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家校共育合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2021-06-08谢晓丽

教育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家庭

谢晓丽

目前,家校合作共育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家长、教师和學校对家校合作共育认识不到位,参与度不高;家庭和学校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教育责任边界不清;家校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单调、缺乏实效性,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家长会、家长志愿者等单项活动上,多以集体性活动主导,家庭和个体需求常被忽视,等等。面对复杂的教育环境,我们的教育要如何达到立德树人的最佳状态和最优效果?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如何产生最大的教育合力,实现5+2>7?

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称“忻州师院附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做真实的教育”办学思想和“为学生健康发展导航奠基”办学理念为统领,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和社区教育为两翼,构建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目标、生活化的健康教育活动和科学化的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一体两翼三化”德育体系,力争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最大合力。

家长学校高位引领

为帮助家庭形成良好教育氛围,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忻州师院附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读书会、特色家长会、家长智慧课堂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有益尝试——

有效推进对家长的阶段性指导。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业特点,开展系列讲座,如初中的“走进中学我引航”“拥抱青春我导航”讲座、高中的“追逐梦想共起航”“奋发有为我陪航”讲座等,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在理解、陪伴的基础上育人。

多种平台助力家长成长。借助网络平台,开启家长智慧课堂、公益课堂、线上读书等活动,由专人定期组织家长群内学习、交流,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协助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组织家长线下面对面交流。各年级、班级组织线下家长读书、听讲座、与教师面对面沟通、与学生面对面互动等,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如:家长给孩子的一封信活动,通过讲述亲情故事,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我陪你变老”活动将家长化装成老人,引导孩子珍惜时光、感恩父母。高中部教师安凤伟组织部分教师和家长辑录了自己的教育经验,编撰成书,鼓励教师和家长分享体会与收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同时,读书会还倡导家长建设和谐家庭,助力学生成长。通过帮助家庭友好结对、组织家庭聚会等活动,为独生子女提供群体生活体验。此外,学校还成立专家讲师团、教师讲师团和家长讲师团,定期组织家长活动,给家长和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家校活动有效推进

学生、教师和家长作为家校合作的主要参与对象,需通过多样化的活动相互了解、相互融合。基于此,忻州师院附中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尽力使各种活动常态化、生活化,通过“四化”,有效促进家校合作,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好家长”评比制度化。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家长交流平台,促进家校有效沟通,开展多方面的家长学习评比活动,如某些班级每个学年末的最暖心妈妈、爱读书爸爸、最美家庭等评比,有效激发了家长参与教育的活力。此外,根据家长学校学员出勤率、学习成绩等情况,还会评出标兵学员、模范学员等。评选出的“好家长”将受邀在全年级的“家长读书交流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家庭教育故事。

“同主题活动”德育化。为鼓励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学校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依托家长、社区等社会教育资源,以年级、班级或县域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多种职业体验和专业实践。通过鼓励和引导家长、老师陪同参加,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家、校、社间的凝聚力;通过共同参与、共同实践,增进家校、师生、亲子间的言语沟通、行为互动和思想共识,促进家校关系良性发展。

“家长进课堂”课程化。家长理性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能够使教学相长,促进学校制度的完善;将丰富的家长资源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能有效弥补教师的知识局限和学校课程资源的不足。为此,忻州师院附中设立家长讲师团选修课,让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部分家长提供的优质知识资源,还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家长开放日活动”纵深化。现代学校治理体系赋予了家校合作共育新的意义,也对家校关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三年级每周三、周六的家长开放日,家长除了可以陪伴孩子上课,还可以在图书馆、教室内学习和工作。一批积极踊跃的家长通过送爱心、送温暖,营造出“和谐大家庭”的氛围。还有的家长组成朗读者团队,于固定时间到校为孩子们朗读经典著作。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家长亲近学校、亲近孩子,成为学生成长的助跑者。

亲师合作多元立体

让家长会多层次、网格化。家长会不是表彰会,也不是批评会,而是经验交流会,是研讨会,是家校合作的共赢会。除了传统的学校家长会和班级家长会外,学校还开展学部家长会,介绍阶段性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吸纳家长建议,统一家校共育目标;开展年级家长会,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业特点,提出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培养建议;开展学习小组家长会,将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助力学生发展。一系列家长会为面向个体的教育提供了平台和思考空间,有效融洽了家校关系。

建立多样化的沟通反馈机制。除了班级群、学科学习交流群等线上交流平台外,学校每学期还会发放一次家长通知书,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予以综合评价;阶段性发放“学生健康教育评价表”,向家长反馈近一阶段学生在校的品行、学习、生活等情况,家长知情后填写反馈意见或填写学生在家相关情况,以便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家长和教师能全面地了解学生表现,使家校合作共育的步调一致。

同时,学校举办“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与父母说说心里话”等活动,作为亲子关系的“调和剂”,帮助家长理解学生、为学生减压。高三年级的家长读书会上,家长经常与孩子互通书信,通过文字表达爱意,对教育过程进行反思,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家校共育更具温情。

让心理关爱生活化。青少年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在长期的课业负担下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困惑,学生的不良情绪也容易使家长产生焦虑,所以生活化的心理关爱十分必要。学校“阳光心语屋”集管理与服务、科研与教研于一体,面向全体师生和家长提供服务。在完成日常心理健康课程研发、讲座、活动、男生(女生)课堂、集体和个体辅导外,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结合学生、家长心理特点,对不同年级的家长进行分层次辅导;带领班主任开设情商课,疏导家长情绪,引导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帮助班主任为特殊孩子和特殊家庭提供个性心理支持,解决问题。

让家访活动常规化。家访是较为传统的一种家校联系手段,教师通过家访和家长沟通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亲情关系、家庭生活等,有利于教师适时掌握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以便“对症”解决问题。

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谐家庭关系的构建与家长教育认知水平的提升是关键因素。学校教育的理念、策略和方法也需要家长认可,理念与认识一致,就可以形成合力,家校共育就会效果显著。

(作者系忻州师院附中校长、山西省名校长、山西省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曹霁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家庭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家庭“煮”夫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恋练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