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心潜伏在脚下的危机

2021-06-10赵天

奥秘(创新大赛) 2021年5期
关键词:流沙雪崩沙尘暴

●赵天 编

不管科技已经发展到何等先进的程度,人类始终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文明也建立在被改造的自然环境之中,所以身居喧嚣闹市的我们,依然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现在,有些伙计不甘于在安全的大城市里长年累月两点一线,想要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探险”,去深山老林吸取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去洗涤自己的灵魂。殊不知,真正的大自然可不是“城乡结合部”,而是远离城镇的蛮荒之地,那里拥有的不仅仅是地球上最迷人的气息,更有数不尽的危机潜伏在你的脚下。

山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风雨无阻如屹松,登高千丈自从容”……祖国的大好河山让人心驰神往,是远足探险的首选。然而山大就意味着海拔高、山体陡峭、道路崎岖难测,所以朋友们切记,别光顾着领略大山的壮丽风采,也要留意脚下隐藏的风险!

在爬山、登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不可预知的天灾和危险呢?又应如何回避?

山体滑坡

深入崇山峻岭,山体滑坡必然是头等威胁,尤其在雨季,一定要警惕。

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

通常下列地带是山体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等。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

3.易滑(坡)的岩、土分布区。如松散覆盖层、黄土、泥岩、页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岩、土。

4.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强降雨地区。

上述地带的叠加区域,就形成了滑坡的密集发育区。如我国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就是这种典型地区,滑坡发生密度极大,危害非常严重。

滑坡后,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外表迹象和特征,粗略判断它的稳定性。

已稳定滑坡体的迹象: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泉水流出等。

不稳定滑坡体的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很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泥石流

泥石流其实就是山体滑坡的升级版!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哪些地方是泥石流的多发地带?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了足够的水分,便会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

环太平洋褶皱带(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欧亚大陆内部的一些褶皱山区。世界上有近50多个国家存在泥石流的潜在威胁。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哥伦比亚、秘鲁、瑞士、中国、日本。

我国有泥石流沟1万多条,其中的大多数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多是雨水泥石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则多是冰雪泥石流。中国有70多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潜在威胁。

此外,泥石流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季节性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降雨的时间存在差异而有所不同。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而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尤其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该地区全部泥石流灾害的90%以上。

周期性

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的影响,而暴雨、洪水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与季节性相叠加,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

雪崩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不能登顶波澜壮阔的雪山,可谓一大憾事。然而,在攀登雪山时一定要提防雪崩。当山坡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时,便会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形成雪崩。

如何躲开雪崩?

雪崩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寻的。大多数的雪崩都发生在冬天或者春天降雪非常大的时候,尤其是暴风雪爆发前后。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雪坡坡度:当坡度增加时,积雪承受的压力也较大。最可怕的雪崩往往产生于倾斜度为25~50度的山坡,最常发生的坡度介于35~40度,登山时带个坡度计可得到正确的坡度值。

雪坡特质:雪坡的特质包括向风面或背风面、向阳面或背阳面(北半球北面都是背阳面,南面都是向阳面),向风面的雪层较硬,背风面则可能发展出雪檐,背阳面的雪况因低温而相对稳定,向阳面雪况受阳光影响而变化较大。

雪坡上的支撑:包括突出的岩堆、树木、建筑物等。这些支撑物会使雪坡处于稳定的状态,但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如果积雪超过支撑物的高度,则仍有雪崩的可能。

植物生态:树林或草原在雪崩常发生的路线上无法生长,即使长有先驱植物也与两旁的植物生态系不同;树木若有倾斜、折断、连根拔起的现象,可能是雪崩造成。和洪水一样,雪崩也是可重复发生的现象,要避开曾经可能发生过雪崩的地带。

雪层是否稳定:雪层稳定与否受雪的质地影响,雪的结晶与结构会随着时间、温度、压力、其它物质介入(如水)等外在环境因素改变。

雪崩

雪崩的发生还有空间和时间上的规律。就中国高山而言,西南边界上的高山如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及横断山地,因主要受印度洋季风控制,全年降水都比较丰富,故易发生雪崩。此外,天山山地、阿尔泰山地,因受北冰洋极地气团的影响,冬春降水也比较多,所以这个季节雪崩也比较多。

密林

沼泽地陷阱

深入密林探险,沼泽地便是潜伏在脚下随时准备吞噬“驴友”的妖怪。沼泽地指长期受积水浸泡,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区。土壤剖面上部为腐泥沼泽土或泥炭沼泽土,下部为潜育层。沼泽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貌条件和水热状况。

哪些区域可能会形成沼泽地呢?

