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与强化策略研究

2021-05-31武晓翠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0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功能

武晓翠

[摘           要]  在对志愿服务政策文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志愿服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分析,归纳阐释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如助力社会治理、促进社会文明与和谐等。在此基础上,对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提出了以下策略:进一步加强项目化设计、强化技术支持的供需对接、促进激励回馈制度落地实施等。

[关    键   词]  志愿服务;社会服务;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0-0024-02

一、研究背景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特别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志愿者队伍逐步强大,志愿活动逐渐丰富。但总体来看,我国志愿服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志愿服务有效供给与匹配效果不佳、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能力建设不足、个体志愿行为激励与保障不完善和志愿服务资源与共享不充分等。[1]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志愿服务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民政部、中央文明委等相关部门多次发文规范和促进志愿服务发展。2017年6月,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正式上线,逐步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2017年8月《志愿服务条例》出台,并于12月1日开始实施。《志愿服务条例》是志愿服务领域第一部国家层面的立法,其颁布实施对发挥志愿服务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阐释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2]本文中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主要由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或参与的志愿服务。

杨放在社会生态视域下,归纳了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有社会动员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社会教化功能等。[3]朱雄等指出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维护国家核心价值观念、培养民族意识,能够聚集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能够引导公民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4]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动员机制、社会心理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和社会整合机制。[5]张勤等指出志愿精神能够促进民族自觉、社会诚信自觉和社会文明自觉。[6]

综上,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大学生作为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功能的发挥也可以从这些角度加以分析,充分认识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的功能、类型,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社会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事务快速增多与政府力量有限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而志愿服务具有非营利性,一定程度上可以调整社会关系,弥补政府管理和市场调控的不足。

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主要有扶贫帮困、助老助残、支农支教、赛事会议、政策宣讲、环境保护及社会突发事件等方面。志愿服务具有组织灵活度高、创新性强的特点。以志愿服务旗帜作引领,志愿者能够迅速凝心聚力助推突发事件的解决。2020年这一特殊时期,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志愿者的强大力量。而志愿者中不乏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协助相关部门讲解政策、疏导情绪、后勤保障,参与社区医护防控等。如华东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面向医护一线工作人员的子女,提供一对一专门辅导,缓解了医护一线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7]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促进社会文明

志愿服务的过程,是精神陶冶的过程,是正能量传递的过程,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一方面志愿者在关爱和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愉悦身心,提升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受助者收获爱心,体会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美好。志愿服务激活他们内心深处的仁爱、善良等品质,促进受助者向助人者转变。笔者所在学院的项目“地铁志愿助力文明出行”实施以来,定期开展地铁志愿服务。2019年,项目志愿者累计1221人次,志愿服务时长累计7326小时,服务对象上万人次。志愿者不仅锻炼自己,而且服务社会、宣传地铁文化和志愿精神,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國共产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社会阶层的贫富差距较大、矛盾尖锐,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产生了弱势群体和各种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帮助弱势群体,给他们带去温暖、关爱,让他们看到希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帮扶的不足,减少不稳定因素。笔者作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指导老师,自2015年组织开展了社区义务辅导项目,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和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的课业辅导和第二课堂活动,得到了学生的肯定、社区工作人员和学生家长的感激和赞扬,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三、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功能的策略分析

(一)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化设计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应牢固树立项目意识、品牌意识。《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机制。首先,志愿服务项目应立足需求,着眼民生。志愿服务组织应主动走进社区,征集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接地气的项目。其次,要对项目流程进行规范化设计。流程应该从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过程、志愿时登记、评价与改进、制度与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精细化设计。项目内容要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相统一,让大学生在服务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再次,要注重对志愿服务项目的评价、改进,及时采集志愿者和受助者的评价、建议,优化项目。最后,要评选优秀项目,树立典型。通过举办志愿服务分享会、比赛等,树立典型,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形成品牌效应。

(二)强化技术支持的供需对接

供需对接是志愿服务的关键环节,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两个层面的矛盾:一是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需求旺盛和项目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二是志愿项目供应不足和社会服务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8]要有效缓解这两个供需矛盾,要注重以下内容的建设。

