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战旗美如画

2021-06-06欧阳青

党史纵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军分区八路军日军

欧阳青

第九面战旗 战斗模范连

授旗时间:1937年10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团第三营第十连

批准领导机关: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司令部政治部

1937年10月上旬,根据八路军总部的统一部署,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奉命进至山西代县、崞县以东地区,侧击南犯太原的日军。10月16日,第七六九团进至滹沱河南岸苏龙口镇、刘家庄地区,团长陈锡联与从前线败退下来的一个晋绥军的团长聊天,得知忻口前线打得非常艰苦。虽然前敌总指挥兼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指挥着不少部队,但是参战部队装备很差,尤其是日军掌握了制空权,日夜不停地对前线进行轰炸,使中国军队伤亡很大。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军官谈飞机而色变,甚至率部临阵脱逃。陈锡联又从附近的老乡那里了解到,代县阳明堡镇西南约3公里处的小茹解、小寨村之间有一个日军飞机场,于是派出侦察员前去进行详细侦察,他本人也随即率几名团营领导来到机场附近了解敌情。

经过察看周圍地形、地貌,加上望远镜观察和询问一个从机场逃出的老乡,陈锡联获知,阳明堡机场共有24架飞机,白天分3批轮番起飞出动去忻口、太原轰炸,晚上全部飞回停放在机场。机场北端是指挥塔和营房,有警卫连和地勤人员约200人集结在此,守军是日军第七师团后备步兵独立第三大队一部。飞机集中停放在东南侧的停机坪上,南边则是长长的跑道。机场防御工事仅有一些简单的掩体和掩蔽部,周围有铁丝网。日军对进入机场的各个路口警戒很严,但对机场周边则疏于戒备。在几公里外的阳明堡镇驻有日军独立第三大队的主力,由于不久前八路军特务团曾奇袭攻占过阳明堡镇,因此日军将注意力集中在对阳明堡镇的防守上,对机场的守卫有所松懈。

回到驻地后,陈锡联与副团长汪乃贵、参谋长范朝利等认真研究,最终决定以夜袭的方式突入机场,出其不意地炸毁日机。具体部署如下:由赵崇德、潘寿才率第三营为突击队袭击机场,用手榴弹炸毁飞机;孔庆德、王昌才率第一营牵制、阻击崞县可能来犯之敌,并破坏附近的公路和桥梁;谭德仁、李定灼率第二营主力为预备队,第八连于王董堡地区,破坏阳明堡西南的交通,保障第三营侧后方的安全;团属迫击炮连和机枪连位于小寨,支援第三营战斗;团指挥所置于苏龙口北侧地区。

10月19日黄昏,第七六九团各分队分别向预定地区开进。入夜后,在那位从机场逃出来的老乡带领下,第三营营长赵崇德率先头第十一连来到滹沱河边。赵崇德问:“河水有多深?能不能蹚过去?”老乡回答:“深倒不很深,有污泥,走慢了容易陷进去。如果快跑,准没事儿。”于是,部队迅速涉过滹沱河,来到机场外围待机。很快,第十一连从东侧剪断铁丝网,隐蔽摸进机场并迅速展开。第九连前出到北面阳明堡镇方向警戒,第十二连在小寨村西南为营预备队。

第十一连指战员们摸索前进了一阵,很快发现了停机坪上的飞机,只见24架飞机排成3列、每列8架,整齐停放着。当第十一连进到距飞机约30米时,突然从西北方响起一连串清脆的枪声。原来是助攻的第十连在向机场警卫连接近时,被日军发觉,该连立即以迅猛的扫射将敌压制在掩蔽部内。

第十一连在第十连掩护下,果敢地扑向停机坪上的机群。赵崇德大喊一声:“快往飞机肚子里甩手榴弹,狠狠地炸呀!”一瞬间,各突击班同时发起攻击,将五六个事先捆绑在一起的手榴弹,一束束地塞进飞机驾驶舱里,机枪也分别向日军飞机副油箱扫射。刹那间,枪声和爆炸声四起,火光冲天,一架架飞机顿时成为一团团火球,猛烈燃烧起来。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灼灼烈焰和滚滚浓烟笼罩弥漫了整个机场。日军警卫连遭火力封堵后,一面依托工事还击,一面组织反扑,第十连遂与日军在停机坪上展开肉搏战。双方刺刀的撞击声、八路军战士的铁锹拍在日军身上的噗噗声、枪托砸到日军钢盔上的铛铛声混在一起。有的战士徒手和敌人扭打在一起,有的战士用手榴弹代替拳头向敌人的脑袋砸去。一个身材短小的战士被一个大个头的敌兵压在地上扼住了脖子,另一个战士果断在那名敌兵的屁股上戳了一刺刀,迅速使他脱了险。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第七六九团三营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击毙日军100余人,毁伤敌机24架。令人痛惜的是,赵崇德在最后撤离战场时,为掩护战友光荣牺牲。当驻阳明堡镇的日军急忙赶来增援时,八路军已经胜利撤出战斗。

