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与立人教育

2021-06-01王耿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1期
关键词:刘伯承晏子司马光

王耿

编者按

自2019年秋季起,国内部分省市高一学生使用新教材。新教材“课内外读物建议”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还增加了《老子》《史记》,选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另外,新教材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二分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有关文件精神,本刊遴选出100篇精品,按“国学经典与成长教育”“国学经典与成人教育”“国学经典与成才教育”等系列分类刊发,并在杂志官微发布在线微课教学,帮助高中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国学知识。

正人先正己

经 典 重 现

子曰:“君子求①诸②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篇》

注释  ①求:文中两个“求”字,第一个“求”字,指严格要求,与“自己”相应。第二个“求”则是“苛求”的意思,与“他人”相应。②诸:“之于”的合音。

经 典 解 读

译文  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苛求的是别人。”

核心密码  正人先正己。求诸己、求诸人,是君子和小人两种截然不同的立身处事态度。求诸己,指凡事从自己方面来要求,这是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求诸人,指凡事只是埋怨别人,这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

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胸怀坦荡、有责任担当的人。无论做人或做事,遇到问题都要首先反思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有自我完善,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经 典 故 事

唐太宗与许敬宗的君臣对话

许敬宗任中书侍郎,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器重。一天,唐太宗问许敬宗:“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指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可是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喜爱赏月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它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好与不好都是相对而言的,无所不能的上天尚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许敬宗接着又说:“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人口味,只好任凭别人说三道四。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 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那些惯于颠倒黑白、造谣中伤、诬陷好人、美化自己的花言巧语者,他们的舌头就像杀人不见血的龙泉剑,不可不防啊!况且,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又不被別人评说呢?”唐太宗说:“你说得很好,我要记住这些话。”

经 典 启 示

唐太宗的回答,展现了一位善于采纳别人正确意见的一代明君的气度。人应该大公无私如春雨,光明磊落如秋月,所作所为即使不能尽遂人愿,但也要尽量对自己严格约束,对人不说是非,更不听信是非。

一个人想要取悦每个人是不可能的,只要自己路走得直,无愧于心,就不必去理会他人的评说。

君子和而不同

经 典 重 现

子曰:“君子和①而不同②,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篇》

注释  ①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作“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和,和谐,协调。②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相混,叫作“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经 典 解 读

译文  孔子说:“君子追求和周边的人和谐相处,而不盲目附和甚至同流合污;小人追求与人相同、盲目附和,而不能和身边的人保持和谐相处。”

核心密码  君子和而不同。“和”,对于事物来说,是“多样性的统一”,对于人来说,是观点与意见的“多样性的统一”。“同”,是同质事物的绝对同一,是无原则的附和、赞同,其基础是私利的相同或为一己之利。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友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盲目附和,不同流合污;小人则缺乏自己的见解,往往放弃原则以求与别人完全一致,但却并不能与别人长久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

经 典 故 事

司马光与王安石的故事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曾出任过北宋宰相。司马光属于保守派,王安石属于改革派。后来,王安石获胜掌握了实权,司马光从宰相位上被赶了下来。皇帝询问王安石对司马光的看法,想不到,王安石却对司马光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对他的人品、能力、文学造诣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正因为如此,虽然司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是并没有因为大权旁落而陷入悲惨的境地,得以从容地“处江湖之远” 锦衣玉食,吟诗作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王安石因为强力推行改革,招致太多人的攻击,皇帝只好免去了他的职务,重新任命司马光为宰相。这时很多人向皇帝告王安石的黑状。皇帝听信谗言,要治王安石的罪,征求司马光的意见,司马光却恳切地告诉皇帝:“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对陛下忠心耿耿,您万万不可听信谗言啊。”

经 典 启 示

“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的深刻哲学思想和高度智慧。

君子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即使有不同意见,也是对事不对人;小人看重自己不在乎别人,往往包藏祸心,喜欢落井下石,背后下手。

我们对待身边的人,应怀有一颗宽容友善之心,遇到问题多从自身找原因,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减少对他人的批评和指责,人与人之间才能友好相处,也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

君子周而不比

经 典 重 现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篇》

注释  ①周:稠密、周遍,引申为“公正”“合群”。②比:偏私,偏爱,引申为“勾结”。

经 典 解 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广泛地团结群众,小人结党营私,不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

核心密码  君子周而不比。品德高尚的人以正道广泛团结大众而不拉帮结派,品格卑下的人结党营私却不顾道义。“周”是为了公,“比”是为了私。君子廉洁奉公,大公无私,与人团结共事,公平公正对待所有人,责己厚,责人薄,这就是“周而不比”;小人汲汲于名利,结党营私,狼狈为奸,落井下石,这就是“比而不周”。

经 典 故 事

刘伯承和邓小平的故事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正式名称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来改为第二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就此拉开。刘、邓都是四川人,刘伯承生于1892年,邓小平生于1904年,两人年龄相差12岁。刘伯承是司令员,邓小平是政治委员。刘伯承主管军事工作,邓小平主管政治工作。两人虽然分工不同,但始终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刘伯承工作态度是“举轻若重”,大事小事事必躬亲;而邓小平则是“举重若轻”,每遇大事,都以轻松态度对待。但两人从不固执己见,谁的意见正确,就齐心协力去做。刘、邓团结协作,默契配合,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他俩领导的大军都能愈挫愈勇、百战百胜。

