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养老研究:主体、内容与路径

2021-06-08杨芳叶漫妮叶美意

学理论·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综述主体内容

杨芳 叶漫妮 叶美意

摘 要:当前,我国老龄化的速度和规模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面对迅速发展的老龄化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整合养老服务变得日益迫切。回顾国内有关整合养老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整合养老主体可分为“三位一体”说、“四位一体”说以及“五位一体”说,整合内容包括基本养老服务、健康医疗护理和娱乐文化服务等,整合的路径有转变养老观念、完善政策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资金投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等。未来,养老服务应该趋向于建立整合的服务体系,通过实现主体、内容、路径三者的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关键词:整合养老;主体;内容;路径;综述

养老问题既关乎国家发展全局,又关乎百姓福祉。面对“最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最高”的老龄化速度、“最艰巨”的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要有效且快速地解决当下养老供需不平衡的局面,必须探索整合养老服务模式,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挥“1+1>2”的效应。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一个与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因此,发展整合养老服务将是未来重要的社会工程。

一、养老服务多元主体的整合

(一)“三位一体”说

大多数学者将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归纳为养老服务的三大主体。姜玉贞认为,当下政府不再是养老服务体系中唯一的服务垄断者,总体上看,其也不再担任主要的服务提供者[1]。一方面,政府在保基本、促参与、建机制、强监督等领域稳固其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要进行适当地放权,在不应该过多干预的领域,降低政府的控制力度。而市场作为一大主体,应当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功能,并通过“探索市场对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的机制及路径”,扩大市场发挥作用的空间。同时,“社会组织被寄希望于成为当前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但社会组织要真正独当一面,要培养其独立性。政府、市场、社会组织通过平衡各方的地位,平等对话,构建良性伙伴关系。

(二)“四位一体”说

“四位一体”是现阶段我国较为普遍的、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模式类型。辛甜等人认为,应该把家庭、国家、市场和社会作为四大主体,以社区为关键联系纽带,构建“一个既依附于人们之间亲密关系又遵循法规契约,既守望相助又理性规范的共同体”[2]。陈立等人表示,家庭、政府组织、社会、社区四大主体占有了绝大部分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通过政府内部部门联动,社会组织填补服务需求空缺,社区有机结合搭建服务场所空间,家庭连接延伸,将养老服务细节化,从而让养老资源的配置得到优化,并促进养老服务资源社会效益与利用率的不断提高[3]。郑妙珠指出,广州形成了四大养老服务主体,即政府部门、非正式部门、志愿部门和商业部门[4]。饶丹等人在借鉴“精准扶贫”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养老服务精准化”的概念,明确政府、供给主体(养老服务机构和护理院等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第三方(专业信息数据公司等)、社会(社会力量包括社会资本和志愿者等)这四大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构成由精准供给的政策、提供针对性服务的供给主体、第三方搭建的信息平台以及广泛参与的社会力量几个方面共同组成的模式,以促进养老服务的落實[5]。

(三)“五位一体”说

这种观点在“四位一体”的基础之上,对某一主体进行了细分,提出新的主体类型。毕天云指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应该有五种:政府、工作单位、家庭、社区和公益组织[6]。首先必须明确主导者是政府,在确立相关的制度、法规、政策的过程中,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包括法律责任、政治责任、经济责任以及道义责任。其次,要强调非政府主体亦有相应的责任,工作单位要履行支付养老保险资金的义务、家庭是最基础的保障单元、社区要积极联合地域优势并形成系统的供给平台、公益组织要及时弥补其他主体的不足之处。在整个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中,各个主体都肩负着同等重任,都需要加以重视,强化彼此的合作与交流。“五位一体”说分类更加精细,对如何提高养老服务供给的个性化、针对性阐述得更加具体。

二、养老服务内容的整合

(一)基本养老服务

在养老服务中,最基本且最直接的内容是“养”,而“养什么”“如何养”则是养老服务的两大基本问题。首先,“养什么”。养老对于老年人来说,主要包括养身和养心。所谓“养身”,是针对老年人的不同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养生方案,以提高老年人身体的抵抗力,如通过养生课堂、健康讲座、专业人员跟进等方式,对老年人的“养身”需求予以满足。老年人除了注重“养身”,对“养心”也愈加重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养心”方面,具体表现为对老年人的人际交往、精神慰藉和晚年成就感等方面的满足。其次,是“如何养”。目前我国主要提供助餐配餐、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基本的日常服务项目。针对基本养老需求,要实现基础性养老服务全覆盖,并根据老年人不同养老需求开展不同的服务项目,如日间托管、保健教育、心理咨询等,让他们享受丰富充实的生活。在这方面,目前广州已取得较好的成效,全市基本实行“3+X”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即以“助餐配餐、家政服务和医养结合”为基本服务内容,并根据不同区域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制定配套的养老项目。