夜袭阳明堡机场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八路军取得的又一个影响很大的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军将士的抗敌斗志。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和政委张浩接到捷报后,异常兴奋,赞不绝口:“第七六九团首战告捷,打得好,打得好!”

1937年10月,第一二九师司令部政治部授予第七六九团第三营第十连“战斗模范连”光荣称号,第十连连长杨万兴、第十一连二排排长官俊亭被评为“战斗英雄”,光荣牺牲的第三营营长赵崇德被评为“好干部”。

第七六九团三营十连是历史悠久的红军连队,其所在部队最早来源于1927年10月星子起义和1929年10月港口起义的工农武装,1931年2月被整编为鄂豫皖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1931年11月7日,被编入红四方面军,改称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1933年7月上旬,红三十二团机关扩编为红四军第十二师,部队主要编入第三十六团。1937年春夏,红四方面军进行整编,红十二师与红十师合编为红四军第十师,下辖3个团,原第三十六团主要编入第三十一团。1937年8月25日,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团第三营。

刘伯承在总结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的经验时指出:整个战斗侦察清楚,部署周密,行动秘密而迅速,动作突然而坚决。特别是担任主攻的第三营,其斗争坚决英勇,不惜牺牲,故能在一个小时内完全毁伤敌机。

由于第一二九师摧毁了日军阳明堡机场的飞机,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友军的忻口防御作战,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名义颁发了嘉奖令,又发了2万元大洋奖励第七六九团全体官兵。这也是全面抗战初期八路军部队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现金奖励的唯一战例。不久,夜袭阳明堡飞机场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陈锡联第七六九团与守卫卢沟桥的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吉星文第二一九团、保卫昌平南口的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第二六五旅罗芳珪第五二九团、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第七十二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二旅谢晋元第五二四团被并称为抗战初期中国军队的“四大名团”。

夜袭阳明堡战斗是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抗日出兵第一仗,也是八路军第一次大规模摧毁敌机的战斗行动,重创了日军在晋北战场上的空中突击力量,创造了步兵击毁飞机的战斗范例,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的热情和勇气。

第七六九团在革命的征途中奋勇前行,功勋卓著。从该团共走出116名共和国将军,赢得了“百将团”的美誉。第十连虽编制多次变化,但始终牢记荣誉,勇往直前。该连现编制序列为第七十三集团军特种作战旅特战某营第四连。

第十面战旗 黄土岭功臣炮连

授旗时间:1939年11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迫击炮兵连

批准领导机关: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政治部

1939年10月下旬,侵华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11月3日,从河北省涞源县出动的日军蒙疆驻屯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独立步兵第一大队主力,在雁宿崖战斗中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部队伏击歼灭。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不甘失败,亲率由独立步兵第二至第五大队抽调的共计1500余精兵,分乘90多辆军用卡车,从张家口、涿鹿、蔚县等地分头疾驰涞源,妄图对八路军进行报复性“扫荡”。

而斗志正旺的晋察冀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也预判日军会有报复行为,所以率领部队在原地组织休整,以逸待劳,方便出击。经请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和第一二〇师师长贺龙等首长后,杨成武受命统一指挥所部及第一二〇师特务团、第三军分区第二团,集中共6个团的兵力,决心再次采用诱敌深入战术,选择有利地形进行伏击,狠狠打击来犯日军。

此时,阿部规秀率部分成两个梯队,先后经西龙虎村、白石口、鼻子岭、上碾盘,沿覆灭的第一大队所走老路开来。4日中午12时前后,敌第一梯队400余人进占三岔口、上下台。下午,敌进至雁宿崖,到处掩埋敌尸和搜寻兵器。而我第一团以两个营的兵力先后背靠司各庄、黄土岭节节抗击,抓住敌人急于寻找我军主力决战的心理,诱敌全部转向东进。

