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综合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1-06-05谷乔刘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青光眼评分心理

谷乔,刘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沈阳 110001)

青光眼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1-4]。该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急性发作可导致失明,患者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预后[5]。研究[6-7]发现,负面情绪可能加重前列素释放,增加房水分泌,升高眼压,加重青光眼病情。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8],改善预后。本研究组在临床上结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衍生出综合护理路径,并将其应用于眼科患者护理,目前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本研究拟探讨综合护理路径对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并确诊青光眼的患者。纳入标准:经眼前节、后节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青光眼;无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继发性青光眼;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妊娠期。本研究已获得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在研究开始前,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组,试验组为护理路径组。对照组青光眼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及时观察病情、用药指导、眼部护理及注意事项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结合患者教育的护理路径干预:(1)建立护理路径指导方案,由护士长牵头协商制定护理路径,主要包括建立护患关系、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等;(2)建立护患关系,及时了解患者躯体及心理状态,关心其生活及转归,及时解答问题,疏导顾虑,以优质的护理照护取得患者信任;(3)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机制、相关因素、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以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主动参与度及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4)提高患者对病情变化的应对能力,采取综合信息干预法,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将病情相似的患者组成病友群,鼓励其互相交流,分享治疗经验,指导配合治疗,提高应对能力;(5)加强对患者的社会支持,与患者家属沟通,充分发挥家属的积极作用,使家属重视患者,积极参与患者的术后康复。2组干预周期为3个月。

1.3 评价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9](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10](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综合评定2组研究对象心理状态、治疗情况及护理效果。焦虑程度分为重度(≥70分)、中度(60~<70分)、轻度(50~<60分)、无(<50分)。抑郁分级包括轻度(53~62分)、中度(>62~72分)、重度(>72分)。护理干预效果分为无效(干预期间患者明显感觉不适,临床症状未消失),有效(干预期间患者轻度感觉舒适,临床症状几乎消失),显效(干预期间患者明显感觉舒适,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总有效率=(显效样本数+有效样本数)/总样本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SAS评分、SDS评分等正态分布连续变量资料用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2例青光眼患者,其中,试验组41例,男19例(46.3%),女22例(53.7%),年龄45~71岁,平均(62.18±4.15)岁,青光眼病程2~15年,平均(8.15±2.21)年;对照组41例,男20例(48.8%),女21例(51.2%),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3.25±5.21)岁,青光眼病程3~16年,平均(8.46±3.55)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青光眼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果显示,接受护理干预3个月前后,试验组SAS评分、SDS评分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试验组护理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和手术等方法治疗青光眼,无论何种治疗方案,都需要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研究[11]发现,心理情绪是导致原发性青光眼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长期的青光眼又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导致焦虑、抑郁等,故心理因素是青光眼疾病中的重要一环,影响其发生及预后。因此,改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情绪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表1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分)

表1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分)

1)与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值比较,P < 0.05.

表2 2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护理路径是指在特定疾病的整个治疗中,由责任护士通过既定的方式和途径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其身体和心理健康,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方法。前期研究[12]提示,患者接受护理路径干预后可显著减轻焦虑、抑郁程度,干预效果良好。此外,有研究[13]对35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发现给予既定模式护理组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且眼内压降低效果更好,可见护理路径对于PACG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此外,该研究还发现强化健康教育联合护理路径干预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这也为本研究提供了思路和佐证。胡晓佳等[14]在35例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发现加强护理路径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助于临床治疗。同时提示护理路径可结合健康教育,两者联合可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本研究将护理路径与健康宣教相结合,发展出综合护理路径方式,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探讨了综合护理路径对青光眼病情的控制效果。结果显示,采取综合护理路径干预后,试验组青光眼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护理路径对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病情有积极意义,同时,护理路径有助于维护医患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与配合度。

心理因素是一种患者自发产生的保护潜意识。发生疾病时,患者常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一些心理弹性较好的个体可以及时适应这种变化,从而摆脱疼痛、悲伤、沮丧等情绪,适应新的生活和环境[15]。而青光眼患者往往疾病急性发作疼痛难忍,或者病程较长,影响视力,加之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都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而护理路径干预措施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能够减轻其不良情绪,增强抗击疾病的能力,加强治疗信心,提高生存质量[16]。此外,护理路径还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的能力,使其能够自觉、主动地监测眼部疾病的变化,有利于疾病恢复[17]。

综上所述,对青光眼患者开展综合护理路径干预,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青光眼评分心理
青光眼问答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我给爸爸评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