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

2021-06-02兰岚刁文青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9期

兰岚 刁文青

摘要:在当今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下,习总书记在新世纪创造性的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目前,我国在海洋建设、经济发展方面既取得不菲成绩,同时也出现许多严峻问题,全球进行一带一路贸易的过程中关于目前我国在国外贸易、国内发展的成就与问题的解决途径;借鉴他国经验,树立良好规则,有利于的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洋命运共同体;经济贸易

一、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提出的背景

无论是国内的改革,还是对外开放,在新世纪都需要有新的拓展方向;且在国际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当今,各国为谋求自身的有利发展,在陆地、海洋方面纷纷争先恐后的争取自身利益;全球需要构建非单边主义、非霸权主义的新型关系。此时,通过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海洋活动以及人与海洋之间的互动进行全球海洋治理,引导并最终实现人海和谐 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符合当今世界潮流。

通过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造,进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和谐关系而努力奋斗。

2013年,習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为重现昔日的贸易流通辉煌,又为共同打造政治上互信、经济间融合、文化内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而做好铺垫。人民海军成立七十周年,习总书记指出,在这个蓝色星球,我们人类并非各自飘零,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为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实为一体。 且作为陆海兼备的发展强国,需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地理优势,为周边国家共同谋求发展利益,在覆盖地球71%面积的海洋领域中,更需要各国共同促进海上间的互联互通,积极于各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促进蓝色经济带的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之间交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共同增进海洋福祉。

二、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人海和谐共处

当今在海洋的全面探索中,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可以引导我们注重人海和谐相处。自人类存在伊始,国内外百姓于海洋,便主要是对渔业资源有着巨大需求;直至十六世纪,荷兰开始开发矿产资源;但自人类发展史中的两次工业革命飞跃后,包括海洋陆地在内的环境被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后来国内黄河生态的恶化,国外“雾都”伦敦的形成,均给我们以教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可以重蹈覆辙——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人类与地球是统一的,共同体不仅仅是人类之间,更是地球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命运联结。

当今新型关系的构建,也可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海洋命运共同体更高层面上是构建价值共同体,此目标符合世界和平发展潮流,亦满足各国经济建设所需。引领形成的新型关系,可以实现人类之间利益上互利共赢、安全上公道正义;如何经略海洋,同时保护好海洋环境,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不只是局限于个人的“小项目”,更要求全球海洋科学家在各个领域开展隶属于全球范围内的“大项目”。

(二)有利于全球合作多赢

加强第三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流,互惠互利。我国将“命运共同体建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重要理念,昂首阔步向前走的同时,尽职做好“社会主义老大哥”的工作:帮助那些在国际贸易体系中长期受到剥削,以及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国家,使其从全球发展中获得应有权益;同时在相关方面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如海洋相关产业发展、海上某些货物运输等;从而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分配体系进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改善第一世界及第二世界开展的“畸形”贸易,商讨新型合作。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仍有不可跨越的鸿沟,这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中,也表现在各自贸易交流上。当今许多发达国家为坐收渔翁之利,将重污染企业移向发展中国家;虽近期带来表面收益,但从长远来看,枪响之后没有赢家,生态环境被污染,是人类共同的灾难;这种关系本身也是非对等的不公正的交易。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推广,期望引导新型发展形势,改善这种不良现象,督促非公正贸易。

探索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满足人类生活能量需求。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而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中国准备与沿海国家展开更深化合作,例如:深入建设沿海的基础设施:码头、港口等;在其他领域开展友好合作;全球变暖的进一步扩展,一些沿海岛国海平面进一步上升,陆地面积被进一步湮没,人类对支撑发展的能源需求会越发急迫,人们对新型能源的利用会更加紧急。

(三)有利于“世界梦”的实现

促进国际秩序更加公正、国际体系合理。习总书记的“一带一路”倡议, 包括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将作为实现陆海统筹的有力手段,迅速破除陆海割裂、区域阻隔的局面, 构建起共享共通的陆海一体大走廊,作为纽带联结起三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和五大海 (里海、波罗的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并依照“中国梦”的依托构筑起“世界梦”。

凝聚全球力量实现人类和谐、环境美丽的要求。中国并非纯粹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有着更远的追求:建立全球共享的百花园,共同发展,共谋繁荣,共同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且独行快,众行远,无论是搭快车还是搭便车,我们均欢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更是有着“义在利先,合作共赢”的超凡智慧,最终目标是希望世界可以形成“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各美其美型世界,和平共处始终是我们的发展方针。

三、共同体的建设难题及破解

(一)当前国际政治局势复杂

“一带一路”战略自提出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受到全球130多个国家的积极支持,得到70多个国际组织的热烈响应。受到亚欧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代表国家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亦受到南亚国家的支持: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以及欧洲的积极参与:如意大利、加拿大等;还有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意愿。以上所述国家对我国态度友善,与其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势头良好。