阿部规秀果然上钩了,分兵两路向司各庄、黄土岭攻击前进,其先头部队于6日午前进占黄土岭及教场村,一小部进到上庄子村实行搜索、侦察。

黄土岭位于涞源县东南,与易县西部相邻,向东1公里是教场村,再向东是上庄子村。这几个山村同处在西南、东北走向的十几公里山谷之中,山谷两旁山峦蜿蜒起伏,是伏击的好地方。

杨成武沉着谨慎,遵照聂荣臻所指示的要点,划分第一军分区具体战斗部署,其中第一团7日拂晓由驻地出发,占领寨坨西北一线山头阵地,配合其他团队,前后夹击敌人。军分区迫击炮连于当晚出发,于7日上午9时赶到寨坨附近,配属第一团作战。

7日凌晨,第一团向寨坨开进。团长陈正湘带几个骑兵通信员、侦察员先行,提前到达寨坨东南山场口,侦察上庄子及以西黄土岭一带的情况。一团主力于上午8时前后进到山口左侧山头时,天气已见晴朗,笼罩在山头上的晨雾开始消散。

陈正湘从望远镜中向西观察,发现敌先头部队已沿河沟进到上庄子,正向寨坨开进,敌主力则缓慢地沿黄土岭以东河沟跟进。原来,诡计多端的阿部规秀见这一带地形险恶,意识到很可能会有八路军伏击,所以他在黄土岭歇宿过夜后,于7日凌晨临时变阵,将作战方针由主动追寻八路军改为安全撤退,决定继续东进,经寨坨村、煤头店、浮图峪返回涞源。

为防止遭八路军伏歼,阿部规秀将1500余人的队伍拉成一字长蛇阵,拖了三四公里。其部队前进时十分警惕,总是由约30多人的先头部队携好几挺轻重机枪,先行占领路侧小高地,然后大部队才跟进。这样反复交替掩护前进,足以看出阿部规秀是个狡猾的对手。

而我各营团还是按既定的战斗部署迅速向前运动。陈正湘命令:“第一营派一个连迅速占领垭口东南高地,组织好火力,以掩护团主力展开。第二营一梯队,立即跑步沿小道从东南向西北插到寨坨西南,堵击行进之敌。同时,二梯队应迅速先敌抢占上庄子以西、河沟以北几个山头阵地。第三营赶到寨坨以南,特务连随后跟进。团指挥所设在793高地山头。”

第一军分区迫击炮兵连于9时30分到达寨坨,陈正湘即令连长杨九坪带全连到793高地东边山沟隐蔽待命,确保一有任务能够随时就位。

中午12时许,日军先头部队从西向黄土岭东面的寨坨村靠近,到了下午3时左右,全部人马已进入峡谷中的小路。这时,黄土岭战斗打响了。埋伏在“口袋”底部正面的第一团、第二十五团突然对日军迎头痛击,右侧的第三团和左侧的第三军分区第二团也从西南北三面合击过来。敌先头部队遭我正面和左侧部队的突然袭击,慌忙向上庄子收缩,并抢占了上庄子村后东北山头,居高临下,拼命顽抗。

黄土岭西北峰一线山头阵地,已被我第三军分区第二团占领。另一边,我第三团则紧紧扼守住西、南阵地。第一二〇师特务团从长祥沟方向跑步赶来,该团抓住战机,以先头部队乘虚控制了黄土岭村,另一部则抢占了村东口南面的小山梁;该团主力也陆续赶到,并派部队从第三团的左侧占领黄土岭北面和西面的山頭。敌人的退路被截断,只能就地顽抗。

很快,我军5个团便把敌人压缩在上庄子附近一条长约1.5公里、宽约100米的山沟里。100 多挺轻重机枪从各个山头一齐朝沟中齐射,手榴弹不停地飞向日军,山沟中杀声震天,枪声四起,弹片、碎石横飞,硝烟弥漫。被八路军打懵的日军依仗其优良兵器,向我寨坨阵地猛冲,遭到我军迎头痛击后,又掉头向西回窜,妄图从黄土岭突围,逃回涞源。

中午过后,日军先后集中近300人的突击队,在地面和空中火力的掩护下冲击黄土岭,但始终没有打开突破口。当敌人进到特务团各种轻武器有效射程之内时,该团突然向敌猛烈扫射,并以一部从敌左侧实施反冲击。我第二、三团也从黄土岭西北和教场南山以火力支援特务团的反冲击。敌计划破产,只能缩回教场以西固守待援。

下午4时许,战斗正酣,陈正湘在793高地团指挥所用望远镜观察时发现,对面东西走向山梁上有3个向北凸出的小山包,中间那个山包上有几个挎战刀的敌军官和随员,正举着望远镜向我793高地及上庄子方向观察;在教场小河沟南面距南山小山头100米左右的一座独立小院内,有腰挎战刀的敌军官进进出出活动。

