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篇类型的文本内容加工策略探究

2021-06-02□岑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语篇教学活动文本

□岑 璐

(浙江省舟山中学,浙江舟山 316021)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语篇类型作为课程内容的第二要素,强调语篇作为其他课程内容要素的重要载体,更赋予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在推动语篇意识、语篇知识、语篇意义建构中的任务导向。而《课标》中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则清晰地描绘了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学习活动,除需具备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外,还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学、于活动中思、回活动中用的多元化能力拓展及思维模式养成[1]2-3

本文结合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一册(以下简称“必修一”)的教学来探讨语篇教学活动的设计及实践意义,即从语篇类型的分化归类,到语篇形式的认知、理解、对比,再深化到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以期为整合课程内容新要素及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的新思路。

二、基于语篇类型的文本内容加工策略

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主要依托,依据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开展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活动,有机整合课程六要素,并融入思维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升学科核心素养[1]53。在常态的阅读课堂中,教学的过程实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的对话过程,因此,依托语篇的阅读教学活动不仅由具有重点指向的教学活动组成,而且综合了语言、内容、思维、策略等各种要素的学习过程[2]20。综上,笔者选择打破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基于语篇类型的梳理结果,在单元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将语篇的教学活动各有侧重地落实在基于语篇的初探梳理、深入语篇的融合聚焦以及超越语篇的迁移输出这三个层次,并助力学生利用读后课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以教学活动的梯度递进或链式叠加,推动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为创设独立主动的学习交流氛围培土,落实对学习策略的引导。

(一)语篇初探,梳理脉络

在设计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时,笔者将语篇的内容结构梳理放在自主预习或者课堂导读环节。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此类以文本为主线、侧重逻辑性和层次性的内容加工活动,实现对文本的整合性学习和理解[3]。另一方面,这样能引导学生建构对主题语境的初步认知和思考,为主题意义的探究留下第一个脚印。以必修一第三单元Reading and Thinking 板块的语篇“Living Legends”为例,教师可在导读或自主预习时布置基于文本内容的思维导图任务(见图1。图中斜体部分为学生填写或回答的内容,下同),并通过部分提示词的设置明确语篇关键信息的提取及加工要求。

图1 “Living Legends”课文导读/预习任务

在完成导读任务,梳理、提取并整合了文本关键信息后,教师可通过以下两个问题引入主题意义的初步思考,并可要求学生基于第二个问题展开学习小组内的交流活动。

1.What are the two requirements for being“Living Legends of Sports”?

2.Do Lang Ping and Michael Jordan both meet the requirements?Why?

导读阶段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是教师对于单元整体内容充分解读和取舍平衡后,对语篇形成的问题链的起点”[4],也可以是“教师从不同角度将单元中2~3个不同模态的语篇进行整合,突破语篇、课型及课时界限”[5]43的第一步。以必修一第五单元为例,Video Time板块提供了名为“汉字”(Chinese Characters)的视频,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趋势,而同一单元“阅读与思考”板块中的阅读文本是一篇介绍汉字发展的说明文,两者的内容互为补充,在体裁上同为说明性语篇。基于两者同一类型不同模态的特点,在导读阶段,教师可设计将两者进行关联的教学活动(如表1),即将视频内容和阅读语篇材料进行对比,培养学生对不同模态语篇的认知,启发学生的思维。

对于主题活动中未说明类型的语篇,突出其语篇类型的探知,是在导读或语篇预习阶段即可开展的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阅读、观察和对比分析以及同伴间的交流讨论,能让他们迅速地进入主题语境的感知,并从语篇意义获得启发,自然衔接起阅读教学活动链、问题链,实现语篇“阅读任务紧紧围绕所设定的综合而又有所侧重的教学目标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连续体”,而不是各司其职的单线作战[2]26-27。

(二)深入融合,聚焦内化输出

学生在完成基于语篇的初步结构化梳理学习后,形成了对文本和主题的初步认知,激活了已有知识和主题意义的关联,那么在对语篇进行深入解读的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对文本展开更深一层次新认知的阐释和分析活动,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及输出[6]。以必修一第四单元为例,单元内不同模态的三个语篇,聚焦了自然灾难主题之下两种不同类型语篇的文字魅力。

在语篇深入阅读环节,教师可引入这两种语篇类型的分析比较(见表2),引导学生从关注语言特点开始,对比语篇的语言特征,作者的情感输出、写作意图,从而深度体会不同类型语篇在服务同一主题语境时,形式、结构、意义上的异同。

