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色尿液”背后的秘密

2021-06-03安小丛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磷酸酶尿管硫酸

□ 安小丛

大家见过紫颜色的尿液吗?先看这个病例,女性患者,66岁,急性脑梗死,于入院前15小时在家中被家属发现语言障碍,意识不清,饮食水呛咳,伴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口角歪斜,急呼120入医院急诊科。入院考虑“脑梗死”,为进一步抢救治疗,收入ICU病区。既往有慢性肾炎病史46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史2年。实验室检查:白细胞9.37×109/升,红细胞2.52×1012/升,血红蛋白70g/升,红细胞比容0.208升/升,血小板60×109/升,提示存在贫血,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急查生化七项:尿素氮40.4微摩尔/升,肌酐895微摩尔/升,提示肾功能衰竭;尿常规:尿酮体-,尿蛋白2+,潜血1+,白细胞定性3+,pH8,比重1.015,尿透明度浑浊,警惕泌尿系统感染。腹部超声提示:右肾萎缩,腹腔积液,膀胱无尿。

医师分析了此次形成紫色尿液的原因:“患者为老年女性,长期留置尿管,有晚期的慢性肾脏疾病,而且卧床有便秘的风险,这些都是紫色尿袋综合征(PUBS)的危险因素。”医师提示:“PUBS多为良性疾病,治疗上保守为主,需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以及关注患者的排便情况。”

一、什么是紫色尿袋综合征?

紫色尿袋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临床现象,顾名思义PUBS是指留置尿管后尿管或者尿袋出现了色素沉淀,呈紫色(颜色可以从淡紫色到深紫色),常见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多见,病人同时存在尿路感染。其危险因素包括:女性、老年、留置导尿管、慢性便秘、慢性肾病、氮质血症、高蛋白饮食等。

二、PUBS的发病机制

便秘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细菌增生(主要是携带硫酸酶和/或磷酸酶的细菌,如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摩根氏菌、假单胞菌、肠杆菌等)导致食物中色氨酸分解增强并生成大量吲哚,吲哚经肠肝循环进入肝脏后形成硫酸吲哚酚,经尿液排泄,被尿道细菌分泌的硫酸酶和磷酸酶分解,生成靛蓝(蓝色)和/或靛玉红(红色),这些颜色混合后就成为了紫色的尿液。

三、PUBS尿的特征

1.颜色:最大的特征是尿液颜色呈紫色(淡紫色到深紫色),少数情况下也可见到蓝色或棕红色的尿液。

2.pH值:由于硫酸酶或磷酸酶在碱性条件下更能很好发挥作用,因此尿液通常呈碱性,PH大于7.0(酸性尿液也存在,比较少见)。

3.白细胞:由于存在尿路感染,通常尿中可见大量白细胞。

4.细菌:尿中可见大量细菌,培养细菌浓度在105菌落数/毫升以上,尽管泌尿系统感染在留置尿管的病人中很常见,但并不是每种细菌都能产生硫酸酶和磷酸酶,因此紫色尿袋综合征并不常见。

四、PUBS的治疗

目前普遍认为紫色尿袋综合征是由于色氨酸摄入过多所致,因此在饮食方面,建议患者:

1.多饮水,摄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及低脂的食物。

2.尽量减少食用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小米、牛奶、香菇、葵花籽、海蜇、黑芝麻、黄豆、南瓜子、肉松、油豆腐、鸡蛋、鱼片等。

3.根据送检尿常规结果如pH偏碱,则需要酸化尿液,可督促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4.多食用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5.及时放掉紫色尿液,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紫色尿液”的出现本身是一个需要引起警惕的信号,它所反映的潜在尿路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所以在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寻找病因。

猜你喜欢

磷酸酶尿管硫酸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14启动子克隆与功能分析
资料征订
球团配加硫酸渣的生产试验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酶级联反应放大策略用于灵敏检测酸性磷酸酶
硫酸溶液的稀释与混合计算中的思维技巧
硫酸很重要特点要知道
阿特拉津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