(二)健康医疗护理

健康医疗护理主要从三方面来看,一是健康,包括健康咨询和预防保健,二是医疗,包括医疗服务和医疗协助,三是护理,指康复护理。毕天云认为,要从老年人“养、医、为、学、乐”五方面养老需求出发进行全面整合,提出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机制。在医保方面,对城乡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整合,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在医疗方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老人提供医疗资金和服务保障,同时提升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提供更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在医药方面,严格把好医药价格的控制关卡,实现医药价格的宜老惠老。孙继艳等人则从健康养老的现状入手,提出借鉴英国“整合照料”模式,实现对“预防—就医—康复”逐层负责,使不同阶段的老年人享受到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的医疗服务[7]。同时,鼓励医生提升养老医疗服务的精确性,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等个性化服务。为了实现健康医疗护理方面的突破,还需要推动医疗资源的同步共享,以提供更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通过智能平台,实现对不同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共享,避免服务断层和转介混乱。

(三)文体娱乐服务

养老不能仅仅停留在满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上,而应从更深层次满足其文化需要,让老年人有尊严地度过晚年。当前社区普遍从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三方面入手,为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探索一条新路径。文化养老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文化设施的建设。目前,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老年大学普及率较低,且老年教育在“老有所为”方面不够重视,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老年教育的内容。物质生活保障是基础,终身教育保障是手段,文化生活保障是归宿。为推进文化养老的发展,应通过建立老年大学、文化兴趣小组、远程教育等形式,将文化教育活动的新鲜血液注入养老服务事业中,增强养老服务的活力和趣味性,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同时,可发挥老年学校等活动阵地的作用,倡导老年人走入社区,融入社会,积极交友交流。在“老有所为”方面,通过引导老年人参与治安管理、矛盾调解、交通协管、权益维护、社区监督等社会活动,能够有效缓解老年人退休后生活的落差感、孤独感和无力感,促进其社会价值的实现。

三、养老服务整合的路径选择

(一)养老观念的转变

家庭养老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养老模式。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父母视子女为养老的依靠,他们希望在年老时能得到子女的赡养,家庭在老年人的养老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机构养老在传统观念的壁垒面前失去了部分市场。我国大部分长者的自我改变意识较差,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养老,不愿意外人介入自己的生活领域中,这就使得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时会受到老年人自身的抵触甚至冲突。为此,社会亟待树立积极的新时代养老观念,以促进养老服务的有序开展。饶丹等人认为,要转变人们传统的养老观念和方式,减少公众对机构和社区养老的偏见,唯有老年人自身树立起新时代养老观念,积极主动地寻求社会工作者、养老服务人员的帮助,才能获得更加专业化的服务;才会突破“家庭养老”的局限[5]。同时,要引导树立“积极老龄化”的理念,老年人需要尽可能更长时间和更大程度地维持较好的生理以及心理状态,积极参与和推动养老服务项目的发展。

(二)政策機制保障

政策机制是养老服务赖以开展的基础,发展养老事业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十三五”规划明确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需求侧的整合和供给侧的政策支持,是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保障事业做出了重大部署,强调要继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在整合养老服务的过程中,社会保障的养老保险机制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刘文俊等人认为,养老服务的发展需要将保险保障制度整合进入养老体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同时,在建设保险制度的同时要注意协调发展问题[8]。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制存在城乡发展极度不均衡的困境,许多学者就养老保险制度的平衡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究。如吴丽丽等人指出,有必要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成功整合,促进城乡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一体化[9]。

(三)人力资源保障

充足的人力供给是整合养老服务得以正常开展的关键。当前,社会上对于开展养老服务的人员需求较大,存在着人员的供需不平衡,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素质偏低的问题,陷入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介入和管理的困境。有学者提出要从价值理念、专业方法、掌握技能三方面提高从业人员的能力以及专业性;另外,还要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提升其职业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通过创新培养机制,如实行校企合作、依托高等院校和养老服务管理机构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改善养老服务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人才质量。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提高职业权威,同时在社会上加大对相关就业岗位的支持,改善就业环境,利用多项举措引导优秀人才参与到养老服务中。同时,介绍了德国、法国的“时间储蓄”制度,提出要发掘老年人的主体性,支持老年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形成个性化的帮扶关系和互助养老的氛围,以提高老年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四)资金投入保障

