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教育生态赋能

2021-06-06黄日暖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5期
关键词:河源市研修校长

黄日暖

吴志可,龙川县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广东省督学,曾获“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河源市十佳校长”“河源市高中教学管理能手”等荣誉称号。

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校长吴志可,在广东省新一轮(2021-2023年)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遴选中获得连任。是什么让他获得省级认可?“为教育生态赋能”,这是吴志可为名校长工作室提出的教育理念,从中或许可以得到答案。围绕“为教育生态赋能”这一核心主题,本刊记者对吴志可做了深入访谈。

《广东教育》:近日,广东省新一轮(2021-2023年)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人选名单出炉,您作为河源市连续两次入选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的校长,有何感想?

吴志可:省名校长工作室是一个校长成长的大好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的建设,自己在教育思想、办学思路、工作室发展等方面成熟了许多,清晰了许多。

作为山区教育人连任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我希望围绕“为教育生态赋能”这一理念,带领整个团队为山区教育发展再做努力,继而加深对教育的深刻理解。特别是对当下热议的“县中现象”及其背后的问题,我们更加需要深入地研究与化解。

《广东教育》:为教育生态赋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教育人深思的观点。

吴志可:我之所以在名校长工作室建设中提出“为教育生态赋能”这一理念,是因为校长应该担负起赋能教育的使命。学校的使命,就是要在立德树人的引领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新时代、新教育,结合学校实际准确诊断,选用适当的教育方法,用学校的制度发展、课程发展、课堂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5大方面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而作为校长,其使命就是要从专业走向探究,从事务走向管理,以实际行动为教育生态赋能。

《广东教育》:一个校长,需要从哪些方面赋能教育生态?

吴志可:结合自身办学实践,我认为至少可以从文化自信、教育情怀、教师发展三方面去赋能。担任龙川县第一中学校长以来,我认真总结梳理了学校精神品质,明确了学校核心文化体系,即:

文化核心:川中精神

办学理念:发现更好的自己

办学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校训:立学正道    养德至善

校风:做追求卓越的川中人

教风:做至德至善的教育者

学风:做奋发有为的新青年

培养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特色创建:至善文化——至善德育、至善讲堂、至善体美

在“团结奉献,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川中精神指引下,我们从文化层面建构起学校发展体系,百年川中的品牌形象越来越鲜亮。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通过“至善文化”特色建设深入巩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硬核实力。一方面,让“至善文化”主张内化于心,通过党员微课堂、国旗微课堂、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让“至善文化”特色创建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另一方面,让“至善文化”主张外化于行,注重将“至善文化,卓越川中”文化自信贯穿在日常管理和各项主题活动之中,高标准、高效率落实各项工作,形成“川中出品,必须精品”的风格。

作为百万人口大县的龍头学校,近年来我们面临着优质生源、优秀教师流失的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认为,只有赋能教师发展,从依靠生源走向激发教师动力,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扭转被动局面。对此,我们非常重视落实“强师工程”协同研修工作,精心开展高效课堂、课程发展、命题研究、精准备考、信息化校园等项目建设。如每学年开展的“金牌师团”教学能力大赛,已连续举办第四届;第二届“强师工程”23个项目组即将进行第三年度考核及周期验收。

《广东教育》:赋能教师发展,不怕教师成长起来后更有机会“出走”吗?

吴志可:我们觉得要转变认识,教师能走出去是好事,不是坏事,好学校就应该要有这样的胸襟和格局。教师专业发展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对于山区而言,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需要通过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成长,用学生的成长改变落后的现状。我们认为,“发现更好的自己”是面向师生双方的,既实现学生的成长,也必然收获教师的成长。所以,我们通过“强师工程”“金牌师团”等平台不断实现自我“造血”,以更快更好的“造血”去弥补“失血”。事实证明,我们赋能教师发展的做法,效果是很好的,我们“造血”的功能远强于“失血”的现实,这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顶梁柱,勇敢地扛起了一个个学生的成才梦想和百年川中的未来。