一方面要强化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志愿者数据库、志愿服务项目数据库、社会服务需求数据库,有效匹配志愿服务的供给与需求。通过观察和使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并未有效利用。以广东省的“i志愿”平台为例:据调查,这一平台多用来登记志愿服务时长;[9]精准推送志愿服务项目功能不足;志愿者的自我展示空间待完善;交互和评价功能待强化。总之,完善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对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供需对接具有关键的媒介作用。

另一方面要注重运用互联网思维完善“社会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协作服务机制。[10][11]国家出台的多个文件中都提到了要建立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协作机制。大学生志愿者来源广、热情高,社会工作者更善于挖掘需求、规范服务,如两者默契配合,对激发社会活力、推动志愿服务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线下,双方要拉近距离,走进对方,寻求合作,彼此成就;线上,双方要充分利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平台逐步畅通供需对接渠道。

(三)促进激励回馈制度落地实施

建设与实施志愿服务的激励回馈制度,关系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国家非常重视。“要积极推广‘时间银行‘互助服务等志愿者服务有效转换形式,使注册志愿者在自身需要帮助时能够及时得到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的服务”。[12]2014年2月,《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指出,激励机制建设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服务时间和质量,对志愿者给予星级认定;二是建立嘉许制度,褒扬和嘉奖优秀志愿者,授予荣誉称号;三是建立回馈制度,志愿服务时长换取社区服务,同时在就学、就业、就医等方面享受优惠或优待。[13]这一文件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将志愿服务的激励回馈形式进行了明确,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制度建设和实施。2016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1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印发〈关于实施优秀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加快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明确了对优秀青年志愿者的激励措施及负责的单位。激励措施涵盖教育服务和管理、就业和创新创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金融与住房租赁服务、文化生活服务、评先树优及其他领域,覆盖领域广、涉及部门多,激励措施详细清晰、分工明确,为志愿服务的激励回馈提供了依据。但我们也看到,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人不了解这一政策。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应加强对志愿服务利好政策的宣传,促进政策落地实施。且要注意的是回馈要适度,要充分体现志愿服务自愿、无偿、利他的特点,不能搞成等价交换。[14]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志愿服务政策和文献的研究,对当前志愿服务的挑战、机遇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总结和阐释。最后对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提出了策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化设计、强化技术支持的供需对接和促进激励回馈制度落地实施等。

参考文献:

[1][8][9]涂敏霞,彭铭刚,吴冬华,等.大数据驱动下的志愿服务优化模式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20(4):62-68.

[2]志愿服务条例[J].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26):4-7.

[3]杨放.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与策略找寻[J].重庆社会科学,2015(11):95-101.

[4]朱雄,徐伟宏.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效应分析与组织治理[J].理论月刊,2017(7):160-163.

[5]陈晶环.青年志愿服务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31(6):132-136.

[6]张勤,赵德胜.论社会建设进程中志愿服务新的定位[J].中国行政管理,2013(3):44-47.

[7]新华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上海二十余万名志愿者努力践行志愿服务精神[DB/OL].(2020-03-05)[2020-11-20].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20-03/05/c_138845710.htm.

[10]民政部.关于印发《中国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指导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民发〔2013〕216号)[EB/OL].(2013-12-27)[2020-11-2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667619.htm.

[11]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八部门.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EB/OL].(2016-07-13)[2020-11-20].http://www.gov.cn/xinwen/2016-07/13/content_5090720.htm.

[12]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志愿者注册工作的通知(民函〔2010〕151号)[EB/OL].(2010-06-22)[2020-11-20].http://xxgk.mca.gov.cn:8011/gdnps/pc/content.jsp?id=14285&mtype=1

[13][14]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EB/OL].(2014-02-19)[2020-11-20].http://www.wenming.cn/zyfw_298/yw_zyfw/201402/t20140226_1768314.shtml.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功能
The Price of Beauty
数学的翻译功能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我有特异功能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志愿小队出动
功能关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