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满意度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

2021-06-10李鑫妍王昭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双创课程体系满意度

■杨 齐,李鑫妍,王昭娟

(甘肃政法大学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引言

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达到新的高潮。在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与鼓励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了系统的创业教育和培训。然而受到地区与经济发展的限制,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质量良莠不一。《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质量的解释是教育水平的高低、教育效果优劣的评价[1]。学生满意度由顾客满意度的概念衍生而来,目前在大学生对高等教育满意度评价方面有着大量的应用[2-6]。当前,学生满意度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对于更好地增强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以实践为核心的双创教育,若满意度评价最终落脚点不是学生,会使学生对创业教育知识的理解与技能应用的效果事倍功半。鉴于此,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评价的满意度,以期完善相关课程体系,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提供对策建议。

对于高等学校学生教育质量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要早于我国,例如1994年,美国就在各高校进行学生满意度的研究[7]。美国学者最早在顾客满意度的模型基础上,建构了高校学生满意度模型,认为改善高校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基础是学生满意度[8],因此设计了学生满意度评价模型[9],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验证了创业课程框架的有效性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10]。我国对于高等学校学生教育质量研究侧重学生满意度情况。国内学者以教育服务质量为视角进行了学生满意度研究,早期的研究者将学生作为顾客满意度的测评对象,构建学生满意度评价指标来改进教育服务质量[11];同时行为、知识、技能、工作状态四个能力指标会对教育服务满意度产生影响[12]。此外,在针对本科生双创教育满意度调查中发现,性别的差异会造成满意度的不同,其中女大学生的双创教育更容易被忽视[13,14]。而在针对研究生双创教育的满意度测评中,相较于本科生的性别差异,性别因素对研究生双创教育满意度无显著影响,而年级、本科院校这两个因素则会对研究生教育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5]。学者对学生满意度进行指标构建时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例如从地域、学科、高校层次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16]。在研究方法上多以定性研究为主,也有一部分学者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等工具进行研究[17],以探究影响双创教育满意度因素及对创业行为的影响[18]。我国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影响因素,对教育质量满意度评价方面研究较少。

二、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1.问卷设计

满意度是学生对双创教育的真实感受,具有主观性与差异性[19]。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满意度的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满意度是典型的模糊问题,若通过“是”“否”这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会缺乏科学性、准确性,无法切实了解双创教育质量情况。本文将借助主流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双创教育质量满意度进行评价。问卷设计主要涉及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性别、年级、专业、创业课程及相关活动的参与)、双创教育的满意度情况等,结合实际情况,共设计21个题项。为确保满意度评价的客观性,本次研究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打分,按照“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划分为五个等级,对应分数为“1、2、3、4、5”。

2.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数据源自对西部六所具有创新创业学院的高校在校学生通过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高校A为财经类院校,高校B为综合类双一流大学,高校C为省部共建高校,高校D为工科大学,高校E为农业类大学,高校F为师范类院校。本次调研共计回收问卷383份,有效问卷353份,其中A校54份、B校57份、C校57份、D校67份、E校58份、F校60份,总有效回收率达92.43%。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无法用非此即彼的“是”或“否”来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FEC)是在模糊数学的基础上建立而成的,此方法被学者们运用在不同学科领域,用以解决测量边界模糊的问题。该方法操作的核心是将模糊关系合成思想融入在内,将无法定量测量或测量界限不清楚的因素进行定量表示,进而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同时找出评价等级,量化评价结果。由于模型相对简单的特性,该方法针对有一定量化难度的复杂问题有着较好的处理效果,这种优势是一般数学模型与评价方法难以替代的[20]。学生对双创教育质量的满意度是典型的模糊性问题,无法用传统的“是”或“否”来评价,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具体如下。

1.确定被评价指标的评价因素集U与评价集V。评价因素集U表示选取了n个评价因素所构成的普通集合,U={U1U2K Un},其中 Ui表示影响评价对象的第 i个因素;评价集V是对评价对象做出的各种结果所组成的集合,V={V1V2K Vm},每一个等级Vj(j=1,2,...m)对应一个模糊子集(m通常为奇数),本文中m=5。

