]、可持续发展研究[8]以及资源与产品开发和规划[9]。而随着我国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 针对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一直到21世纪初才逐渐受到重视, 很多专家学者也对其评价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 除开定性分析外, 其中定量分析研究方向也较多, 同时构建了相关的指标体系。田润炜等人通过层次定量分析法对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研究, 从生态环境、湖泊湿地特色、旅游资源价值、开发条件等4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10]。杨倩等人, 运用GIS软件的多维度状态空间方法研究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旅游资源3个维度对漓江上游的生态旅游承载力进行空间分异评价, 得出各区域的环境承载力以及优化策略[11]。尹新哲等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从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三方面构建了14 个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12]。在森林公园旅游相关研究中,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进行了探索, 目前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空间分析、聚类分析等定量方法和专家咨询的定性方法对旅游资源作出评价。由于传统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运用到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中会导致评价结论与资源现状会有较大的差距[13]。基于此, 本研究在借鉴传统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利用序关系法以解决层次分析法的一致性问题, 同时结合模糊评价法, 建立一套新的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以及科学的评价模型, 以促进其森林公园及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健康良性发展, 为区域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方向性与决策条件。

1 研究区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 下辖14 个地级市, 全省国土面积23.67 万km²。北回归线横贯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 位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 雨热丰沛, 降水量丰富, 各地年降水量均在1070 mm以上, 主要由于夏季迎风坡多, 背风坡少的特点。同时, 水资源丰富, 当地建有多座水电站。其地质构造复杂, 经过漫长年代的发展, 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态旅游及地质资源, 拥有喀斯特山水景观、滨海风光、瑶族风情和红色旅游等特色旅游资源。截止2017 年, 共有23个国家森林公园(图1), 面积222863 万hm2。同时, 2019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增19 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全省从业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359 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从数据的可获得性出发, 数据来源于政府、统计局、相关公园管委会提供等和各地州网站公布的2017年权威数据。森林公园面积、旅游者人数等数据来源于《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7)》[14]; 社会经济中各个指标数据来源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广西统计年鉴(2017)》[15]。

2.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确定权重

构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区域发展及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基于《中国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等规范原则, 在广西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指标评价体系中, 相关定量指标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直接进行测度[16-17], 而相关依赖主观评价的定性指标采用问卷调查、专家和游客访谈的方式进行测度, 并参考相关学者评判方法(表1)。对其资源景观质量和资源开发潜力2 个准则层、6 个要素层及22 个具体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得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表2)。

图 1 广西壮族自治区23 个国家森林公园的地理分布图

Figure 1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map of 23 national forest parks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由于评判生态旅游资源的方法很众多, 对因子进行评判分析过程中, 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模糊性。为此, 本研究引入序关系分析法[18-19]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解决层次分析法的一致性问题, 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 定性和定量化分析。本研究采用序关系分析法(G1法)确定主观权重, 采用模糊评价确定客观权重, 将模糊因素量化, 利用隶属函数建立模糊关系进行各层次指标的单项评价, 确立权重值, 然后得出综合评分[20]。

2.3 评价方法

2.3.1 G1 法确定指标权重

(1)确定序关系。比较各准则下对最优目标的影响, 即确定各层次下各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的次序, 指标越重要则序关系越靠前, 确定他们在最优目标中所占的比重后, 再确定准则层的序关系[21]。评价指标相对于某评价准则 (或目标) 的重要性程度大于 (或不小于)时: 即。

(2)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的比值判断。用比值衡量前后序关系指标的重要程度的大小, 设专家关于指标BB的重要程度之比的理性判断为:

表1 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测度与方法

W/W= r (1)

(3)根据序关系和值, 进行排序权重计算, 则第个指标的权重:

