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海明威的书房

2021-05-30曹积三

藏书报 2021年36期
关键词:海明威书房

曹积三

海明威是世界文坛荦荦大端的硬汉。他勇赴两次世界大战铁血硝烟的前线,以嵌有237处弹片的伤残之躯,写就声讨不义战争之千古檄文;他与非洲的雄狮猛虎争雄,更缠绵于大海的狂涛恶浪,在征服巨大蓝鳍金枪鱼的同时,也斩获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金冠。他生如烈焰,死如霹雳,一生轰轰烈烈。尽管这位文坛巨匠魂归文学道山已经有60年,然而,人们仍在怀念他,来自世界各地的“海粉”同美国本土的崇拜者一样,一年四季,从四面八方乘邮轮和飞机,络绎不绝地聚首在他居住过的基韦斯特。

基韦斯特位于美国大陆的最南端,这个小小的珊瑚之岛如同一枚鲜亮的翡翠,漂浮在大西洋的碧波之上。海明威去国定居古巴之前,在这儿留下最后一爿故园。

岛上,海明威最喜欢光顾的“邋遢乔”酒吧至今仍在开业。走进酒吧,只见这可容纳数十人的百年老店,人气爆棚,真是前客让后客,后客长队如龙。瞧那四围的墙上,挂满海明威的照片和与其有关的物什。小舞台上,年轻的歌手在弹奏着海明威最心仪的乡间乐曲。大家谈笑风生,热闹异常。仿佛海明威并没有走,仍坐在人们中间,就像在世时一样。众人嘴上离不开“老海”,谈及他的趣闻逸事,大快朵颐他最喜欢吃的“邋遢乔”三明治,品着他最钟爱的“老爷子酒”。

“老海”光顾酒吧,绝非只为饕餮之快,而是另有乾坤。在其眼里,“邋遢乔”是阅读人生的“大书房”,是审视“活灵魂“的神圣之所。

在他看来,走进“邋遢乔”的每一个人,都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无字书;每一尊灵魂,都独具风神,皆可透视人生五味,大开眼界。

基韦斯特乃繁华一时的码头,每天,都有船只在这儿舶岸,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商贾、兵士、船工、猎手、渔夫、记者、作家、淘金汉、斗牛士、探险家……下得船来,都会争相走进鼎鼎大名的“邋遢乔”喝上一杯,美餐一番。在这风也平浪也静的精神港湾里,或寻觅知音,或期待艳遇,或聆听传奇,慰藉心灵,疏解疲惫,打发时光。

对“邋遢乔”趋之若鹜的不仅有外乡人,更有本土五行八作的各色人等,既有绅士,亦有混蛋流氓;既有知识女性,也有风流红颜;既有上帝的宠儿,也有交了华盖运的倒霉蛋儿。“老海”乃“邋遢乔”之常客,累月经年浸淫其间,邂逅搭讪中,结交了新知。在这儿,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得悉人间冷暖,洞察苍生苦乐。

“老海”是幸运的。在这儿,他遇见了《丧钟为何而鸣》中罗伯特·乔丹那种面对战乱,思索时事,拷问人生,最终勇敢地投身于反法西斯行列,配得上“英雄”二字的读书人;也遇见了如玛丽亚那样命途多舛,惨遭法西斯分子蹂躏,在正义的真爱中获得新生,却又失去爱情的烽火佳人;同时,也遇见了像比拉尔那种既向往着情爱,亦为正义不惧死亡,却相信宿命的“女巫式”西班牙女郎……

都说《老人与海》缘起于享寿百秩又八的渔神格雷戈里奥·弗恩特斯。皆因他系“老海”的救命恩人,其传奇经历令人动容。其实,在“邋遢乔”,“老海”遇见不止一位如鱼神那样与惊涛骇浪搏斗一生的渔王,他们早为尔后《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迪亚葛的形象,涂上了灵魂底色。

特别应提到的是,在“邋遢乔”,“老海”结识了风浪一生的斯坦利·德克斯特船长,其亲历的魔幻般海上岁月,是最初激起“老海”描摹大海创作欲望之人。他将一只墨云盖雪的“六趾猫”,作为见面礼送给了“老海”。据说,这只在狂风恶浪中诞生的奇猫乃逢凶化吉之祥瑞精灵,“老海”甚为珍爱,视为镇宅之宝,并让其繁衍开来。他与“六趾猫”耳鬓厮磨,同床共枕,日夜相伴,那讴歌大海,为大海传神之念终日萦绕在心头,成为他的宿命。在“六趾猫”子孙的陪伴下,他终于实现了夙愿。

