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让我推你向前
——摩托少年的朋友与家庭

2021-06-04邬金皓

民主与法制 2021年7期
关键词:交友摩托车社工

邬金皓

小力(化名)17岁时,在暑假期间的某个半夜实施了盗窃摩托车的行为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几个月后,检察院对他做出了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这是我和他相识的契机。

随着对小力不断深入的接触和了解,我发现小力和我遇到的很多涉罪青少年一样,在家庭中被指责、被忽视、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被关注和实现自我价值。通过不断沟通,他的故事也越发清晰,个体情况非常“典型”,摩托车、朋友、家庭关系,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结交朋友“取代”家庭

小力出生在一个三口之家,他父亲性格强势,脾气比较急躁,言语表达上也比较直接粗暴。他对小力经常采用打骂的教育方式,而小力则有“吃软不吃硬”的性格特点,两人缺少情感沟通,常常因为生活琐事而发生争执。父亲的繁忙和粗暴让小力无奈又无助,而母亲却又常常缺席孩子的教育。小力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也很少能拿到零花钱。

在进入初中后,小力的课业压力变大,而且在此时仍旧没有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甚至仍然会因为成绩下滑继续被父母责骂,小力的家庭就这样把他越推越远。他开始向外寻找一种替代的满足,开始结交一些社会上的朋友,这些朋友就是大众眼里的“不良少年”,他们存在一些不良或者严重不良行为。在交友方面尤其是在人际沟通中,小力比较弱势,在交友圈中属于追随者的角色,面对强势的朋友他很难表达拒绝。小力长期以来受到来自交友圈的负面影响。例如,他多次和我提到自己的朋友有打架等行为。

此外,小力非常希望得到他人肯定、获得价值感,这些需要促使他更加在意朋友们对他的看法,他也曾表达:“我离开目前的圈子是件很困难的事儿。”因为长期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加上父母对于小力监护和管教的不重视,小力逐渐养成了出入各种娱乐场所以及抽烟、饮酒的习惯。

在学校的时候,即使学习成绩提高了也没办法给小力带来成就感,因此他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加之朋友们的影响,小力开始接触摩托车。小力知道未成年人不能驾驶摩托车上路,所以他常在赛车场、封闭道路、山上等地方偷偷骑。他非常喜欢摩托车,觉得摩托车不仅刺激,还能让他显得非常有面子。随着对摩托车的深入了解,小力逐渐学会了改装摩托车,能够通过改装摩托车获得一些钱,也能通过玩摩托车结交朋友。摩托车慢慢成为他能够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工具”,对于摩托车的执着和喜爱也是小力实施此次盗窃行为的重要原因。

>>“城市历奇”活动,让小力能够逐渐和大家主动交流。 作者供图

因为缺少家庭的支持,没办法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也无法在学校里通过提高学习成绩获得成就感,小力转而寻找到了“摩托车”这条路,选择了通过一起玩摩托车的朋友获得支持和成就感。尽管他自己心里清楚,其实他的这些朋友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尽管他也知道有些事是不合法的。

找准“痛点”对“症”下药

针对小力的成就感和交友的需求,我通过社工小组工作的办法进行干预。在参与活动的初期,小力的状态常有起伏,时常出现迟到的情况,和其他小组成员也没有太多互动,也不愿意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想法,整体而言比较封闭。

小力逐渐打开自我的转折点是一号线城市历奇活动,户外的小组形式和社工活动的氛围让他感到轻松,他也逐渐能够和大家主动交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有所提升,对于社工的信任和认同逐渐形成。此后,小力多次主动向社工咨询关于自己司法流程的情况,主动想要了解涉及法律的相关知识。他还曾向不同的社工求助,希望能够解决朋友间发生冲突的问题,这都是他开始信任社工的表现。

在几期的小组活动过后,小力对于小组活动的设置和其他成员更加熟悉,状态也更加开放,小力在小组里显得更自然和放松,他能够更加主动地和组员进行交流,也可以时不时开开玩笑。通过完成徒步的挑战和向路人发放口罩、暖宝宝的任务,小力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他在活动中的体验感越来越好,因此也能在分享环节更加真诚的发言,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好恶。小力在小组里经常被社工称为“老组员”,我也顺势让小力在组里承担起照顾新组员的任务。小力没有推脱,能够比较大方地进行介绍,也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这些都是小力能量提升、效能感增加的表现。