在森林地区,枯枝落叶不断在林下堆积,就像给地面盖了一层很厚的被子,既能大量积蓄雨水,又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之保持着过度湿润的状态。在碳化过程中,土壤中大部分的矿物养分流失,使草木死亡,繁茂的苔藓植物取而代之。苔藓植物能保留大量水分,使植物残体的分解过程减慢,泥炭逐渐堆积,并形成沼泽。

沼泽或荒野中有一些潮湿松软的泥泞地带,称为泥潭,所以看见寸草不生的黑色平地,就要小心了。

同时,应留意青色的泥炭藓沼泽。有时,水苔藓满布泥沼地面,像地毯一样,这是危险的陷阱。

森林火灾

对于野营的探险家们来说,一旦深陷森林火场,那就真是九死一生。所以在出发远足之前,一定要学会避开可能发生森林火灾的时间节点和区域。

产生森林火灾有三个主要条件,森林可燃物、火源和助燃物(氧气)。另外还与天气(如高温、连续干旱、大风等)有密切关系。热带雨林中常年降雨,林内湿度大,植物终年生长,体内含水量大,一般不易发生火灾。但其他森林,不论在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都有可能发生火灾。一般具有下列变化规律:

1.年周期性变化。降水多的湿润年一般不易发生火灾。森林火灾多发生在降水少的干旱年,由于干旱年和湿润年的交替更迭,森林火灾就有年周期性的变化。

2.季节性变化。凡一年内干季和湿季分明的地区,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干季。这时雨量和植物体内含水量都少,地被物干燥,容易发生火灾,称为火灾季节(防火期)。中国南方森林火灾多发生在冬、春季,北方多发生在春、秋季。

3.日变化。在一天内,太阳辐射热的强度不一,中午气温高,相对湿度小,风大,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多;早晚气温低,相对湿度大,风小,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少。

此外,森林火灾还和可燃物的性质有关:细小的干枯杂草和枯枝落叶等是最易燃烧的危险引火物。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大的林分林内潮湿,不易发生火灾;反之,则易发生。森林火灾和地形因子也有关系,如阳坡日照强,林地温度高,林内可燃物易干燥,陡坡雨水易流失,土壤水分少,都易发生火灾。

沙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沙漠是极具魅力的,那里不但充斥着异域风情,更有一望无垠的沙海和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铸的奇特地貌,相信每位资深探险者都想亲自感受“瀚海阑干百丈冰”的波澜壮阔。然而,沙漠也是众所周知的“地狱”,其中沙尘暴和地陷便是这“地狱”门前的两大恶魔守卫。

沙尘暴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沙漠中对生物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沙尘暴按强度可划分为4个等级:

4级≤风速≤6级,500米≤能见度≤1000米,称为弱沙尘暴;

6级≤风速≤8级,200米≤能见度≤500米,称为中等强度沙尘暴;

风速≥9级,50米≤能见度≤200米,称为强沙尘暴;

当其达到最大强度(瞬时最大风速≥25米/秒,能见度≤50米,甚至降低到0米)时,称为特强沙尘暴(或黑风暴,俗称“黑风”)。

全世界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别位于中亚、中非、北美和澳大利亚。

亚洲沙尘暴活动中心主要在约旦沙漠、巴格达与海湾北部沿岸之间的下美索不达米亚,阿巴斯附近的伊朗南部海滨,稗路支到阿富汗北部的平原地带。在中国,西北地区是沙暴多发区,主要集中在三片,即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吐鲁番-哈密盆地经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至陕北一线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因为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异常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沙漠中,沙尘暴的发生主要集中在2-5月份,其中又以3-4月份最为频繁。发生时段的日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午至傍晚多发,而夜间至午前则相对较少。所以计划沙漠探险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尽量避免在春末夏初进入沙漠;且身处沙漠后,切记在中午至傍晚时间段内做好防沙暴措施,随时准备应对沙暴来袭。

流沙

流沙,简单地说就是像液体一样可以流动的沙,常出现在地基不稳的沙漠地形中,当有重物置于沙体之上,就会沉到沙堆底部。流沙的致命之处在于,从外观上看,人们很难看出它在哪里,所以往往当旅行者反应过来时,半个身子已经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如何避开可怕的流沙?

尽管流沙不是一种特殊的土壤,但只要在地下水与泥沙混杂的地方,都可能形成流沙,使地表呈现出一种粘稠的状态。根据探险者的经验,辨别流沙可以通过观察沙漠的表面,如果某一片沙面颜色较深,且非常平整,没有风吹过的痕迹,很可能该区域就是流沙。因为流沙是被水浸泡过的,颜色会比较深,密度和粘性相对周围区域较大,不易被风吹乱。

注意看地上有没有“涟漪”。走在危险地带,一定要注意看地面是不是有不稳定或潮湿的迹象,有没有“涟漪”状的纹理。一般站在流沙附近,可以清楚地看到有水从沙子里渗出来。

用手杖测试面前的地面。带一根重一点的手杖,一来可以在陷入流沙时自救,二来也可以边行走边测试地面。带与不带手杖,可能就是生死挣扎与安然无恙的区别。

如果要与别人结伴去流沙频现的危险地带,一定要带上至少6米长的绳子。假如一个人陷入了流沙坑,另一个人就可以用绳子将其拉出来。如果站在安全地带上的那个人力气不够,他也可以把绳子系在树上或者其他固定的物体上,这样陷进去的那个人就可以自己把自己拉出来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准备好前去寻找“诗和远方”的小伙伴们,无论如何都一定要牢记“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合理规避风险,把自己平平安安带回来!

猜你喜欢

流沙雪崩沙尘暴
定格在时光中的沙尘暴
雪崩大危机
你和我
沙尘暴来袭
流沙说
流沙!流沙!不要怕
风华是一指流沙
冬日沙尘
沙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