但与我国有领土争议海域的沿岸国家,主要存在三个阵营:第一,对华友好派;第二,亲美派;第三,等距离派。 因此,对于我国主导的海洋强国战略及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既有支持我国方针的,亦有不满搅局的,视我国为重要对手,企图阻碍我国经济发展。

(二)海洋命运共同体构想提出后我国经济状况及形势

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下降幅度有些剧烈,但逐步趋于平缓,而经济总值在此趋势下稳定增长,到目前为止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国内,以2019年为例,由经济发展年报也可得出去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6360亿元,比2018年年名义增长8.1%;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6570亿元,比2018年年名义增长8.6%;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6486亿元,比2018年年名义增长10.4%。 在此些地区的经济总值及进出口贸易总额每年均在增加;国际上,我国的海洋地位也在明显提升。

而从2014年到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累计超44万亿元:以2019年1~11月为例,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044亿美元,在全球52个国家,实际交易总额294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350亿美元,且对外承包工程带动中国设备材料出口127亿美元;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在国际上,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居于前六位的分别是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与俄罗斯;可以发现,中国与东南亚来往更加密切,其次为欧亚,而在美洲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不难看出,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仍然在影响彼此的贸易交流。

(三)破解路径

1. 坚持国际发展合作原则

对于目前国际局势,树立以下原则:第一,合则有利、斗则必伤;第二,利益交织、相互依存;第三,维护底线、互帮互助;第四,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第五,求同存异、共商共建;我国需要以当今大国之间的零和博弈政策为鉴,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追求最大意义上的公平和正义,继续坚持倡导一种新的集体主义理念,维护共同利益。

对于以美国为首实施的贸易打压政策,我们应该加强对本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并继续展开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保持我国外交金融方面良好的合作关系。

2. 推动创新驱动战略

对于国内政策,应深入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一是支持科技兴海,坚持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重视海洋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二是对资源重新配置,以期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扶持高科技产业,以点带面,带动全面发展;三是重视中、远海的资源开发,可深化对清洁能源的探索利用,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率。

在产业结构上,也要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产业链,在一些沿海岛屿加快海洋基地的构建:一是仍要大力加强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和滩涂种植业等);二是要调整并提高第二产业(包括海盐和盐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船舶制造业、海水直接利用业和深海采矿业等);三是继续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服务业等,对沿海地区环境治理需要提高力度);四是要积极支持新兴海洋产业和未来海洋产业的发展(包括海洋生物开发产业、海洋能利用业等),使之在海洋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有明显的提高。

市场中的民间力量不容小觑,应该通过民间的贸易往来与技术合作,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党中央对于民间企业的优势商品,也要适当提供支持;对于我国古代遗留下的瑰宝——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一带一路”使其再次焕新,如民俗类中的烟台的“渔灯节”,融入新型中国元素,可吸引国外游客;传统技艺类,利用网上“名人效应”,扩大传统音乐、美术、技艺等的影响力。

3. 坚持命运共同体建设与本国特色相结合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人的本质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真正实现,理想的共同体应该是个体和共同体辩证统一的社会。”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更是需要一步步地走,脚踏实地的进行,言行一致;当前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需要与海洋强国战略相结合。作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习总书记为我们带来的政治体系构建,源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而聚焦起当今人类的前途与命运,只有贯彻实行此系列方针才可使人与海洋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得以真正解决。

当今能源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最大阻碍,而军事发展也逐渐转移到海洋与天空的领域,因历史原因,在海洋方面的发展使得我国起步较晚,因此在海洋方面的法律體系并不完善。我们也需要加强法律方面上的保障,查漏补缺,以《海洋基本法》为主,同时出台《领海与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海洋环境保护法》为辅,通过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在国际上联合其他国家推动国际法的创新修缮。保护并利用好我们的珍贵能源,才可做到真正的可持续,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的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国玲.构建和谐的海洋社会[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06):20-26.

[2]王琪,崔野.将全球治理引入海洋领域——论全球海洋治理的基本问题与我国的应对策略[J].太平洋学报,2015,23(06):17-27.

[3]习近平在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指出[J].国防,2019(04):2.

[4]杜尚泽.习近平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重要演讲[N].人民日报,2014-08-23(001).

[5]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5-9.

[6]林志锋.“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南海海洋战略的思路与探讨[J].中国市场,2020(12):86-87.

[7]陈娜,陈明富.习近平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与实现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41(01):203-208.

[8]徐晓东,乔志.环南海区域内贸易现状及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5(06):74-82.

[9]陈明宝.乘“一带一路”之风发展海洋经济[N].中国海洋报,2017-05-17(002).

[10]王蕾,史春林.关于当前促进中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04):152-153+205.

[11]曹得宝,路日亮.马克思对个体与共同体关系问题的探索及其价值维度[J].党政干部学刊,2017(10):4-10.

[12]张先清,王利兵.海洋人类学:概念、范畴与意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26-34.

[13]翟崑.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需知行合一[J].太平洋学报,2020,28(01):97-102.

*本文系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中期成果(MYYJ17B01)。

(作者单位:兰岚,广西师范大学;刁文青,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