2.3.2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根据模糊综合层次分析评价法[22-23], 采纳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3 个基本要素: 指标集、评价集和权重集, 运用数学模型进行模型的构建。设定指标集为= {U,U,U, …,U},U表示第个指标。评价集是由对评价对象可能作出的评判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V,V, …,V}。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可以分为5 级, 评价集= {V,V,V,V,V} = {很大, 较大, 一般, 较小, 很小} 5 个评价等级, 同时评价集的等级向量= {100, 80, 60, 40, 20}。其中任意一个指标的评价Q= {Q,Q,Q,Q,Q},Q表示第子集, 第个指标对等级的隶属度。

2.3.3 确定模糊评价矩阵

在本研究中, 选择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的研究者、政府管理者、经营者、游客等不同主体的12 位代表, 按其主体属性组成由旅游规划专业的相关导师、研究生, 有关生态旅游规划设计专家, 森林公园、政府旅游部门管理者构成的3 类评价专家小组, 通过集体评议的方式分别对每个指标给出不同的评价等级隶属度, 以确定模糊(隶属度)评价矩阵:

2.3.4 计算模糊综合评价

从指标层到准则层由低到高逐级评价, 由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得各个指标的模糊评价向量:

(3)

式(1) 中:为模糊评价结论向量,[Q, Q, Q, Q, Q, Q],为各指标层集的权重系数矩阵,为模糊(隶属度)评价矩阵。

使用模糊综合得分评价法, 按照综合评价公式及各指标得分等级, 模糊综合评价总得分 () 的公式如下:

C=100Q+80Q+60Q+40Q+20Q(4)

式 (3) 中为模糊评价向量,为评价集等级向量。

2.3.5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等级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分值区间在 0—100 分。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将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评价分值分为 4 个等级, 分别属于 I、II、III 和 IV 级(表2):

3 结果与分析

3.1 序关系分析法

利用序关系分析法得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各指标综合权重值(表3)。结果显示, 生态环境质量(0.4777)>环境保护(0.1937)>生态旅游资源价值(0.1592)>地貌景观(0.0785)>社会经济效率(0.0646)>经营水平(0.0262)。

3.2 模糊评价法

3.2.1 隶属度和模糊矩阵

根据相关研究和利用专家打分法对每个指标给出不同评价等级隶属度, 对广西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模糊评判, 由此可得到模糊(隶属度)评价矩阵(表4)。

3.2.2 模糊评价结论向量

根据指标权重(表3), 可得到其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各指标层的权重系数矩阵()。

A=(0.4525, 0.2884, 0.1691, 0.0900);A=(0.4198, 0.3772, 0.1184, 0.0846);

A=(0.5936, 0.2493, 0.1571);A=(0.6483, 0.2297, 0.1220);

A=(0.6263, 0.1751, 0.1291, 0.0695);A=(0.4673, 0.2808, 0.1620, 0.0899)。

根据模糊隶属度评价矩阵(表4), 可得到其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各指标层的隶属度矩阵()。

表2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等级

表3 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各指标综合权重值

表4 模糊评价模型指标隶属度

又根据公式3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得出各要素层的指标模糊评价向量。

Q=(0.314, 0.328, 0.195, 0.135, 0.028), 得到隶属度0. 328是最大值。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 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生态环境质量价值“较大”。

Q=(0.244, 0.249, 0.278, 0.167, 0.062), 得到隶属度0. 249是最大值。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 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价值“较大”。

Q=(0.302, 0.208, 0.267, 0.207, 0.016), 得到隶属度0.302是最大值。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 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地貌景观价值“很大”。

Q=(0.271, 0.239, 0.268, 0.176, 0.046), 得到隶属度0.271是最大值。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 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很大”。

Q=(0.256, 0.271, 0.239, 0.214, 0.020), 得到隶属度0.271是最大值。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 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率价值“很大”。

Q=(0.186, 0.335, 0.277, 0.164, 0.038), 得到隶属度0.335是最大值。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 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经营水平价值“较大”。

由此可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综合模糊评价矩阵:

由表3 可知要素层指标的权重系数矩阵, 将权重值保留两位小数, 得=(0.48, 0.19, 0.08, 0.16, 0.06, 0.03), 根据公式3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计算出其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的综合模糊评价结论向量(0.286, 0.286, 0.233, 0.159, 0.036), 可以看出其中评价向量的隶属度最大值0.286处于“较大”等级, 这与生态环境质量、地貌景观、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率密不可分, 表明其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禀赋良好, 生态环境质量优越, 环境保护的多样化, 未来发展空间潜力呈上升趋势。

3.2.3 模糊评价法的综合评价结果

基于评价集的等级向量= {100, 80, 60, 40, 20}, 根据公式(4)计算出最后的综合评分,=·C=72.54, 可得出广西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处于II级水平。

3.3 实证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评价

依据序关系—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23 个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仅列出重点项目的综合评价部分得分结果, 各国家森林公园综合得分及排名如表5。

由表5可知, 除了广西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广西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分值为80 分以上, 大多数处在75—60 分之间的II、III 级, 且这些森林公园的得分差别不是很大。前三名的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景观质量和生态旅游资源价值极高, 因此综合得分值比较高, 表明在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其中广西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 从要素层来看, 生态环境质量权重最大, 其次是环境保护, 再次是生态旅游资源价值, 而经营水平是其发展的最大短板。而广西狮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排在最后, 这主要是其为单一生态旅游景观, 体验性项目不多造成的。

表5 广西壮族自治区23个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总体评价统计表

4 结论及建议

本研究在国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时代背景下, 针对国家森林公园来探讨现有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标准的合理性, 构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从研究结果可看出, 目前综合评价平均得分为72.54, 属于II级优良生态旅游资源, 未来发展的上升空间广阔。主要研究结论有: (1)从要素层来看, 资源系统价值下的生态环境质量权重值最大, 其次是环境保护力度, 而经营水平的指标权重值最低, 从指标层来看, 旅游资源丰度这一指标的权重值最高, 达到了0.6483, GDP和道路密度的权重值也都很高; (2) 由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知, 优良的生态环境、地貌景观、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率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点; (3) 采用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对省内地区的23个国家森林公园进行评价, 发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分值为80 分以上不多, 大多数处在75—60 分之间, 且处在II 级和III 级的偏多, 这些森林公园的得分差别不是很大。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国家森林公园主要依托生态环境质量、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和交通通达度等指标条件而考虑选址, 所以进行资源开发利用时可以沿公路、铁路、城市周边分布, 特别是像桂林和南宁等城市的旅游资源丰富, 其旅游承载力均为中等承载水平, 可适当进行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同时在资源变化相对较小的环境下, 应该提高城镇和农村收入, 降低恩格尔系数, 提高第三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人员比重[24]。坚持森林公园的特色开发和宣传, 充分利用资源现状和潜在的优势, 进行资源合理开发并推动生态旅游发展, 尤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特色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其绿色优势和文化内涵不言而喻。在生态主题下, 可以开展特色景点, 如喀斯特地质地貌、溶洞景点等, 加强生态旅游建设; 同时利用红色文化和少数名族历史, 以加强缺乏的人文旅游建设, 透彻了解到资源的内外在价值, 及生态景观等体验性活动的重要性, 促进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区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协同联动大发展。

[1] 王琴梅, 方妮. 乡村生态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证分析——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J]. 旅游学刊, 2017, 32(1): 77–88.

[2] 曹庆楼, 吴忠权. 乡村振兴视域下中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创新[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8, 43(3): 15–17.

[3] 王瑾, 张玉钧, 石玲. 可持续生计目标下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河北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王家寨社区为例[J]. 生态学报, 2014, 34(9): 2388–2400.

[4] 王磊, 田大江, 陶慧, 等. 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3): 153–160.

[5] 杨红, 雷莹. 基于承载力和旅游价值分析的森林公园设计——以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1): 133–136.

[6] 向宝惠, 曾瑜皙.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旅游系统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J]. 资源科学, 2017, 39(1): 50–60.

