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

2021-06-02陈晓燕阮军峰周蓉张斌斌

当代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骶管肛肠裂孔

陈晓燕,阮军峰,周蓉,张斌斌

(如皋市中医医院麻醉科,江苏 南通226500)

肛肠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在成年人中发生率>50%。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肛肠疾病的发生率也呈明显的升高趋势[1]。目前,对于肛肠疾病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模式,麻醉方式主要选择骶管麻醉。传统骶管麻醉是由麻醉师盲探患者解剖结构实行定位穿刺,创伤性相对较大,因此,探寻一种创伤性更小,更安全的麻醉方式具有重要意义[2-3]。本研究探究肛肠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运用骶管阻滞麻醉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2.36±2.48)岁。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0.39±2.66)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手术指征者;②自愿参与本研究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存在恶性肿瘤者;③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症者。

1.2 方法 两组手术患者均在进入手术室后,予以常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建立静脉通路、循环监测、常规吸氧、监测心电图等。两组患者采用不同骶管阻滞麻醉。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解剖定位骶管阻滞麻醉。协助患者将体位变换至俯卧位,利用手法将两侧骶骨角摸出,骶裂孔则在两骶角间。若患者骶角无法被摸出,则可摸到尾骨尖顺尾骨沿中线向上5~8 cm处,待能触及骶骨末端U形凹陷时,即为骶裂孔。此外,骶裂孔中心、两侧骼后上棘连线呈等边三角形,也可作为寻找骶裂孔的参考。在常规进行皮肤消毒后,采用短针头注射器从骶裂孔处向皮肤实行垂直进针,待针头抵达骶骨尾韧带时,会有阻力感,且在穿过骶尾韧带时有突破感。感受到突破感后,进针停止并将针头固定,回抽无脑脊液、血液出现时,将5 mL利多卡因注入并进行短时间观察(5 min),待患者无脊麻征象后,注射20 mL罗哌卡因。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协助患者将体位变换至俯卧位,对皮肤实行常规消毒,并在消毒完毕实行线性超声探头扫描。在骶骨人体背侧正中线处进行探头的置放,获取骶裂孔横断面超声图,待骶骨角、骶尾韧带定位后,将探头旋转90°,获得骶裂孔纵切面。在两骶骨角间实行进针,进针方式采用平面内进针技术,待进针至骶管且回抽无脑脊液、血液时,将5 mL利多卡因注入并进行短时间观察(5 min),待患者无脊麻征象后,注射20 mL罗哌卡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状况、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麻醉满意度。穿刺状况包括穿刺时间、穿针调整次数、麻醉生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麻醉效果分为Ⅰ、Ⅱ、Ⅲ、Ⅳ级,Ⅰ级:麻醉效果显著,镇痛效果以及肌松状况较高;Ⅱ级:麻醉效果待完善,患者有疼痛但表现为轻度,肌松不完全;Ⅲ级:麻醉效果不完善,患者疼痛表现明显,肌松状况差;Ⅳ级:麻醉无效。麻醉成功率=(Ⅰ级+Ⅱ级)/本组总例数×100%。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神经损伤、尿潴留、恶心呕吐。患者麻醉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表进行,满分100分,满意:90~100分,基本满意:65~89分,不满意:<65分,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本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骶管阻滞麻醉穿刺状况比较 观察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但穿针调整次数、麻醉生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骶管阻滞麻醉穿刺状况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puncture status of sacral block anesthesia between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骶管阻滞麻醉穿刺状况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puncture status of sacral block anesthesia between two groups(±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0 50穿刺时间(min)12.58±3.42 5.23±2.10 12.950<0.001穿刺调整次数(次)2.50±0.50 5.50±1.50 13.416<0.001麻醉生效时间(min)2.69±1.25 4.89±0.99 9.756<0.001痛觉消失时间(min)4.29±1.26 7.89±2.15 10.215<0.001

2.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anesthesia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4 两组患者麻醉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麻醉满意度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anesthesia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肛肠疾病包括肛裂、混合痔、肛瘘以及肛周脓肿等,均会导致患者生理、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同时,也会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4-5]。因此,积极予以肛肠疾病患者治疗,才能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肛肠疾病患者,一般以手术治疗方式为主,且麻醉方式多采用骶管麻醉[6]。骶管阻滞麻醉是硬膜外阻滞麻醉中较常见的一种,该麻醉方式在临床的运用相对较广泛,肛门手术、成人直肠手术以及会阴部相关手术中该方式均具有良好的运用效果,且骶管阻滞麻醉也可在学前儿童、婴幼儿有关腹部手术中充分发挥效果。骶管阻滞麻醉方式麻醉效果确切、迅速,但相关研究资料表示,由于骶管内的静脉丛相对较丰富,故会导致骶管阻滞麻醉受到一定程度阻碍,若是在实行穿刺时稍不注意,则极易导致局部发生出血或血肿等状况;同时,由于丰富的静脉丛对于局麻药的吸收效果相对较快,因此,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麻药不良反应[7]。因此,临床运用骶管阻滞麻醉时,需保障穿刺定位的准确性。以往的骶管阻滞麻醉多为传统解剖定位骶管阻滞麻醉方式,要求麻醉医师需有更丰富的经验以及熟练的操作手法,且该方式的运用会导致患者受到较大的创伤。但传统骶管阻滞的成功率较低,尤其针对肥胖患者,其解剖难以探测,可能会发生穿刺失败状况[8]。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可视化技术具有可视、无创等优点,让局部组织的解剖结构显示更清晰,能良好地发挥对麻醉进针深度、方向的引导作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的运用可提高整体显示图像的清晰度,故穿刺针的调整次数在此状况下明显减少。其高清的彩色超声图像能使骶管间隙、静脉分布被清晰、准确呈现,从而避免穿刺针误入血管而导致血肿的出现,也降低了穿刺部位出血以及局麻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穿刺时间高于对照组,但穿针调整次数、麻醉生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生效率以及麻醉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在肛肠手术患者实行麻醉时,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方式的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穿刺状况,虽然用时较长,但显著降低了穿针调整次数,且缩短了生效时间以及痛觉消失时间,提升了麻醉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了患者满意率,临床效果显著,运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肛肠手术中运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解剖定位骶管阻滞麻醉,不仅能提升麻醉生效率,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运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骶管肛肠裂孔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裂孔在黄斑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43例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