2.通过比重法对评价因素Ui(i=1,2,...,n)中对评价集V中的第j个元素的隶属度为rij,其中rij∈[0,1](i=1,2,...n;j=1,2,...m),则对第i个元素单因素用模糊集合表示为 Ri=(ri1,ri2,ri3,K,rin),在此基础上构建模糊关系矩阵R:

3.建立双创教育质量满意度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评价向量B进行计算。将模糊关系矩阵R和权重W进行运算,得到各评价因素对综合评价体系的贡献:

4.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后,基于测量标度S与B确定系统得分C,测量标度S为m个评级等级赋值,即V={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的赋值为 S=(1,2,3,4,5),所以系统得分 C=B·ST。依据系统得分C确定评价结果。

(三)双创教育质量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1.信度分析与效度检验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检验与效度分析,以确保数据可靠性和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α)是当前最常用的信度检验系数,它反映了所搜集数据的可靠性。通常认为,克隆巴赫系数处于0~1之间。如果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在0.8~0.9之间,则说明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如果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在0.9以上,则说明量表的信度很好。通过计算,本次问卷数据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944,说明所搜集数据的可靠性很好,问卷有很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符合研究要求。其中KMO值为0.950,Bartlett球形度检验卡方值为4240.148,且概率值为p=0.000<0.05。故问卷中各项目之间的相关度无明显差异,问卷效度较高且适合做因子分析。

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采用SPSS21统计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2)为避免原始数据量纲不同,利用Z-score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其中,X'ij是标准化后的打分值,j是第 j个指标均值,;Sj为第 j 个指标标准差,。

(3)确定公因子。用SPSS21对数据进行分析,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方式对公因子进行提取,共提取出三个因子,三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解释率分别是19.526%,19.382%,18.294%,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7.147%。故可提取三个因子。其中初始特征值中的特征根为λ1,方差贡献率αk,具体见附表2。

(4)公因子定义。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最大方差旋转正交法对公因子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提取,使各因子的方差差异达到最大,使得更好地对提取到的因子进行解释。

第一个公共因子X1在创业竞赛质量、设立服务中心、创业公众号信息情况、学校组织竞赛情况、创业社团的扶持、校友企业合作、创业教育服务指标的因子载荷较高,相应载荷值分别为 0.662,0.643,0.653,0.709,0.685,0.631,0.632。这些指标都是学校在进行双创教育时的实践指导活动,因此该因子命名为实践指导;

第二个公共因子X2在双创教学面向情况、选修课程、专项培养、专业教育、基础课程开设、在线课程开设、在线课程引进、课程考核指标的因子载荷较高,相应的载荷值0.616,0.698,0.63,0.609,0.741,0.763,0.588,0.505。这些指标都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的知识教育,因此该因子命名为课程体系;

第三个公共因子X3在保留学籍、奖学金设立、双创课程学分认可度,解决创业基金、提供实践机会、提供创业实习基地指标的因子载荷较高,相应载荷值分别为0.547,0.715,0.632,0.682,0.669,0.618。这些指标都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政策支持,因此该因子命名为政策管理。

3.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指标权重向量的确定对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会直接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在模糊综合评价中,常用来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评估法等,但上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主观赋值法,或者尽量通过客观的方式减少人为因素对指标权重的主观影响[21,22]。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可以消除一定的主观影响,各学科领域进行评价时有着广泛应用,从而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因此,为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并利用已有数据来确定各指标权重。为进一步确定高校创业教育学生满意度中各指标权重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本文根据初始特征值内的特征根λ1、方差的贡献率αk(%)以及成分矩阵Aij计算出各二级指标的权重。

(1)计算因子得分系数Iij

(2)确定指标权重wj

附表1 双创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三、双创教育质量满意度模糊评价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性别情况来看,男生占41.52%,女生占58.48%;从年级情况来看,大一占28.25%,大二占20.34%,大三占12.15%,大四占15.54%,研究生占23.73%;从参加过创业课程情况看,有62.89%的学生上过相关课程,37.11%的学生未上过;从参与创业活动的情况看,有32.26%的学生进行过创业活动,63.74%的学生未参与过创业活动。

