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行株距配置对涡阳苔干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1-06-07李秀龄张子学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李秀龄, 许 峰, 张子学

(1.亳州市绿色食品发展服务中心,安徽 亳州 233600;2.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苔干是菊科莴苣属的一种绿叶菜类蔬菜,通过加工而成的干菜,也是具有安徽省涡阳县地理标志的特种蔬菜之一。苔干是中等株型的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的高低,受品种、气候、肥水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生产上大都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窄行(20~25 cm)高密度(21~23)万株/hm进行规模生产,栽培管理粗放,产量和效益较低。有关苔干栽培,在品种、肥料和栽培技术等方面已有报道。但有关密度和行株距配置,对性状、产量与品质等的影响,在其他作物上已有报道。本研究对密度及行株距配置对春苔干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苔干合理密植、优化群体的空间配置,实现标准化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试验采用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提供的皖苔1号新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安徽省涡阳县义门镇苔干生产基地进行试验。

1.2 方法

本试验在密度(1株/穴)和行距2因素4水平全实施的基础上,为了使试验的空间配置更为全面,在高密度(210 000株/hm)条件下,增加1组2株/穴定植4个处理,合计20个处理(表1)。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2 m×3 m。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以筛选出最佳处理组合。

表1 不同密度、行距和穴株数处理组合

1.3 试验基本情况

本试验于2017年10月20日播种,2018年3月1日定植,基肥氮磷钾施用量为(13∶7∶7) kg/667 m,莲座期进行追肥(4月5日),追肥量为(5∶0∶8) kg/667 m,其他管理同常规,平口期采收(5月15日),采收每小区中间2行计产,随机取其中1行,连续采收6株进行农艺性状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行距对苔干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在试验区间范围内,总体上是随着行距的增大,苔干产量有下降的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苔干产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不同定植密度条件下,随着行距的加大,产量变化趋势略有不同。当定植密度在15万株/hm以下时,在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行距的增大,苔干产量有下降的趋势。当定植密度在(18~21)万株/hm时,随着行距的增大,苔干产量呈现低-高-低的趋势。而在同一行距不同密度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高密度双株定植情况下,随着行距的增加,产量呈现低-高-低的趋势。但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双珠定植的产量均低于单株定植的产量。

表2 不同密度、行距和穴株数处理组合的苔干产量

2.2 不同密度、行距对苔干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2.2.1 不同密度苔干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在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密度的提高苔干单株全重、茎重、茎粗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尤其在高密度情况下,采用每穴2株定植,这些性状下降的更明显。株高则随着密度的增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高密度情况下,采用每穴2株定植,株高则明显下降。

表3 不同处理苔干主要农艺性状考察结果

图1 不同密度苔干主要农艺性状差异

2.2.2 不同行距苔干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从表3和图2可以看出,在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行距的增加,苔干单株全重、茎粗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茎重则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株高则随着行距的增加,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这说明在试验区间范围内,行距小或大均更有利于个体和茎粗的增长;随着行距的增大,茎/叶的比重逐渐减小,经济系数下降;同时,行距小或大均不有利于株高的增长。说明行距的大小影响到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和土壤水肥的利用,影响个体发育、群体的冠层结构,最终影响苔干的产量。

图2 不同行距苔干主要农艺性状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3.1 适当密植可提高春苔干产量

在春苔干栽培的过程中,根据我省沿淮淮北的气候条件,三四月份天气比较稳定,比较适宜苔干生长,进入五月份以后,天气非常不稳定(温度和降雨),梅雨季节来得过早,会造成丰产不丰收,或高温时节来得过早,会造成糠芯断条品质和产量下降。因此,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春季管理要突出一个“早”字,同时,根据天气形势适时早收(平口期前期),从而避开后期的风险,有条件的也可采用烘干设备,以实现涡阳苔干的高产高效。

3.2 不同株行距配置对苔干产量有明显影响

苔干是中等株型的作物,适宜的株行距配置,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试验结果表明,皖苔1号采用30~35 cm行距配以(18~21) 万株/hm密度产量最高,比其他行距配置增产1.23%~9.47%。说明苔干空间配置的变化,导致田间小气候的改变,进而影响苔干冠层的光合性能,最终影响苔干的产量。同时,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苔干的株高逐渐提高,导致冠层的小气候会变劣,倒伏的风险会增加,产量和品质下降,这与前人在其他作物上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在苔干生产过程中,通过适当放宽行距,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可以优化苔干冠层的空间配置和根系的土壤分布,改善了田间小气候,使温、光、水、气、肥等得到合理利用,在不增加投入的条件下,实现苔干栽培的高产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