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旅游景点信息可视化设计

2021-05-30张姝,潘菲

艺术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视觉传达文化传播

张姝,潘菲

摘要:武汉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有效的宣传推广对于其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武汉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可视化设计,归纳出武汉旅游景点可视化设计需求,收集武汉旅游景点的信息并整理归纳,构建武汉旅游景点的信息层次构架,总结出武汉旅游景点信息可视化设计要点,拟解决武汉旅游景点信息视觉化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武汉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文化传播;视觉传达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3-00-03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设计媒介的更替,给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设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并将更丰富的设计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信息和数据的多样性、复杂性造成优质信息难以凸显,这也日趋成为人们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1]。信息可视化设计是数字信息时代的新产物,具有简洁明了、直观易读、传播速度快等优点,已经成为城市旅游景点宣传自身文化特色、塑造IP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信息可视化设计用于城市旅游景点信息的传播推广,以视觉设计和新媒体技术为基础,试图解决武汉旅游景点信息传播推广和视觉形象固化的问题,以期让武汉文化旅游在行业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旨在为人们提供更清晰、更人性化的信息传播体验。武汉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及旅游文化资源,宣传推广对于其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其中,武汉旅游信息是游客关注的重点之一,如何将信息以更有趣、更直观的方式传递给游客,不仅是武汉的旅游景点需要考虑的重点和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内旅游景点需要解决的难题。

1 相关研究概念

1.1 信息可视化概述

信息可视化设计是一种视觉感知过程,它将传输的内容转化为人们心目中的特定图像。为了提升信息接收者的感知效力,在信息传递的过程当中,设计者应将形式美与功能美相结合,巧妙运用视觉传达图形化的方法,利用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的互动效果,将冗杂抽象的信息内容具象化[2]。简而言之,就是将乏善可陈、难以理解与掌握的信息和抽象的表达形式转换为浅显易懂且富有趣味的图形,便于受众理解,从而达到高效、快速、准确的传播效果。

1.2 武汉旅游概述

文章通过多维度地挖掘和解析旅游资源内涵,把旅游资源归纳为有形和无形两种表现方式,并将其组合和分类。有形则为物质形态,无形则为精神形态。有形资源主要有遗址、历史纪念场所、人物旧居、纪念碑、烈士陵园、历史人物用过的物品、器械等。无形资源则包括歌曲、文学、影像资料、人文精神等。

2 武汉旅游景点信息可视化分析

2.1 武汉旅游景点信息传播媒介分析

第一,传统媒介。目前,武汉旅游信息传播板块主要集中在景点导览示意图和指示牌路标上。然而,各大场馆及AAA级以上景点显著位置放置有武汉旅游手绘地图,都以手绘搭配文字的方式呈现版面,同时还附带该地图的二维码以供游客扫描了解。单个景点导览示意图和指示牌路标多为当前景点路线详解,大多没有对其他景点的描述。地图也只是捎带介绍其他景点建筑地理位置与名称,并无每个景点的图文详情。

第二,网络媒介。当前,部分武汉旅游景点拥有官方微博、公众号、官网。武汉官方APP武汉文旅码,基本集中在各大自然景观与文化活动预约上,其中包含武汉重点博物馆及纪念馆官方预约渠道,并无单独栏目。然而,半数景点仍未开发任何网络媒介,大大降低了景点信息的传播效力,增加了游客搜索部分景点信息的难度。视觉表现形式相对单一,没能打破景点固有的印象,缺乏吸引力。比如武汉革命博物馆官方网站整体的色调与大多数景点的官方网站类似。设计师在从众心态的指引下,以红色为主色调(其红色是指大众固有印象中的固有色调,而不是特定的)。因而设计作品呈现思维僵化的特点,未曾与时俱进,难以满足当今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在图形表达方面,大都使用实地拍摄的图片传达信息,缺乏趣味性与观赏性。

2.2 武汉旅游景点游客认知度分析

除武汉中心城区及沿江两岸外,武汉其他地区大部分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均不高。經调查发现,长江大桥的知名度最高,描述性均达到5.5以上,意味着大部分受访者都熟知长江大桥,这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周边也有5A级景点,聚集了大量人气。紧随其后的是黄鹤楼与辛亥革命博物馆,除长江大桥之外二者的平均分最高。吟咏黄鹤楼的经典诗词流传甚广,早已让黄鹤楼天下闻名,此处不再赘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并且武汉市政府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还对辛亥革命博物馆附近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与建设,加大了宣传和推广力度,开发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供游客参与体验。黄陂区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机关旧址的知晓度平均值最低,只有1.09,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包括本地人都不太熟悉这个景点,而事实上武汉政府为了保护规划该地区的资源群,特地修复还原了遗址群,并与当地红溪谷的生态风景相结合,打造了红绿结合的生态旅游景点,但收效甚微。除了上述景点之外,游客对所调查的其余旅游景点的知晓度都不太高,基本都印象模糊。可见,游客还须加深对武汉旅游景点的了解。

