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FNC和NCPAP应用于新生儿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对比

2021-06-02陈能黄小龙黄太伟

当代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低氧血气消失

陈能,黄小龙,黄太伟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 惠州516000)

由于新生儿呼吸道生理解剖特点和免疫功能不成熟,易发生肺炎情况,新生儿肺炎患者由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极易出现低氧血症[1]。临床中常采用氧疗方式纠正新生儿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缺氧状态[2]。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氧疗(HFNC)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是临床中常用的氧疗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氧疗方式在新生儿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治疗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新生儿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胎龄32~40周,平均胎龄(35.13±3.51)周;体质量1.62~3.85 kg,平均体质量(3.07±0.11)kg。实验组男14例,女16例;胎龄33~39周,平均胎龄(35.07±3.31)周;体质量1.65~3.81 kg,平均体质量(3.09±0.17)kg。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新生儿肺炎诊断标准[3];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呼吸、心跳骤停;呼吸肌疲劳或衰竭;严重先天性心脏病、膈疝、气胸;存在其他系统严重功能障碍。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如呼吸道管理、抗病原体治疗、支持疗法等。对照组给予NCPAP治疗,采用瑞士哈美顿ARABELLA CPAP治疗仪。初始参数设置如下:呼气末正压(PEEP)4~6 cmH2O;吸入氧浓度(FiO2)30%~50%,流量6~8 L/min。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参数,维持新生儿血气分析指标在正常值范围。

实验组给予HFNC治疗,采用新西兰Fisher&Paykel Optiflow鼻导管吸氧系统,包括呼吸管道、空氧混合仪器(Fisher&Paykel MR850)湿化器等设备。初始参数设置如下:FiO230%~40%,氧流量:2~10 L/min,吸入湿化气体加温至37℃,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血气结果调整参数,维持新生儿血气分析指标在正常值范围。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气漏发生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低氧血症纠正、病程中无气漏并发症发生为有效;未达以上标准为无效[4]。比较两组患者气促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吸气性三凹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12、24 h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OI)以及PaO2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及气漏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0.00%)与对照组(8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气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及气漏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气促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吸气性三凹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0 30住院时间8.12±0.36 7.97±0.27 1.826 0.073气促消失时间4.62±0.43 4.58±0.26 0.436 0.664肺部啰音消失时间5.21±0.49 5.19±0.43 0.168 0.867吸气性三凹征消失时间1.31±0.16 1.29±0.22 0.403 1.672

2.3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RR、OI、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RR、OI、PaO2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例数30 30时间干预前干预1 h干预12 h干预24 h干预前干预1 h干预12 h干预24 h RR(次/min)65.13±6.28 58.13±5.51a 53.13±5.97a 53.16±5.81a 65.18±6.52 56.19±5.73a 54.13±5.84a 54.19±5.28a OI(mmHg)59.31±5.71 150.13±15.69a 179.52±17.52a 215.13±20.26a 58.69±5.51 152.19±15.61a 180.13±18.51a 213.31±21.59a PaO2(mmHg)53.13±5.97 65.13±6.51a 72.29±7.51a 88.49±8.63a 54.13±5.61 66.28±6.15a 74.19±7.51a 89.49±8.71a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重症肺炎可导致新生儿死亡。当患者肺内出现病变时,组织耗氧增加,通气障碍可加剧缺氧状态,诱发低氧血症,临床治疗以改善患者氧供、氧合为主[5]。NCPAP是临床常用纠正缺氧状态的一种氧疗方式,通过给予患者呼吸道一定压力使其气道保持扩张状态,从而避免呼气末肺泡萎缩,改善患者肺部通气状态,从而提高氧合[6]。此外,NCPAP可保持患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性能,减少肺泡蛋白质渗出,避免因治疗引起的肺部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7]。HFNC是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一种氧疗方式,其采用密闭回路,由细短双腔鼻导管输送经加湿及加热后接近人体正常体温的气体,有利于避免气道纤毛受损和气道内热量及水分丢失,有助于气道纤毛恢复运动功能,可刺激呼吸中枢、降低上气道阻力、扩张小气道、促进气道正压、减轻呼吸肌压力、改善呼吸道黏膜灌注和患者氧合以及排痰功能[8]。

本研究结果表明,RR、OI、PaO2均是反映机体缺氧程度的良好指标,其水平高低可反映患者通气和组织氧合状态,并作为判断新生儿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9]。本研究中,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气促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吸气性三凹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干预后RR、OI、P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HFNC和N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伴低氧血症均可有效改善氧合,纠正低氧血症,从而改善缺氧状态,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好转,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与刘祥蕾等[10]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实验组气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HFNC与NCPAP比较气漏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更为安全。分析原因可能为HFNC正向压力更稳定,避免肺泡过度通气导致气漏发生。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缺乏长期疗效验证和并发症的观察,因此,未来还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HFNC和NCPAP应用于新生儿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的治疗均有效,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纠正低氧血症,但HFNC治疗组气漏发生率低于NCPAP组。

猜你喜欢

低氧血气消失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低氧诱导的miR-2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预后价值的探讨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
消失的童年
美永不消失
低氧培养促进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