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传统文化 守护精神家园

2021-05-30刘彦玲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1年4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中华文化中华

刘彦玲

【热点点击】

材料一:2021年2月26日,历时两个多月的“好客山东贺年会”在元宵节这天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好客山东贺年会”是“冬游齐鲁·好客山东惠民季”的重要内容,纵跨元旦、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将年节文化与年节消费有机结合,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的年节文化、民俗文化,打造齐鲁文化新民俗,创建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民俗文化节庆品牌,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是对民族节庆文化的传承,同时对新时期弘扬中华文化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多年来,“中国文化年”活动成为中国向世界介绍自己的最佳名片。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不仅加深了各国人民对中国的认识,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也为相互间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互利合作铺垫了基石。目前,“中国文化热”在世界各地不断升温。新一轮“汉语热”已在全球掀起,全球已有109个国家的30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

材料三:西方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每值“圣诞节”来临,商场、饭店摆放“圣诞树”,悬挂“庆祝圣诞”的横幅,员工们戴“小红帽”;幼儿园的孩子们围绕在“圣诞树”前载歌载舞,期盼着老师分发“圣诞礼物”;“平安夜”里,人们聚众狂欢,流连忘返。对此,有专家郑重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知识链接】

1.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2.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人类文明从来是以进步文化为基础,没有进步文化的发展,就不会有文明的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5.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积极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的先进文化,同时要积极向世界各国推广中国文化,向他们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6.对待文化差异,我们应加强沟通,既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青少年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提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傳、一脉相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C.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最大

D.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是排斥的

2.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火爆刷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折射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

①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②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③世界上最先进、最自信的文化 ④中华民族日益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央视《国家宝藏》节目让古典文化不仅“活”了起来,还“潮”了起来,更引得网友在视频弹幕中发出“此生无悔入华夏”的感慨。这表明,提高文化认同感需要(  )

①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②排斥外来文化,彰显民族特色 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④在创新、创造中丰富中华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要求我们(  )

A.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B.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C.发展中华文化,排斥外来文化

D.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5.春意盈九州,年味儿飘四海。从雪花飞扬的俄罗斯到温暖和煦的泰国,从多彩神秘的墨西哥到热情洋溢的西班牙……如今,在海外,越来越多的“洋粉丝”加入了过春节的队伍。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魅力 ②中国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③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实践探究题

6.以“好客山东贺年会”为契机,请你就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提出好的建议。

7.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异彩纷呈,如与多个国家互办文化年活动。中国与其他国家互办文化年活动的意义有哪些?请你针对互办文化年设计一个活动主题,并写出活动方式和活动标语。

8.近几年来,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在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掀起了“中国热”“汉语热”。这表明了什么?

9.你认为在世界文化的融合中,如何才能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0.不论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代表,都体现出丰富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因此,有同学建议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期间举办活动,让更多的外国朋友领略中华文化的风采,展示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请你设计几种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C

6.大力开展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教育;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宣传活动;有关部门利用法律、行政手段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注重创新与发展,做到民族性与开放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今天焕发新的生命活力;等等。

7.(1)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加强国际合作。

(2)主题:中学生与文化交流等。方式:举办主题班会、主题黑板报、手抄报比赛、文艺表演等。标语:“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构建和谐文化”等。

8.①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②表明了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③表明了人类文明史是一部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与创新的历史。④人类文明从来都是以进步文化为基础,没有进步文化的发展,就不会有文明的发展。

9.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③凡是有利于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外来文化和优秀文明成果,我们都要借鉴吸收。

10.在开幕式、闭幕式上表演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开展放风筝、赛龙舟等民族体育项目的比赛;发行富有民族特色的信封、纪念币、邮票、纪念品等;举办京剧演出、民族时装展、文物展等各种文化活动;合理安排外宾的生活细节,通过中华饮食、中医保健、旅游观光等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等。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中华文化中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唐代女性妆饰中使用的外来材料
浅析日本动漫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