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师计划”课竟为PUA培训

2021-06-04秦风

民主与法制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雨公序良助教

秦风

>>资料图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为获得求职资本,参加了“导师计划”课程,不承想,所学内容竟是如何搭讪女性的PUA学。于是,学员愤而起诉培训机构,要求退还学费。

在我国,PUA培训合法合规吗?2020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的案例给我们揭晓了答案。

付出高价学费

1994年出生的鲁进,来自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农村,2013年起就读于成都市某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临近应届毕业的2017年上半年,鲁进四处求职,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当年7月初,鲁进依依不舍离开了成都市,回家另做打算。

7月24日晚,鲁进上网寻觅招聘信息,看见了一则开办导师培训班的招生广告,招生单位是成都市某文化传媒公司(以下简称文化公司)。广告称,凡参加培训均发给证书,优秀者还能留任导师助教。鲁进在校期间从没有考过证,因而他在求职时没什么亮点。经历求职的挫败后,他正想着考教师资格证或会计证,尽管还不知道文化公司的导师证为何物,仅留任导师助教的机会,就足以让鲁进心动。

鲁进立即扫码广告上的微信,与联系人“心雨”接了头。“心雨”自称是文化公司的招生专员,他答复鲁进的提问说:“我公司的导师培训计划,主要是口才训练,只要经过训练,随便与哪个陌生人搭话,都会一见如故。”鲁进不擅长社交,觉得培训的内容还比较对路。再问留任的导师助教有几个,“心雨”回应道:“经过培训,只要具备潜力,就可以成为导师助教,没有名额限制。”闻听此言,鲁进很兴奋,又问导师助教的薪酬待遇,“心雨”回答公司实行“密薪制”,各人拿多少不公开,应该不低于成都市应届大学生的指导工资。

>>PUA 的概念发源于20 世纪80年代一本专门讨论“泡妞”的书籍 谢峥供图

参加培训不仅能学到技能,还可以获得工作机会,鲁进当即表示了报名的意向。但“心雨”告知培训时间一周,费用要缴29800元时,鲁进犹豫了,他表示承担不起费用。“心雨”说:“我们请的老师很有名气,传授的知识又很新潮,价格当然高呀!”还鼓动道:“这期的学员都快报满了,三天后就开班,你要抓住机会哦。”鲁进便同意报名,要求给自己留个名额,他尽快凑齐学费。

得知儿子参加培训后将有工作机会,鲁进的父母极力支持,第二天就从银行取出仅有的积蓄1.5万元,又向亲戚借了点钱。之后,鲁进分三次向“心雨”微信转账,缴齐了学费。

2017年7月29日,鲁进赶往成都报到时,与“心雨”见了面,“心雨”交给他盖有文化公司印章的收据,并拿出一份《导师计划》让他签了字。“心雨”拍着鲁进的肩膀说:“好好学,保证你受益终生。”8月1日,鲁进入住成都一处酒店,在酒店会议厅参加了文化公司组织的培训。

败走“撩妹”训练

鲁进参加的是第一期培训,学员有30人,大多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且全部是男生,基本都冲着留任导师助教的机会而报名。开学第一讲,授课老师让大家建一个微信群,并下载名叫“浪迹情感”的App,学员们不明就里,按要求照做。授课导师继而告诉学员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搭讪”艺术,即训练PUA能力。此言一出,课堂上立即有人说:原来是教我们撩妹啊!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这跟招生广告上介绍的不一样呀,也有学员表示很感兴趣。

导师让大家安静,一本正经介绍了PUA。PUA的概念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一本专门讨论“泡妞”的书籍。9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使用神经语言学理论开创“极速引诱学”,意思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女性着迷。他还吹嘘道,在世界大都市,都隐藏着由一些男人组成的把妹团体,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各有一套吸引女孩儿的把妹理论。一位称霸美国洛杉矶的魔术师“谜男”,决定开班传授把妹技巧,由此开启了“泡学”培训,逐渐在全球风靡。

对于课程的安排,导师发了计划表,具体分为理论课和实战课,总计上课次数为七次,上课时间不超过60小时。理论课主要讲解“搭讪”的话术,实战课指导学员到商场、学校找陌生女孩儿聊天。说到这里时,有学员说:“我还没有女朋友呢,这个培训还真不错。”

