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浈

2021-06-03李浈

世界建筑 2021年5期
关键词:遗产营造领域

冶院求学的日子令我终生难忘。印象最深的是跟随导师侯继尧先生去写生的经历。侯老师不仅是全国知名的窑洞民居研究专家,还是著名的画家及美协会员。他擅长水彩、碳笔淡彩、国画等多种技法,年轻时还办过画社。当我们缠着他教建筑画时,他兴致勃然,说自己也“手痒”了,便索性帮我们新开了一门“城市建筑风景画技法”选修课。于是,大家相约到兴庆公园、到大雁塔和小雁塔、到“寒窑”周边去写生。不仅我和师兄,同级的其他同学也都去。在现场,我们大多只摆了个写生的架势,成了围观的群众。看他从头到尾画,看他改我们的画。示范性教学、其乐融融……返回校后再借他的画作,结合现场的观察,仔细品味他细致的讲解和改画的手法,多次轮流临摹……半年多下来,收获良多,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建筑绘画表现能力,并影响到我们后续的兴趣和方向。

那是一个大师云集的时代。我们还有幸聆听到学院其他老一辈教授如刘宝仲、刘振亚、刘永德、李觉、张似赞、张缙学、汤道烈、佟裕哲、施淑文、刘舜芳、赵立瀛等先生的精彩课堂,体验着大家十多个人围座一起听老师谆谆教诲的那种幸福。平常同学们还常常三五人一起高谈阔论,或是去浐河边烧烤,或是校门口酸汤水饺加餐,或是李家村品牛羊肉泡馍……不知不觉地,关中文化的点点滴滴,逐渐凝固在我们的血液中,也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我们体味着学习的宁静和生活的简单,畅想着未来的图景。不忘的“初心”渐在这里形成,“诗和远方”在高歌和召唤……

冶院,也最终成为我们一生中的宝贵记忆。

1 北京密云古北水镇圆通塔院及圆通塔工程

2 福建邵武和平古镇南谯楼复建工程

3 浙江嘉兴梅湾街保护整治工程

4 浙江西塘西园保护整治工程

5 浙江乌镇白莲塔修复工程

6 浙江乌镇关帝庙俯视

7 浙江乌镇文昌阁

毕业以后我的研究方向转向东方建筑,工作后从事中国建筑史和遗产保护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在实践中做一些遗产保护类工程项目。20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愿意与大家分享。

一是中国建筑史研究中的一点启示。宋代《营造法式》和清代《工程做法》相关内容,是中国建筑史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学术界对它们的评价很高,梁思成先生曾奉它们为学习古代建筑的圭臬。多数观点认为,《营造法式》和《工程做法》对中国古代建筑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在研究古代建筑的时候,经常将一些风格、式样、技术、作法等与《营造法式》或《工程做法》进行比较,以此来断定年代的久远和作法的成熟度等。

工作实践中我接触了更多的乡土建筑。乡土建筑是古代农耕背景下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广阔而多彩的领域,它们不仅类型丰富、技术多样,而且还和古代的文化传承、交通体系、民系分布、移民线路等有密切关联,包括了以往书本上未曾着力介绍的一些营造智慧和真谛,在多样性、灵活性、适宜性等方面甚至远远超过官式建筑。

官式建筑本来是指明清时期按政府颁布相关的构架式样和工程定额规则(如以《工程做法》)等营造的传统建筑,以京畿地带为典型,并在地方的一些衙署、寺观等建筑中偶有体现。后来它的概念有些泛化,有人把它看成是有斗拱的高等级建筑,其主要来源应该就是乡土建筑。乡土建筑在古代的建筑发展中曾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为我们认识官式建筑的来龙去脉和技术源流起到非常直接的作用。因此不断拓展这些学术领域的研究,常能使我们有新的收获。

这同时给我们第二个启示,就是认识到书本之外的另外一种丰盛。于是我们逐渐地加强了乡土建筑的关注和深度挖掘,并坚持从一些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一方面系统收集、整理实证性的数据资料,比如建筑学领域的测绘,社会学的调查和访谈,人类学的深度观察和蹲点等;另一方面是深入传统工匠的队伍虚心学习、耐心讨教,细致地探讨他们的一些营造术语(语词)、习惯性的技术做法(手风),营造尺的用法(尺法)、营造禁忌(匠俗)等等,与传统匠师打成一片,往往能够得取得对传统营造更为真实的认知,极大地提升我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从而修正以往某些方面的误读、误判等,并期能拾漏补遗。如从尺度的研究中,我们注意到全国范围内营造“尺系”的存在,系统梳理了营造尺度的历史变迁,总结、归纳了“乡尺”的系列,如吴尺、浙尺、淮尺、闽尺、粤尺、鲁大尺等,从而为乡土建筑的区系划分和营造谱系的深入探讨,找到了另外一种认识和解读的视角或方法。我们还逐渐认识到传播线路和传播方式对乡土建筑的重要影响,以及传统工匠体系的重要性,并努力在这一领域进一步耕耘。我们相信慢慢积累、持之以恒,定能接近营造的真谛,定能丰富对中国传统建筑整体认知。可见学术的生命,在于始终保持学术的敏锐,并能不断开拓领域、提升方法、解决疑难问题。

第三个启示就是对遗产保护的反思。当下“遗产保护”业已成为一门显学,各行各业均如火如荼,参与者甚多。有了政策的引导和资金的介入,虽利于保护和传承,但挑战更大,产生后遗症也多,我辈须当警惕。建筑遗产的保护有其专业性较强的一面,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不仅是保护理念的应用,更是保护技术的实践。它与一般的建筑工程设计有所不同,并非是一个单纯思想和理念的放飞。面对既有的遗产,建筑师仅是一个“建筑医生”的角色,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建筑遗产安全、健康、活态地存续下去。因此,所谓的“创造”是有原则和限度的,须对建筑遗产本身进行全方位的“诊断”以后,本着“保护传承”的目标,进行谨慎的设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实践中更要谨言慎行,才能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职责。经学致用并拒绝空洞、教条,是这一领域的不二法宝。

猜你喜欢

遗产营造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遗产怎么分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千万遗产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