(二)满意度评价分析

双创教育质量学生满意度描述性统计见附表2,其评价指标集U由三个要素层指标构成,U=(Ui)(i=1,2,3)。其中 Ui由指标层 Uij构成,评价集 V=(v1,v2,v3,v4,v5),模糊关系矩阵R=(rij),权重集W=(wij),基于问卷搜集数据,计算得到评价指标Uij对评价集V隶属度。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到实践指导、课程体系、政策管理三个要素层满意度的评判矩阵R1-R3(计算结果保留四位小数)。

附表2 双创教育质量满意度描述性统计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各评价因素对综合评价体系的贡献:

B1=W1×R1=[0.0227 0.1226 0.3487 0.3406 0.1654]

B2=W2×R2=[0.0383 0.1182 0.3078 0.3098 0.1959]

B3=W3×R3=[0.0293 0.1344 0.3074 0.3461 0.1827]

对双创教育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实践指导、课程体系、政策管理三个要素层评价集进行去模糊计算,得到C1-C3的模糊综合评价分值。

C1=B1×ST=3.5053

C2=B2×ST=3.5370

C3=B3×ST=3.5185

根据上述结果建立总指标模糊关系矩阵:

总指标学生总满意度(X)指标权重W总=[0.4171 0.3274 0.2555]。继而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双创教育质量学生满意度最终评价R总=W总×R总=[0.0295 0.1242 0.3248 0.3417 0.1798],结果对最终评价集的去模糊计算,得到满意度最终评价结果C总=B总×ST=3.5182。

(三)评价结果与分析

本文借鉴李萍等人满意度分类方法,基于评价结果将学生对双创教育质量满意度划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分别对应[0,1.5]、(1.5,3.0]、(3.0,4.0]、[4.0,4.5]、(4.5,5.0] 五个分值区间[23],双创教育质量学生总体满意度去模糊后的结果为3.5182,处于“基本满意”等级,说明学生对双创教育质量总体满意度不高。具体来看,课程体系与政策管理两个要素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实践指导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低于综合评价平均值。

实践指导是双创教育的延伸。实践指导要素去模糊后的综合评价结果为3.5033,处于“基本满意”等级,在要素层中位居第三,说明学生对于双创教育质量的实践指导有待提高。而六所高校中,只有C、D、F三所高校在实践指导满意度评价中高于其平均水平(3.5033)。究其原因,在指标层中,E15~E21持“基本满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5.13%、35.69%、36.83%、33.99%、35.69%、28.90%、37.68%,在所有评价指标中处于较高水平,说明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双创教育时理论未能同实践相结合,对于多元性的实践、校内社团的扶持、校企合作、相关信息提供等方面引导不足,未能认识到实践对于双创教育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受访者中对于E15、E17、E21三个题项中分别有3.12%、2.55%、2.55%及17.85%、13.60%、13.88%的人对该评价指标持“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态度,这也制约了实践指导要素满意度的提升。

课程体系是双创教育的基础。课程体系要素去模糊后的综合评价结果为3.5370,处于“基本满意”等级,为三个要素中满意度最高的要素。在六所高校中,仅有A、B两所高校在课程体系满意度中低于其平均水平(3.5370)。说明高校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与专业背景有针对性地开展双创教育,通过开设相关基础课程与指导类课程,结合线上教育等多种授课方式与考查形式,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双创学习热情,故课程体系要素的满意度较高。

政策管理是双创教育的中心环节。政策管理去模糊后的综合评价结果为3.5185,处于“基本满意”等级,在三个要素中满意度处于中间。在六所高校中,仅有A、B两所高校在教学管理满意度中低于其平均水平(3.5185)。说明高校在政策管理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帮助学生保留学籍、提供创业项目与实习基地等方面要尤为重视。在“解决创业过程中资金难题”这一题项中分别有3.68%、15.86%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不满意”与“不满意”,这可能是政策管理要素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在总满意度、政策管理、课程体系、实践指导的评分与评价中高校B的评分较低,同时各高校的实践指导要素满意度亟待提升。六所高校中只有高校C的学生总满意度、要素评分与评价情况较好,位列第一,这也是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后亟待改进的。总的来说,各指标均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措施

