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PLC-Q-TOF-MS/MS分析凉粉草多酚组分的化学成分

2021-06-07黄家晋黄智霖陈鸿庚王立抗丁利君郑俊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年5期
关键词:糖苷丙酸酚酸

黄家晋,黄智霖,陈鸿庚,刘 坤,王立抗,郅 慧,丁利君,郑俊霞*

1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2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州 510006

凉粉草(MesonachinensisBenth.),是唇形科凉粉草属草本植物,分布在印度东北部,东南亚和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凉粉草作为一种中药材,被誉为“仙草”,具有收敛、甘甜、清寒、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1],并且已经被开发为食品、天然保健品甚至是临床药品。现有研究证明,它的根、茎、叶及花各个组织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多糖、黄酮、萜类、维生素和酚类[2],具有很高的营养和医药保健价值。

酚类化合物对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体的各个器官也有十分强的保护作用。据报道,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凉粉草含有降血糖和高血压物质,包括β-谷甾醇、豆甾醇、α-和β-淀粉蛋白、齐墩果酸、马兜铃酸和β-谷甾醇糖苷[3]。同时,也有学者从凉粉草的水提液中鉴定出山奈酚、芹菜素、咖啡酸、原儿茶酸、丁香酸、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九种活性化合物[4],其中咖啡酸、原儿茶酸、山奈酚等被认为是凉粉草抗氧化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降低LDL氧化和炎症,从而提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保护。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分离效率高、分析时间短等优点[5],同时还能得到化合物的分子量、元素组成以及离子碎片等信息,可快速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在药物分析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尚不完全了解凉粉草多酚的成分,本实验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凉粉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全面地定性分析,为凉粉草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1.1 材料

凉粉草样品于2019年6月采自福建省龙岩市,经暨南大学张英副教授鉴定为凉粉草(MesonachinensisBenth.)。

1.2 主要试剂

乙腈(色谱纯)购自美国Sigma公司、甲酸(色谱纯)购自美国Sigma公司、甲醇(色谱纯)瑞典Oceanpak公司;单体对照品:caffeic acid、quercetin-3-O-rutinoside、isoquercetin、quercetin和kaempferol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纯度≥98.0%);AB-8大孔树脂购自东鸿化工有限公司;纯水为Milli-Q系统纯化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仪器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Nexera UHPLC LC-30A+AB SCIEX Triple TOFTM5600+);PHS-3B雷磁pH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L-104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Milli-Q Advantage A10纯水系统;普通层析柱(40 mm×60 cm)。

2 方法

2.1 凉粉草多酚提取

将凉粉草全草进行清洗后,在阴凉通风处风干,切碎,干燥保存。准确称重凉粉草60 g,用1.5 L去离子水在微沸状态下提取3次,每次2 h[6]。参照Li等[7]和Bai等[8]纯化方法,略有改动,采用AB-8大孔树脂进行纯化,按质量比1/40(样品/填料)进行上样,先用去离子水洗至洗脱液无多糖和蛋白质等杂质,再用75%乙醇进行多酚化合物的洗脱,将洗脱液富集、浓缩和冷冻干燥得多酚提取物。

2.2 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将凉粉草多酚提取物和对照品用甲醇充分溶解,稀释至50 μg/mL,过0.22 μm有机微孔滤膜即得,供UPLC-Q-TOF-MS/MS分析。

2.3 UPLC-Q-TOF-MS/MS分析条件

2.3.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0 ℃,进样量为3 μL。洗脱液为A,0.1%的甲酸乙腈溶液和B,0.1%的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条件:0.01~1 min,5%→10%A;1~5 min,10%→30%A;5~8 min,30%A;8~9 min,30%→50%A;9~12 min,50%→60%A;12~20 min,60%→80%A;20~21 min,80%→90%A;21~22 min,90%→95%A[9]。

