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时代大中小学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2021-05-29陈新妍袁莹玉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能力导向

陈新妍 袁莹玉

[摘 要] 大中小学联动培养人才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落实课程内涵式建设,实现能力和素养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培养的必然要求。通过研究日本大中小学联动培养人才的案例,分析日本不同教育阶段联动培养人才的模式和举措,并结合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背景,借鉴日本经验,探索大中小学联动培养人才的思路举措。

[关键词] 大中小学联动;能力导向;衔接联动;一体化协同

[作者简介] 陈新妍(1982—),女,辽宁沈阳人,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东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日语语言学和日本教育研究;袁莹玉(1990—),女,江苏南通人,浙江外国语学院东语学院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2-0173-04    [收稿日期] 2020-09-21

一、引言

思政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李伟(2020)论证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蕴藏的逻辑理路[1],吴宏政和徐中慧(2020)阐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目标和路径等[2],李明,高向辉,孙佳星,吴双(2020)指出应遵循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面向大中小学各个学段,开展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实践育人体系、师资队伍体系、教育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等子系统建设,以及各子系统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体系[3]。围绕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展开的思考和举措,将引发教育界提升对教育目标整体化规划重要性的认识,教育部部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指出要衔接贯通更顺,实现学段纵向有序衔接,学科间横向有机配合;同时也将为大中小学间创新更广泛的联动模式和机制提供思路。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从小学到大学,不同阶段教育主体间应增强合力,形成协同一体化培育机制。本文通过日本大中小学联动培养人才的案例搜集,分析日本不同阶段教育主体间联动培养人才的思路和举措,并结合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背景,借鉴日本经验,探索大中小学联动培养人才的新思路、新机制。

二、日本代表性案例介绍及分析

日本大中小学在相关政策、制度的引导下,加强不同阶段教育主体间的联动,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可借鉴意义的路径和模式。以下分别介绍代表性案例,在此基础上进行特征总结和分析。

(一)代表性案例

1.高校案例。高校A以其外语学院为中心,以提升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为抓手,在大学生、高中生、留学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推进大中小学联动培养精通日、中、英三语人才项目。同时,作为落实文部科学省高中大学联动衔接改革政策的一环,该校效仿美国,从2017年度开始实施“高中阶段选修大学课程+大学入学后认定学分”制度,既可以增进高中生对大学学习内容和形式的了解,也为学生入学后开展高水平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

名牌国立大学B校设立高中、大学衔接教育研究开发中心,通过多领域大学讲座走进中小学、高中,以及面向中小学、高中生开放大学课堂或研究室,联动开发中小学、高中教材建设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人才的联动衔接培养,旨在为中小学、高中阶段的学生注入学科最前沿知识,锻炼其探究式学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国际素养,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目标。

高校C面向幼兒园、保育员、小学、中学、高中,开设社会、科学、生物、环境、文化艺术、信息技术等多领域的课程、讲座、体验式教学。

高校D积极推进培养高中生家乡情怀的教育项目。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开设了解所在地区历史和发展的讲座;为高中二年级学生提供地区相关的主题多样化的活动;组织高中三年级学生开展解决区域问题的实践活动。

高校E与高中积极探索服务地方发展人才的联动培养。主要模式如大学教师走进高中,指导研究型实习实践教学、体验式项目教学;高中生走进大学,参观校园设施,体验教学资源等。

高校F与高中积极推进福祉人才的联动培养。如高中、大学间持续联合开展社会福利状况调查,举办相关知识讲座等。

高校G下设的高水平研究所,为高中生提供作为助手参与大学科研项目及凭科研题目或成果参加大学入学考试的机会。2017年度该市来自6所高中的约20名高中生参与了该研究所的项目。

高校H为高中生提供接触大学教育和科研的机会,如允许高中生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旁听大学讲座,周末大学教师走进高中开设讲座等。

高校I允许其附属高中学生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根据各自兴趣爱好,修读大学各学科入门课程,入学后进行学分认定。同时,还为参与该校特别教育项目的高中生设置大学入学考试特别通道等。

