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枝特区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2021-06-03宁凤娟黄平军

有色金属设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六枝特区易发斜坡

宁凤娟,黄平军,金 涛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二总队,贵州 六盘水 553001)

0 引 言

六枝特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区内构造复杂,主要以北东向断层为主,北西向断层错断北西向断层,复杂的构造易使该区域内的岩石破碎,加之软弱互层,易形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因此,通过对全区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分析区内的地灾隐患点的隐患类型、诱发因素等方面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防灾对策,为防治当地的地质灾害提供依据。

1 六枝特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1.1 灾害类型与分布规律

通过2018年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实施的贵州省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排查行动,通过对六枝特区17个乡镇排查,共计排查出地质灾害点136处,共威胁4 273户19 465人,预测经济损失90 622万元,见表1、图1。截止2020年6月30日,通过表1、图1的对比数据,可以看出,①六枝特区的滑坡、崩塌灾种2018年占比为78.68 %,2020年占比81.9 %,灾种类型主要为滑坡和崩塌,不稳定斜坡次之,占比12.9 %~16.9 %、地面塌陷最少,占比4.41%~5.17%;②灾种在各乡镇均有分布,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数量多,分布也广泛,特别是在关寨镇、岩脚镇、木岗镇、牂牁镇;③按诱发因素分,灾种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占比90 %以上;④六枝特区各类型灾害规模等级以小型为主,占比62 %~63 %,其次为中型,占比25.7 %~33.6 %,大型最少。通过资料收集,2018—2020年期间,已通过工程治理有14处、受灾害影响已搬迁10处,3 a以上监测数据据无变化已撤销的6处,截止2020年9月,仍有隐患点116处,通过对比,所以可知,灾害点总数逐年是有增加趋势的,总体各乡镇灾种变化出入不大,灾种较为稳定。

表1 六枝特区地质灾害统计表Tab.1 Geological disaster statistics in Liuzhi Special Zone

图1 各乡镇隐患点占比统计Fig.1 Statistics of the proportion of hidden danger points in all towns

1.2 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

六枝特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空间上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局部地区连片出现,如新华镇前寨崩塌危岩带、中寨乡中寨村青龙山至箐脚村岩脚组崩塌等。区内地质灾害分布主要受控于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地层岩性变化、地形地貌特征等。地质灾害发生相对集中于软硬相间夹层、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地形起伏大的区域。根据图1、图2所示,按乡镇统计,六枝特区16个乡镇均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其中关寨镇地质灾害点最多有23处,最少为平寨镇1处。

根据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六枝特区属于地质灾害高发区。通过2018年的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排查成果,见图2。六枝特区可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四类。

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关寨镇、岩脚镇、龙河镇、新华镇一带,其次在月亮河乡、落别乡、大用镇、木岗镇一带。区内以中低山地貌为主,人为采煤活动强烈,现状地质灾害发育。共发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2处,其中崩塌38处、滑坡33处、不稳定斜坡17处,地面塌陷4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68 %。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六枝特区北部牛场乡、新场乡一带,其次在中寨乡、郎岱镇、牂牁镇一带。主要以煤矿地下开采、石灰岩露天为主,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共发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3处,其中滑坡占16处、崩塌11处、不稳定斜坡5处、地面塌陷1处,共占地质灾害总数的24 %。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1区主要分布在新场乡东部、岩脚镇北部及梭戛乡全境,其次在中南部平寨镇、大用镇、月亮河乡等部分地区。该区域人类工程活动相对较弱,地形切割小,地质环境较好,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共发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处,其中崩塌7处、滑坡2处、地面塌陷1处、不稳定斜坡1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8 %。

图2 六枝特区地质灾害隐患易发程度分区图Fig.2 Partition map of vulnerability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Liuzhi Special Zone

2 六枝特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影响因素

贵州省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向东部的丘陵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切割强烈,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同时,贵州也属于典型内陆岩溶山区,地质环境脆弱,省内地质灾害表现出“点多面广、突发性强、灾害损失大”等特点,六枝特区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处的地貌特征,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特点,区内地质灾害形成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通过排查,区内的地质灾害种类,滑坡、崩塌是最常见类型。