2.3 武汉旅游游客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来武汉旅游的游客主要是学生和白领,年龄主要在18~40岁之间。现代年轻游客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注重视觉美感和体验,善于接受新事物,注重信息和新兴媒介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及其呈现方式[1];二是能够迅速上手并掌握各种媒体设备,注重细微的视觉变化。因此,视觉设计应重视武汉旅游景点信息的视觉感知,迎合现代青年的审美特征,富有意趣,注重游客阅览理解信息的逻辑性与主观性,强调互动,沟通内容要富有趣味性,使用信息可视化手段和信息地图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 武汉旅游景点信息可视化设计方法

基于上述问题,文章采用信息图的表现形式,摒弃复杂的装饰效果,以2.5D的设计风格突出信息的核心内容。同时满足年轻人的消费和审美需求,兼顾信息化和年轻化的特点,更好地适配各种传播媒介。结合平面媒体和移动终端的传播优势,方便各个年龄段的受众阅览,促进武汉旅游业更好地发展[1]。

3.1 信息整合提取

武汉旅游信息来源于实物、文献和网络三个方面,从而保证武汉旅游信息的可靠性。比如实地参观各大景点,具体了解其建筑构造。武汉市旅游资源等文献信息则通过政策文件、论文期刊、新闻报道等加以采集。而在各大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与旅游APP可获取相关景点图片、路线、交通攻略、游客对景点的评价打分等信息。通过多渠道的信息收集,确保获取信息的全面性与可靠性。

涉及武汉旅游景点的信息纷繁复杂,而信息可视化实现了信息的直观表达,可以更好地帮助游客了解相关的旅游信息。面对如此复杂的信息,要做好信息可视化工作,设计者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分析与总结。必要时,设计师还应该对信息的位置、时间、数量、空间等要素进行推演,从而确保信息之间的层级关系清晰、准确。还要构建一种逻辑严密的结构,使旅游景点信息的视觉呈现清晰明了、严谨客观、准确易读[3]。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富有逻辑和秩序的信息整合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收集到的武汉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还要进行提取与分析,该过程同样是从繁至简的归纳过程。可将武汉旅游景点的信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武汉市主要景点的资源分布情况、游客结构分析、旅游资源类型、人群类型旅游线路等;另一类是武汉游客游览指数榜前30名所涵盖景点的具体形象、景点评分、门票信息、联系方式、图文详情、交通攻略等信息。

3.2 信息层次构建

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基础就是对信息进行层次构建,主要是对信息的整合和对信息组织关系的建立。首先对武汉旅游景点信息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筛选重要与突出的关键信息并分层,这个过程有利于设计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针对武汉旅游景点信息可视化设计,文章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武汉旅游景点中的信息,通过信息收集、信息提取,再到信息层构建,完成对武汉旅游景点信息可视化设计的信息构建,以达到文字到有效信息的维度转换。

靠近性原理表示,人的大脑对信息的接收都会有一个潜意识信息层次梳理的过程,进而基于该原理把武汉旅游景点的信息进行层次划分和主次关系的构建,将武汉旅游景点信息分为以下三个等级。一级信息主要是突出重点部分,即景点的名称和对应的建筑外观(这是大多数游客首要查询了解的内容),因此将此信息作为主导信息。二级信息是一级信息的扩展,景点的评分评价、地址、门票是游客最迫切想掌握的景点信息。三级信息大部分以景点的详细介绍和科普性质的武汉旅游资源分析为主,如开放时间、交通攻略、歷史由来、联系方式等。加之武汉旅游资源分析中的资源分布、游客结构、资源类型、人群类型、点权分布等信息所涉及的内容都比较烦琐,不会第一时间被游客直接接收。但这些信息从属于武汉旅游信息的组成部分,也必须囊括其中,所以将该部分信息归为最末层信息。

3.3 视觉元素转换

图形是武汉旅游景点信息可视化设计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同时也是旅游信息传播的媒介和载体。在信息可视化的设计过程中,景点外观造型作为信息层级的第一层,要确保景点外观的图形表达具有较强的识别性,才能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由于每一个景点外观造型及其结构复杂难辨,采用2.5D插画这种表达方式是最优解,其能还原建筑本身的立体感与真实感,使观者见图如见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贴合信息可视化的情景构建。通过对景点代表性建筑造型风格的界定,研究者对武汉各大景点的图片、视频及文字描述的造型特征进行收集,并在Illustrator中完成景点的绘制。

