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综合测试题

2021-05-30吴志荣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1年3期
关键词:世界历史世界材料

吴志荣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

1.历史学家罗荣渠在《美洲史论》中写道:“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材料中的“他”是(  )

A.华盛顿  B.章西女王  C.甘地  D.玻利瓦尔

2.《俄罗斯思想》中说:“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国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讲自己的语言。”材料说明彼得一世改革(  )

A.大大增强了俄国实力

B.废除了俄国落后的农奴制

C.加强了沙皇专制权力

D.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了主题为“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世界博览会,会上展出的多是“电气时代”的科技成果。下列不属于这一时代的发明是(  )

A.电灯  B.蒸汽机车  C.内燃机  D.汽车

4.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

A.西欧封建社会的瓦解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5.下列是英国在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按其出现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②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 ③达尔文出版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③④②①

6.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其反映的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B.一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日益高涨

D.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威胁

7.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更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直接作用是(  )

A.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的國家行列

B.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一战结束

C.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D.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8.巴黎和会通过对战败国的处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严厉处置了(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奥地利

9.在反抗殖民压迫时,有人认为“家庭的纠纷与分歧,通常是依从爱的法则而解决的”,主张“将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则延伸到政治领域”,还认为“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与此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C.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D.印度民族大起义

10.下图是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的曲线图。其中,失业率不断攀升并达到最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B.国家对工业进行调整

C.世界大战危机日益迫近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11.罗斯福新政实施时期,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这一举措反映了美国(  )

A.工业企业产量增长

B.政府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

C.计划经济体制完善

D.社会的根本矛盾得到解决

12.“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次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的重大行动,开始打破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所确立的世界秩序。”材料中的“重大行动”指的是(  )

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C.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

D.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1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打击德国法西斯的战场有欧洲第一战场和第二战场。下列军事行动中,发生在欧洲第一战场的是(  )

珍珠港事件      斯大林格勒战役

A         B

诺曼底登陆      在长崎投下原子弹

C          D

14.1947年5月3日开始实施的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交战权。但近年来日本政府一再表达修宪野心,试图重获交战权,使日本成为所谓的“正常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日本修宪主要目的的是(  )

A.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获得亚洲地区主导权

C.推动军事实力增长

D.拒绝反思二战的责任

15.下表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粮食、肉类、奶类年均产量和农庄庄员月均收入变化的情况,对此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发挥了直接作用

B.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明显

C.高度集中的体制带来的弊端

D.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成效

16.非洲遭受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和奴役长达五个世纪。二战后,在非洲民族独立浪潮的沖击下,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于20世纪(  )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17.下图是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标识,该标识由6道向上弯曲的弧线组成,上3道和下3道分别为红、蓝、绿3种颜色,意味着世贸组织充满活力,在扩大世界贸易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WTO的成员。这一组织的成立表明(  )

A.国家之间竞争日趋加剧

B.跨国公司影响越来越小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国际经济风险日益减小

18.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指出:“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材料反映了(  )

A.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转变为对手

B.美苏两极格局已经结束

C.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D.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

19.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该国际组织是(  )

A.华沙条约组织

B.不结盟运动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洲共同体

20.下边漫画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现实问题,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妇女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B.历史、文化传统因素影响

C.应聘者受教育程度的限制

D.应聘者受家庭劳动的束缚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60分)

21.(20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如19世纪后半期美、俄、日诸国的发展,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这场关系到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美国南北双方在政治上统一了起来,在经济上也成为一个整体,而且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这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从而使美国在南北战争后不到30年的时间内,工业生产总值迅速跃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何华《论美国内战中的林肯》

(1)写出材料中“这场关系到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的名称。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6分)

材料二: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关的描述材料。

描述一: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描述二: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2)结合俄国1861年改革的法令,说说描述一和描述二中农民出现不同反应的原因。(6分)

材料三:1888—1894年日本工厂和蒸汽机数量增长示意图。

——摘编自周一良《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3)上图反映19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22.(20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经过不足20年的平衡,最终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打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美国、日本)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至此,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请写出这一国际秩序的名称。(6分)

材料二:

图一: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占全世界的比重

图二: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示意图

(2)指出图一反映的现象。据图二分析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谈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的启示。(8分)

材料三: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战时总兵力、战时总兵力占全国人口总数比、军队伤亡人数等数据统计表如下表所示。

——摘编自胡德坤、罗志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

材料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亚洲,中国、朝鲜、越南等国人民,开展了敌后游击战争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在欧洲,南斯拉夫、波兰、法国等国人民,广泛开展了以武装斗争为主体的抵抗运动。

——摘编自胡德坤、罗志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

(3)根据材料三到材料五,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6分)

23.(20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一组历史事件的大事年表。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世界政治格局?这一格局形成的原因和终结的标志分别是什么?(6分)

材料二:1950年法國外长舒曼提交了一份旨在建立一个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大胆计划,目的是使大家在经济领域团结一致。舒曼计划在联邦德国大受欢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欧洲走向联合在20世纪90年代的主要表现。(6分)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刺激经济,扩大社会福利,创造出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科技产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23%,而传统的住房建筑业和汽车业的贡献率分别为14%和6.4%。信息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带动作用不仅比传统产业作用大,而且比其他高技术产业作用大,其信息业的产品渗透到世界各地。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2分)

(4)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出现的新变化?(6分)

参考答案:

1.D 2.A 3.B 4.D 5.B 6.B 7.D 8.C 9.A 10.D 11.B 12.A 13.B 14.A 15.D 16.D 17.C 18.C 19.B 20.B

21.(1)南北战争。(或答:美国内战。)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工业生产总值迅速跃居世界首位。

(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因此农民“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法令还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因此农民“愁容满面”。

(3)工厂、蒸汽机数量大幅度增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实施明治维新,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2.(1)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苏联工业产值占全世界的比重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或答: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或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发展经济要注意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维护广大农民利益;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等。

(3)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反法西斯国家军队的浴血奋战;亚洲和欧洲人民的敌后游击战争和抵抗运动的发展。

23.(1)美苏冷战。

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苏联解体。

(2)经济上,为了加强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政治上,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欧盟的成立。

(3)信息化和全球化。

(4)经济趋向联合,出现经济区域集团;扩大社会福利,建立福利国家;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出现了“新经济”。

猜你喜欢

世界历史世界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左翼力量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材料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