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和声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展望

2021-06-01杨振宇

艺术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和声多样性教学方法

杨振宇

摘 要:和声教学方法一直是当下音乐教育中的重要言论之一,在区别于基础和声教学的同时,应用和声是“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中提出的多样性和声教学方法,也是该教学法的重要教学模块之一,本文通过对应用和声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论述了该方法下的优势与思考,并对其做出了展望,以期更多教师可以了解到这种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并参与实践。

关键词:应用钢琴 和声 多样性 教学方法

一、应用和声教学方法的优势

1.教学手段实操化

“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提倡利用钢琴来学习和声,可以把所学的和声知识融入到钢琴弹奏中。打破了长期以来和声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书面作业、轻音响听觉的做法,把和声学习与钢琴弹奏密切结合,做到学和声与用和声一体化。在教学中,提倡:和声编配、钢琴实践、旋律创作、动机发展、即兴弹奏等应用型教学思路。例如和声编配:介绍正三和弦的基本结构,T-S-D的基本规律,学习I-IV-V和弦的简单配置方法之后,通过例题来给正三和弦的和弦音旋律配置和声。

例题:

参考答案:

2.记谱方式简明化

(1)调式简明化

区别于传统和声教学,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和声时,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计算各调性的级数上,复杂的调号增加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负担,特别是在进入离调和弦学习后,复杂的和弦标记更是让学习者眼花缭乱。想要得出和弦的性质,需要在大脑中经过多次换算,加大了和声学习的困难程度。应用和声教学统一采用C大调或a小调的记谱方式,目的在于能够让初学者把关注点集中放在每个知识点的理解上,便于学生清楚了解各种和弦连接的序进。

(2)和弦标记简明化

“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中的和声教学模块,是十二个教学模块的核心,采用了阿拉伯数字和弦标记。这种标记的特点其一,方便转调和移调练习;其二,不论大小调采用相同的和弦标记方法,以直观的和弦方便学习;其三,方便建立调式、调性的概念,并让学生感受和弦与旋律的对应关系以及对和弦的认知能力与感悟能力。

3.教学模块综合化

应用和声教学的应用化特征体现在与和声与其他模块学科综合与应用上。该教学法以钢琴作为重要的教学媒介,在和声教学中,注重学科的横向联系,例如:和声与弹唱相结合、和声与移调相结合、和声与基础钢琴、和声与作曲基础理论相结合等等,将各项音乐技能融合在一起。“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各模块系列教材具有综合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手段有选择性搭配教材进行和声教学。

二、应用和声教学方法的思考

应用和声教学最重要的手段是以钢琴作为媒介来进行教學。采用钢琴集体课上课形式,使用和声与钢琴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着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较高、使教学方式丰富化、使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等优势。但是,它又需要面对另外一个问题,即无法统一标准。在一个班级的教学中,统一标准,一碗水端平,的确无法做到,学生本身存在个体差异性,如和声基础的差异、钢琴基础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努力程度的差异等等,这些个体的差异性会导致了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差异。在教学中,老师不能够想当然的给学生下硬性指标,规定学生达到什么水平,因为教育在教授技能的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扶起学生的自信心。对所有学生都需要认真严谨的态度,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将这套教学法达到它的最大效果。

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各有所长,除了主要的和声训练以外,可以根据学生的优势来安排学习内容与练习内容。如:演唱能力好的学生重点多放在弹唱的练习和即兴伴奏的练习上;弹奏能力好的学生以钢琴弹奏技巧练习、即兴伴奏与即兴弹奏为重,创造能力好的学生以钢琴作曲训练为重,发挥各自的爱好和优势,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能力。