资金是养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确保养老行业顺利运营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开展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主要以政府为主。许秀文指出政府应针对我国现有的老龄化情况,从财政支出比例上提高养老保障资金投入,并对养老基金进行投资等增值管理[10]。李成超等人从筹资渠道出发,通过募捐、企业赞助等形式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资金筹集,还可以通过社区闲置场所出租获取资金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梁海艳则指出要重视慈善捐赠的力量,重视民间资本的参与。因此,居家养老应该进行多方面资金融合,形成稳定的资金供给。对于老年人自身所享有的资金保障,毕天云总结了目前老年人获得资金保障的四条主要渠道,即:基本养老保险金、补充养老保险金、社会救助金、高龄老人津贴补贴,这构成了老年人退休后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7]。宋晓宇则提出“可在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居家养老补贴、长期护理保险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资金‘补需方机制”,获取更多流动资金进行针对性补贴[10]。

(五)信息技术保障

互联网以及大数据信息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互联网+养老”的智慧融合模式也成为整合养老发展的新热点。利用互联网平台,能有效实现资源信息整合,把处于分散的社会资源和养老服务进行整合,能有效地增加服务项目种类和改善服务模式,促进整合养老服务的发展。在资源整合利用上,可依靠政府的社会责任性、号召性以及强制性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并将以上的各类资源和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进行统筹,形成智能化的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养老行业的“供给—需求平衡”的资源衔接新模式。饶丹等人从精准化供给养老服务出发,委托第三方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供给需求方的无缝对接,依托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再通过信息的统一整合与科学调度,形成按需配置、智能化的方式,做到信息合理匹配[5]。有学者试图构建“互联网+居家养老”的服务系统,整合政府、供应商和老人需求等信息资源向老年人提供相关服务。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能够对现有养老资源进行快速整合,将各方的资源供给和老年人需要配对,提高整合养老服务的效率。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梳理学者对于整合养老主体、内容、路径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在主体整合方面,学者们对整合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划分不断细化,各主体的责任与职责进一步明确,对于如何有效整合各类主体并发挥主体间的协作效应有了更深刻的阐述与探究。在内容整合方面,学者们对于养老服务内容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通过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健康医疗护理、文体娱乐项目等,立足于实际需求与产业现状,对养老服务内容整合的困境与出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与意义的观点与方案,从而探索一条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养老需求的可能性道路。在路径整合上,主要从树立新时代养老观念、政策机制保障、人力资源保障、资金投入保障、信息技术保障五个角度展开,多种路径以推动养老服务的整合发展。

不可否认,养老服务的系统性整合将会是未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整合养老服务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养老供给主体、养老资源、实现路径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因此,需要通过进一步整合政府、社会组织、家庭、市场等多方主体,从而优化养老资源的配置。此外,应该從老年人养老需求的个性化特点出发,针对性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并且不断细化养老服务内容,同时,通过政府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不断完善制度机制保障。最后,各地要因地制宜形成具有当地特色和实践可行性的养老模式。促进整合养老服务的发展,需要深入认识各个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推进多方力量的协调配合,以此满足老年人对养老的服务需求,从而构建一个更为完备的整合养老服务体系,并充分发挥养老体系的整体性功能,实现养老体系的最大效用,最终让老年人能更加方便地、快捷地享受多种多样的养老服务。

参考文献:

[1]姜玉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主体治理困境及其应对[J].东岳论丛,2017(10):45-53.

[2]辛甜,范斌.福利共同体:当代城市社区养老的整合与建构[J].广西社会科学,2015(10):166-171.

[3]陈立,许阳飞.基于资源整合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主体供给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6):39-42.

[4]郑妙珠.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主体的优势、局限与整合——以广州市为例[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90-96.

[5]饶丹,黄健元.养老服务精准化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理论导刊,2018(12):67-71.

[6]毕天云.老龄社会学视野下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系统整合[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53-62.

[7]孙继艳,郝晓宁,薄涛,刘志,塔娜,刘天洋.我国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及建议[J].卫生经济研究,2016(11):13-15.

[8]刘文俊,孙晓伟,张亮.构建全民健康覆盖视角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J].中国卫生经济,2016(1):35-37.

[9]吴丽丽,卢成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整合后的困境与突破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6-19.

[10]许秀文.社会养老保障何以走向“整合化”[J].人民论坛,2018(10):82-83.

猜你喜欢

综述主体内容
论碳审计主体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何谓“主体间性”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