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历史素养缺乏的原因分析

2021-05-31奉旭晴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职历史素养

奉旭晴

[摘           要]  中职学生是中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他们的学习目标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对文化学习的要求不高,进校时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普遍缺乏历史素养。中职学生历史素养缺乏的原因较多,总体来说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中职学生本身的历史基础、教材编写体系导向、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模式、中职学校的学科评价体系。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历史素养;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0-0156-02

中职学生是中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他们的学习目标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文化学习的要求不高,进校时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历史素养普遍缺乏。但是,历史素养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良好的历史素养的培养有利于中职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形成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并有助于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的培养。因而,我们应该深入分析中职学生历史素养缺乏的原因。中职学生历史素养缺乏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大致包括中职学生本身的历史基础、教材编写体系导向、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模式、中职学校的学科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

一、历史素养基本内涵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高中生的历史素养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历史素养的内涵较为广泛,基本内涵主要包括:

1.时空观: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包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2.唯物史观: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3.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等。

4.美学鉴赏:通过对历史遗存进行赏析,将抽象、深奥、思辩的美学原理形象化的能力。

以上四点是历史素养的基本内涵,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导向,是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职学校学生在历史素养的培养方面却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素养缺乏的情况日益严重。

二、历史素养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中职学生历史基础比较薄弱,基本史实认识不清,进而导致历史素养缺乏

历史素养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与学生历史基础积累密切相关。在基础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深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变动,探究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特点、规律以及意义影响,从而形成整体历史观、唯物史观、时空联系观,进而升华为家国情怀和美学鉴赏能力。中职学生入校時历史基础知识不够完备,学科构架不充分,这就使其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完备的历史基础知识体系,进而影响了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更难以整体构建起历史学科素养。这对中职学校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在学生历史基础较差的背景下,发挥好教材、课堂、课后辅导的作用,做到学科知识传授和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平衡。

(二)历史专题式教材编写体系,历史教材设置的时空连贯性较差,不符合中职学生的特殊性

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使用的一般是专题式教材编写,这种教材编写方式注重学生对中外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解析建构理解,正确分析史实进而辩证地思考解决问题,这是高考给高中生的基本历史学习要求。但是这种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对初中学习的中外历史都有非常完整的知识构架,形成纵向和横向的知识体系。上文分析,目前中职学生整体历史学科基础较差,知识结构不完备,而历史素养的培养又与基本史实积累密切相关,这就使我校中职部艺术系单一地使用统编的专题式历史教材很难发挥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作用。

专题式教材的时空连贯性不如通史类教材,学生初中对基本历史脉络并不十分熟悉,没有准确的时空关系作为基础,直接使用专题式教材,整体历史观念无法构建起来,学生的学科储备与教材教学匹配程度比较低,这就不符合中职学生的特殊性,更无益于中职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为应对艺术类高考,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在快速提高分数上面,历史素养的提升只能暂缓。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编写相应的通史类校本教材,帮助学生先梳理一遍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使学生在时空观上对中学历史建立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要素会更为得心应手,以此来推动中职学生相关时空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美学鉴赏的形成。

(三)教师历史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历史素养培养不充分

新课程改革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1],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提升其创新意识。基于中职学生历史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信心不够、学习主动性不足等基本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自觉地就会陷入“基础差就只能灌输”的理念中,从而对情境教学法、材料阅读法、历史体验法、自主学习法等有助于提升中职学生学习兴趣和历史素养的创新教学方法避而远之。从而不能运用正确的历史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不能辩证地看待历史和当下,更是缺少应有的历史情怀。这样的问题在中职学校是较为突出的。

不论是普通高中还是中职学校,创新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历史素养都是助益莫大的。如广州市执信中学罗燕媚老师采取“师生共读”来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罗老师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做好教学目标制订、读本材料编写等课前工作,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等方式阐释材料,教师进行及时总结,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后巩固。运用这一模式,使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与教材相关的材料,“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获得的更加具体的历史情节来探究相关的时空环境,实现教学目标。”[2]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师生共读”模式能够让学生提前对历史情节及其他知识有一定认知,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同时,学生和老师一起分析历史事件、感受当下,以史为鉴,分析探究问题,领悟历史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涵养人文智慧。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意识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开学生思维,增强历史意识,让历史课堂价值无穷、乐趣无穷。罗老师所进行的实验班和对照班调查情况正体现了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创新教学模式,需要历史教师提升业务能力,形成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如在我校中职部的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评价宋明理学,可以融入语文知识。学生对周敦颐的《爱莲说》比较熟悉,引导学生评述周敦颐通过爱莲来表达对清廉、正直的品德的赞誉。齐读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和学生共同体会理学所提倡的家国情怀。回顾《岳阳楼记》,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如此,创新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积极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多学科融合,让历史素养的培养浸润课堂的每一个细节。

(四)中职学校评价体系多元化不足,功利主义严重

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是教材知识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逐渐内化为历史涵养和价值观的过程,这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将自己融入一定的历史情境中去。在历史情境中,学生才能逐步以历史发展的视野来思考和看待问题,才能树立人文精神,提升历史素养。

目前,中职学校普遍更加注重技能培养而轻视文化课程特别是历史课程的学习,功利主义严重,历史文化教育缺乏必要的氛围。评价体系中更加注重技能应用、忽视历史文化教育的评价考核导向会降低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会降低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的积极性,陷入应试教育的窠臼之中。这样,中职历史教育为学生提供解析历史文化、开拓学习视野、丰富精神世界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历史素养提升就无从谈起。

中职学校在进行历史学科评价体系设置时,应该将期末试卷考试的最终性评价和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江西吉安县第二中学的刘育林老师建议“教师在教《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采访身边的一位老人,了解新旧中国物质生活变化的情况……通过有效归纳来理解其变迁以及历史发展的脉络”。[3]这样的采访全过程应该作为课程评价的一部分,以增进中职学生的历史参与感。虽然大规模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场所感知历史文化的校外课程比较难以长期实行。但是,有计划地将学生研学旅行感知历史、进行家史访谈及写作、个人探访博物馆美术馆等多种活动纳入学生的过程性课程评价体系,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感知相结合,将自己浸润在历史文化的氛围中,这是非常有利于历史文化教育和历史素养提升的。

结合我校美术生的专长,学校在进行课程评价时,可以以有关画作来表达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多角度、多元化地展示自己的素养。如果将这些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就有利于打破对纯历史卷面考试的依赖,形成中职学生历史考核的多元化。通过中职学校历史学科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的改变,历史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功利主义倾向将会减弱,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将会更进一步。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缺乏历史素养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一方面,有中职学生主体的原因,即学生历史知识构架不完备,基础较差;另一方面,也有历史教材编写不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问题,即专题史跨度较大、难度较高;再一方面,学生还有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以及教学评价体系功利主义的问题。在重重问题之下,中职学生有关时空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和美学鉴赏等基本历史素养的培养就会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了。

参考文献:

[1]梁俊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素养培养的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2).

[2]羅燕媚.“师生共读”对提升高中生时空观念素养的有效性探究:以人教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8(1).

[3]刘育林.高中历史教学中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师博览,2017(2).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中职历史素养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新历史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