陈正湘判断,独立小院应是敌军的指挥所,南面小山包估计是敌军的观察所。他当即令通信主任邱荣辉跑步下山,向迫击炮兵连连长杨九坪传达命令:迫击炮迅速上山,在团指挥所左侧展开,隐蔽构筑发射阵地。

很快,杨九坪率各炮射手到达发射阵地,陈正湘给他们指示目标,并问道:“你们迫击炮能否打到?”杨九坪目测过距离后,说:“报告团长,直线距离约800米,在有效射程之内,保证打好!”

陈正湘对杨九坪的回答很满意,也非常相信第一军分区迫击炮兵连的实力。在红军长征时期,该迫击炮连作为红一军团直属炮兵连,一直配属红一军团的先锋部队红一团作战,在乌江、遵义、安顺场、泸定桥、腊子口等战斗中屡建奇功。此时,经陈正湘批准,炮兵连迅速进入阵地,测定方位、距离,炮手调整方向,瞄准目标。做好发射准备后,杨九坪又对每门炮都进行了检查。一切就绪后,炮兵连连射4发炮弹,瞬间在目标点爆炸。当硝烟消散后,陈正湘从望远镜里观察,看到小山包上的日军拖着死尸和伤员仓皇逃下山去,独立小院之敌跑进跑出,异常慌乱。接着,炮兵连又向独立小院北边的山沟里打了几发炮弹,以轰击在死角下隐蔽的敌人。

战斗结束后的11月21日,日本陆军省突然公布:“阿部中将……在这座房子的前院下达作战命令的一瞬间,敌人的一颗迫击炮弹飞来,在距中将几步远的地方落下爆炸。瞬息之间,炮弹碎片给中将的左腹部和双腿,以数十处致命的重伤……数小时后,当晚9点50分因流血过多,大陆战场之花凋谢了。”这时我军才得知,在小院内被炮弹击中毙命的日军指挥官就是其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

黄土岭战斗是晋察冀军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作战的重要战斗。此战,八路军共歼灭日军900余人,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晋察冀军区颁发的嘉奖令称:在黄土岭战斗中,第一军分区炮兵连充分发挥了炮兵的作用,给予敌人以极大的杀伤和威胁,以准确的射击命中敌首,使敌人失去指挥,致全线动摇而陷于极端混乱状态中,并密切配合步兵获得黄土岭的胜利。战功卓著的第一军分区迫击炮兵连因此被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授予“黄土岭功臣炮连”荣誉称号。

阿部规秀的毙命震动了日本朝野和侵华日军总部,日本东京《朝日新闻》发表《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的报道。此战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大涨了中国抗日军民的信心勇气。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的大“扫荡”也因为接连失利,损兵折将,士气低落,而不得不宣告失败。

今天,“黄土岭功臣炮连”现役编制为驻港部队某合成旅某中型合成营装甲步兵第一连。

(责任编辑:徐嘉)

“党在我心中——我的入党故事”征文启事

100年风雨兼程,100年砥砺奋进,100年沧桑巨变。

1921年,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排除万难,将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凝聚起革命的磅礴力量,带领中华儿女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100年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风雨,披荆斩棘,共克时艰,再铸辉煌,追梦复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使屹立东方的泱泱大国富了起来、强了起来。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主旋律,本刊特举办“党在我心中——我的入党故事”征文活动。

征文要求:

1.征文内容以作者通過记述自己为什么要入党以及入党真实经历的故事,从而抒发作者对党的热爱和祝福。

2.文体要求记叙文,内容短小精悍,情节生动,有一定可读性,字数在3000字以内,可附图片。

3.文章内容需真实可靠,严禁虚构、夸大、抄袭,一经发现将进行相应处理。

4.本次征文截稿日期至2021年7月1日。提交稿件时请提供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箱、手机号或单位电话等联系方式,并请注明“我的入党故事”征文字样。

联系人:吴 玫 章雨舟

联系电话:0551-62606693

联系地址:合肥市长江中路57号党史纵览杂志社

电子稿请发送至邮箱:dszl@vip.sina.com

党史纵览杂志社2020年12月

猜你喜欢

军分区八路军日军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浅析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皮定均“怕失民心”
丽江军分区造血扶贫
八路军风采录
巢县凤凰集东南八村惨案
神头岭巧歼日军
日军的“败退”与“转进”
读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