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语文口语积极教学法实践研究

2021-06-01保尔江·欧拉孜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预科生少数民族高职院校

【摘要】在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教学中,语文口语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何培养与提升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语文口语能力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汉语口语基础较差,其容易受到当地语言影响,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存在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可引入积极教学法优化语文口语教学,提升课堂效率。本文介绍了积极教学法的含义,并剖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语文口语教学的困境,最后探索了少数民族预科生语文口语教学中积极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语文口语;积极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6-114-03

【本文著录格式】保尔江·欧拉孜.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语文口语积极教学法实践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06):114-116.

少数民族预科生语文教学包括听、说、读、写等各项内容,学好口语课,提升口语能力是学生各类汉语课程顺利进行的基础与前提。语文口语课程是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以致用的一个重要纽带,语文口语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关乎着高职院校预科生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也关乎学生日后就业,故提高口语教学效率尤为重要。积极教学法是在充分发挥教师协助与指导作用的基础上,以一定的学习目标为指引,通过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一种科学教学法。将其引入到语文口语教学中,可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其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极大提高了语文口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积极教学法的含义

孔子的古训“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强调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该古训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高职少数民族预科生语文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能够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欲望的方法与手段,尽量以丰富课堂内容、组织课堂实践等代替“满堂灌”式的教学,让学生更积极有效的学习,最大化汲取專业知识,习得专业技能。

积极教学法是对孔子古训“吾做吾悟”的诠释与彰显,其定义来源于激活背景、培养知识、传授技巧、提高效率、验证策略、评估效果等六个词组,是对六个词组内涵精髓的提取。积极教学法旨在通过一定的积极性学习目标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技巧,进行有效提问,还要能够营造积极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测评,促进学生提升自我。

二、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语文口语教学的困境

(一)口语学习兴趣低下,自觉性不高

在少数民族预科生语文口语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口语表达能力。但在实际的语文口语教学实践中,教法不同,效果也不同。教法是影响学生口语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一些教师的口语教学方法缺乏新颖性,未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导致了学生口语学习兴趣低下,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不高。再者,从学生自身来说,少数民族预科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差,词汇掌握量有所欠缺,对于教师提问的问题不能积极响应、准确作答。久而久之,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受挫,学习的主动性很难再次被调动与激发。

(二)受区域语言环境影响大,学用能力差

很多少数民族预科生在中小学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汉语词汇。但是,由于受区域语言环境影响,加之学生自身的学用能力差,其在口语表达时往往会出现意义呈现模糊,口语逻辑不通、表达张冠李戴、句子成分赘余等现象。口语实践的机会少、锻炼少成为制约少数民族预科生语文口语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些学生在课堂中习惯性用母语交流,他们怯于开口说汉语,怕出错,怕被嘲笑。再者,教师课堂上所创造的实践机会不多,这让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面临着困境。

三、积极教学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生语文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转变语文口语教学观念

传统的语文口语教学注重对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学生从头听到尾,成为理解与记忆知识的机器。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强调,人类对知识的理解分为六个层次,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为了培养睿智的思考者,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突破以简单的知识记忆、理解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向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层次方面发展。在积极教学法之下,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自觉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夯实基础知识,在简单理解与记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学习知识、习得技能。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理解与记忆,更要使其学会应用,具备阐述事物关系、判断事物价值、独立分析与创造等各种能力。

(二)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

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是积极教学法应用的重要手段。高职少数民族预科生语文口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有意识创造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最大限度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创造,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与主动性。

学习环境是动态而非静态的空间概念,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人际沟通、情感交流、心理环境等各种非物质环境。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视觉环境、听觉环境、物理环境、行为环境(教态、言谈举止、教法运用等)多个方面。例如,在口语上课之前,教师应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沟通,以拉近师生心灵距离。教师要关注教室的灯、窗、门、桌椅、多媒体等设备,为学生创造窗明几净、舒适温馨、趣味盎然的口语学习环境;讲课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进行眼神、动作等交流,关注每一位学生,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法营造良好的视听环境、行为环境。在口语教学中,教师最好是采用教授他人、口语练习、小组讨论、演示、有效提问等方式来调动课堂氛围,优化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明确课堂学习目标

积极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教师明确口语课堂学习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可通过编写详细的四栏教案明确学生课堂学习目标,通过详细目标的制定来引导学生自主、广泛参与到口语课中。语文口语教学四栏教案编写的主要内容如下:合理编写口语课导入、主课、总结等环节的内容,做好各部分课堂时间配置;合理设置、灵活安排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师的行为可协助并指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详细列出学生在课堂各个环节的具体活动开展、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等,让学生自主、主动积极思考,探究学习;明确口语教学环节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如黑板、PPT、动画视频、展示板等。

在语文口语课中,教师应将教案中所编写的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有大致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读学习目标,从而以学习目标为指导进行学习。教师在制定口语课学习目标时,应善于运用可测量的动词,如列举、对比、评价、合成、解释等动词。尽量少用一些含义模糊,不便界定,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动词。如知道、掌握、学会等词汇便不适合用于学生口语学习目标的编写。

(四)有导向性的点名提问

积极教学法的实施应确保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有导向性的点名提问。教师可将口语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通过不同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回答,开启学生的口语锻炼之旅,以最终实现学生的口语学习目标。有导向性的点名提问需要学生佩戴名牌,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打破了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学的局面。

