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抖音美团“万亿市场”争夺战

2021-06-01

企业文化 2021年10期
关键词:美团商家线下

本地生活巨头美团,或许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会与短视频巨头,在本地生活的擂台上同台竞技。

先将时间拉回到2015 年10 月份。彼时,耗时5 年有余、参战者超过5000 家团购平台的“千团大战”,刚刚以美团收购大众点评而告一段落,收购大众点评后,美团的市场份额一度高达82%,处于绝对的霸主地位。此后几年,美团渐渐淡化了团购标签,开始向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转型。美团和大众点评也围绕着衣食住行,一个发力交易和线下服务,一个深耕内容,双方的融合堪称完美,美团补齐了内容短板,而大众点评则完成了落地,最终实现商业闭环。

然而,随着短视频风口的爆发,围绕衣食住行的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上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助推。2020 年9 月,在抖音举办的第二届创作者大会上,字节跳动CEO 张楠宣布,抖音(含抖音火山版)日活跃用户已突破6 亿。尽管抖音拥有巨大的流量,但其自身变现能力却极其有限,时至今日,抖音的主要变现方式仍然以广告为主,而抖音也在积极地围绕短视频入口,试探更多的变现可能性。

2020 年最后一个月,有消息曝出字节跳动商业化部,成立了专门拓展本地生活业务的“本地直营业务中心”。在原SMB(中小客户)业务线撤销后,约一万名员工将在2021 年1 月调整至该中心,围绕生活服务、文化旅游和餐饮等行业,进行客户挖掘。带有强社交属性流量的抖音,终于将变现的战火,从电商领域烧向了本地生活领域。

短视频巨头搅局本地生活

抖音从未掩饰过进军本地生活领域的野心。这是一块极其巨大的蛋糕,据测算,到2024 年,本地生活综合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8 万亿元,而作为本地生活的巨头,美团在2019 年全年的收入为975 亿元。

早在2018 年中旬,抖音就已成立POI 团队(Point of Information,即信息点),并试图从美团的地盘中强行划走一亩三分地。2019 年1 月,抖音在商家页面中发起5 折餐券,吸引抖音用户进行到店消费,到了2 月,抖音又宣布推出一款产品“抖店”,抖店是专门针对本地门店推出的区域化营销工具,用户在上传抖音的时候,可以选择相应的POI 地图位置,从而引导线上用户往线下进行消费。再后来,抖音开始与美团、携程等第三方平台合作,同时推出“同城外卖”等业务,不过这种合作,为第三方平台带来了不少流量,但自身的本地生活业务,却没有任何起色。“与第三方合作的话,抖音只能赚一些合作费用,并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抖音的POI 及业务形态,相当于为他人做嫁衣。”一位业内人士李想表示。抖音也意识到了这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因此在2020 年8 月推出了“生活服务场景接入方案”,对接供应链招商,将美团外链替换成抖音商家小程序。“抖音先后取消,美团、淘宝外链、上线抖音小店及小程序的战略目的很明确,即在根本上实现,从内容种草到交易的消费闭环。”李想说道,“不过按照字节跳动一贯的行事作风,必定不止于此。在过去的一年里,抖音做了10 多个城市的商家引流加快布局,在2021 年中下旬,抖音或将有更大的动作,来推进本地生活业务。”

事实上,试图打造从“视频种草”到“终端消费”全链路消费闭环的,并非只有抖音,在本地生活领域,快手也是一个探路者。几乎与抖音探索本地生活的时间一致,2019 年3 月,快手便尝试入局该领域,并提供了求职、卖车、房产、二手物品,及问答等五项服务,如今,快手已将本地服务与视频相结合,通过直播和短视频两类产品,解决用户的本地生活服务需求,尤其是购物需求。2020 年7 月,快手在“更多功能”中上线了“本地生活”,开设“美食”、周边游、购物丽人、休闲娱乐四大频道,为本地的门店导流,以求获得更多的变现可能性。本地生活业内人士胡俊杰认为,抖音等短视频巨头敢于搅局本地生活领域的底气,源于其更具社交属性的流量。“就拿吃这件事来举例说明,在抖音上活跃着相当多的探店达人,这些探店达人可以通过制作精良的视频和POI,完成对粉丝的种草,继而给商家导流。其实不仅是美食,像旅游、酒店、同城资讯等等,都需要KOL 效应,而抖音这种具有社交属性的流量,与本地生活领域有着天然的契合点。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崛起和成熟化,本地生活领域会再次出现变局,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胡俊杰说。

一场艰难的本地生活攻坚战

尽管本地生活业务已成为抖音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方向,而且抖音也在快速投入流量、人力和资源推进,吸引本地商家入驻,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抖音想在本地生活领域有所作为并不容易。“抖音还是难以跨越美团这座大山,毕竟美团已经完成了商家和用户的沉淀,如果不另辟蹊径,那么抖音只能跟着走,很难有所突破。”胡俊杰分析道。经过十年的摸索,美团已经发展出了外卖、到店酒旅业务,以及新业务三大业务板块,而美团转型本地生活的底层逻辑是“高频带低频”,即用社区团购、外卖等高频交易行为引流,增加用户的打开频次,增强用户的使用粘性,进而导流到酒店或机票预订、到店服务等低频业务上。这样的底层逻辑,也让美团一步步扩张到,出行、充电宝、医药、打车、学习培训等领域,但反观抖音,其本质上做的一直是流量生意,在基于流量之上的营销与推广方面,抖音向来鲜有对手,而一旦涉及到实质性的线下业务,抖音就丧失了优势。对于抖音而言,这是一场极其艰难的攻坚战。