综上可知,影响大学生双创教育满意度主要有三个因素。具体表现在学校的课程体系;学校对于创业学生的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即政策管理;学校所提供的创业信息、实践、竞赛等,即实践指导。其中,满意度评分最低的是实践指导,其次是政策管理,最后是课程体系。因此,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生满意度,增强双创教育质量,本文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加强产学合作,保证实践质量。近几年,高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逐渐重视,在实践体系上的规划也更加科学,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在学科竞赛方面,组织竞赛的频率、学生参与人数都有明显增加,而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平台也在不断完善,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各省市地区及企业举办的双创大赛等。然而,高校在实践体系的建设主要依靠自有资源,高校双创教育虽付出诸多努力但学生参与感低、成功率低,所以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机会与实践环境仍有待进步。因此,高校可以从校内、校外两方面进行完善,改善学生双创实践质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在校内方面,高校不仅要加强如双创训练中心等实践基地的建设,更要将创新创业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加强双创教育的内生动力。第一,要不断加强完善校内的创新实习基地、各种创新科研实践平台、孵化基地的建设;第二,将创新创业教育同各种综合性、专业性的学科竞赛相结合;第三,在举办各种大赛的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创业竞赛的质量,不要一味地追求数量上的优势;第四,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创业服务中心与创业类公众号,让有创业潜能与兴趣的同学能够及时了解创业讲座、课程情况、创业环境与趋势等信息,向学生提供更为集中的服务平台;第五,高校也要对创业类社团的发展进行扶持,增强学生们在社团中的参与度,提升获得感,激发学生们的创业潜能与创业意识。

在校外方面,高校可以借助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方式,与校友企业成立合作平台,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在此基础上与企业或高校的科技园、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等相关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知识学习是一种内化过程,那么各种实践活动则是一种外化过程,通过校内外实践共同让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模拟、实践训练、综合培养等多项活动,让知识与实践向一体化发展,不断培养并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兴趣与能力。

(二)完善相关政策,激励大学生创业。当前我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前所未有地受到了重视。自2016年起,全国高校根据教育部与地方发展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但通过调查,学生对于政策管理要素满意度有待提升。高校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不仅要基于学生们所需,也要“简政放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

第一,高校可对成绩评定进行完善,改变原有学分制,将创业学分与原有学分结合建立双体系学分制度,对于在科研竞赛、创新大赛、实践方面有优异成绩的学生开展成绩认定与学分转换;第二,对于创业与学业发生冲突的学生,学校应给予保留学籍的优待,简化办理保留学籍流程,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实践之中;第三,设立创业奖学金、创业基金、创业成果奖励等,帮助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难题;第四,政府可直接与高校对接,为高校提供双创教育专项资金,用来支持高校的双创教育,同时,通过对创业中的大学生提供创业补助金、无息贷款,简化办事流程等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中面临的困难;第五,高校可与校友企业或合作企业对接,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或拓宽产品的生产、分销等渠道,解决产品的产销问题,进而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激励大学生创业。

(三)改变教育模式,因材施教。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对于课程体系的开设与设置有一定的同质性,然而,同质化的教育模式不仅很难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而且很难满足高校的差异化发展,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双创教育不仅要根据不同层次的高校、不同学科与专业特点进行,而且要注重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教学方式的改变,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第一,高校可根据本学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结构,改变课程体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第二,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阶段逐级式教育,对学生们的双创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并且由于每个学生的专业各有不同,应根据各专业不同的特点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合理规划,让学生逐渐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本专业当中;第三,高校在课程规划上要从基础做起,一方面开设创业基础的相关课程,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实习要求与培养目标开展创业类指导课程。这样做一则在对全体学生开展双创教育时,慢慢引导学生建立双创的理念,培养学生兴趣,二则可以更好地为有双创兴趣的同学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第四,要将考核内容与方式灵活化,不要过分追求内容与分数,这样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完成考核,避免双创教育成为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与负担;第五,在课程教学方面,引进与建设在线创业课程,将“互联网+”引入到课堂,将创新创业课程深入地与“互联网+”相融合,改变原有创新双创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条件。

同时,任课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兴趣、个人专业,特别是具有创业意愿与潜质的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专项培养、精细化教学,对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予以对应的指导与帮助。此外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现阶段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方式,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上课的倦怠感。改变传统上课方式,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提升课堂趣味性,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潜能,促进双创教育质量提升。

猜你喜欢

双创课程体系满意度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