名牌国立大学J推进卓越人才培养项目,允许高中生每月数次在该大学听课,参与研究项目,并为高中生配置大学教师和本科生、研究生,对其进行指导。

名牌国立大学K设置科学技术交流教育部门,为高中生提供体验大学课堂的机会,面向高中生开设大学学习交流研习坊。

高校L通过留学生外语教育和交流活动等,与中小学联动推进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主要模式有派留学生参与中小学英语课堂建设,开展留学生与入学前儿童交流的各类活动等。

2.普通高中案例。高中P在全学科范围内制定逻辑思考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一体化培养计划,以课程建设、评价办法的联动为抓手,推进不同年级及不同学科间横纵向衔接培养;在大中小学间通过课程教学联动,构建逻辑思考能力的一体化贯穿式培养。

高中Q以大中小学联动模式推进理科探究式学习。主要开展高中、大学老师参与小学课堂教学建设,高中生指导小学生参与理科实验和探究活动学习,小中高教师共同研发教材等。

3.职业高中案例。秋田县职业高中R以制造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大中小学间推进制造业人才基础能力、资质素养的连贯式培养,并明确这种联动衔接培养模式是落实高水平制造业人才培养的三大举措之一。该校通过构建大中小学、企业、地区间开放式、广泛性联动,形成了地域一体化发展特色。开展了大学教授走进职业高中开设讲座、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亲子体验活动、举办县(省)级大中小学联动式竞赛、深化实践实习促学习能力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其活动经费来源于高校、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县(省)级高中生能力提升项目、企业或社会团体资助等。通过开放式、广泛联性动,打破不同阶段教育主体间的壁垒,实现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兴趣爱好、思维能力、实践能力,高中和大学阶段培养高阶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参与社会活动的主体意识。

4.中小学案例。日本不同阶段教育主体间的衔接和联动,主要以高中、大学、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牵头为主。以中小学为主导的联动形式主要体现为相邻教育阶段围绕具体学科课程,通过备课、课堂观摩、教研交流等形式,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衔接。具有示范作用的案例多以一定的联络会议或研修会议等组织为基础,其推进过程为“分析问题—调查学情教情—制定推进方案—实施方案—总结效度—推广范式”。此外,小中、小中高一贯制试点学校也开展了各种一体化衔接培养模式的探索。

5.教育委员会等教育管理部门案例。日本S县教育委员会积极开展大中小学联动提升教师英语教学能力的探索,通过中小、中高联动开展教研活动、主题研修等形式,探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学生能力培养的衔接和提升。日本T县教育委员会以该县内的某市为示范区,实施大中小学联动衔接推进连贯系统性英语教育,并将其开展模式推广至县内其他中小学。通过这一举措,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均有明显提升。

(二)特征总结和分析

日本推进大中小学联动衔接式人才培养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有一定的政策、方针、理念的指引,使联动衔接具有基本一致的方向性。如针对高中与大学的衔接联动,文部科学省制定了“高大衔接改革”相关举措[4]。即推进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大学入学考试三者联动一体化改革。关于日本推进三者联动一体化改革的背景,有观点指出大学入学考试不发生改变,高中教育就不会发生改变;一体化改革便于大学选拔符合其培养方向的人才;少子化以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十分必要。关于“高大衔接改革”的必要性,日本政府及教育界认为国际化和信息化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需要培养学生掌握能适应社会变革所需的知识技能、创造力,思辨力,表达能力、沟通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被称为“学习能力三要素”),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大学入学考试联动一体化改革可扎实有效地推进学习能力三要素的培养和评价。基于一体化衔接理念,高中和大学衔接联动培养学习能力三要素,大学入学考试选拔符合大学培养方向的人才,大学阶段因地制宜开展个性化和多样化教育,能更好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在高大衔接改革理念提出的背景下,日本部分高校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推进衔接联动的调查研究和具体实施。第二,以培养学习能力三要素为主线,基于各种能力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培养次第和发展层次,循序渐进地推进联动。第三,以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内在逻辑为依据,体现共性和衔接性的同时,兼具校本特色和地域特色。第四,不同阶段教育主体联动方式具有自主性、多样性、灵活性、实践性。第五,官、产、学、研协同保障,注重“实践—总结—推广”一体化模式。第六,具有一定的效度和社会参与度。

