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瓦窑堡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路径研究

2021-06-02常虹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5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保护利用

常虹

摘 要:瓦窑堡革命旧址作为目前保存良好的红色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仍发挥着现实作用和社会价值。瓦窑堡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工作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创新。文章在分析瓦窑堡旧址概况的基础上,找出了目前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发展路径,以期发挥瓦窑堡革命旧址的重要价值,为革命旧址在新时期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策略方针,促进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工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瓦窑堡;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红色文化

0 引言

瓦窑堡革命旧址是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在此召开,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瓦窑堡革命旧址承载着经久不衰的历史记忆与革命事迹,向世人传达着坚强不屈、勇于奋斗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对革命旧址的利用与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发展策略,如何使革命旧址发挥深刻的教育意义成为各相关单位亟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处于乡镇农村的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为避免革命旧址受到破坏,同时提高其利用率,相关单位应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克服制约因素,为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 瓦窑堡革命旧址基本情况概述

1.1 瓦窑堡革命旧址组成

瓦窑堡革命旧址地处陕西省子长县,属于黄土高原的中部地区,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瓦窑堡革命旧址是一排具有5孔的窑洞,主要包括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会址、中央军委旧址、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校址及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旧居等。

瓦窑堡会议旧址位于城内中山街南侧下河滩田家院。共有砖窑5孔,坐西朝东。左起第二孔是负责瓦窑堡主持工作的张闻天旧居,第三孔是瓦窑堡会议旧址,窑洞内部面积较小,分别并排放置2张四方桌,6条木长凳围绕四方桌而放,炕上放置1张小炕桌,墙壁上后增加了与会人员的照片及简介。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位于瓦窑堡镇前河滩,共有12孔窑洞。其中上院有6孔窑洞,包括周恩来旧居两孔,窑洞坐东朝西,一孔较大的砖窑作为军委会议室,坐北朝南。下院同样是6孔窑洞,全部坐东朝西。

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旧址位于城内北面的米粮山,依山而建,属于靠崖式窑洞。1936年6月1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在此正式成立,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前身。当时第一批学员中的一科和二科住在瓦窑堡,现有砖窑5孔,分为两个教室。

毛泽东旧居共两处,一处在城内中山街西侧中盛店院到的4孔窑洞,毛泽东在1935年12月至1936年1月居住在此。另一处位于城内下河滩的5孔窑洞,毛泽东在1936年5月至6月居住在此处。

1.2 瓦窑堡革命旧址历史

1935年12月13日,毛泽东率部抵达瓦窑堡,住在一院内的4孔窑洞内。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从这里出发开始了红军东征。同年5月21日,东征胜利完成后,毛泽东再次返回瓦窑堡,住城内下河滩的5孔窑洞,因此两处窑洞都作为毛泽东旧居。

1935年11月12日,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在瓦窑堡铁狮子巷成立,刘少奇担任委员长。1936年1月17日,刘少奇离开瓦窑堡前往天津,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工作。

1935年12月17日,瓦窑堡会议召开。

1936年6月1日,在瓦窑堡设立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并举行开学典礼。

1988年1月13日,瓦窑堡革命旧址成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瓦窑堡革命旧址被定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4年,瓦窑堡革命旧址被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陕甘宁区经典景区。

2009年,瓦窑堡革命旧址被列入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示范单位,成为国防大学和延安干部学院教学基地。

2016年,瓦窑堡革命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 瓦窑堡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价值

瓦窑堡革命旧址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与奋斗史,其价值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瓦窑堡革命旧址反映了军政机关真实的革命生活,对于社会而言,瓦窑堡不仅仅是一方窑洞,更是革命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对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深远意义。

2.1 瓦窑堡革命旧址的历史价值

瓦窑堡革命旧址是抗日战争时期陕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在此组织召开了多项会议并制定了政策方针,其中最著名的是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就是瓦窑堡会议。出席会议的领导人主要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这次会议对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改变做出了具体分析,此外还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问题。同时对长期以来党内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进行了批评和调整。瓦窑堡会议对之前两次革命战争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解决了党的政治策略遗留问题。毛泽东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说明了统一战线建立的依据与基础,极大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进程,为新中国政权建设积累了有价值的经验。因此,瓦窑堡革命旧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应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2.2 瓦窑堡革命旧址的科学价值

瓦窑堡革命旧址的建筑以窑洞为主。窑洞作为黄土高原的典型建筑体现了深厚的陕北风情和科学价值。窑洞依山而建,采用天然的黄土外墙,在土壁上挖穴而居,加以木质门窗。这些窑洞的施工较为简单且成本低,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防噪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智慧。窑洞的建立为现代建筑行业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因此,针对瓦窑堡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動对窑洞的科学研究。

2.3 瓦窑堡革命旧址的人文价值

瓦窑堡革命旧址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史的象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瓦窑堡革命旧址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并了解这段历史,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我党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并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继承优秀的革命精神。瓦窑堡革命旧址还有利于培养人民群众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增强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怀。将瓦窑堡革命旧址作为人民群众缅怀历史的固定场所,让人民群众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爱国情怀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4 瓦窑堡革命旧址的经济价值

瓦窑堡革命旧址可以在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从而推动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和工作岗位,进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瓦窑堡革命旧址红色旅游路线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餐饮、住宿等行业的消费,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瓦窑堡革命旧址的开发利用也能够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解决当地人民就业难的问题。