在完成了这两种类型语篇的内容、结构、语言特征及主题意义探知和内化之后,教师可设计语篇读后任务(如表3),践行活动观要求,实现素养向能力的转化。

改写语篇的读写任务设计,一方面能鼓励学生个体对于两种类型语篇进行再次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强化语篇的真阅读、真感知,另一方面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并借助教师给予的写作支架,完成语篇内容加工后的整合性输出,“促进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实现多维度素养的融合进阶发展”[5]45。

(三)读后迁移,把握情境创设

必修一中各单元的Reading for Writing板块均涉及一篇已知类型的阅读文本,文本整体阅读难度较低,内容及体裁贴近高中生的学习及生活日常,在匹配主题意义的前提下,活动主题及要求侧重通过合作学习及自主探究,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及学习策略养成。因此,在读写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及生活日常,把握准确的对接点,创设此类型语篇使用的情境,使学生感知使用英语的真实感、现实感和需求感,实践学习活动观的核心内容[7]44。

表1 导读/预习任务:不同模态说明性语篇对比

表2 服务同一主题的不同类语篇分析对比

表3 语篇读后任务

以Welcome 单元的Reading for Writing 板块为例,两则学生简介的对比呈现,让学生打开了“迎接高中生活”这一主题意义下的对自我的新认知和多维度展示。就内容来看,文本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抓住人物特点,树立人物标签,并附图片以丰富语篇形式及信息传递,这都体现了“简介”这一语篇类型在语言及结构上的鲜明特色。对初入高中的学生而言,除了新同学之间的互相展示和认知,新集体的融合和展示也是入学阶段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从个人简介迁移到班级简介的真实情境:

值周班级的橱窗布置——班级简介,是全校师生关注值周班级风采的主要途径之一,请为本班写一份英文简介,内容包括:(1)班级基本情况;(2)班级特色、师生风采;(3)高中生活展望。另需附班级宣传图片若干作为橱窗布置。

创设情境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并提交作品,再通过班内展示评选出最佳作品。之后,可在班级值周或其他学校活动中作为班级风采展示,以实现介绍性语篇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实践,加深学生对语篇意义的认知感悟,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语篇建构能力。

开展超越语篇的读后迁移创新类活动是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重要过程。为达到“融合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要求”[1]3,教师可以在情境设置中巧妙地安排学生回归文本,再读深读,从而在之后的写作活动中,激发思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同步培养[7]47。以必修一第二单元为例,Video Time板块介绍了Machu Picchu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且以纪录片视频的形式展示了说明性语篇的特点,而Reading for Thinking板块则包含了两种不同类型说明性语篇的对比:百科全书(encyclopedia)和旅行宣传册(brochure)。这三篇基于不同模态的说明性语篇,在类型上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鲜活的语篇特征,因此,在读后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整合这两个板块,设置如图2所示的情境:

图2 必修一第二单元学生读后课题任务设计

从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引入读写创作情境,实践了从书本到生活情境的过渡,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第一阶段完成宣传册制作的过程中,必须回归文本,准确定位宣传册的语言特点,寻找能为创造性写作所用的语言及句子结构。这无疑为加深其对语篇的深度解读和知识内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而课后充裕的时间也能让学生“沉浸于无干扰的个性化阅读及创作体验中”[2]45。在第二阶段,学生在宣传片录制的准备过程中,也要回看视频片段,深度挖掘其中的语言表达及动态展示,分解迁移可用知识及展示方式,融合多种学习方式完成从语篇类型、内容、模式的全方位内化理解到迁移创新,发展学以致用的学科综合素养。

三、结语

英语语篇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综合的过程。教师可关注课程内容的新要素——语篇类型,作为文本内容加工的起点。结合《英语》必修一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基于语篇类型的文本内容加工的层次性,本质上是思维的层次性,也是语言理解和运用的层次性,“语篇初探,梳理脉络;深入融合,聚焦内化输出;读后迁移,把握情境创设”是其三大主要策略。教师要对语篇进行多轮且充分的研读和梳理,合理定位活动目标,明确每个任务的显性教学目标以及渗透其中的内容、思维、语言或策略上的综合性培养方向。在设计及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英语学习活动观“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螺旋式活动培养目标,关注主题意义引领,合理取舍调度,突破课型课时的限制,有机整合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以此实现语篇教学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的融合统一,促进学生不同维度素养和能力的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语篇教学活动文本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