三、日本案例带来的启示及可推广案例

以往我国不同阶段教育主体间的联动主要体现在围绕学科知识和能力展开的衔接互动,多存在于相邻阶段,并多以课程衔接为抓手。新时代背景下,新工科、新文科、新工科、新醫科、新农科建设任务的部署,专业认证的持续推进,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提出,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教育一体化构想的推进等,都对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质量、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握时代背景,人才培养应注重跨阶段、跨学科、跨地域间的一体化协同、交叉融合和科学精细化衔接。

借鉴日本经验,基于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建议遵循以下原则和机制构建大中小学间联动新模式:第一,坚持问题导向,弄清新时代背景下,不同阶段教育主体间割裂分离给人才培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制约,有针对性地开展联动;第二,以通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制定各种能力等级评价量表,根据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层次,构建不同阶段有机整合的能力发展一体化模型[5],明确各阶段能力培养的共同目标和内在逻辑,使联动更具易操作性、可衡量性、广泛开放性、社会参与性;第三,不同阶段教育主体应发挥自主性,使联动体现校本特色和地区特色,如具有外语和教育优势的学校可从国际化素养培养层面实现联动,中职和高职可结合职业人才培养特色推进联动,高校高水平科研机构可以高水平技术和科研人才培养为导向,从个性化人才培养、卓越人才选拔等角度开展联动;第四,明确学校、教育管理机构、企业、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和职责,构建多主体持续协同机制,从资金、制度、环境、人员、资源、总结、推广等层面保障联动,如日本某高中推进大中小学联动,采用校长负责制,下设两级专门委员会,人员涵盖各级教学教务负责人,同时与高校专设联动会议、街道大中小学联动会议、街道教育委员会等多级会议组织协同保障联动;第五,灵活创新课堂内外联动模式,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培养能力等方面推进联动和衔接。

结合以上观点,笔者参与的教学团队充分结合我校外语特色和教师教育两大优势,开发了具有一定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大中小联动课程模式——SOUL课程(Student-centered Open courses for public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y University professors and Learner teachers)。SOUL课程是在大学教师指导下,以高校学生为授课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小学开放课程,可有效整合高校的师资力量、大学生资源和中小学校的课程需求和实习平台,实现大中小学之间的资源互补、联动共赢。课程已形成60多门系统的中小学课程群,包罗语言文化体验课程、文体技能课程、学科拓展课程、艺术赏析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等。SOUL具有国际性、传统性、开放性、独特性的特点,以发展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课程形成了较完善的校内管理保障机制和课程框架(如图1、图2)。

SOUL課程还形成了课程研发报告、现场教学观摩、教学成果展示、试点学校报告、专家指导、教材编制等较为完整全面的实施方案,已面向杭州多所中小学开设,具有较广泛的课程受众,深受校方的认可和学生们的喜爱。

SOUL课程解决了中下学拓展课程师资和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运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实践平台,以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基于跨文化能力培养框架,科学研发课程和评价学生能力。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形成了鲜明的校本特色。课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内保障机制,并与中小学构建了初步的合作联络框架。SOUL课程呈现出了一定的效度和社会参与度、受众认可度,为本文提出的五点建议提供了成功案例。

四、结语

以上列举了日本大中小学联动培育代表性案例,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其联动模式和举措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新时代教育发展背景,借鉴日本经验,从五个方面探索大中小学联动培养人才的新思路。最后介绍并分析了具有一定推广价值和可行性的SOUL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逻辑理路[J].河南社会科学,2020(28-8):119-124.

[2]吴宏政,徐中慧.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20(7):15-21.

[3]李明,高向辉,孙佳星,等.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20(6):14-19.

[4]文部科学省.高大接続改革[EB/OL].[2020-08-15].https://www.mext.go.jp/a_menu/koutou/koudai/index.htm.

[5]张红玲,姚春雨.建构中国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一体化模型[J].外语界,2020(4):35-44+5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connotation and realize the gradual and spiral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and accomplishment. By studying the case of joint training of talents in Japanese between universities, secondary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del and measures of joint training of talents in different educational stages in Japan,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Japan in the light of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rying to explore the ideas and measures of joint training of talents in China.

Key words: joint training between universities, secondary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ability-oriented; joint; integration

猜你喜欢

能力导向
以能力为导向的水工结构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期待教学从表层走向深入
期待教学从表层走向深入
深度教学:课堂转型的又一新样态
能力导向的学习结果评估:撬动欧洲博洛尼亚进程一体化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