1947年8月31日,邓小平与刘伯承率部到达河南省光山县。邓小平指出:“我们已到了大别山,完成了战略任务的第一步,把蒋介石逼退了一条线,从黄河逼到长江。”中原局发出《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的指示,要求放手发动群众,扎根大别山区。刘邓大军迅即实施战略展开。第三纵队在皖西,第二纵队和第一纵队在豫东南相继展开,第六纵队向鄂东挺进,解放固始、光山、潢川、商城等11座县城。9月初,尾追刘邓大军的国民党军23个旅进入大别山区,妄图将刘邓大军消灭或赶出大别山区。刘邓大军通过三次作战,将敌军的全部机动兵力调到大别山北麓,保障了其他几个纵队在鄂东、皖西地区展开。到9月底,解放县城23座,初步打开了局面。

(源自《广安日报》,有改动。)

经 典 启 示

刘伯承与邓小平的精诚合作,充分验证了“君子和而不同”的从政品德,也成就了刘邓大军的美名。

胸怀博大,态度真诚,待人平等,道义相交,和谐融洽,为大多数人的利益克己奉公,从不为了一己私利而勾心斗角,结党营私,如此才能成就“周而不比” 的真君子。

君子至文

经 典 重 现

君子宽①而不僈②,廉③而不刿④,辨⑤而不争⑥,察⑦而不激⑧,直立而不胜⑨,坚强而不暴⑩,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谓至文  。

——《荀子·不苟篇》

注释  ①宽:宽容,宽广,宽宏。②僈:通“慢”,怠慢,简慢。③廉:指廉隅,有棱角。④刿:刺伤,割伤。⑤辨:分辨,辨明。⑥争:争斗,争吵。⑦察:观察,洞察。⑧激:激进,激切。⑨胜:通“盛”,指盛气凌人。⑩暴:凶暴。?至文:最有文德。文,文德,指礼乐教化。与“武功”相对。

经 典 解 读

译文  君子心胸宽广但不怠慢他人,有原则但不尖刻伤人,善于雄辩但不与人争吵,明察事理但不过于激动,品行卓尔不群但不盛气凌人,坚定刚强但不粗鲁凶暴,宽柔和顺但不随波逐流,恭敬谨慎但待人宽容大度,这就叫作德行兼备。

核心密码  君子至文。君子德才兼备,文质彬彬,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两千多年来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德是内在修养,行是外在表现。君子处事恰到好处,即为中庸。宽与慢,廉与刿,辨与争,察与激,直立与不胜,坚强与不暴,柔从与不流,恭敬谨慎与宽容,行己有耻,行为有度,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经 典 故 事

齐灵公去世后,齐庄公继位。庄公崇尚勇力,不顾道义,齐国风气日下,朝野上下怨声载道。

晏子臣事于庄公,心急如焚,多次直言劝谏庄公,庄公不听,也不喜欢晏子。有一次,庄公饮酒之时,下令召见晏子。

晏子刚进门,庄公就让乐人奏乐,一边奏乐一边唱着歌,歌词是这么说的:“算了啦,算了啦!寡人我高兴不起来啊,你来了又能怎么样呢?”

晏子入座,乐人又连续唱了三遍。晏子明白了庄公的意思。于是,他站起身来,面朝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庄公不解地问:“唉,老先生你应当坐在席上,为什么要坐到地上呢?”

晏子说道:“我听说诉讼打官司的人都要坐在地上。今天大王请我来这儿,是兴师问罪的,我怎么敢不坐在地上呢?我听说仗着人多不讲道义,恃着强大不重礼数,喜好勇力而厌恶贤明,灾祸自然会找上门来。这说的正是像大王这样的人。我的话没人听,我在这里还有什么用呢?这个官我不当也罢!”说完,站起身就走了。庄公也没有挽留。

晏子回到家,把家里的东西收拾收拾,该交公的交公,连宅子钥匙一起也交了,外边人欠他的钱物也都不用还了。晏子说:“君子能为百姓做事情,就应当封爵进禄,不管他是否贵贱;没能力为百姓办事还白吃俸禄,即便再穷也不能干这事啊。”说完,帶着家人一路向东走去。他在大海边安了家,靠捕鱼耕种为生。

没过几年,不用贤相晏婴的齐庄公果然被一个叫崔杼的野心家杀害了。

经 典 启 示

晏子带着两袖清风、一身傲骨走了,走得干脆、干净,这就是中国文人的脊梁。晏子有“舍我其谁”的态度,勇于承担,敢做一个德行完备的真君子,在为社会做贡献中成就自己的人生。

猜你喜欢

刘伯承晏子司马光
晏子的车夫
小燕子
脑壳落了都不怕
脑壳落了都不怕
永不说假话
司马光说谎受责
司马光“警枕”夜读
晏子使楚
晏子辞退高缭
刘伯承倒穿鞋甩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