[7] 田润炜, 蔡新斌, 江晓珩, 等. 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J]. 生态科学, 2015, 34(5): 84–89.

[8] 李敏.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5): 145–148.

[9] 黄元豪, 赖启福, 林菲菲, 等. 基于E-RMP视角的生态旅游规划提升研究——以福建3个县的生态旅游规划为例[J]. 林业经济问题, 2018, 38(3): 39–45.

[10] 吕建树, 刘洋, 张祖陆, 等. 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策略[J]. 资源科学, 2011, 33(9): 1788–1798.

[11] 杨倩, 蒙吉军, 王晓东. 基于多维状态空间法的漓江上游生态旅游承载力空间评价及提升策略[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1): 131–140.

[12] 尹新哲, 李菁华, 雷莹. 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估——以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人文地理, 2013, 28(2): 154–159.

[13] 黄震方, 袁林旺, 黄燕玲, 等. 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以江苏海滨为例[J]. 生态学报, 2008, 28(4): 1655–166.

[14] 国家林业局. 中国林业统计年鉴[J].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7.

[15] 国家统计局. 广西统计年鉴[J].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7.

[16] 国家旅游局. GB/T17775—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17] 国家旅游局. GB/T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18] 郭勇, 程春萌. 基于序关系法-熵权法的县域电网评价体系研究[J]. 农村电气化, 2019(6): 21–25.

[19] 柴琪宸, 郭亚军, 宫诚举, 等.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程度的综合评价[J]. 中国管理科学, 2017, 25(7): 184–190.

[20] 王俊生, 戴云龙. 基于序关系分析法的网络课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 电化教育研究, 2009(11): 55–58.

[21] 陈午, 许新宜, 王红瑞, 等. 基于序关系法的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糊综合评价[J]. 水利经济, 2014, 32(2): 19–24+76.

[22] 刘姝驿, 杨庆媛, 何春燕, 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重庆市3个区县26个村农村土地整治的实证[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6): 54–60.

[23] 王金叶, 程道品, 胡新添, 等. 广西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评价[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4): 5–8.

[24] 羊绍全, 陈严武, 韦福安, 等. 广西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研究[J]. 环境保护科学, 2018, 44(4): 14–20.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eco-tourism resources of 23 forest parks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ENG Lujie, HU Xijun*, Wei Baojing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The evaluation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parks, and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tourism industry. Taking 23 national forest parks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s research object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using ordinal relationship analysis combined with fuzzy evaluation methods, an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forest parks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was used. It was a score of 72.54, which was class II excellent eco-tourism resour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At the element level, the top three weighting values we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icators> operating level. (2) Excell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eomorphological landscape, value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and socioeconomic efficiency were the key poi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forest parks. (3) 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of national forest parks in the area were not more than 80, most of which were between 75-60, and the interval scores had little difference.

ecological tourism; ordering relation method; forest park;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resource evaluation

成璐洁, 胡希军, 韦宝婧. 广西壮族自治区23个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J]. 生态科学, 2021, 40(3): 112–119.

CHENG Lujie, HU Xijun, Wei Baoj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eco-tourism resources of 23 forest parks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J]. Ecological Science, 2021, 40(3): 112–119.

10.14108/j.cnki.1008-8873.2021.03.014

F590

A

1008-8873(2021)03-112-08

2019-12-31;

2020-0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01363);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710); 国家林业局“十三五”重点学科(风景园林学)(林人发[2016]21号);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JJ50990)

成璐洁(1995—), 女, 湖南湘潭人, 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E-mail: 467692166@qq.com

胡希军(1964—), 男, 浙江东阳人,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旅游规划, E-mail: 120795043@qq.com

猜你喜欢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
中指办领导听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工作汇报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森林公园游记
基于文本挖掘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龙架山森林公园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论岘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历史由来和文化特色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我校芦头实验林场成功申报湖南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视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