鲁进算了一笔账,这个培训每小时收费近500元,实在太昂贵了。但他性格内向,没有明着反对,私下里跟其他学员嘀咕,别人劝他等培训结束后看实际效果。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除了听老师讲授“搭讪”的话术,还分批次到指定地点“实战”。8月5日,导师安排鲁进到他毕业的院校“实战”,场景设计在大学的图书馆门前,鲁进去找准备进图书馆的女大学生搭讪,需在3分钟内与对方一见如故。时值盛夏,下午2时许,鲁进穿了亮眼的T恤衫,到达图书馆门前时已经汗流浃背,他相继迎向几个进图书馆的女大学生,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半个小时后,狼狈而逃。第二天的课堂上,导师以此为案例进行点评,鲁进感到自己无地自容。

为期七天的培训结束了,文化公司举行简单的结业典礼。当公司总经理陈刚讲话时,有学员提问留任导师助教的有几个,能不能站出来亮亮相。陈刚闪烁其词说:公司要举办五期培训班,全程结束后再考虑助教人选。闻听此言,现场一片哗然,有人直言,所谓留任助教不过是公司抛出来的诱饵,还有人吵着要退费。陈刚当即声称,公司已经提供了高质量的培训服务,不可能退费。有学员气愤地表示,如果不退费就法庭上见,陈刚秒回道:“现在是知识付费年代,本公司收费合规合法。”当场让担任群主的导师解散了学员微信群。

违反公序良俗

微信群虽然解散了,但学员们已经互相添加了好友。大家联系沟通中,曝光了文化公司没有培训资质的信息,纷纷主张讨要学费。2018年3月起,陆续有学员起诉文化公司。鲁进是最后一位起诉文化公司的学员。

鲁进起诉要求确认导师计划的培训合同无效,文化公司退还给他学费29800元,案件受理费由文化公司承担。

一审开庭时,原告鲁进诉称,他在参加被告组织的所谓“培训”后发现,被告并没有教育培训资质,且被告的实际工作与其在微信上所承诺的“培训计划”完全不符,被告组织的所谓“培训计划”实为“撩妹计划”,该培训计划与被告以“导师助教”为目标的承诺完全不符,同时该培训计划的内容几乎全部为如何与异性“约炮”,如何诱使异性与自己发生性关系,如何“把控”异性的感情。该种培训违背公序良俗,违背基本的伦理道德,原告完全不能接受该培训。这不仅与原告单纯找一份工作的初衷相违背,同时还违背公序良俗,有损正常的道德伦理。

文化公司答辩称,文化公司虽不是教育培训机构,但其经市场管理部门核准的经营执照中,有教育咨询的项目。双方签订的《导师计划》并不是教育培训合同,而是由文化公司提供教育咨询的协议。被告对原告传授的内容也没有违反公序良俗,导师讲授的知识主要是如何与女性聊天、搭讪及穿衣搭配等,并非是原告所称的“撩妹”内容。因此,原告的主张没有法律及事实依据 。

法庭查明,被告文化公司于2017年开设培训课程,课程名称叫“导师培训计划”,一共开设5期,每期培训时间为7天。每期的授课内容、导师一致。每期参训人员建立一个微信群,培训结束解散微信群。授课方式为现场授课,微信群里发送相关教程。另被告文化公司曾经使用过一个App,名称叫“浪迹情感”,现在该App已经停止使用。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本案中,被告不认可其培训内容违反公序良俗,但未提交证据予以证明,经本院另案审理的多起案件调查,学员均确认接受被告培训的内容违反公序良俗,故认定本案中被告对原告的培训内容违反社会公德和善良风俗,双方的培训合同应属无效。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故对原告要求返还学费29800元的诉讼请求,法院予以支持。

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确认原告鲁进与成都某文化公司签订的合同无效,文化公司返还鲁进学费29800元。案件受理费545元,由文化传公司负担。

文化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了上诉。二审法院审理认为,公序良俗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其主要作用在于弥补法律漏洞、克服成文法局限,通过对合同自由进行限制,从而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当具体的法律行为确实违反了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并有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的情况下,将使用公序良俗原则对其进行否定性评价。本案中,鲁进参与的是文化公司开展的“导师培训计划”。文化公司陈述,“导师培训计划”结束后,符合培训要求的学员有留在公司任职的机会。即“导师培训计划”的目的之一,是为文化公司培训选拔导师。而根据多起另案审理的结果,均认定文化公司开展的的培训内容违反公序良俗,一审认定鲁进与文化公司的合同无效,进而判令文化公司返还学费正确,二审予以确认。

2020年10月15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文中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心雨公序良助教
民法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研究
心雨集
浅析公序良俗原则在法律中的适用
心雨集
心雨集
林中遇熊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公序良俗原则的司法适用问题
合同自由与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