作为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相关专业能力,还应具备各方面的教学能力,如教学综合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分析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管理能力课堂应变能力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自身的学习的好机会,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学生水平、如何让学生能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这些都是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过程。应对每一节课过后进行教学总结,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去更好地探索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偶尔也需要让学生打破常规,跳出框架,发挥想象,敢于尝试。在教学后发现,虽然部分学生在学习后已拥有了一定的技能,但在某些方面还达不到自己预期想达到的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还缺乏弹奏技巧、音乐风格、伴奏织体、写作经验、音乐理论等相关方面知识的积累,在短短一期的学习中这些积累显然还是不够。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光是传授基本规律和学习方法,也要注重学习经验传达,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应用和声教学采用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形式,以星海音乐学院为例,共有4间大小不一的数码钢琴课室,配套设施相对齐全,主要用来上“钢琴集体课”“应用钢琴课”“即兴伴奏课”“民族和声课”等。笔者了解到,目前国内部分开设钢琴集体课的音乐院校或高校,都已建立了相对齐全的数码钢琴教室,仍有一些高校还未建立数码钢琴教室。想要发挥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的优势来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就必须完善教学设备,在一个良好的设备条件下,使学生在其中受益。

三、应用和声教学方法的展望

1.综合性发展

应用和声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所学和声知识得以应用,把和声学习与应用钢琴、钢琴移调、钢琴伴奏及弹唱等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实行综合化、普及化、大众化的教育模式,采用钢琴集体课的形式进行授课。通过钢琴集体课的形式应用起来,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转调移调能力、钢琴伴奏能力、自弹自唱能力、歌曲写作能力和具有综合型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在课堂中,除了学习和声之外,还把其他学科知识综合地融入在课堂中,达到了学科多样性的学习效果。第三,课堂形式多样化。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独奏、轮奏、齐奏以及分声部演唱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节奏能力、整体配合及协作能力。

目前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形势,强烈需要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应用和声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在钢琴集体课互动、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和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下,在大众化、综合化的教育模式下,让学生钢琴应用能力与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习和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以最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2.创造性发展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国家越来越意识到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音乐是最具创造性的一门艺术,它拥有自由性和不确定性,可以为人们带来丰富的想象与广阔的空间。应用和声教学中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启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所关注的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例如,学习过程中的旋律写作训练,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创造出具有可听性的旋律,虽然只是一条简单的旋律,其中确蕴含着丰富的音乐知识。还有伴奏编配训练,需要学生根据不同歌曲,创造出适合歌曲的风格特点的弹奏伴奏与弹唱伴奏形式。这一系列的练习,都是对创造力的一种培养。

随着当前我国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需求,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和声教学集中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顺应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要求,有望进一步提高和声普及发展与教学水平,推动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的发展。

3.应用性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音乐的发展,企业音乐文化、社区音乐文化、媒体音乐文化、娱乐音乐文化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当今社会需要大量为地方基层服务的音乐应用型人才。从中小音乐教育角度看,随着我国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把控越来越严格,高素质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中小学音乐教育更需要能为学生带来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和声模块教学中有明显体现,通过“弹钢琴、学和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和声、用和声的能力。利用鋼琴来学习和声,把所学的和声知识融入到钢琴弹奏中,通过和声编配、旋律写作、动机发展、即兴弹奏四种练习方式,循序渐进地让每章节的和声知识点得以应用。并结合“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移调、弹唱等模块,加以辅助教学,从音乐实践中学习和声、巩固和声、感受和声、应用和声。

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他们不一定要具备作曲系和声专业学生的水平,四声部和声写作技能学习至离调,和声分析技能学习至远关系转调,这些和声知识就足以能服务于他们今后的教学。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和声应用能力,使他们能真正理解和声知识,并运用和声知识来对今后的音乐教学做分析、设计,服务于课堂,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些问题都值得大家思考。“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的应用和声创新点,有望能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和声应用能力做出贡献。

结语

当前,应用和声教学处于摸索与发展阶段。笔者在个人实际教学实践中,对应用和声的特点、教学方法有一定的见解,深刻感受该教学法顺应时代的需求与发展,“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和声教学的出现,顺应了现代化音乐教育中对综合能力、创造能力、应用能力要求的趋势,开辟了多样性的和声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璐.钢琴集体课教学研究——以我院非钢琴专业学生及儿童钢琴集体课教学为例 [D].中央音乐学院,2012.

[2]辛笛.应用和声教学的多样化探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4).

猜你喜欢

和声多样性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机制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