通过旁观庭审和法律教育小组活动,小力的法律意识也有所提升。他能够正确看待小组契约的约束,在身体不适或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活动时,能够提前与社工沟通,展现了遵守规则、规则意识方面具备的基础能力,并在获得肯定与鼓励后表现出较好的情绪状态。总体而言,小力在小组活动中的状态更加积极,情绪状态比起活动初期也更加稳定,服务期内和社工及组员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互动。

在个案辅导方面,我主要就情绪管理和交友两个维度进行介入服务。小力初期情绪状态不佳,能量较低,在小组里比较封闭。我对他情绪的部分进行了安抚,并在个案访谈中和小力共同探讨能够缓解情绪压力的办法。小力过往经历中忍让的交往方式和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在访谈中逐渐得到意识化,他逐渐能够用自己过去的习惯和优势来缓解因互动而产生的情绪问题,情绪状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小力曾在服务后期和小组成员发生冲突,但他能够比较理智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尽量克制自己想要发火的冲动,这些都是他情绪体察和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的表现。

>>小力在活动中主动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作者供图

>>通过模拟法庭,让帮教对象提升法律意识。 作者供图

>>团队合作游戏,目的是为了增加孩子们的归属感。 作者供图

通过在访谈中反复澄清和挖掘,小力意识到在过往的交往中自己受到来自交友圈的负面影响比较明显,本身很希望自己能度过考察期。社工借助他的动力协助其改变度过考察期的不利因素,小力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交友圈,他本人希望脱离原先的交友群体,尽管这对他来说很困难——“我想离开那个圈子,但是他们老找我,我就不知道怎么拒绝。”通过讨论,小力能够想出的解决方式是,之后可能会离开这个环境:“我在想等我毕业实习之后,可能去离他们远点的地方发展……”

我也就摩托车的问题和小力进行讨论,随着小组活动的推进,小力也能意识到他并不是只有摩托车一条途径来获得价值和成就感。经过不断地劝解,小力理解了之前那种骑摩托车的行为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与他也进行了一些必要的约定。比如:可以进行相关的从业和兼职,只在专业的场地进行观摩,尽量减少出行的使用等。这些建议,小力都接纳了。

改变状态 谋划未来

随着成就感的提升,小力个人状态回升了,个人能量也得到提升,小力也逐渐通过养宠物的方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疗愈方法。他在暑期养了两只猫,宠物的存在给他带来了情感上的支持,养猫这件事也逐渐能够激发出他更多的动力,社工对此进行了正向的鼓励。

近期,小力还向我提到自己今后的打算,他认为现在努力学习很重要,他觉得之前改装车的工作并不算稳定,是“吃青春饭”的。目前,小力面临毕业实习,他期待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好好赚钱。他说:“我现在想做的就是挣钱,如果有条件可以多养点猫。”“我没具体想好做什么,去兼职的那个店也可以。”小力目前对生活有期待,态度比较积极,并且关于职业和未来规划的想法都更加成熟和实际。

在附条件考察期,小力几乎陷入了无人监管的情况,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缺少支持。小力的家庭监护情况依旧不容乐观。通过社工多次沟通,发现小力父亲在此次案件以后没有任何改变,缺少反思,对于小力的管教仍然多以指责和埋怨为主要方式。父亲的态度是,小力如果不服从管教他也没办法,在经济上也不愿意提供支持。

社工主要就小力的情况在跟进的前期与其父亲进行过几次了解,其余时间均无法及时联系到小力父亲。通过交流,社工们发现,小力父亲与社工沟通的意愿非常薄弱甚至排斥,双方沟通次数有限,家长工作遭遇到阻碍,社工能够在父母身上提供的干预较少。

除此之外,小力也要面对来自朋友圈的压力。但是小力得到了来自学校、社工和小组成员三个系统的资源和支持。来自学校系统的看管监护、来自小组成员的部分支持,社工也给予了他相对宽松的试错空间,这些环境的正向作用共同促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能量,并且有了改变的念头,积极的改变因此发生。小力最终成功度过了6个月的考察期。

此案例中,社工看到了家庭成员和朋辈群体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当家庭把个体推向社会,个体便会积极融入朋辈群体以补充在家庭中缺失的关注与获得感。

积极关注未成年人的个体系统、家庭系统、朋辈系统、学校系统以及社区社会系统,是未成年人司法社工为涉法涉罪未成年人开展服务的重要基础。

猜你喜欢

交友摩托车社工
青春社工
开摩托车的闪电小鸡
闲谈“交友”
交友如择居
交友之道
大笨狗酷比多
社工
图侃天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