“邋遢乔”这爿无字的“大书房”风云际会,一阕阕人间传奇,一蓬蓬红尘烟火;战争的苦难,和平的呐喊;人性的欲望,正义的呼唤;草根的悲欢离合,富豪的恩怨情仇……都涌进了“老海”的心庭,演变为他作品中的血肉和筋骨。毋庸讳言,正如没有战争的经历,就没有“老海”的烽火篇什一样,“邋遢乔”这爿“大书房”,与其笔下鲜活蹦跳的人物、土香浓重的烟火气紧密相连,不能分割,不可或缺。没有“邋遢乔”,也许就会让“老海”失去许多激情和灵感,令读者无缘看到他的一些经典之作。

多情的上苍,在“大书房”还为“老海”安排了一场艳遇。让年龄小“老海”近十岁、红唇碧眼的玛莎·盖尔霍恩成为他的第三任新娘。新娘是位了得的才女,不仅有闭月羞花之貌,且有生花妙笔,写得一手漂亮文章。这位优秀的战地记者和作家,曾受到罗斯福总统夫人的赏识。就在他们洞房花烛夜不久,“老海”携新娘取道中国香港来到抗战时期的中国大陆,撰写中国军民抗击日寇法西斯的新闻。

在中国,他们历时六十余天,辗转于韶关、桂林、成都、重庆等地,考察战区和军营,采访民众、官兵和学生;同时,会见了国共两党人士。当中国共产党驻重庆领袖周恩来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便被那非凡的风度所折服。周恩来仿佛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是如此自信,说道:“我要告诉二位,也请你们转告全体美国人民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与人民: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将坚定不移地高高举起抗日旗帜,并相信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

“老海”伉俪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到危难中国的领袖和军民誓死抗日的决心,受到震撼。于是,他们为正义发声,为中国发声,利用国际媒体发表多篇文章,真实地报道了我国的抗日战争,其言凿凿:“日本绝不可能征服中国;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和物力;中国人勇敢、富有牺牲精神,他们对日本发动反攻,必将取得最后胜利。”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给“老海”的颁奖辞中如是写道:“他忠实、勇敢地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艰辛和危难。”此言甚是。

当我走进白头街907号“老海”故居的书房,只见那台曾感受“老海”指温的“皇家”牌打字机静静地卧在桌子上。“老海”就是用它敲出了《中国加紧修建机场》《中国空军亟须加强》《美国对中国的援助》《苏日签订条约》《日本在中国的地位》等文章,报道了东方的战局和中国人民的抗战景象,并向全世界宣布:“远东第二件确凿可靠之事,便是日本永远征服不了中国!”“老海”是骁勇的战士,它便是冲锋陷阵的金戈,功不可没。

故居的解说员充满敬佩之情地说道:“老海”不贪懒觉,早起的鸟儿一叫,就从床上爬起来,急不可耐地奔进书房,用打字机敲他的东西,敲敲停停,停停敲敲,每天都要敲上六七个小时,《乞力马扎罗的雪》《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丧钟为谁而鸣》《午后之死》《获而一无所获》《非洲的青山》和《告发》等多部作品,都是用这台“皇家”打字机敲打出来的。

她指着小几旁的躺椅告诉我,“老海”是位“超人”,永不知疲倦。有时,离开打字机仰卧在躺椅上,也并非休息。瞧他双目微阖,嘴里咬着帕塔加斯雪茄,发出“嘶嘶”的声响,一朵一朵地吐着烟云……看似飘飘欲仙,其实,他在喷云吐雾中,苦苦地斟酌着文章,构思着小说中的人物……

剎那,我仿佛嗅到了帕塔加斯雪茄那特有的、带着木香和可可的味道。恍惚间,环顾四围,却不见“老海”的影子。他去哪儿了呢?难道又去了那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非洲捕猎的莽原,抑或在风浪中与蓝鳍金枪鱼斗法吗?

也许,他身在“邋遢乔”“大书房”吧,那里是其魂牵梦萦的地方。

猜你喜欢

海明威书房
把自己关进书房
童年的小书房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品鉴书房
重温海明威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城市好书房
乐溢小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