2.3.2 质谱条件

以负ESI模式运行,并配备DuoSprayTM离子源(AB Sciex,加利福尼亚州福斯特城)。 MS-MS检测器的条件如下:离子喷雾电压为-4.5 kV;离子源加热器,40 ℃;帘气,35 psi;雾化气体(GS1),55 psi;TIS气体(GS2),55 psi;碰撞能量(CE),35 eV;碰撞能量扩散(CES),15 eV。质量范围设置为m/z100~2 000[9]。采用Peak View分析软件和Scifinder网络数据库进行检索和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MS技术测定凉粉草总酚提取物成分的保留时间、前体离子、MS/MS产物离子。凉粉草多酚样品在负离子模式下的总离子电流色谱图如图1所示,共鉴定出51个化合物,包括8个苯丙酸、3个苯丙酸二聚体、4个苯丙酸三聚体、1个苯丙酸四聚体、17个黄酮类、7个酚酸类、3个萜类和8个其它化合物。相关化合物质谱信息和结构见表1和图2。

图1 凉粉草多酚负离子模式下的总离子流图Fig.1 The total ion chromatograms of polyphenols from M.chinensis in negative ion modes

图2 凉粉草多酚化合物的结构Fig.2 Structures of polyphenols from M.chinensis

表1 凉粉草 UPLC-Q-TOF-MS/MS 分析结果Table 1 UPLC-Q-TOF-MS/MS analysis results of Meisona chinensis

续表1(Continued Tab.1)

续表1(Continued Tab.1)

3.1 苯丙酸

在凉粉草多酚样品中,化合物3、6、7、9、18、42、45和51属于苯丙酸类化合物,分别是丹参素[10]、咖啡酰己糖苷[11]、6,7-二羟基香豆素[11]、咖啡酸、丁香酚[12]、7-羟基香豆素[13]、oleoeuropein aglycone[14]和阿魏酸葡萄糖苷[15]。以咖啡酸和咖啡酰己糖苷为例,二者质谱裂解途径见图3。咖啡酰己糖苷母离子[M-H]-为m/z341.087 1,再失去一个己糖得到碎片m/z179.034 3,这是咖啡酸的母离子。咖啡酸进一步裂解,丢失一个羟基得到m/z161.033 3,m/z135.044 9则是裂解一个羧基后得到的离子碎片[11]。

图3 咖啡酸和咖啡酰己糖苷的质谱裂解途径图Fig.3 Fragmentation pathways of caffeic acid and caffeoyl hexoside

3.2 苯丙酸二聚体

以异迷迭香酸苷[15]和迷迭香酸[15]为苯丙酸二聚体的裂解例子,裂解情况见图4,异迷迭香酸苷在二级离子碎片中存在m/z179.034 3,表现为异迷迭香酸苷脱去一个己糖,得到迷迭香酸(m/z359.077 0)。迷迭香酸进一步裂解,得到离子峰为m/z197.045 5的丹参素碎片和m/z161.023 9的碎片,再丢失一个羰基得到离子碎片m/z135.044 6[15]。同时,化合物27初步鉴定为丹酚酸F[16]。

图4 迷迭香酸己糖苷和迷迭香酸的质谱裂解途径图Fig.4 Fragmentation pathways of rosmarinic acid-O-hexoside and rosmarinic acid

3.3 苯丙酸三聚体

4个三聚体在凉粉草多酚样品中被鉴定,分别是紫草酸[17]、丹酚酸H[18]、丹酚酸A[19]和丹酚酸C[11]。丹酚酸C的裂解规律如图5,[M-H]-为m/z491.174 2,类似迷迭香酸,在丹参素分子处发生裂解得到m/z179.032 7和311.054 3,进一步裂解羧基得到m/z135.045 6和179.032 7。同时,因碰撞碎裂产生的子离子还有m/z293.044 0和265.049 5[11]。

图5 丹酚酸C的质谱裂解途径图Fig.5 Fragmentation pathways of salvianolic acid C

3.4 苯丙酸四聚体

化合物26的母离子[M-H]-为m/z717.145 3,分子式C36H30O16,MS/MS离子产物有m/z519.093 0、339.049 5、321.039 4和179.032 0等,初步鉴定为丹酚酸B[17],质谱裂解途径见图6。

图6 丹酚酸B的质谱裂解途径图Fig.6 Fragmentation pathways of salvianolic acid C

3.5 黄酮

一共有4个黄酮类化合物被鉴定。化合物10通过二级离子碎片m/z503.116 5、473.107 8和297.078 8,初步鉴定为apigenin-6,8-di-C-hexoside[20]。化合物11、39和47分别被鉴定为nobiletin、scutellarein和isoscutellarein-8-methyl ether。

