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经脐单孔与三孔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对患者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06-02周志坚

当代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经脐单孔胆囊炎

周志坚

(上饶和康医院,江西 上饶334000)

结石性胆囊炎是普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胆囊结石梗阻胆囊管导致,若不及时有效解除梗阻,会使囊内压持续升高,加强炎症反应,导致胆囊发生化脓性炎症、穿孔等[1-2]。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已取代传统手术成为临床治疗结石性胆囊的主要手段,但其疗效尚存在争议。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切口更小,且疤痕隐蔽,在临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3-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经脐单孔与三孔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对患者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单孔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1.23±10.48)岁;体质指数(BMI)20~28 kg/m2,平均(24.52±2.83)kg/m2。三孔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1.46±10.74)岁;BMI 20~29 kg/m2,平均(24.02±2.63)kg/m2。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CT检查确诊;②具有手术指征;③无黄疸史。排除标准:①全身感染性疾病;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④肝肾功能不全。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禁食、禁饮;术后抗感染治疗,均不留置胃管;给予老年患者导尿,并在术前晚、手术当天凌晨清洗灌肠1次。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

1.3.1 单孔组 气管插管全麻后取仰卧位,分开两腿。术者在两腿间操作,助手在患者左侧,在脐上做一3 cm弧形切口,逐层切开后进腹,安装三通转换器,建立气腹,通道呈品字形,观察孔通道10 mm,插入30°腹腔镜,主操作孔通道在观察孔左侧5 mm,观察孔右侧5 mm作为副操作孔,探查腹腔,改为头高脚底位,牵引钳放入右侧通道,左侧放入电凝钩,将胆囊壶腹牵向患者的右上方,确认胆管与肝总管后,对后三角和胆总管外侧进行解剖,前外壁与前三角,从后三角将胆囊总管与胆囊动脉解剖并游离,将胆囊管近远端夹闭,切断胆囊管,处理胆囊动脉,沿胆囊床将胆囊剥离,创面止血,取出胆囊,解除气腹,缝合皮下组织。

1.3.2 三孔组 术者与助手均在患者左侧,于剑突下、脐下、右缘下2 cm进行穿刺,置入腹腔镜、胆囊抓钳、电钩,其他操作与单孔组一致。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24 h时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剧烈。比较两组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潴留、切口感染、切口血肿。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单孔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组,VAS评分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单孔组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单孔组(n=30)三孔组(n=30)t值P值手术时间(min)55.68±10.35 40.78±8.36 6.134 0.000住院时间(d)3.78±0.48 3.83±0.52 0.387 0.700术中出血量(mL)8.43±2.65 8.18±2.67 0.364 0.717 VAS评分(分)3.38±0.85 4.62±0.56 6.672 0.000

表2 两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h)Table 2 Comparison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s,h)

表2 两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h)Table 2 Comparison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s,h)

组别单孔组(n=30)三孔组(n=30)t值P值肠鸣音恢复时间11.68±3.05 15.75±2.86 5.332 0.000排便时间20.75±3.68 27.53±3.42 7.392 0.000肛门排气时间13.83±3.55 17.78±4.17 3.951 0.000进食时间26.28±6.65 32.12±8.26 3.016 0.004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结石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结石梗阻胆囊管对胆囊黏膜造成损伤,使胆囊壁发生炎性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腹痛、腹胀、嗳气等。传统药物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不佳,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6-7]。但传统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多,临床应用有限。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广泛应用[8],且单孔腹腔镜手术更微创。

本研究结果显示,单孔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组,VAS评分低于三孔组,且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与三孔腹腔镜手术相比,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可有效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分析原因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切口较小,对机体的损伤较轻,且切口位于患者脐部,较隐匿,美观性较好;该术式中操作孔仅有1个,且位于下腹部,疼痛感较轻,且因脐部脐孔较大,取出胆囊时无需机械性的扩张穿刺孔,减少腹壁损伤创伤,进而减轻术后疼痛。经脐单孔腹腔镜切口位于脐部,切口较大,不延长切口也可顺利取出胆囊,避免胆汁流入腹腔,减少腹壁损伤,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对于较大胆囊结石患者更具优势。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为虽然脐部切口较大,缝合时在直视状态下进行,未明显增加切口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此外,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所有器械均经脐部置入,显露、牵拉不便,器械之间较大的干扰,影响手术视野,增加手术难度,是手术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经脐腹腔镜手术现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难点在于器械交叉拥挤、止血视野、腹腔漏气等,局限性较突出。而随着手术例数增加,手术经验积累,上述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可逐一解决。同时,为确保手术成功,应严格挑选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对于过于肥胖、急性发作患者并不适用。鉴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术后随访时间较短,后期应加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分析腹腔镜经脐单孔与三孔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

综上所述,与三孔腹腔镜手术相比,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可有效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经脐单孔胆囊炎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
3D与2D腹腔镜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