这里的“有导向性”需要教师做到三方面:第一,确保提问难度有导向性。可根据口语课内容分别设置开放性与封闭性两种形式的问题。封闭性的问题答案明确,难度一般较低,学生无需进行深层次思考便可得出。开放式问题答案不固定,学生需要通过开放、发散思维来获取答案。在课堂上,教师要基于问题难度合理安排问题形式,让问题可覆盖更多学生。第二,提问环节具有导向性。教师在课堂导入、课堂正课、课堂检测等各个环节的提问都要基于学习目标,要做好各个阶段的目标导向性提问。第三,提问对象要具有导向性。对学生的提问应做到机会均等、全员思考、个别回答。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佩戴的名牌进行有导向性的点名提问,尊重、关注与重视每一位学生,以更好地践行有效提问。

(五)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

在积极教学法的引导下,少数民族预科生语文口语课堂评价应做到先肯定后建议。具体而言,其实施要点包括两点:首先,同伴互评。在同伴互评之前,教师应做好准备工作,如制定好互评标准,提出互评要求。学生在互评时,应做到尊重他人,先肯定并说出优点,再评价不足之处,最后提出改进建议;要按照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进行科学、公正评价,尽量规避学生之间矛盾与摩擦的产生。在互评中,教师应起到把握全局的作用,要能在关键时刻进行指导、点拨与总结,科学处理意见分歧,让互评顺利落实。

其次,教师点评。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语文口语训练效率有着较大的影响。语文口语课的学习不同于其他课程,它主要是训练少数民族预科生说汉语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进行智慧性点评,让评价成为学习说汉语的推动力。为了践行积极教学法,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切忌因学生口语不流利、容易出错而过分打击学生口语练习的积极性。在评价态度上,教师要做到和蔼可亲、理解宽容,恰到好处地运用幽默性评价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在评价方法上,应多尝试使用形成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提升效率。

四、积极教学法在预科生语文口语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在MHK三级考试中,汉语口试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在口试部分中,占分值较高的莫过于第二部分的“回答问题”。该部分需要学生回答两个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的难度较大,分值较高。问题2主要是“口语话题回答”,这既是MHK三级考试的重难点,同时也是少数民族预科生语文口语教学的重难点。

在语文口语教学中,教师以“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电脑和智能手机,你更喜欢哪种设备,为什么?”为“口语话题回答”案例,并从制定学习目标、开展小组活动两个方面来说明积极教学法在口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制定学习目标

可利用积极教学法对“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电脑和智能手机,你更喜欢哪种设备,为什么?”这一话题内容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运用可测量的动词,具体而言,可制定如下几条学习目标:(1)列举生活中电脑与智能手机的特点(尽可能多的);(2)表达(准确)电脑和智能手机你更喜欢哪一种;(3)叙述喜欢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的具体原因。学习目标的制定为学生的口语话题回答指引了方向,开辟了路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制定以上目标时,一方面应契合口语话题的内容,从口语话题的实际出发,让目标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为接下来的小组活动开展服务,要能够指导小组活动开展,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开展小组活动

可以根据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班级的总人数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大约5~6个学生。如果班级有40多位学生,可酌情分为7个小组,每组划定6个学生。在小组的6个成员中选定一名小组组长(即小组CEO)和小组记录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指定其中三组在组内开展头脑风暴,列举电脑的特点,剩下的四组列举智能手机的特点。在列举特点的过程中,组内记录员应做好记录。特点列举完成之后,教师可鼓励小组代表自告奋勇上台阐述。当然,在组内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部分学生不用汉语进行讨论,个别学生不参与讨论等问题。教师应充当好组织者、协调者与监督者,严格限定讨论时间,并在讨论期间进行巡查、监督、抽查,以提醒与督促学生参与话题讨论。

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上台表达。这就需要小组之间进行互相阐述。例如,A组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整的阐述回答,而B组则可充当听众与评委,对A组每一位学生的完整阐述进行打分、评价。2分钟之后,再调换过来,B组做完整阐述,A组当听众与评委。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锻炼,提高话题回答的能力。在学生练习结束之后,教师可适当采用有导向性点名提问的方式,请班级内其中一位学生来进行完整阐述,然后再做总结与评价。

五、结语

为了使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更好地学好专业课程,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教师应运用积极教学法优化语文口语课堂,以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应用积极教学法时,语文教师首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授课内容制定有效的口语学习目标,并创造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接着,要在课堂上组织丰富多样的小组讨论活动,并进行公平、平等的有导向性的点名提问。最后,还要注重在积极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进行课堂学习测评,以科学的评价推动少数民族预科生口语学习与锻炼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新.积极教学法在预科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初步实践[J].品位经典,2020(9).

[2]谌梅芳.论积极教学法在线上教学的运用[J].品位经典,2020(3):131-132.

[3]张建军.任务教学法视野下南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口语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8,7(21):110-112.

[4]于麗.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口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的构想[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639(2):22-24.

[5]王文杰.翻转教学在预科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7(12).

[6]史淑梅.中职预科生口语课堂教学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5(11):255.

[7]胡晓娟,朱云东.积极教学法在职业院校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以云南省9所项目院校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7(1).

作者简介:保尔江·欧拉孜(1965-),男,哈萨克族,新疆乌鲁木齐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预科生少数民族高职院校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大作家
网络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预科生导读服务初探
新疆高校加强预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