12个黄酮醇类化合物在凉粉草多酚中被鉴定。化合物13、15、20、21、34和35都有槲皮素的二级特征离子m/z301,部分还有m/z295或者255,是槲皮素和它的衍生物,分别被鉴定为槲皮素戊聚糖[13]、芦丁、槲皮黄苷[22]、quercetin-3-O-hexoside[23]、异槲皮素和槲皮素。化合物16、24、25、40和44中,几乎都有m/z285、255和239的特征离子,初步鉴定为aromadendrin-3-O-rutinoside[12]、isomer of kaempferol-3-O-glucoside[24]、紫云英苷[24]、山奈酚和kaempferol-7-O-glucoside[28]。化合物33的母离子[M-H]-为m/z579.315 6,母离子丢失一个葡萄糖得到m/z399.254 0,初步鉴定为nobiletin-3-O-β-D-glucoside。

1个二氢黄酮类被鉴定。化合物29的母离子[M-H]-为m/z287.149 7,二级碎片m/z269.141 1、259.061 0、227.129 1和125.021 1,初步鉴定为红花素[25]。

3.6 酚酸类

一共有7个酚酸类化合物被鉴定。化合物1丢失一个羧基,生成一个特征离子m/z123.045 6,同时拥有特征离子m/z149.025 9、137.025 7、121.030 1和108.022 5,初步鉴定为香草酸[29]。化合物2的母离子[M-H]-为m/z197.045 8,分子式为C9H10O5,母离子丢失一个羧基得到m/z153.900 7,再失去一个甲氧基得到m/z123.046 2,初步鉴定为丁香酸[30]。化合物4和5都拥有的特征离子m/z119,是丢失一个羟基得到的离子,分别被鉴定为原儿茶醛[22]和对苯酚甲酸[31]。化合物8分子式为C8H8O3,失去一个甲氧基得到离子m/z121.004 2,初步鉴定为香草醛[21]。化合物14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21]。母离子[M-H]-为m/z359.076 4的化合物30,失去一个葡萄糖得到m/z197.045 1,再失去一个羧基得到m/z137.032 5,初步鉴定为丁香酸葡萄糖苷[15]。

3.7 萜类

化合物17、38和50分别被鉴定为20-去氧鼠尾草酚[16]、3-O-D-glucopyranosyl platycodigenin methyl ester[32]和marstenacigenin A[32],相关液质数据和结构式见表1和图2。

3.8 其它

化合物12、31、36、41、43、46、48和49分别被鉴定为tuberonic acid glucoside[23]、壬二酸[26]、(E)-10,10-dihydroxy-2-decenoic acid[33]、homoisocitric acid[34]、hydroxy octadecanedioic acid[35]、蓖麻油酸[32]、α-亚麻酸[36]和(E,E)-9-oxooctadeca-10,12-dienoic acid[26],相关液质数据和结构式见表1和图2。

4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UPLC-Q-TOF-MS/MS技术对凉粉草多酚组分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质谱原始数据,包括:相对分子质量、保留时间、元素组成、碎片离子等信息,结合对照品、数据库和文献报道分析鉴定,鉴定并推测出51个化合物,证实了凉粉草多酚组分主要为黄酮类和苯丙酸及其多聚体组成,其中咖啡酰己糖苷、丹酚酸F、丹酚酸H、apigenin-6,8-di-C-hexoside、川陈皮素、nobiletin-3-O-β-D-glucoside、20-去氧鼠尾草酚、3-O-D-glucopyranosyl platycodigenin methyl ester、marstenacigenin A尚未在凉粉草相关文献中被报道,本研究认为该9个化合物在凉粉草中首次被发现。研究结果为凉粉草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对进一步开发新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糖苷丙酸酚酸
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的结构特征、生物合成、毒性及加工对其含量的影响
pH对毛蕊花糖苷稳定性影响及降解产物分析
麻疯树叶中3个新的糖苷类化合物
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地氯雷他定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甜叶菊中9种甜菊醇糖苷积累与其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
基于数据驱动和机制模型的丹参提取动力学研究
正丁醇/丙酸与腐殖酸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丙酸盐对厌氧氨氧化除氮性能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饲料中丙酸、丙酸盐的测定方法改进研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