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浮市无偿献血不足量原因分析和对策

2021-06-02梁进芳张华郭矿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云浮市血站献血者

梁进芳 张华 郭矿玲

血液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血量还是血液的性质出现异常都会导致循环系统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机体功能障碍[1-2]。输血治疗是现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需要进行输血的情况一般有急性大出血、创伤性手术、血液科的患者如由于机体的造血功能较差出现贫血、血液中的某些特定成分含量不足或者缺失四种情况[3]。因此在临床上,血液是一种极为宝贵并且稀缺的重要资源,如何保证血液来源和血液质量以及血液利用率是目前对于血液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其中无偿献血是临床用血的重要来源之一。尽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加上对无偿献血的宣传更加到位以及奖励政策的优化调整,参与无偿献血的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医院及血站等护理人员的采血技术越来越好以及采血设备越来越科学精进,无偿献血的报废率也有下降趋势[4]。然而通过对目前的献血中心无偿献血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无偿献血中造成血液报废的情况比例依旧不容乐观,其中采血不足量是一大重要原因[5]。针对这一现状,为了探究导致采血不足量的原因,改善这一情况并进一步降低无偿献血的报废率从而提高对血液资源的利用以及促进无偿献血的发展,本研究对云浮市中心血站2019年的无偿献血站的献血情况和相关资料如性别、年龄、献血地点、献血时间等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并针对每种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预防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19年云浮市中心血站共24999例无偿献血者的献血情况及其相应资料如献血次数、性别、献血地点、献血时机、职业等信息。

1.2 方法

采血人员:采血过程中的所有采血护理人员都进行了专业的培训与考核,符合采血资格的各项要求。献血不足量认定标准:按照临床治疗的成分血以及全血治疗要求,标准量-10%~10%范围内为正常,<10%即为不足量。其他血液储存、保养、分离等操作均符合正常标准[6-7]。

1.3 观察指标

各个因素分组情况下献血不足量所占比例及其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献血次数与献血不足量比例比较(n=24999)

表2 献血者性别与献血不足量比例关系比较(n=24999)

表3 献血地点与献血不足量比例关系分析比较(n=24999)

2 结果

2.1 献血次数与献血不足量的关系

多次献血的献血不足量比例比初次献血的献血不足量比例低,甚至低于其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献血不足量发生比例与献血次数具有相关性。见表1。

2.2 献血者的性别与献血不足量的关系

在24999例献血者中,男性发生献血不足量的比例为0.33%,女性为1.92%。女性的发生比例将近为男性的6 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可以说明献血不足量的发生与性别有关系,女性献血者献血时发生献血不足量的情况较男性更常见。见表2。

2.3 献血地点与献血不足量的关系

在不同的献血地点进行采血工作所导致的献血不足量比例不一样,其中以团体组织外采时存在比例最高,高达1.88%,固定采血站点发生比例最低,为0.2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5,P<0.05)。

3 讨论

3.1 献血反应因素

研究表明[8],在献血过程中,患者的献血反应通常对充分采血有重要影响。具体可以将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因素分为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以及血液采集环境四个方面。其中,身体状态因素是指献血者在献血前没有充分休息,导致饮食不当导致身体过度劳累或头昏心慌。精神状况因素是指献血者缺乏对献血知识的了解,导致过度的压力。医务人员服务质量因素是指在献血者献血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差,不利于有效的采血工作;采血环境因素是指采血过程中的献血者环境不佳,诸如高温、嘈杂和气味之类的不良条件,不利于献血者的有效稳定性。

3.2 穿刺失败因素

在采血过程中,穿刺失败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方面,由于患者静脉的客观状况较差,不利于医务人员有效地插入针头;另一方面,从医务人员的角度来看,一些采血护理人员在针头插入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这不利于有效提高针头插入精度。

4 采血不足的优化策略

4.1 增强献血者身体状况检查的强度

在开始献血之前,医务人员应根据相关献血标准对献血者身体状况进行合理的检查[9]。对于身体状况不符合献血要求的献血者,应进行有效说明,从而根据献血者的情况为其安排下一次采血时间。

4.2 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

在采血之前,进行采血工作的相关护理人员应当与献血者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帮助其缓解对献血的紧张或者害怕等消极情绪,尤其是对于第一次献血的献血者,更应做好积极沟通,从而减少献血者的精神状态不佳所导致的采血不足。

4.3 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

传播采血医学知识的相关医务人员应积极开展有关无偿献血医学知识的传教工作,以帮助献血者更好地了解献血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和影响因素等等,从而提高他们在采血过程中的配合度。

4.4 做好医务人员穿刺技术培训

进行采血工作的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的水平是影响采血量的一大重要原因。因此有关部门要组织医务人员对针刺方法进行合理的培训,以有效增强其穿刺能力,减少穿刺失败的发生;此外还需对从事采血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未达到考核要求则需再次进行培训。

4.5 促进有效优化献血环境

医院及献血站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并执行相关政策从而有效优化采血环境,从而帮助献血者维持并保持良好的心情。

