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再次引发热议

2021-05-29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总能春运母亲

2010年1月30日,当年全国春运的第一天,新华社记者周科在南昌火车站广场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一位年轻的母亲,背上巨大的行囊压弯了她的身躯,手里的背包眼看就要拖地,但揽在右臂中的婴孩穿着整洁而温暖。抬头前行的年轻母亲面色红润,一双大眼睛坚定有力。这张题为《孩子,妈妈带你回家》的照片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11年来,这张照片不断在网络上流传,不斷被各大媒体使用,成为经典的“春运表情”和“母亲形象”,而找到自己镜头里的那个陌生人也成了周科的执念。经过多方努力,周科终于在近11年后的2021年1月20日再次见到了那位“春运母亲”。她叫巴木玉布木,今年32岁,彝族人,家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当年,由于庄稼收成有限,日子举步维艰,她毅然决定外出打工。照片中的她刚刚结束打工生活,带娃返回大凉山老家。遗憾的是,回老家后不久,照片中的孩子便因病离世了。后来,她留在家乡,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开始了新生活。这几年,他们家的年收入从几千元增加到2020年的10万元,顺利住进了一栋钢筋水泥结构的新房,其余的孩子们也获得了更优越的受教育机会。随着日子越过越好,如今的她眼神依旧坚定,面容却愈发舒展从容了。

多维解读

致敬自强不息赶路人

“春运母亲”巴木玉布木是许多把生活扛在肩上、把希望搂在怀里的中国人的缩影。这张照片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它不仅记录了普通劳动者的负重前行,也传递了“无论生活多难,我们都要勇敢向前”的笃定与勇毅。十余年过去了,巴木玉布木命运的改变,既有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也有个体努力拼搏的因素。作为扶贫对象,巴木玉布木一家在医疗、教育等多方面得到了“补血”;通过学习培训,烟叶从她家的大棚里露出头来;利用农闲时节,巴木玉布木夫妇外出打工……如今生活大为改善,“春运母亲”也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有许多像“春运母亲”一样选择不放弃、不屈服的普通人。在贵州贵阳,生意最好的时候,“背肉汉”朱启伍一早晨要背30多头猪,总计上万斤;在上海,月收入已经过万的独腿快递员的目标是攒一百万;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已被清华录取的赵桂宁利用假期在工地搬砖赚钱……他们负重前行而顽强不屈,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笑对岁月中的艰难;他们在各自的际遇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个人的才能和汗水装扮时代。伴随着交通运输的便利、快递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许多劳动者习惯了“轻装返乡”,可是他们负重赶路的精神底色,却依然没有改变。我们致敬“春运母亲”,也是致敬那些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抛弃、不放弃,不断努力、不断坚持的普通人。

“春运母亲” 让每个人看到了自己

行李早已不用背那么多,火车早已不用坐那么久,拮据窘迫的愁云早已随时光消散,巴木玉布木翻看多年前那张“春运表情”照片时讶异的模样,又何尝不是对这些年国家发展、社会变迁最真实生动的注解?脱贫攻坚的成绩绝不只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而关乎一个个类似“春运母亲”之人的鲜活人生。面对凉山彝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境况,是一个个扶贫干部辛苦付出,把群众生活难点与扶贫工作发力点紧密结合的努力,让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等一个个问题被破解,为每个小家庭的奋斗发展保驾护航。

美好生活是由自己创造的,用力前行的人不会被辜负。十多年来,或许前路屡有荆棘,日子时有难题,但巴木玉布木没有消沉,而是坚信“无论是面对贫困的生活,还是不幸的遭遇,我们都要勇敢向前”。用网友的话说,她是以迎难而上的精神、用心生活的智慧,活成了自己人生剧本中的“大女主”。一张照片,一次重逢,之所以能令众多网友感动不已,也许正在于它包含了太多真挚动人的情感层次:人生难免坎坷,生活总有负重,但坚定前行的姿态总能让人重获满满的能量,缓缓流淌的时间总能让人有感于奋斗带来的改变,千里返乡的努力也总能引发无数游子的共鸣。引人泪目的“春运母亲”身上,有每个平凡人用力生活的影子。

猜你喜欢

总能春运母亲
那个人,总能让我们绝处逢生
“春运”来临,古人也闹心
我们告诉孩子们努力总能成功。但当他们还是失败时,该怎么办? 精读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让春运报道更加实用
十年春运路
愿我总能吃到最美好的你
听,总能听见什么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