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历程及经验

2021-06-02沈维芳张文婷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历程经验中国共产党

沈维芳 张文婷

摘 要: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绝对贫困问题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直接关系到我国扶贫事业能否顺利开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经历了初步发展、缓解、快速消除以及全面消除四个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减贫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合力扶贫在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历程;经验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7.001

农村人口占我国绝对贫困人口的绝大多数,能否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直接关系到我国扶贫事业能否顺利开展。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减少农村贫困人口近7亿,形成了具有中国发展特色的减贫路径。基于此,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历程,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经验,将为后2020年时代缓解相对贫困问题,巩固脱贫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历程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现已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消除绝对贫困经过了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党的十八大以及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后几个历史时期,这几个时期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

1.1 初步发展时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是我国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事业的初步发展时期。当时我国农村人口陷入生存和发展困境,为改变这一现状,1926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设立农民运动委员会,1927年3月成立农民协会,为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主张通过土地革命消灭贫穷。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提出要重点发展农业生产。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提供了合法地位,奠定了政治基础。

1.2 缓解农村绝对贫困时期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是我国农村绝对贫困得到了极大缓解。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从社会建设的角度认识和解决贫困问题,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消除农村贫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的吃饭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第一大难题,为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就要紧抓粮食生产,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提供生活需要。1950年颁布《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和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草案)》将失业工人救济费和范围较大的灾荒救济费列入中央预算。这些规定为中国减贫事业创造了根本前提。1953—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经济的面貌,激发了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这是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探索。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要发展农业,因为发展农业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直接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196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把粮食生产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专门解决粮食紧缺难题,认为粮食生产直接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性。只有粮食生产得到了保障,农村绝对贫困问题才能得到缓解,社会才能稳定。这一时期,我国农村贫困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贫困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大多数农村人口依旧处于极度贫困状态。

1.3 快速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时期

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前是快速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时期。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农村超过80%的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之下,因此党中央将解决贫困问题的重点放在农村。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农村贫困状态才有了极大的改善,1984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确立了开发式扶贫的理念,有力地推动原来的救济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对推进扶贫具有突破性意义,1985年之后我国通过体制改革解决绝对贫困的办法效果越来越弱,“针对人民公社体制造成的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土地产出率低下的现象,这一时期缓解贫困的主要途径是制度变革。”1986年我国开始进入贫困区域开发阶段以及国家扶贫开发计划阶段,设立专项资金,成立国家农村扶贫小组,专门负责农村地区扶贫工作,我国农村贫困率显著下降,但有部分居住地区环境恶劣的农村居民温饱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国家扶贫由此开始整村推进。到2002年年底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锐减到2820万人。这一时期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经历了体制改革阶段、贫困区域开发阶段到实施国家扶贫开发计划阶段,这种科学布局的扶贫思路与实践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中的强大优势。

1.4 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我国农村扶贫具体情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摆在了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制度安排,形成了完备的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政策,致力于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提出要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我国逐渐由大規模开发式扶贫阶段转入目标明确的精准扶贫阶段。通过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机制,实施机制、资金管理机制、扶贫帮扶机制、监督评估机制等,形成了全面的网格体系,以确保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进行。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1981年全世界生活在世界银行绝对贫困标准人口共18.9亿,中国为8.8亿,占全球贫困人口的46.4%。2015年,全球贫困人口减少到7.5亿,中国则只有960万,仅为全球贫困人口的1.3%。这期间,中国对世界减贫的贡献高达76.2%。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分别为1240万、1289万和1386万,中国总体上已经消除了农村绝对贫困。截至2019年底,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551万,这意味着中国农村将彻底摆脱长期以来的普遍贫困状态。

总体而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脉络较为清晰。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即将完成预期的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宏伟蓝图。然而,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农村绝对贫困的整体性消除并不代表不再出现绝对贫困的个体,2020年后中国贫困将主要以相对贫困的形式存在。因此,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经验,为我国缓解相对贫困提供思路。

2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消除农村绝对贫困问题的经验

根据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2020年底我国农村绝对贫困将得到历史性消除。客观看待这一成就,巩固脱贫成果,重塑缓解相对贫困的制度体系,都需要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经验进行总结。

2.1 以马克思主义减贫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意识到贫困问题是人类不公平的根源,所以他致力于寻找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构建了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减贫理论,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和《哲學的贫困》等重要著作中都蕴含着减贫思想,其核心内容是消除贫困。马克思主义减贫理论虽然没有具体涉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贫困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与社会主义国家消除贫困的目标导向和实现路径,是具有高度一致性和历史传承性的。”从马克思主义减贫理论视域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如何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为中国共产党科学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提供正确思考方向。马克思主义减贫理论与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实践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减贫理论与扶贫实践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2.2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消除农村绝对贫困问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在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长期实践中,中国与其他国家根本区别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指出:“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减贫理论灵活运用于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取得巨大成效。实践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才能顺利推进,取得成效。

中国共产党致力消除贫困,从缓解农村绝对贫困、快速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到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做出的巨大努力。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历程表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团结全国力量共同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探索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创造中国历史上消除贫困的伟大奇迹。

2.3 始终坚持合力扶贫

在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的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思想,体现了解决贫困问题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的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解决贫困问题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解决贫困问题中逐步形成“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坚持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融入扶贫工作中。2013年12月18日在《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扶贫开发工作要更为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整合配置扶贫开发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合力。通过动员、鼓励和号召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加入社会扶贫工作中,共同做好扶贫工作,始终坚持合力扶贫。

参考文献

[1]左停,徐卫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反贫困的经验与启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2]李小云,许汉泽.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1).

[3]蒋永穆,卢洋.消除绝对贫困的中国之能探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05).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精准脱贫内生动力及其培育研究”(17YJC710110);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我国农村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内生动力培育研究”(XSP19YBZ097)。

作者简介:沈维芳(1998-),女,汉族,陕西安康人,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张文婷(1984-),女,汉族,湖北孝感人,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历程经验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