4.6 优化流动献血车的设备和环境

鉴于流动献血车是目前进行无偿献血的一大重要方式,具有可移动、占地小等多种优点,对流动献血车的设备和环境进行优化也可降低采血量不足的发生。

本文主要研究的因素——献血不足量,是造成血液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许多采血机构的资料数据中可以发现采血不足量所导致的血液报废是大多数机构不可避免的情况,尽管其发生率已有降低趋势,但是仍有进一步降低其发生以提高血液利用率的需要。通过对献血不足量的产生原因的分析可以加深对其进一步了解,以此相关机构或者管理人员可以针对各个因素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进行规避,有助于帮助减少因采血不足量所导致的血液不合格。降低采血不足量的发生率,一方面可以从血液来源上增加临床用血或者血站的血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临床上血液资源紧张的形势,从而帮助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献血质量同时也是对无偿献血者献血的保障和尊重,让无偿献血者所献出的每一毫升血和每一份关爱都传递到需要的患者身上,从而让更多人愿意参与到无偿献血的工作,拓宽血液来源,在临床上可以拯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提高血液利用率,避免血液本不必要的浪费。

相关研究[10-11]说明采血站护理人员的采血操作也会对采血造成影响,增加采血不足量的发生。如果参与采血工作的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够优秀,一方面可能导致穿刺位置和深度不对或者破坏采血血管导致采血量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护理人员的失误或者操作不够优秀可能影响献血者的情绪,增加献血者的紧张、害怕等消极情绪,从而影响采血量。因此,血站参与采血工作的护理人员均应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符合上岗要求,以排除因护理人员因素所造成的干扰。此外,还需对参与采血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如何安抚献血者情绪和介绍献血流程等有关沟通内容的沟通培训,这样可以帮助减少因献血者精神状态所导致的采血量不足[12]。献血质量也与参与献血过程的献血人有关系,献血人的紧张、焦虑、晕针等消极情绪会有不良影响,其身体素质也有不同影响,例如有关研究说明有氧运动可以减少献血不足量的发生。因此十分有必要积极开展一些与无偿献血有关的知识讲座和健康宣讲,让更多人愿意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并且提高献血者的素质[13]。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云浮市中心血站2019年的无偿献血站的献血情况和相关资料如性别、年龄、献血地点、献血时间等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以通过对云浮市采血不足量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的调查从而提高云浮市中心血站的采血质量,为其采血工作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方向。在对2019年云浮市共24999例无偿献血者的调查分析之后,我们发现献血次数、性别、献血地点均与献血不足量存在相关性。

多次献血的人员献血不足量发生情况较少,这可能与初次献血人员对于献血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由于没有献血经验对于采血具有较多未知猜测,从而在采血过程中容易具有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或者出现一些采血反应;而多次献血之后经验增加,对于各项注意事项等更清楚,具有更高的献血素养,所以在献血过程中可以保持一个积极心态,因精神因素所导致的采血量不足发生率可能较低。因此可以加强献血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比如拍摄相关献血流程的纪录片,科普与献血有关的注意事项和准备工作等,让更多人了解无偿献血,让有意愿参与献血的人们进一步提升自己,减少献血过程中负面情绪的产生,在身体素质和精神层面一起提高献血者的素养从而提高献血质量。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献血不足量,这可能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结构差异有关,女性的血管普遍较男性细小且深藏,在采血过程中会增加护理人员进行穿刺的难度,从而导致采血不足。因此在进行采血工作时,可以为女性安排采血技术更为精湛的护理人员。

此外,在献血地点对献血不足量是否具有影响作用的研究中发现固定采血点的献血不足量比例最低,这可能与固定献血点的各项设备条件稳定,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有关;而团体组织外采时最高,这可能是因为在团体组织外采时任务量较大,对于采血工作有时间上的限制,采血人员容易发生失误,从而导致采血不足;流动献血车是我国非常常见的献血地点,其不足量发生率较高与采血车设备、环境、车内人员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等因素有关,容易使献血人员发生紧张、焦躁等不良情绪。而献血屋的献血不足发生情况较少见,对此,血站可以向政府部门申请支持,争取多建立献血屋,提供更加适合、温馨的献血环境,缓解献血者的不利情绪。另一方面也可对流动献血车进行更新,进一步完善其设备和献血过程中的安排工作,可以对流动献血车的献血情况进行更为细致的调查,从而优化流动献血车的采血工作。在对团体进行采血工作时,可以增加参与采血工作的护理人员,或者跟相关单位协商,组织献血人员到血站献血,或者适当延长采血工作的时间。

综上所述,献血不足量情况的发生不仅会造成血液报废,还会影响献血者的献血意愿,十分有必要对造成献血不足量的因素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减少其发生。在本研究中发现献血不足量与献血次数、性别、献血地点等因素均存在相关性,对此可以采取不同预防措施,有助于节约血液资源,拓宽血液来源。为了在无偿献血过程中有效地实现患者的充足采血,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广相关医学知识,有效增强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提高充足采血的成功率。

猜你喜欢

云浮市血站献血者
云浮市博物馆藏唐至宋青铜葵花镜等10件金属文物的保护修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云浮市政协主席黄达辉到龙美达石材调研
云浮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龙美达石材共享平台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云浮市老促会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