人文景点建筑、自然景观、文字信息运用2.5D插画的方式呈现,将趣味性、美观性和易读性融为一体。通过2.5D插画,阅览者能迅速形成对相关事物的具体印象,增强设计的直观性。在自然景观方面,武汉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市内广泛种植梧桐树、松树、杨树等。为了加深游客对武汉旅游景点IP形象的印象,体现武汉的地域文化特色,可提取武汉的代表性元素作为视觉设计的辅助元素,创造立体的武汉旅游信息视觉体验。

3.4 合理色彩搭配

色彩搭配以准确传达信息为出发点,着重凸显情感、营造氛围。合理的色彩搭配不仅可以营造武汉旅游文化氛围及其蕴含的情感,还可以直观明了地呈现信息之间的层级关系,从而增强武汉旅游景点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艺术表现力。在信息可视化设计中,使用变化的颜色来区分信息级别和信息类别是一种常见的手段,色彩应该结合特定的图案、符号、文字等元素。人们对颜色的认知是传统事物中特定颜色的符号语义,如树绿、湖蓝、樱桃粉等。因此,在设计中,颜色是根据所描绘的事物本身的颜色来确定的,从而使画面更加逼真。颜色的亮度、纯度和均匀性也是颜色信息的特征。因此,武汉旅游景点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整体色彩是基于低饱和度和高亮度的特点,这些色调营造了整个武汉旅游景点安静、舒适、明亮、休闲的氛围。从武汉固有的物质文化中提取武汉旅游的视觉识别颜色,建立颜色信息数据库。武汉旅游景点信息的基本颜色提取自光谷和长江的蓝色、樱花的樱桃粉色、黄鹤楼的橙色和灰色。颜色经过优化调整,可以较好地呈现武汉的城市特色。图表的整体画面由背景色的深蓝色衬托,插图因高饱和度的颜色得以凸显。交通道路和自然环境信息层级在色彩选择上以低明度、高纯度的颜色为主,有别于景点外观造型运用的色彩,从而突出主要信息。合理运用色彩搭配,整体上既要对比统一,又要通过色彩的色相、饱和度、纯度来区分和突出武汉旅游路线地图信息层级,使信息图的色彩变化更为丰富细腻。

3.5 动静态相结合

高质量动态效果的增加有利于改善使用者的阅览体验,为信息的可视化设计添加高质量的动态效果是改善用户体验的有力手段。旅游信息图的动态效果包括两类:一种是固定的动态图形;另一种是使用者在交互的过程中会不断变化的动态图形。旅游景区信息图中将动态图形与静态图形进行结合,有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方便用户理解信息,使信息的传达过程充满活力,从而增强产品的使用体验。武汉旅游信息图以动静结合的可视化图为最终呈现形态。静态图用AI软件设计出要素,并将不同的要素素材进行分层处理,使每一个素材都处于单独图层之中,便于各部分要素单独提取与修改。武汉旅游景点信息图静态设计最终以海报、展板等印刷媒介呈现。动态图则最后在PS中新建合成,导入AI中的素材文件,通过“创建视频时间轴”“关键帧”“变换”等指令制作视频动态效果,完成武汉旅游景点信息图动态设计,动态图最终以交互的形式呈现。随着界面上汽车、云朵或动物等图形的运动,游客点击其中某个景点名称图标,伴随着音乐跳转到有景点具体介绍的界面,左右滑动界面可以查看景点2.5D插画图与实景图。动静结合的信息图能不断激发信息接收者的兴趣,这是区别于其他信息传递模式的优势。

4 结语

当前处于信息爆炸时代,令人苦恼的问题从不是信息缺失,而是信息泛滥,优质精准的信息成为稀缺资源。人们对信息获取方式的便捷性和信息内容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可视化以简单、清晰、准确、快速的特点成为信息交换的必要手段。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外出旅游的需求旺盛,旅游行业竞争激烈,这样的市场环境促使旅游业进入产业变革的关键阶段。武汉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要想强化推广效果,提高推广信息的传播效率,必须革新信息传递方式,武汉旅游景点信息可视化设计意义重大。武汉旅游景点信息图设计运用多种媒介的传播形式,动静结合的呈现方式,为武汉旅游信息涉及的文字和数据赋予鲜活的生命力,满足了青年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了武汉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卓文.西柏坡景区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9.

[2] 胡蝶.按图索“景”:旅游风景区导览信息视觉化设计实践[D].南京:东南大学,2018.

[3] 宋达.科普信息图设计在腾冲北海湿地旅游景区中的运用[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21.

作者简介:张姝(1980—),女,江苏睢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地域文化振兴与视觉传播。

潘菲(1996—),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视觉传达文化传播
设计素描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特点的教学探索
鹤文化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