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贽论才

2021-06-01瑶瑶

阅读(高年级) 2021年3期
关键词:短处宴会项羽

瑶瑶

同学们好,国学讲堂准时开讲啦!本期我们来认识一位叫陆贽的人,看看他对人才选用有着怎样的观点。一起来读一读原文吧。

人之才行①,自昔罕全,苟②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③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⑤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⑥,贤如墨、杨⑦,求诸物议,孰免讥嫌?

1.行:行为,道德。

2.苟:如果。

3.录:录用,任用。

4.责:苛求。

5.趣:志趣。

6.伊、周:指伊尹和周公。前者是商朝的宰相,后者是周朝的辅政大臣,均为德才兼备的贤臣。

7.墨、杨:指墨翟和杨朱。墨翟又称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杨朱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二人都是出色的思想家、哲学家。

本文出自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陆贽的《陆氏集验方》,原文取开头两句为标题,这里的标题为编者所加。文章阐述了作者心中选拔人才的原则。陆贽认为,自古以来,世上就很少有才能与品德兼具的“完人”。一个人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如果能取长补短,那天下就没有不能用的人;如果苛求短处放弃长处,那天下就都是不能用的人了。再加上情感有爱恨之分,志趣各有不同,即便是圣明如伊尹、周公,贤能如墨翟、杨朱,以大众的议论来评判,谁能不被讥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选拔人才的关键在于树立一个合适的标准,以及选择正确的立场。我们既不能用圣人的道德和才能标准来苛求别人,也不能盯着别人的短处吹毛求疵。相反,我们要善于寻找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妥善地加以利用,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规避自己的弱项。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才能称得上“知人善任”。

齐国的贤相晏子曾说:“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意思是用人做事要抓住别人的强项和优点来安排,不能强迫别人做不擅長、不适合他们的工作。下面我们来看两个故事——

唐朝有位名臣叫韩滉,他出身显赫,才德兼备,素有识人善任的美名。北宋司马光曾记录过关于他的一个故事:

韩滉曾经长期坐镇两浙地区(浙东、浙西),在任用下属官吏时,总是能充分地利用他们的才能,人尽其用,从未任人不当。一次,一位故友的儿子来投奔韩滉,想在他这里找个差事做。韩滉问他有什么才能,那人如实相告:“我实在是一无所长,并无出众的才干。”韩滉听后,既没有生气赶他出去,也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给他随便安排一个职务,只嘱咐他过几日来参加自己的宴会。

在宴会上,韩滉仔细观察了这位故友之子,发现他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也不与旁人交谈。直到宴会结束,他还是保持着这份姿态。于是韩滉明白了,这个人的性格严肃古板,难以与人亲近,确实不适合做一般的官吏。但这样的性格也不是没有好处,于是韩滉安排他加入军籍,到军队中去监守库门。果然,这人上任后,每天端端正正地坐在库门前,不苟言笑,毫不徇私,军中原本那些不顾禁令,随意进出府库的官吏和士卒们从此老实了许多。

韩滉“随才授用”的美名从此传开,并为后世所敬仰。明朝的冯梦龙曾这样称赞道:“用人如韩滉、钱镠,天下无弃才,无废事矣。”

汉朝开国君主刘邦,当过亭长,为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但他最终却能击败包括项羽在内的秦末各路起义军,开启四百年大汉王朝,靠的正是他本人极具智慧的选用人才的眼光和策略。

相传刘邦夺得天下后,曾经问手下的大臣们:“为什么我能够夺取天下?”有大臣回答说:“因为陛下您攻城略地后,能与手下分享胜利果实;而项羽却杀害有功之臣,忌惮手下有才华的人。所以您最终取得了胜利。”刘邦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论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论安抚后方、保障后勤,我不如萧何;论排兵布阵、战场指挥,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出色的人才,而我能够善用他们。反观项羽,有范增这样的人才却不知利用。这是项羽不如我的地方,也是我成功的原因。”

刘邦对于自己的这番总结是十分到位的。在他打天下的队伍中,张良是破落贵族,萧何是底层小吏,韩信是曾受“胯下之辱”的市井游侠,更有樊哙这样的屠户,以及陈平这种从敌军那里投奔过来的叛将,人员组成十分复杂。但刘邦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不问出身,根据每个人的才能和特长予以合适的职位,所以他虽然多次败给项羽,但总能东山再起,最终在垓下一战成功。可以说,汉高祖刘邦的一生,无愧于“知人善任”的美名。

猜你喜欢

短处宴会项羽
黑豆和黄豆
项羽虞姬
高个子的骆驼矮个子的猪
宴会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别客气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
周恩来“一”字评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