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要用好政策进入长远发展快行道

2021-06-01

企业文化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小微服务企业

据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消息,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关系着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后疫情时代,中小微企业的复苏和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需要再帮一把。”

生命周期不长

有数据显示:国内小微企业死亡率特别高,存活五年以上的企业不到7%,十年以上的企业不到2%,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 年。造成中小微企业生命周期不长的原因,既有企业自身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造成的客观现实。

专家陈学志对国内的众多中小企业分析认为,导致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不长的原因有很多种:许多中小企业规模不大、缺乏技术竞争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缺少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众多国内中小企业的通病,也成为众多中小企业进一步拓展的阻碍。使企业无论是在行业中的级别、还是市场中的级别,都处于末端,极易受到市场冲击、洗牌与淘汰;也有一些中小企业存在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缺乏工匠精神的追求,不用心下苦功、不注重内功的打磨和沉淀积累,心浮气躁期望速成,甚至有造假制劣的行为,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的步伐。

专家认为,中小企业资金和实力比较弱,没有自己专门的研发队伍,资金保障不充足,导致自主创新能力差,而这直接导致企业缺乏高技术含量的创新产品。中小企业还缺乏更新换代的主导技术产品和长期发展自有核心技术储备,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此外,技术创新也是具有一定风险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一项创新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创新结果是不是达到技术期望,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是否可以提供足够的保障和支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技术创新的效果。

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和大企业相比较资金实力一般比较差,缺乏必要的发展资金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道路上一个非常主要的障碍。另外,科研人才匮乏,中小企业很少有专门的技术团队,其技术创新往往是依靠企业内部有经验的老员工,但经验式的工作方式和知识性的工作方式是有区别的,前者很难创新出尖端的项目,因为没有高知识含量作支撑。

中小企业受自身性质和规模影响,一般对投资是比较谨慎的,因为投资有风险,自主创新和开发新技术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大,在这方面中小企业会认真权衡成本和收益。中小企业的价值取向是投资小、见效快,一旦被市场淘汰则会立即再模仿创新,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也不愿意和有关的科研机构长期合作进行技术创新,长期投资、自主研发不符合它们的实际需要。

外部因素方面,在技术创新支持方面,中小企业也未获得非常宽松和充足的政策支持;其次,金融支持不到位,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再次,相关服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很难和科研机构、高校、信息部门等建立较为密切的关系,难以获得应有的服务和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外部环境改良

近年来,国家多措并举,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打出组合拳。

国家通过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和财政补贴、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等措施,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对冲部分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延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完善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另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各地去年举办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种活动达到了9 万多场次,服务670 多万次,服务的企业达到了5000 多万个次,同时还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制造业双创活动。工信部表示,要进一步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完善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公益服务相结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同时引导服务机构提供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

在金融方面,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一直比较关注,高度重视。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大多数银行和保险机构已将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各有关部门也不断强化多方联动配套的政策“组合拳”力度。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质量、深度、广度和效率都有了一定提升,融资成本开始下降。

度小满金融CEO 朱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1 年是后疫情时期的“恢复性增长之年”,小微融资需求日益旺盛,为小微企业有效输血,服务好实体经济,是金融科技公司的最大责任。朱光表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让小微企业潜在的、巨大的资金需求有机会满足,这是“开辟式创新”的巨大机会。据悉,以传统的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风控及服务成本是非常高的,平均每笔贷款的成本要几千块。运用互联网的方式,综合大数据风控、智能客服等能力,单笔贷款服务成本可以降到原来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这是新技术为“开辟式创新”带来的新机会。朱光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公司应该与金融机构携手助力小微企业恢复元气、增强活力。首先,拓展普惠金融的服务边界,让每个“路边小店”都能享受到无抵押的信用贷款。第二,发挥智能风控的优势,精准识别小微企业信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第三,加强小微企业的需求洞察,为他们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在法律方面,2021 年1 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22 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民营企业家对进一步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提出意见建议。最高法有关负责人表示,要依法保护产权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最高法下一步将全面清理司法解释,对涉及民营企业的不平等规定,一律予以废止。

打铁还需自身硬

企业发展不能仅靠外部提供良好的环境,打铁还需自身硬,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中小企业要想抓住发展机遇还需练好内功。

陈学志认为,中小企业解决自身问题方面的对策:第一,转变企业的价值观念,提高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中小企业要转变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树立长远发展的思维,看到自主创新的意义和价值,组建研发团队,塌下心来认认真真搞搞研发,不能一味的简单模仿。第二,提高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为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要提高自身管理能力,自身管理顺畅才会获得更多争取资金的机会。具体而言,可以包括体制方面的内容,比如说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也可以包括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规范财务运行模式,形成行之有效的分析制度,提升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第三,提升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中小企业要转变观念,吸引高端人才,其中可以是高校优秀毕业生、社会尖端技术人员,也可以聘请专职技术团队进行指导,形成一个尖端的兼职技术研发队伍。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内部的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员工培养力度,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企业要想生存,就要细心雕琢,用心经营。因此,在技术、人才、品质竞争白热化的时代,中小企业要想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必须改变原有的“凑合”思维,要树立高品质发展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把打造高品质的产品放到重要的地位,迈向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另外,转型升级也是中小企业制胜市场的重要选择,创新是中小企业实现升级转型的重要动力,它源自企业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更依赖于对产品制造过程和技术烂熟于心的匠人,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安身立命,否则,就可能失去目前的市场地位和现有的优势,出现“技术落后的过程”变成企业“被质量时代淘汰的泡沫”。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叶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建议,推动构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联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当前最具发展活力的企业群体之一,是扩大社会就业、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对于许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面临资金缺乏、融资较难、缺乏高端创新人才等一系列问题。叶青建议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充分整合技术、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构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联盟。建设配套完善的共享型研发创新平台,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交易、人才引进等服务,构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抱团发展、良性竞争的良好环境。

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全力支持和优质服务,为我国的中小微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能否抓住机遇进入企业长远发展的快车道,还要看企业自身能否练好内功。

猜你喜欢

小微服务企业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企业
小微课大应用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小微企业借款人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