首先,抖音和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的运营逻辑,存在很大差异。美团主要解决用户的确定性需求,比如聚餐前打开美团搜餐厅、看点评,吃完饭用优惠券买单;而抖音希望解决的是不确定需求,比如根据地理位置、浏览喜好等,通过算法推荐相关商家给消费者。简单来说,就是美团服务于需求明确的用户,而抖音则是激发用户需求。“后者的运营逻辑,似乎有些牵强。在本地生活应用场景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应该是用户,比如我想去一家餐厅,会考虑位置远近、人均消费等等,而抖音的内容推荐机制是,让用户处于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这套逻辑似乎更加适用于,外地人去某个城市旅游,况且美团和携程也都已融合了类似的功能。”李想表示。

其次,抖音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线下服务体系。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美团超过7000 万日活跃用户的背后,有超过300 万人的配送团队及在线商家。自“千团大战”之后,美团就开始着眼于,整个本地生活的全产业链的服务,截止2020年8 月,其市场份额直逼70%,而抖音作为一款以娱乐为主的短视频平台,更多的资源只集中在营销层面,目前并没有涉及到线下服务体系。“美团已经搭建起了完善的线下服务体系,这些线下业务资产过重,抖音必须从0 到1 去做,但即使想做,短时间也难以追上。”李想补充道,“只做线上营销,就无法保障本地生活的线下服务质量。”

最后,抖音缺乏B 端商家的运营能力。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这样解释过B 端的优势:“比如摘松果这件事,以前摘取松果需要人爬到松树顶上,把松果打下来,这是非常危险并且低效的方式,但是因为松果利润高,人工成本也低,就一直这么干了许多年。后来采摘松果的机器发明了以后,只需要抱着一棵松树摇几下,一树的松果全都落了,效率提高10倍,而且没有风险。”事实上,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的业务延伸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广度,另一个是深度。广度是指扩张业务的范围和边界,而深度才是真正的护城河,美团通过海量C端用户吸引B 端商家,然后为B 端商家提供数字化服务,并且整合平台资源,为商家提供整个供应链的数字基础设施服务,让其构成美团的核心壁垒,顺便完成对于闭环生态的搭建。“在本地生活领域,美团的地位短时间内难以被撼动。”李想分析道,“现阶段来看,无论是抖音还是快手,还都尚未杀入美团核心腹地,仍在摸着石头过河,在本地生活领域,再精准的流量也不是万能的。”

夹在美团与抖音之间的商家

精准的流量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却是不少商家最渴望的。位于山东某旅游城市的餐饮店老板陆海涛认为:“抖音的流量称不上多么有效,但还必须要参与。对于我们中小商家而言,美团的流量并不高,而且消费者不可能一直光顾一家餐厅,因此有时候美团的流量难以实现转化,而投放抖音以后,有不少外地的消费者慕名而来,流量还是比较精准的。”然而,消费者之所以能接收到商家的信息,其本质还是因为内容,但对于商家来说,制作内容的门槛和成本都不低。“做抖音内容需要摄像、剪辑,一个月仅人工成本就要近万元,这根本不现实,外包虽然能降低成本,但内容制作出来以后,投不投放热门、投放多少,以及投放完以后,能不能产生好的效果,这些都是不可控的。”陆海涛说道。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抖音上搜索POI聚合页,可以看到,不少入驻抖音的商家的视频点赞数,仅为两位数甚至个位数。相比抖音,美团给予没有外卖业务的商家的流量极其有限,但如果上线外卖业务,美团还要扣掉抽佣、活动折扣等等,利润空间被一降再降。“最初的佣金点数是16%,我做了一年后涨到18%,后来又涨到了21%,如果做双平台的话就是25%,最后不得不退出。”另一位餐饮老板表示,“抖音的流量虽然精准,但是想要获得高曝光量就得舍得投放,而美团的流量转化率不行,且抽佣太高,夹在抖音与美团之间的商家太难了。”随着抖音、快手的入局,或许能给本地生活领域注入一丝活力。如果未来短视频平台,能够真正将本地生活线下服务完善落地,开辟出属于自己完整的商业闭环,那么美团的巨头地位并不是无法撼动的,而商家也将拥有更多的选择。

在本地生活的战场上,美团和抖音的野心都很大,一个加速完善生态,一个迅速扩张边界,并且双方在这一领域的战争,俨然已经升级为一场集合了支付、电商等更多业务的对决。面对处于绝对霸主地位的美团,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真的有能力撬动这一市场吗?

猜你喜欢

美团商家线下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No.4 快手电商:已帮助至少50万线下商家恢复生意
美团点评和拼多多体现了对数字中国的兴奋之情
美团、大众点评抱团御寒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