根据排查统计,区内滑坡、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T2g、P3c-d、P3l等软质岩类地层中,共发育68处,占全区74处滑坡、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的91.8 %。滑坡的分布明显受地层岩性结构构造和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T1yn、P2q-m等硬质岩类地层中,共发育48处,占全区56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的85.7 %;少部分发育在T1yn、T1y软硬相间岩组地层中,共发育8处,占56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的14.3 %。倾倒式崩塌28处、错断式24处、滑移式4处。

地层岩性是本区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松散的土体仍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硬质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加宽,是导致崩塌的主要因素。

2.2 地形地貌的影响

区内的基本形态是西北高,东南低,河谷深切,地表破碎,地形变化大。最高的老王山海拔2 126.9 m,最低北盘江出境处海拔609.5 m,相对高差达1 517.4 m,平均海拔在1 200 m~1 400 m之间,区内分布着不同的溶蚀、剥蚀、侵蚀地貌,导致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山峰、洼地、溶洞等广泛发育。

当地滑坡灾害隐患点,受深切割地形的控制,地形坡度于25°~40°的地段容易发生,同时随着地形坡度的增加,滑坡数量增多,但超过40°以后,则呈下降趋势。而崩塌灾害隐患点,易发生于坡度大于60°的自然陡坡、陡崖地段,地形坡度越陡越易加发崩塌灾害的发生。在自然因素诱发,如风化、降雨下,隐患点发生灾害的概率加大。

2.3 气象水文条件影响

区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季多余,降雨连续,加之地形变化大,雨量分布不均,水系发育,河流较多,河谷深切,河流坡降大。地表水系,通过对岩土体日积月累的冲刷、侵泡、搬运,切割,使得土体加剧软化,给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带来了便利。通过统计调查,区内的降雨与地质灾害的诱发呈正相关关系。降水的以暴雨和大暴雨形式,极易诱发地质灾害,例如新增的新窑镇联合村大坪地组滑坡隐患点。根据2011年—2014年突发性地质灾害统计,省内滑坡约有92%的发生在暴雨、大暴雨期间和持续强降水后,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则完全有强降水触发,崩塌在强降水期间发生的数量明显要少。

2.4 采矿工程活动的影响

根据排查资料显示,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占比约15%,主要是人为采矿活动,以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抽排地下水、矿渣堆积不当、砍伐树木植被等形式破坏自然环境,主要分布在中寨镇、关寨镇、郎岱镇、新华镇、新窑镇。进三年来,由于人为采矿影响的,特别危险点而导致的需要搬迁,共计有7起,威胁427户2 145人。

3 六枝特区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3.1 加强监管力度

针对当地的采矿活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对不符合开采要求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的采矿活动,政府机构要严肃查处,对由人为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必须坚持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

3.2 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巡排查

针对六枝特区地质灾害点多、覆盖面广的特点,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灾监测员开展监测工作,发现监测数据有问题要立即上报,及时组织人民群众撤离。对于地质灾害技术保障单位,在汛前、汛期、讯后做到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必须排查到位,确实做到现场有灾必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部门要综合利用星载INSAR、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机载LiDAR和地面三位激光扫描、低级INSAR等多源遥感技术,结合地表(地下)位移监测等传感器监测技术,着力提升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的能力。

3.3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力度

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应充分发动群众,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相关部门、村领导要经常对自身及人民群众进行防灾教育培训,提高居民的自身防灾意识与防灾能力;不同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积极合作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防灾、救灾程序通畅无阻。

同时,通过排查出来的地质灾害隐患,根据危机程度,及时对隐患点进行分批实施治理,逐步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及时控制地质灾害的发展和加剧的趋势。

猜你喜欢

六枝特区易发斜坡
机用镍钛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夏季羊易发疾病及防治方法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Song of the Motherland
六盘水市
六枝特区关工委召开“五老”人民陪审员座谈会
信仰的“斜坡”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2016年中国门球冠军赛贵州赛区比赛在六枝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