3 瓦窑堡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制度欠缺,保护力度不足

目前,瓦窑堡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尚未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由于瓦窑堡革命旧址位于县城,相对于城市的革命旧址来说管理资金有限,工作人员较少,保护与利用的意识不足。另外,管理工作中缺乏对革命旧址必要的保护措施,虽然定期检查并维修,但面对突发情况和人为损坏行为的监管不到位,不能时刻保护革命旧址不受破坏。相关管理制度中关于保护规划、保护范围、保护方式等不明晰。

3.2 开发力度不大,利用率低

瓦窑堡革命旧址在开发与利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空间。目前,瓦窑堡革命旧址开放的区域有瓦窑会议旧址、中央军委旧址、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校址及多位领导人旧居等,但对革命旧址周边整体区域的开发力度不大。瓦窑堡革命旧址周边配套设施尚不完善,餐饮、住宿、交通条件不能很好满足参观人员的需要,参观者只能游览单一的项目,区域协调性差,降低了瓦窑堡革命旧址对游客的吸引力。另外,在开发与利用手段上,缺少紧跟时代潮流的信息化手段,展出形式多以陈列式展览为主,方式单一,缺少创新,不足以体现瓦窑堡丰富的历史文化精神和内涵。

4 瓦窑堡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路径

4.1 对保护与利用进行合理规划

针对目前瓦窑堡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不足,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规划是很有必要的。将保护与利用的目标和具体路径作为规划内容,充分考量瓦窑堡革命旧址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应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划定清晰的管理范围,寻求适当的发展策略,从不同角度、不同环节出发,对瓦窑堡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进行整合与规划,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瓦窑堡革命旧址的保护与修缮力度,尽可能还原革命旧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加强对革命旧址周边区域的规划管理,确保周边区域与革命旧址相匹配,发挥区域相互促进作用。

4.2 建立健全保护与利用管理机制

合理的管理制度是瓦窑堡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有效保障。因此应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相关工作落实时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应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对瓦窑堡革命旧址的保护意识,使文物修缮、展馆陈列、宣传等工作协同发展。同时应加大安保与消防工作力度,以维护革命旧址本体安全。加强对参观者的管理和监督,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监控视频进行实时动态监管,杜绝参观者的破坏行为。利用电子大屏幕或者广播呼吁游客文明参观,提高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

4.3 增加配套设施并改善周边环境

瓦窑堡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不能仅局限于小范围内,应将目光放长远。为促进瓦窑堡革命旧址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应加大对周边区域的整治力度,为瓦窑堡革命旧址创设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以提高其自身吸引力。首先要在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保护建筑的完整性,对周边的新建筑应加大管控力度,不应出现与瓦窑堡窑洞建筑不相适应的风貌,对重要景观进行建筑风貌整治,凸显黄土高原窑洞建筑的特色。其次应完善周边区域的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的交通、饮食和住宿条件,提高当地的承载力。同时可以积极开发相关的红色旅游景点和项目,拓展参观游览的内容,构建具有瓦窑堡特色的旅游环境。

4.4 创新宣传方式

瓦窑堡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与宣传密不可分,创新宣传方式更好地宣传革命精神,发挥教育作用,并吸引更多的参观者。一方面,可以利用传统媒介,如通过宣传图册、书刊杂志或电视广播等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等宣传革命旧址。通过不同的宣传渠道扩大不同年龄层的受众,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瓦窑堡革命旧址。另外,应增加宣传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制作在线参观平台,让更多人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好地了解瓦窑堡革命旧址。还可以增加活动体验环节,利用VR技术让参与者体验真实的瓦窑堡革命旧址场景,寓教于乐,突出其教育宣传的作用。

4.5 发展红色旅游

将瓦窑堡革命旧址建设成面向广大群众及党员干部的教育基地,发挥其红色遗产的教育作用,发展红色旅游。同时可以将其作为大、中、小学生的红色研学教育基地,让学生们在参观中学到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设立红色主题展厅,利用文物陈列、影像资料、真实场景和现场解说等不同形式介绍瓦窑堡革命旧址的背景及历史事件,让前来参观的人民群众接受红色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瓦窑堡革命旧址周边应增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可以相应增加红色教育学习基地。此外,还可以带动周边居民发展特色民宿、特色旅游商店,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5 总结

瓦窑堡革命旧址承载着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对其的保护与利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与创新。针对目前保护与利用中的不足,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需对工作内容和方式进行合理规划,建立健全保护与利用管理机制,增加配套设施并改善周边环境,创新宣传方式,发展健康红色旅游,从而全面提高保护与利用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斐.延安革命旧址展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旅游,2020(29):88-89.

[2]杨阳,赵勇,郝玉鑫.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乡村革命舊址的保护利用研究—以史家寨村革命旧址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9):223-224.

[3]延安日报.延安市实施《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N].延安日报,2020-09-04(006).

[4]付宏伟,余海东.浅谈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以建宁县革命旧址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5):153-155.

[5]薛倩.革命旧址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方法探讨—以杨家沟革命旧址为例[J].中国文化遗产,2020(4):60-65.

[6]张坤.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四点认识[N].中国文物报,2020-07-24(004).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保护利用
画与理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