《广东教育》:赋能教师发展,这是一个学校校长应有的底气。

吴志可:是的。教师的成长,也是学校的成长,也是校长自身的成长。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解,我主持的省名校长工作室明确提出了“为教育生态赋能”的理念。作为教师,我要赋能学生;作为校长,我要赋能教师;作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我要赋能工作室团队成员。

《广东教育》:不断地赋能,才能不断地提升,从而真正为一个地区良好的教育生态做出教育人应有的贡献。

吴志可:近三年来,我们摸索前进、努力实践,带领团队通过培训研修、跟岗学习、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外出考察、学校诊断等方式,不断凝练办学思想、传承时代使命,全面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改革创新的名校长团队。具体做法上,主要包括:

一是立足学校实际提升能力。我们先后确定了《广东省吴志可名校长工作室工作方案》《广东省吴志可名校长工作室职责和任务》等制度体系,指导工作室有序开展年度工作,如:2018年4月,参加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团队专项研修清华大学班培训;2018年11月,举行开班仪式暨首次集中研修活动;2019年5月,工作室联合河源市邓伟国名校长工作室、河源市黄民东名校长工作室开展品牌研修活动;2020年6月,工作室组织对学员学校进行视导诊断;2020年10月,参加嘉应学院省级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重庆联合研修班。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工作室先后组织开展集中培训、网络研修等活动20多次,实践诊断、学校视导近10次。

二是通过学术研讨拓宽思想。工作室充分借助省级工作室平台,主动加强与名校长工作室群体的交流,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各种研修活动。一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室读书研修活动,组织成员参加省、市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嘉应学院省级教师发展中心等组织的培训活动,使学习成长、学术研究成为工作室的常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和努力丰富工作室资源,利用省、市名校长工作室微信交流群和相关网络媒体全方位拓展工作研修资源,很好地弥补了山区工作室资源短板。

三是基于实践探索示范引领。工作室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校情积极探索,努力为教育生态赋能。三年来,我作为主持人带领龙川县第一中学致力打造“至善文化,卓越川中”品牌,形成了以“团结奉献,追求卓越”新时代川中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与此同时,工作室学员陈远松校长在源城区埔前中学、源城区一中打造“扬长教育”品牌,钟鸣副校长、谢海泽副校长分别在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源城区东埔中学推进体艺特长教育等,均取得了较好成效。

《广东教育》:示范引领方面能否举一个具体的案例?

吴志可:工作室学员陈远松校长,他从源城区埔前中学调任源城区一中的第一件事,就是落实校园文化特色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我们工作室团队赴源城区一中开展研讨交流时,陈远松校长围绕源城区第一中学办学思想体系作了专题发言,后来还撰写了《源城区第一中学发展诊断报告》,深刻阐释了源城区一中的办学目标。广泛深入开展交流诊断,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我們工作室为教育生态赋能的实招。通过交流诊断,不仅宣传了工作室的理念,为县市兄弟学校起示范作用,还可以促进工作室团队在送教送学、诊断交流、座谈研讨等活动中,树牢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我们的教育梦想付诸努力。

《广东教育》:最后,请说说工作室的发展情况与愿景。

吴志可:我们工作室团队在“为教育生态赋能”理念的引领下,办学视野、治校能力、管理艺术、学术水平持续提升,有力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龙川县第一中学被授予第一批“全省基础教育党建工作示范校”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河源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奖”,源城区东埔中学、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分别荣获“河源市高中教学质量进步奖”,11人次先后被授予“河源市优秀校长”“河源市教学管理能手”“河源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河源市教学能手”等称号。

开展新一轮工作室工作,我和我的团队将牢记教育使命,坚定不移地实施“为教育生态赋能”理念,聚焦新课程新高考,聚焦新的育人方式探索,激活办学活力打造“深度课堂”,提质强校落实“十四五”规划,让“为教育生态赋能”理念成为影响越来越多人的生动实践。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河源市研修校长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路一景 一段一品——广东省河源市打造“四季常绿四季花开”公路品牌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论校长的修养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监控能力实证研究——以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为例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